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891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高架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地面水平上方延伸的高架路的高架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地面上的交通网在急剧发展的人口密集区内由于不断上升的交通流量而越来越触碰到其极限。为了给交通网减负并提供独立的交通平面,在许多居住区建立了地铁,但是地铁不利地与巨额的成本相关联。此外,在现有人口密集区地下的轨道系统的设计还与巨大的时间耗费和技术困难相关联。因此,尤其在开发区中存在有对备选的交通设计方案的巨大的需求,利用这些备选的交通设计方案可以使现有的交通网减负并且提供高性能的新的交通系统。已经提出了极为不同形式的高架路系统,但是这些高架路系统迄今为止在实践中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交通解决方案。
[0003]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已公知有传统的在地面上的道路网,这些道路网在交叉点上构造有高架桥,以便能够实现自由的交通流。但是,这样的交叉系统是现有的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因此无法达到足够的交通减负。针对这样的道路系统的示例在CN10218062A和W02007/028307A1 中示出。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高架路系统,利用该高架路系统提供了高性能的、不依赖于在地面上的交通的交通网,例用该交通网可以快速且无阻地走过更长的路段。
[0005]根据本发明,高架路具有互相交叉的运输道(Transitstraβ e)和环绕的转移道(Transferstra β e),这些运输道在交叉区域上上下叠置地延伸,这些转移道由在交叉区域之间的运输道区段包围,其中,运输道区段沿着转移区域与环绕的转移道连接。
[0006]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架路系统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架路。一方面设置有运输道,它们用于尽可能无阻碍或无中断地输送短途交通。运输道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上交叉,从而有利地不需要受管制的减缓交通流的交叉路口。因此确保了在运输线路上的快速的前进。运输道在结构上可以彼此分开,从而车辆不会从一条运输道直接进入另一条运输道中。因此,交通基本上可以无阻地沿着运输道流动,这些运输道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这些运输道撑开了一张交通网,该交通网覆盖特定的居住区。另一方面设置有环绕的转移道,以便从一条运输道到达另一运输道。为了改变行驶方向,车辆从当前行驶的运输道通过转移区域拐入所属的转移道中。转移道形成了闭合的交通环,可以按圆形交通的方式驶过该交通环。为了拐入另一运输道中,环形地经过转移道直至到达相应的转移区域,在该转移区域上离开转移道。因此,有利地区分出运输道与较短的转移道,其中,利用这些运输道使短途交通在没有受管制的交叉路口的情况下被输送通过更长的路段,而利用这些转移道进行在交通网内部的换向。由此,在应对交通流量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提高效率。此夕卜,还有利地提供了额外的交通平面,该交通平面可以不依赖于与在地面上的道路网地使用,以便应对在人口密集区的交通流量。此外,该高架路系统在开发区中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道路犯罪导致的危险。
[0007]为了获得局部的位置限定的转移区,有利的是,转移道由在相邻的交叉区域之间的运输道区段包围。由此,转移道关于交通平面在运输道的相邻的交叉区域内部延伸,这些交叉区域确定了交通网的网格点。因此,转移道明显比作为拉长的交通干线的运输道要短,这些交通干线在各个交叉区域之间具有多个,优选大量的运输道区段。但是,在不那么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转移道可以延伸经过多于一个,例如两个运输道区段。
[0008]为了优化在高架路系统内的交通路径,有利的是,转移道由基本上直线延伸的运输道区段包围。因此,短途交通可以在交通网的节点之间的最快的路径上进行引导。
[0009]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转移道由四个运输道区段包围。当运输道区段在转移道的区域中直线地延伸时,运输道区段在俯视图中呈多边形地围绕转移道地布置。由此,获得了有利的网络结构,利用该网络结构优化了高架路系统的交通路径。
[0010]为了获得棋盘状或格网状的交通网,有利的是,转移道由基本上彼此成直角延伸的运输道区段包围。因此。转移道由如下运输道区段在俯视图中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布置包围,这些运输道区段由于相应的运输道的交叉区域而形成。
[0011]为了使在拐入转移道时的减速最小化,有利的是,运输道区段至少在转移区域中基本上平行于转移道地延伸。转移区域分别具有变道区,运输道区段和转移道在该变道区上以相同的高度并排地延伸。
[0012]为了获得网眼细密的交通网,有利的是,每个运输道区段都与至少一条,优选正好一条转移道邻接。当每个运输道区段都与转移道连接时,那么在可以通过相应的转移区域离开运输道区段之前,根据运输道区段的长度仅须应对很短的路段。
