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48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持工具,例如构成剪刀、钳子、刀、叉、厨刀、改锥等的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的分离结构。
但是,在上述历来的手持工具或剪刀中,由于取下上述盖体,再取下连接销后,还必须使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互相分离,会产生分离作业比较麻烦的问题。再有,为了使手持工具具备可以分开的结构,必须具备连接销与盖体等另外的零件,会产生结构复杂化与成本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相关的手持工具,是由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构成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作用部件基端部与手柄部件基端部互相嵌合,上述其中一方的部件的基端部上设有通孔或有底孔,在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使上述另一方的部件的基端部的外周端面或内侧端面露出。作为具体形式,其特征在于,将作用部件基端部嵌入手柄部件基端部内,上述手柄部件基端部上设置有通孔或有底孔,在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使上述作用部件外周端面或内侧端面露出。
若为这种结构的手持工具,在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的上述作用部件基端部外周端面附近插入棒状工具等,通过向与作用部件位置方向相反的方向使棒状工具等倾倒,用棒状工具等强制性地将上述作用部件的基端部外周端面压出,作用部件可以自手柄部件脱离,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很容易分离。而且,内侧端面露出的情况下也一样。这里所说的内侧端面,即作用部件上用于插入棒状工具等的通孔或有底孔的内侧垂直面。
另外,如上述手柄部件是合成树脂的,是与上述作用部件一起利用镶嵌成型(INSERT MOLDING)制造而成的手持工具,由于可以采用与历来非分开式设计的手持工具中采用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不增加新的零部件及使制造方法复杂化,就可以采用可分离的结构。
再有,在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如使上述作用部件的基端部外周缘端面附近设有薄壁状分离部,成型时,由于可以防止上述作用部件的基端部外周端面与滑动模直接接触,可以防止上述滑动模滑动时损伤。分离作业时,可以防止与棒状工具的直接接触,可以防止棒状工具等损伤。而且,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一旦分离,由于上述薄壁状分离部也被破坏,成为视觉上可辨认出是分离后的部件的结构,因此可以防止因误判进行重新组装而在不完全的状态下被使用。还有,内侧端面露出的情况下也一样。
另外,上述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若采用互相以凹凸的关系嵌合的结构,很容易地并获可相互分离的结构及确保耐用的嵌合强度的结构。
图2表示的是本发明相关的剪刀的分离结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3表示的是本发明相关的剪刀的分离结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4表示的是本发明相关的剪刀的分解斜视图。
图5表示的是本发明相关的剪刀分离作业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表示的是其他分离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符号说明1 手持工具(剪刀)2 作用部件3 手柄部件11 通孔11A通孔区域11AA 工具插入区域11b通孔垂直面12 基端部外周端面13 握持环14 薄壁状分离部15 凹部
23通孔31有底孔35凸部41固定组件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相关的剪刀的概略斜视图,图2表示的是上述剪刀的分离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表示的是分离结构的主要部分正视图,图4表示的是分解斜视图。本发明的剪刀1,形成一对由金属制造的作用部件2,上述一对作用部件2嵌入一对大多由合成树脂制造的手柄部件3内而构成。作用部件2,由形成于剪刀1前端区域一侧缘部的作用区域21;使固定组件41贯通且使一对作用部件2结合的孔22;及作用部件基端部20构成,手柄部件3由手柄部件基端部30与手指勾入用的握持环13构成。而且,此处的作用部件基端部20,由于使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嵌合,被称之为作用部位2中被吞入手柄部件3的区域。而手柄部件基端部30,由于使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嵌合,为手柄部件3中吞入作用部件基端部20的区域。
