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撑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2935发布日期:2024-04-18 20:4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撑脚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转体桥梁建造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撑脚。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现有的道路交通网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汽车以及铁路通行的需要,需要扩大现有的交通网的建设。在交通网的扩建过程中频繁出现准备施工的道路与已存在道路交叉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桥梁施工时,一方面现有交通会减缓桥梁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桥梁施工会对现有交通制造安全隐患,为了避免施工时对已有线路的干扰,转体施工法成为了此类工程的首选方法。

2、在桥梁转体过程中,由上部主梁、下部转体墩、承台、球铰、撑脚和滑道结构组成的桥梁转动体系,各部分相互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都会对桥梁产生较大的影响。转体承台结构通过球铰将荷载传递到基础墩体上,由于在支座固接前转体结构始终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而撑脚结构可以在转体结构失稳时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撑脚成为了转动承台体系中重要的部分的部件,保证撑脚的施工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关键。

3、目前撑脚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并在撑脚下部设置走板用于减弱与滑道的摩擦,将撑脚固定安装在上转盘上,当上转盘通过球铰在下转盘上转动时,撑脚随着上转盘转动与滑道滑动连接,同时对上转盘进行支撑;在上部结构转体完成后浇封承台混凝土时,将撑脚固定在滑道上对上转盘进行永久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梁撑脚。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桥梁撑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桥梁撑脚,包括设置在上转盘底部上的并与滑道滑动连接的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所述支撑组件沿上转盘旋转轴线圆周整列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4、钢管柱,所述钢管柱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钢管柱竖直设置在上转盘底部上;

5、走板,所述走板设置在钢管柱底部上,所述走板底面进行精加工并与滑道滑动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部转体墩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承台,将下球铰固定安装在承台上表面上,将滑道固定安装在承台上,滑道位于下球铰外围,浇筑混凝土将下球铰和滑道固定牢固并组成下转盘,将上球铰转动安装在下球铰上,在上球铰上浇筑混凝土组成上转盘,将走板滑动安装在滑道上,钢管柱竖直固定安装在走板上并固定安装在上转盘上,钢管柱和走板配合使得对上转盘进行支撑;当上转盘相对下转盘转动时走板与滑道滑动连接,使得钢管柱始终对上转盘进行稳定支撑,以此来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7、进一步,所述钢管柱内部填充有用于增强钢管柱强度的c50微膨胀混凝土。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钢管柱内部填充满c50微膨胀混凝土,使得钢管柱成为实心结构并提高了钢管柱的支撑强度,以此来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9、进一步,所述走板上间隔设置有两根钢管柱,两根所述钢管柱结构完全相同,两根所述钢管柱均设置在上转盘底部上并用于增强对上转盘的支撑强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钢管柱共同作用,提高了对同组走板的抵压效果,同时两根钢管柱组成一个整体,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11、进一步,两根所述钢管柱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将两根钢管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对上转盘进行支撑固定并增大钢管柱与上转盘的支撑面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将两根钢管柱靠近顶部一侧进行固定连接,两根钢管柱通过走板和支撑板共同作用,降低了钢管柱发生形变的概率,同时支撑板增大了与上转盘的接触面积,使得钢管柱对上转盘的支撑效果更好,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13、进一步,所述走板与钢管柱的连接处和支撑板与钢管柱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强连接强度的肋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肋板固定安装在走板上表面上并抵紧在钢管柱上使得走板和钢管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降低了钢管柱发生偏移的概率;多个肋板固定安装在钢管柱上并抵紧在支撑板底部上使得钢管柱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提高了支撑板对上转盘的支撑效果。

15、进一步,所述钢管柱上设置有定位组件,多组所述钢管柱上的定位组件相互抵接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16、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接安装在钢管柱内;

17、弧形环板,所述弧形环板设置在定位柱上并抵紧在钢管柱上,多组所述弧形环板可相互抵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

