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0360发布日期:2024-05-17 12:23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桥梁防护,特别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1、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四种基本体,在桥梁建造完毕后,一般都会在桥梁上安装有防护栏,防护栏用于对桥梁上的车辆进行防护,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可以对车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现有技术中,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申请号为“cn202122556155.1”,该专利主要通过减震机构来降低防护装置受到碰撞时的撞击力度,有效的减小碰撞对防护装置产生的影响,提高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3、但是该装置的减震机构与主体部分通过连接耳连接,这会导致连接处的部位连接不够牢固,在遭受较大的撞击时,连接耳容易损坏,且在现有的技术中,大多数的防护装置在恶劣的户外情况中,装置内部容易积水,若积水不能够及时排出,这会导致内部结构被水侵蚀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通过设有二级缓冲机构增加挡板的抗震效果,且在冲击力过大,挡板前方的板面损坏时,一级缓冲机构能够减缓冲击力,从而最大化减小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整体防护装置的稳定性,为市政工程的交通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板、挡板和支撑座,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和二级缓冲机构;

4、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壁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和第二支撑套筒,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侧表面与第二支撑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与挡板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后端与第二支撑套筒的前端固定连接;

5、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支撑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套筒,所述第一活塞的侧表面与第一支撑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与第一支撑套筒的前端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上下表面贯穿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导流槽,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槽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固定板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槽之间贯穿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延伸至固定板的两侧表面。

8、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加固板,所述挡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加固板。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底座,所述配重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均与第二加固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正面外壁设置有反光标识牌,所述反光标识牌的下侧表面设有两个插槽。

11、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与插槽相适配。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二级缓冲机构增加挡板的抗震效果,且在冲击力过大,挡板前方的板面损坏时,一级缓冲机构能够减缓冲击力,从而最大化减小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整体防护装置的稳定性,为市政工程的交通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排水槽之间的相互配合,确保了装置内部的积水能够有效排除,防止积水对内部零件的侵蚀和损坏,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还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板(1)、挡板(2)和支撑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4)和二级缓冲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下表面贯穿有若干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导流槽(13),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槽(13)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导流槽(14),所述第二导流槽(14)位于固定板(1)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槽(14)之间贯穿有排水槽(15),所述排水槽(15)延伸至固定板(1)的两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加固板(21),所述挡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加固板(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底座(16),所述配重底座(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杆(17),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杆(17)的上端均与第二加固板(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的正面外壁设置有反光标识牌(6),所述反光标识牌(6)的下侧表面设有两个插槽(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杆(62),所述第二固定杆(6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插块(63),所述插块(63)与插槽(61)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涉及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固定板、挡板和支撑座,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和二级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壁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和第二支撑套筒,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侧表面与第二支撑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二弹簧。本技术通过一级缓冲机构和二级缓冲机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最大化减小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最大化减小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技术研发人员:樊晓春,叶生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锡林郭勒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1020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