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4115发布日期:2024-04-01 14:1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行业中车路协同,特别涉及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


背景技术:

1、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而目前道路周边的交通标志杆件较多,车路协同需要将交通监控设备和通讯设备应用到交通标志杆件中,用于支持智能网联车的发展。

2、目前,公告号为:cn21787010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此申请涉及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包括支柱,支柱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在支柱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竖直的一侧连接有交通标志牌,交通标志牌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远离交通标志牌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抵接有基板,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车路协同本体,支撑块的上表面至少连接有三个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连接有顶板,每个支撑杆的顶端均与顶板的下表面相连,顶板位于车路协同本体的上方,此申请中顶板减小车路协同本体的暴晒和雨淋,延长车路协同本体的使用寿命。

3、根据上述专利所述,现有的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在使用时有以下缺点,上述专利文件主要想表达对车路协同通讯设备进行防护,避免受太阳的长期暴晒和雨淋,进而会影响车路协同的使用寿命,但是其整体的结构过于杂乱且不够美观,因此,根据提出的问题对上述专利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旨在解决现有的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在使用时有以下缺点,上述专利文件主要想表达对车路协同通讯设备进行防护,避免受太阳的长期暴晒和雨淋,进而会影响车路协同的使用寿命,但是其整体的结构过于杂乱且不够美观,因此,根据提出的问题对上述专利进行改进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包括支撑基柱,所述支撑基柱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有交通标志牌,所述支撑基柱的外侧套接有合并板,所述合并板的前侧与悬挂组件的后侧焊接,所述合并板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设置有车路协同本体,所述合并板的顶部设置有定位防护机构,所述定位防护机构位于车路协同本体的外侧;

3、所述定位防护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合并板顶部的两侧并位于车路协同本体的外侧,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合并板顶部的后侧并位于定位组件和车路协同本体的顶部。

4、为了达到对交通标志牌进行悬挂使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栓套、连接杆板和工形板,所述栓套栓接在支撑基柱外侧的顶部,所述连接杆板的后侧与栓套的前侧焊接,所述连接杆板的后侧与合并板的前侧焊接,所述工形板的后侧与连接杆板的前侧栓接,所述工形板的前侧与交通标志牌栓接。

5、为了达到对路协同本体以及路协同本体底部的基板进行定位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板、推拉杆、弹簧和定位板,所述固定板分别焊接在合并板顶部后侧的两侧,所述推拉杆贯穿固定板的外侧,所述弹簧套接在推拉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外侧与固定板的内侧接触,所述定位板的外侧与推拉杆的内侧焊接,所述定位板的外侧与弹簧的内侧接触,所述定位板的内侧与车路协同本体接触。

6、为了达到对路协同本体进行防护使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支杆和遮挡板,所述支杆分别插接在合并板顶部中间和后侧的两侧,所述遮挡板焊接在支杆的顶部。

7、为了达到提升对合并板进行支撑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支撑基柱外侧的中间栓接有加固套,所述加固套的两侧均栓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顶部栓接在合并板底部的后侧。

8、为了达到在夜晚使用时被灯光照射可以进行反光警示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合并板底部后侧的两侧均栓接有红色反光壳。

9、为了达到提升定位板在进行移动时稳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栓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定位板的外侧栓接。

10、为了达到提升遮挡板进行防护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优选的,所述遮挡板外侧的四周均焊接有斜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通过设置悬挂组件和定位防护机构,经过在支撑基柱外侧顶部的前侧栓接固定悬挂组件,以此来实现便于对交通标志牌的安装悬挂使用,然后再经过在支撑基柱的外侧套接合并板,以此用来放置基板和对车路协同本体进行支撑放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处于合并板顶部并处于车路协同本体外侧的定位组件来实现对车路协同本体进行定位的使用,然后再利用处于合并板顶部的防护组件来对基板和车路协同本体以及定位组件进行防护的使用,以此在实现对车路协同本体进行定位的同时避免其受太阳的长期暴晒和雨淋,进而会影响车路协同的使用寿命,同时结构之间联动性更强,也更加的整洁与美观,以此便于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包括支撑基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柱(1)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悬挂组件(2),所述悬挂组件(2)设置有交通标志牌(3),所述支撑基柱(1)的外侧套接有合并板(4),所述合并板(4)的前侧与悬挂组件(2)的后侧焊接,所述合并板(4)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基板(5),所述基板(5)的顶部设置有车路协同本体(6),所述合并板(4)的顶部设置有定位防护机构(7),所述定位防护机构(7)位于车路协同本体(6)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2)包括栓套(201)、连接杆板(202)和工形板(203),所述栓套(201)栓接在支撑基柱(1)外侧的顶部,所述连接杆板(202)的后侧与栓套(201)的前侧焊接,所述连接杆板(202)的后侧与合并板(4)的前侧焊接,所述工形板(203)的后侧与连接杆板(202)的前侧栓接,所述工形板(203)的前侧与交通标志牌(3)栓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701)包括固定板(7011)、推拉杆(7012)、弹簧(7013)和定位板(7014),所述固定板(7011)分别焊接在合并板(4)顶部后侧的两侧,所述推拉杆(7012)贯穿固定板(7011)的外侧,所述弹簧(7013)套接在推拉杆(7012)的外侧,所述弹簧(7013)的外侧与固定板(7011)的内侧接触,所述定位板(7014)的外侧与推拉杆(7012)的内侧焊接,所述定位板(7014)的外侧与弹簧(7013)的内侧接触,所述定位板(7014)的内侧与车路协同本体(6)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702)包括支杆(7021)和遮挡板(7022),所述支杆(7021)分别插接在合并板(4)顶部中间和后侧的两侧,所述遮挡板(7022)焊接在支杆(702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柱(1)外侧的中间栓接有加固套(8),所述加固套(8)的两侧均栓接有加固杆(9),所述加固杆(9)的顶部栓接在合并板(4)底部的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板(4)底部后侧的两侧均栓接有红色反光壳(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011)内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栓接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伸缩端与定位板(7014)的外侧栓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7022)外侧的四周均焊接有斜板(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属于智能交通行业内车路协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支撑基柱,所述支撑基柱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有交通标志牌,所述支撑基柱的外侧套接有合并板,所述合并板的前侧与悬挂组件的后侧焊接,通过设置悬挂组件和定位防护机构,经过在支撑基柱外侧顶部的前侧栓接固定悬挂组件,以此来实现便于对交通标志牌的安装悬挂使用,然后再经过在支撑基柱的外侧套接合并板,以此用来放置基板和对车路协同本体进行支撑放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处于合并板顶部并处于车路协同本体外侧的定位组件来实现对车路协同本体进行定位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民,李平,徐利强,李春林,康科超,霍梦楠,邱子建,林源,杨蕊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