[0013]为了获得环绕的转移道,有利的是,转移道具有基本上直线延伸的转移区段,这些转移区段通过弧形延伸的转弯区段彼此连接。因此,转移道形成了闭合的交通环,该交通环向外通过运输道区段限定。
[0014]当转移道与每个相邻的运输道区段通过至少一个,优选两个转移区域连接时,那么可以有利地在所有的运输道区段上执行转移道与运输道之间的变道。
[0015]为了使高架路系统的空间需求保持很小,有利的是,运输道构造为单行道,这些单行道分别具有唯一一条行驶车道。优选大致彼此平行延伸的运输单行道优选交替地在相反的方向上经过。
[0016]为了获得比较狭窄的交通干线,有利的是,运输道具有1.5米至3米的,优选大致2米的宽度。
[0017]为了能够快速地到达或离开高架路系统,有利的是,转移道优选在每个转移区段上与至少一条通往地面的接驳道连接。尤其呈匝道状的接驳道优选构造为单行道。但是,除了驶入或驶出之外,高架路始终在地面水平上方延伸。
[0018]为了管制在转移道上的交通流,有利的是,转移道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相邻的运输道区段以更小的高度延伸的减速或停车区段。停车区域优先用于乘客的快速上下车。减速或停车区段一方面也用于将要驶入或驶出的车辆整合到转移道的交通中。此外,每个减速或停车区段优选与至少一条通往地面的接驳道连接,以便到达或离开高架路系统。此外,减速或停车区段具有用于停放车辆的停车位。
[0019]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高架路通过由纤维混凝土,优选由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制成的预制件形成。纤维混凝土具有对制造高架路来说特别有利的材料特性,其中包括比传统的混凝土明显具有更大的耐久性和更高的抗压强度。
[0020]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至少其中多条高架路在底侧具有用于悬挂式车辆,尤其是用于磁悬浮吊舱的引导装置。悬挂式车辆优选设计用于个人交通。这种经常被称为PRT( “Personal Rapid Transport”个人快速交通)的个人运输系统在现有技术中本身就已充分公知,从而在此放弃了关于技术实施方案的细节描述。优选的是如下实施方案,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各个悬挂式车辆以电方式或以感应方式利用线性马达来驱动。物理原理在此与磁悬浮轨道的物理原理类似。这样的系统例如以名称“SkyTran (空中汽车)”进行研发。此外,在DElO 2006 012 423B3中公开了针对磁悬浮轨道的示例。但是,对本公开内容来说重要的仅是如下认知,即,根据本发明的交通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一步提升,即,除了在高架路的上侧上延伸的用于装配有轮胎的客车或(总载重小于3.5吨的)轻型载重车辆的行驶车道外,高架路的底侧也被用来布置用于悬挂和引导悬挂式车辆的引导装置。因此,这种高架路可以有利地用于两种不同的交通设计方案。由此可以使交通通过量明显提高,尤其是基本上加倍。这种组合提供了一种特别高性能的交通系统,该交通系统特别好地适用于交通负荷过载的大城市。
【附图说明】
[0021]接下来结合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应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由交叉的运输道构成的高架路系统的俯视图,这些交叉的运输道包含环绕的转移道;
[0023]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高架路系统的交通节点的俯视图;
[0024]图3示出图2的交通节点的一个截段的俯视图;
[0025]图4示出高架路系统的对应图3的侧视图;
[0026]图5示出根据图1至图4的高架路系统的减速或停车区段;
[0027]图6示出根据图1至图4的高架路系统的备选的减速或停车区段;
[0028]图7不出尚架路系统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视图,该尚架路系统具有由超尚性能纤维混凝土制成的高架路;
[0029]图8示出根据图7的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高架路的俯视图,在该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高架路中设置有用于防坠落的护栏;
[0030]图9或图10示出沿图8中的线X1-XI或X-X的截面;
[0031]图11至图13示出穿过在运输道与转移道之间的转移区域的不同的截面视图;
[0032]图14示出在运输道与转移道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细节视图;以及
[0033]图15a、图15b示出优选的实施方案的视图,在该实施方案中,高架路在底侧上具有用于悬挂式车辆,尤其是用于磁悬浮吊舱的导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附图中示出了高架路系统1,其形成了由高架路2构成的交通网,高架路在地面3(参看图7)上方延伸。作为高架路2—方面设置有运输道4,这些运输道具有直线的纵向道5和横向道6,它们互相成直角地交叉,从而获得了在俯视图中呈棋盘状的交通网。运输道4在交叉区域7上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上延伸(参看图4)。因此,交通流不会受到交叉区域7的阻碍,因此在该交叉区域中可以取消利用交通信号灯、优先行驶规则或类似方式的交通管制。
[0035]此外,由图1至图3可知,运输道4构造为狭窄的、例如约2米宽的单行道,这些单行道具有唯一一条行驶车道4 ‘。纵向道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