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2548发布日期:2024-04-01 13:5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路面修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1、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年限后,受到车辆和雨水的侵蚀,沥青路面表面会产生诸多的裂缝,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修补,在车辆的进一步碾压下会不断加大,且在冬季雨水进入后,雨水结冰,会使得裂缝加大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对沥青路面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

2、现有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使用时,对裂缝进行填缝修补时,裂缝位置很多是曲折的,容易导致沥青滴落位置与裂缝不符,影响路面裂缝的修补效果,难以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3、中国专利cn216445765u公开一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包括基板、移动轮、推把、沥青存储罐、定位修补机构、滑动槽、固定杆、滑动板、复位弹簧、弹簧伸缩杆等多个结构,利用推把推动基板移动,此时基板下方的修补头会随着定位杆同步移动,通过使用定位杆对修补头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再使用修补头对路面裂缝进行修补,提高了该路面裂缝修补装置使用时的定位准确程度,保证了该路面裂缝修补装置的修补效果。

4、针对上述沥青滴落位置与裂缝不符的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现有专利在使用时,由于修补头的位置位于基板下方且靠近前移动轮的位置,同时基板上也没有开设有便于观察的设计结构,因此进行裂缝修补时,无法对裂缝中灌入沥青的情况进行观察,只能依靠感觉控制基板的移动速度,由于裂缝的深浅不同,在匀速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会导致深度较深的裂缝并未灌满,需要二次修补,如果在匀速行驶缓慢的情况下,会导致深度较浅的裂缝中的沥青过多溢出,使得修补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能够解决无法对裂缝中灌入沥青的情况进行观察,深度较深的裂缝未灌满、深度较浅的裂缝中的沥青过多溢出浪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供料机构,所述底座与供料机构背离一侧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且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并对称的两个固定座、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座固定连接的弧形杆、滑动套设在弧形杆上的活动座、对称套设在弧形杆上的两个弧形弹簧;

4、所述活动座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与底座背离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框体,所述活动座与底座背离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头和导向机构,且出料头与活动座相邻一端贯穿活动座向上延伸并通过管道与供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开槽。

5、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活动座固定连接的柱体、活动连接在柱体内部的t形座、与t形座背离柱体一侧固定连接的活动块、与活动块背离柱体一侧固定连接的锥形导向块,且柱体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中设有压缩弹簧一,且压缩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t形座、活动腔内壁连接。

6、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与柱体背离一侧和锥形导向块外表面上均转动连接有滚珠。

7、优选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搅拌桶、连接在搅拌桶与底座背离一端上的盖体、固定连接在盖体与搅拌桶背离一侧上的电机一、设在搅拌桶内部并与电机一输出轴连接的搅拌件、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输送泵、与输送泵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输送架,且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搅拌桶连接。

8、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加热控制端,所述搅拌桶的内腔壁上固定连接有电热件,且电热件与加热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输送架一端通过管道与出料头连接,且输送架另一端上固定有电机二,所述输送架内部开设有出料腔,且出料腔中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清缝机构,且清缝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与供料机构相邻侧的空压机、固定连接在底座与角度调节机构相邻侧的排气头、将空压机的输出端与排气头连接的气体管道,且排气头的出口处设有加热件。

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平机构,且压平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的连接座、固定在连接座内部槽体中的导向柱、活动套设在导向柱上的座体、套设在导向柱上的压缩弹簧二、两端分别与两个座体转动连接的压辊。

11、优选的,所述底座与角度调节机构背离一侧还固定连接有太阳能发电机构,且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太阳能板、蓄电池、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清缝机构、供料机构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出料头设在底座靠近后轮的位置,同步的在底座上开设有开槽,能够对出料头排出且进入裂缝中的沥青进行观察,能够更直观、准确的对裂缝中沥青填补情况进行查看,根据裂缝中沥青的填补情况随时控制底座移动,避免出现了由于裂缝的深浅不同导致的深度较深裂缝未灌满和深度较浅裂缝沥青过多溢出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能够通过限位框体对裂缝中填补的沥青进行刮取和预压平;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和导向机构,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对导向机构横向移动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导向机构通过滚珠能够在裂缝中进行流畅的移动,与角度调节机构配合使用使得导向机构的移动导向效果更好,不会出现缝隙转角过大导致导向机构卡住在缝隙中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的供料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供料机构(3)背离一侧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4),且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并对称的两个固定座(41)、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座(41)固定连接的弧形杆(42)、滑动套设在弧形杆(42)上的活动座(44)、对称套设在弧形杆(42)上的两个弧形弹簧(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与活动座(44)固定连接的柱体(71)、活动连接在柱体(71)内部的t形座(75)、与t形座(75)背离柱体(71)一侧固定连接的活动块(72)、与活动块(72)背离柱体(71)一侧固定连接的锥形导向块(74),且柱体(71)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中设有压缩弹簧一(76),且压缩弹簧一(76)的两端分别与t形座(75)、活动腔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72)与柱体(71)背离一侧和锥形导向块(74)外表面上均转动连接有滚珠(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搅拌桶(31)、连接在搅拌桶(31)与底座(1)背离一端上的盖体(32)、固定连接在盖体(32)与搅拌桶(31)背离一侧上的电机一(33)、设在搅拌桶(31)内部并与电机一(33)输出轴连接的搅拌件(38)、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输送泵(35)、与输送泵(35)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输送架(36),且输送泵(35)的输入端与搅拌桶(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2)上还固定连接有加热控制端(34),所述搅拌桶(31)的内腔壁上固定连接有电热件,且电热件与加热控制端(34)电性连接,所述输送架(36)一端通过管道与出料头(45)连接,且输送架(36)另一端上固定有电机二(37),所述输送架(36)内部开设有出料腔,且出料腔中设有螺杆(39),所述螺杆(39)与电机二(37)的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有清缝机构(6),且清缝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与供料机构(3)相邻侧的空压机(61)、固定连接在底座(1)与角度调节机构(4)相邻侧的排气头(63)、将空压机(61)的输出端与排气头(63)连接的气体管道(62),且排气头(63)的出口处设有加热件(6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任一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平机构(8),且压平机构(8)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81)、固定连接在连接杆(81)上的连接座(82)、固定在连接座(82)内部槽体中的导向柱(83)、活动套设在导向柱(83)上的座体(85)、套设在导向柱(83)上的压缩弹簧二(84)、两端分别与两个座体(85)转动连接的压辊(8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角度调节机构(4)背离一侧还固定连接有太阳能发电机构(5),且太阳能发电机构(5)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太阳能板(51)、蓄电池(52)、逆变器(53),所述逆变器(53)与清缝机构(6)、供料机构(3)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路面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供料机构,所述底座与供料机构背离一侧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且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并对称的两个固定座、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座固定连接的弧形杆。本技术通过将出料头设在底座靠近后轮的位置,同步的在底座上开设有开槽,能够对出料头排出且进入裂缝中的沥青进行观察,能够更直观、准确的对裂缝中沥青填补情况进行查看,根据裂缝中沥青的填补情况随时控制底座移动,避免由于裂缝的深浅不同导致的深度较深裂缝未灌满和深度较浅裂缝沥青过多溢出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能够通过限位框体对裂缝中填补的沥青进行刮取和预压平。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吴亚琼,肖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市交通建设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