18、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钢管柱并螺纹连接在定位柱。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柱插接安装在钢管柱内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然后多组弧形环板相互抵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多组弧形环板相互抵接便于检测多组支撑组件位置是否准确间隔放置,提高安装精准度,同时多组环形弧板相互抵接减少了支撑组件偏移的概率,以此来保证多组支撑组件准确圆周阵列安装在上转盘底部上,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20、进一步,相邻两组所述弧形环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21、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相邻两组弧形环板上;

22、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固定板螺纹连接在弧形环板上并将固定板抵紧并锁紧在弧形环板上,所述固定螺栓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将固定板锁紧在两组弧形环板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环形弧板相互抵接后,将固定板放置在相邻两组弧形环板上,固定板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在相邻两组弧形环板上,以此来组成一个完整固定的圆环,使得多组支撑组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24、进一步,所述滑道由骨架和环形钢板组成,所述骨架预埋入下转盘内并用于固定和定位,所述环形钢板设置在骨架上并与走板滑动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用于固定定位,环形钢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骨架上,调整环形钢板的水平度,然后将走板放置在环形钢板上,使得走板与环形钢板滑动连接,便于走板与滑道之间的滑动。

26、进一步,所述走板与滑道之间预留6mm缝隙。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走板与滑道之间预留6mm缝隙,便于阻止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上发生形变时对上转盘造成抵压而偏移,同时降低了走板与滑道之间的摩擦力。

2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9、通过在下转盘内固定安装圆环形滑道,在滑道上表面上滑动安装多组走板,每组走板上均固定安装有两根钢管柱,钢管柱内浇筑有c50微膨胀混凝土,钢管柱竖直固定安装在上转盘底部上,两根钢管柱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增强连接强度的支撑板,弧形环板对多组走板位置进行测量同时对多组走板上的钢管柱进行连接固定,增强了多组钢管柱之间的稳定性,当上转盘相对下转盘转动时走板与滑道滑动连接,使得钢管柱始终对上转盘进行稳定支撑,以此来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上转盘(6)底部上的并与滑道(12)滑动连接的多组支撑组件(3),多组所述支撑组件(3)沿上转盘(6)旋转轴线圆周整列设置,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31)内部填充有用于增强钢管柱(31)强度的c50微膨胀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板(32)上间隔设置有两根钢管柱(31),两根所述钢管柱(31)结构完全相同,两根所述钢管柱(31)均设置在上转盘(6)底部上并用于增强对上转盘(6)的支撑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钢管柱(31)上设置有支撑板(33),所述支撑板(33)用于将两根钢管柱(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3)用于对上转盘(6)进行支撑固定并增大钢管柱(31)与上转盘(6)的支撑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板(32)与钢管柱(31)的连接处和支撑板(33)与钢管柱(3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强连接强度的肋板(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31)上设置有定位组件(4),多组所述钢管柱(31)上的定位组件(4)相互抵接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弧形环板(4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2)由骨架(121)和环形钢板(122)组成,所述骨架(121)预埋入下转盘(1)内并用于固定和定位,所述环形钢板(122)设置在骨架(121)上并与走板(32)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桥梁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板(32)与滑道(12)之间预留6mm缝隙。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撑脚,涉及转体桥梁建造的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上转盘底部上的并与滑道滑动连接的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支撑组件沿上转盘旋转轴线圆周整列设置,支撑组件包括:钢管柱,竖直设置在上转盘底部上;走板,设置在钢管柱底部上并与滑道滑动连接。本申请通过在下转盘内固定安装圆环形滑道,在滑道上表面上滑动安装多组走板,每组走板上均固定安装有两根钢管柱,钢管柱内浇筑有C50微膨胀混凝土,钢管柱竖直固定安装在上转盘底部上,两根钢管柱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增强连接强度的支撑板,当上转盘相对下转盘转动时走板与滑道滑动连接,使得钢管柱始终对上转盘进行稳定支撑,以此来提高桥梁撑脚对上转盘的支撑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剑波,邓会兵,余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路威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