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5265发布日期:2024-05-11 00:0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养护加固,具体为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桥梁的发展建设,桥梁的数量众多,维护养护难度大。对于环境恶劣的混凝土桥,混凝土主梁的腹板,翼缘板以及盖梁等地方裂缝出现频率高,加剧了钢筋的腐蚀,产生了应力重分布,对桥梁的使用不利,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2、目前,一般采用表面封闭法、压力灌注法、压力灌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裂缝形成时间需要实地检测,裂缝的修补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公开号为cn11540478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预应力施工装置,包括悬灌支架、预应力张拉装置、调节装置;悬灌支架包括上台座和下台座,预应力张拉装置连接上台座和下台座;调节装置设置在悬灌支架的一侧,调节装置连接上台座和下台座,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上台座与下台座的间距。使用时,上台座和下台座设置完成之后,安装预应力张拉装置,预应力张拉装置连接上台座和下台座,用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提供竖向预应力。上述预应力施工装置解决了施工过程中提供竖向预应力的问题,但在桥梁养护加固过程中同样存在预应力的问题,且上述装置无法实现对桥梁内力、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控,无法实现预应力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桥梁养护加固过程中混凝土桥内力不平衡且无法监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包括加热器、电阻应变仪和多个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预应力束、应变片和加热带,预应力束的端部设置于混凝土梁桥的钢箱梁上,应变片设置于混凝土梁桥的混凝土上,加热带与预应力束连接,应变片的信号端与电阻应变仪的接收端连接,电阻应变仪的输出端与加热器的控制端连接,加热带与加热器的加热端连接。

4、优选的,加热带缠绕于预应力束外侧。

5、优选的,多个预应力束分组设置于钢箱梁的腹板、底板和盖梁上。

6、优选的,在腹板上,预应力束倾斜设置。

7、优选的,预应力束的倾斜角度为45°~75°。

8、优选的,在底板上,多个预应力束纵向布置,且与桥面平行。

9、优选的,在盖梁上,多个预应力束横向布置,且与桥面垂直。

10、优选的,预应力束的端部采用锚固方法与混凝土梁桥固定。

11、优选的,电阻应变仪位于预应力束的一端,电阻应变仪通过第一连接线与应变片连接。

12、优选的,加热器通过第二连接线与加热带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通过在桥梁的关键截面位置布设应变片,对桥梁的内力、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桥梁应变较大的位置,体外预应力束进行自动调整,控制混凝土内力。调整混凝土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在工作时,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预应力束地索力,改善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减少混凝土裂缝数量、宽度,体外预应力装置构造简单,成本经济,制作方便,安装速度快,可以快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此外体外预应力装置可以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减少了维护的次数,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使整座桥更加的经济合理。

15、进一步的,因腹板受剪力产生的剪切应变为45°-75°,因此预应力束在腹板上倾斜设置,可以有效控制剪切应变。



技术特征:

1.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4)、电阻应变仪(3)和多个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预应力束(5)、应变片(7)和加热带(6),预应力束(5)的端部设置于混凝土梁桥的钢箱梁上,应变片(7)设置于混凝土梁桥的混凝土上,加热带(6)与预应力束(5)连接,应变片(7)的信号端与电阻应变仪(3)的接收端连接,电阻应变仪(3)的输出端与加热器(4)的控制端(1)连接,加热带(6)与加热器(4)的加热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带(6)缠绕于预应力束(5)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预应力束(5)分组设置于钢箱梁的腹板、底板和盖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腹板上,预应力束(5)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应力束(5)的倾斜角度为45°~7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上,多个预应力束(5)纵向布置,且与桥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盖梁上,多个预应力束(5)横向布置,且与桥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应力束(5)的端部采用锚固方法与混凝土梁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电阻应变仪(3)位于预应力束(5)的一端,电阻应变仪(3)通过第一连接线(9)与应变片(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器(4)通过第二连接线(10)与加热带(6)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桥梁养护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混凝土梁桥内力的体外预应力装置,包括预应力束、应变片、加热带、加热器和电阻应变仪,预应力束的端部设置于混凝土梁桥上,应变片设置于预应力束上,加热带与预应力束连接,应变片的信号端与电阻应变仪的接收端连接,电阻应变仪的输出端与加热器的控制端连接,加热带与加热器的加热端连接。本技术通过在桥梁的关键截面位置布设传感器,对桥梁的内力、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桥梁应变较大的位置,体外预应力束进行自动调整,控制混凝土内力。

技术研发人员:韩石,沈建青,李文虎,刘江,张子澳,吕毅,刘永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925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