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3350发布日期:2024-04-01 14:0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噪音吸隔,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


背景技术:

1、非金属吸隔声装置主要运用在一些噪声较大的场所,如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和城市轻轨地铁等,它能够减轻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达到隔声降噪的目的。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275304u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多为矩形方块形状,不便于拼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且后期进行更换的时候,还需要将隔音板表面上的谷底螺丝进行拆卸下来,而且汽车在进行高速行驶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在传递的时候,会对周边的居户造成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包括路政吸隔声板装置本体,所述路政吸隔声板装置本体包括亚克力透明板将透明塑料板套接卡接到亚克力透明板的正面上,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前后两侧表面上可拆卸式安装有隔音机构。

4、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对接限位化整单元,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内部设置有噪音传动吸音单元。

5、所述隔音机构包括对接限位固定单元,所述对接限位固定单元的顶部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减音降噪单元。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接限位化整单元包括开设在亚克力透明板右侧表面上的梯形对接凹槽,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左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梯形对接条,将两块亚克力透明板对接,配合梯形对接条与梯形对接凹槽之间的交错对接面积和范围,减少亚克力透明板在后期会因为风源的吹动而产生晃动,使得多块亚克力透明板之间形成整体。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前后两侧表面上开设有对接凹槽,所述对接凹槽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震动减缓条,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前后两侧底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接固定板,再通过限位卡接固定板将亚克力透明板固定安装在原位上,对其位置进行限定。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噪音传动吸音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亚克力透明板两侧内壁面上的弹力海绵柱,而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所产生的音爆震动噪声,在传递进亚克力透明板表面上的时,配合弹力海绵柱对亚克力透明板的压缩挤压进行推动,所述弹力海绵柱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海绵套圈,将其传递到海绵套圈的表面上,利用其本身的软性材质,对噪音进行吸收,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内侧壁面上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海绵套圈内侧表面上的双层吸音海绵筒,再通过双层吸音海绵筒对剩余的噪音进行螺旋吸附,减少噪音的泄漏。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接限位固定单元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对接凹槽内侧表面上的透明塑料板,所述透明塑料板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接限位底板,当透明塑料板产生振动的时候,配合对接限位底板和u型海绵套壳对透明塑料板的震动进行缓冲。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接限位底板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u型海绵套壳,所述u型海绵套壳的两侧底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半圆挤压限位条。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音降噪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透明塑料板内侧表面上的微弹力丝,再通过微弹力丝对其后续的震动进行吸收,利用微弹力丝的螺旋弧度,来消除剩余的震动噪声,所述透明塑料板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交错对接空心限位柱,当外界的声音与透明塑料板的表面上接触的时候,配合交错对接空心限位柱对声音进行传动,利用交错对接空心限位柱的材质以及内部的空心状态,对声音传递时产生的震动进行消减。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将两块亚克力透明板对接,配合梯形对接条与梯形对接凹槽之间的交错对接面积和范围,减少亚克力透明板在后期会因为风源的吹动而产生晃动,使得多块亚克力透明板之间形成整体,再通过限位卡接固定板将亚克力透明板固定安装在原位上,对其位置进行限定,将透明塑料板套接卡接到亚克力透明板的正面上。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把透明塑料板套接进u型海绵套壳的内部去,配合半圆挤压限位条对其位置软性接触,当透明塑料板产生振动的时候,配合对接限位底板和u型海绵套壳对透明塑料板的震动进行缓冲,当外界的声音与透明塑料板的表面上接触的时候,配合交错对接空心限位柱对声音进行传动,利用交错对接空心限位柱的材质以及内部的空心状态,对声音传递时产生的震动进行消减,再通过微弹力丝对其后续的震动进行吸收,利用微弹力丝的螺旋弧度,来消除剩余的震动噪声。

15、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而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所产生的音爆震动噪声,在传递进亚克力透明板表面上的时,配合弹力海绵柱对亚克力透明板的压缩挤压进行推动,将其传递到海绵套圈的表面上,利用其本身的软性材质,对噪音进行吸收,再通过双层吸音海绵筒对剩余的噪音进行螺旋吸附,减少噪音的泄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适用于对路政噪声吸音隔声处理,包括路政吸隔声板装置本体(1),所述路政吸隔声板装置本体(1)包括亚克力透明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克力透明板(11)的前后两侧表面上可拆卸式安装有隔音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限位化整单元包括开设在亚克力透明板(11)右侧表面上的梯形对接凹槽(12),所述亚克力透明板(11)的左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梯形对接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克力透明板(11)的前后两侧表面上开设有对接凹槽,所述对接凹槽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震动减缓条(15),所述亚克力透明板(11)的前后两侧底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接固定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传动吸音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亚克力透明板(11)两侧内壁面上的弹力海绵柱(16),所述弹力海绵柱(16)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海绵套圈(17),所述亚克力透明板(11)的内侧壁面上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海绵套圈(17)内侧表面上的双层吸音海绵筒(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限位固定单元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对接凹槽内侧表面上的透明塑料板(21),所述透明塑料板(21)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接限位底板(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限位底板(24)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u型海绵套壳(25),所述u型海绵套壳(25)的两侧底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半圆挤压限位条(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音降噪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透明塑料板(21)内侧表面上的微弹力丝(23),所述透明塑料板(21)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交错对接空心限位柱(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噪声污染防治的非金属吸隔声装置,涉及噪音吸隔技术领域,包括路政吸隔声板装置本体,所述路政吸隔声板装置本体包括亚克力透明板将透明塑料板套接卡接到亚克力透明板的正面上,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前后两侧表面上可拆卸式安装有隔音机构,所述亚克力透明板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对接限位化整单元。本技术将两块亚克力透明板对接,配合梯形对接条与梯形对接凹槽之间的交错对接面积和范围,减少亚克力透明板在后期会因为风源的吹动而产生晃动,使得多块亚克力透明板之间形成整体,再通过限位卡接固定板将亚克力透明板固定安装在原位上,对其位置进行限定,将透明塑料板套接卡接到亚克力透明板的正面上。

技术研发人员:倪海辉,倪海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瑞联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