上述作用部件2的作用部件基端部20,由为了保持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的位置关系以凹凸的关系嵌合的凹部15;和嵌合时作用部件2上与手柄部件3相对的外侧端面即基端部外周端面12构成。上述手柄部件基端部30上所形成的凸部35是在镶嵌成型时形成,上述凹部15,采用与上述凸部35相互维持凹凸的关系,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不会意外分离的结构。
上述手柄部件3的手柄部件基端部30,设有贯通厚度方向形成的通孔11因此具有通孔区域11A,在上述通孔区域11A内,形成在与通孔垂直面11B及作用部件2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与手柄部件3一体的薄壁状分离部14。另外,上述通孔区域11A被上述薄壁状分离部14分离为2个区域,上述2个区域中的反作用部件侧区域内,工具插入区域11AA作为进行后述的分离作业而插入棒状工具等用的区域,形成于薄壁状分离部14与通孔垂直面11B之间。还有,上述2区域中,作用部件2的基端部外周端面12位于作用部件一侧的区域内,为与上述薄壁状分离部14接近或大略连接的位置关系。上述基端部外周端面12,虽然为被上述薄壁状分离部14大略覆盖的形态,包含本发明所说的露出于通孔区域11A内的概念。
接下来,对剪刀1废弃时的分离作业方法参照图2和表示分离作业时的状态的图5进行说明。预先准备棒状工具,例如一字改锥,如图5的虚线上所示那样将一字改锥前端插入通孔11的工具插入区域11AA内。接着使一字改锥向与作用部件2的位置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为要点而向同一图中的实线位置倾倒。如此借助杠杆的原理,以通孔垂直面11B的握持环13侧的上缘部为支点,上述一字改锥前端右旋转转动,一字改锥前端与薄壁状分离部14接触。而且,若继续上述倾倒,一字改锥前端则通过上述薄壁状分离部14将上述基端部外周端面12强制性地向作用部件2的前端方向压出。使一字改锥倾倒至倾倒界限后,将一字改锥自工具插入区域11AA内拔出,徒手握持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向相反方向拉拽即可将两部件分离。
若详细叙述,上述薄壁状分离部14,借助一字改锥前端转动的力,使与手柄部件3一体化的结构被破坏,使未图示的薄壁状分离片自手柄部件3分离的同时,通过该薄壁状分离片将上述基端部外周端面12压出。同时,用上述作用部件基端部20上的凹部15与上述手柄部件基端部30上的凸部35维持的凹凸关系,也因为上述压出动作,上述凹部15相对上述凸部35移动而被解除。因此,由于上述破坏,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借助徒手向相反方向拉拽即可分离。
而且,若薄壁分离片自手柄部件3一旦分离,剪刀1的构成为视觉上能看出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的分离,因而可以防止由于弄错而重新组装的情况。
另外,作为使上述分离作业更容易进行的优选的设计,在图3中,作用部件基端部20上的凹部15的宽度尺寸l,与作用部件2在上述通孔11内露出部分的尺寸L相同或小一些也可以。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由上述一字改锥的倾倒而造成的作用部件2强制性地压出,可以确实解除手柄部件3的凸部35与作用部件2的凹部15的凹凸关系。
再有,根据本实施方案,手柄部件3的手柄部件基端部30,可以采用镶嵌成型法,即采用将上述作用部件2的作用部件基端部20固定在一对模具内的规定位置上,通过其后将熔融的树脂注入模具内,与手柄部件3的手柄部件基端部30一体成型的成型方法。因此,具备了上述的分离结构,由于可以采用历来采用的成型方法及制造方法,也可以避免增加制造工序、制造时间、和零部件数量等问题。
还有,若采用在通孔区域11内形成薄壁状分离部14的结构,将插入工具插入区域11AA的滑动模在成型后拔出时,可以防止滑动模与基端部外周端面12直接接触,可以防止滑动模的损伤。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的结构,例如图6所示,在手柄部件基端部30中,没有上述通孔11而形成有底孔31也可以。作用部件基端部20的区域内,借助设置棒状工具等前端能插入程度的通孔23,从而形成作用部件侧纵剖面23F(内侧端面)也可以。上述作用部件侧纵剖面23F与薄壁状分离部14接近或大略接近而构成,可以进行上述要领的分离作业。
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刀、匙、叉、厨刀、钳子、改锥等手持工具中也可以采用。重要的是,本发明的构成为可以采用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为不同材质的工具。
另外,对于不只利用镶嵌成型将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一体形成,将作用部件2硬行嵌入利用预先注射成型法成型且具有工具插入区域11AA的手柄部件3内而形成的手持工具,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概念内。
此外,对于各部的具体结构,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例如,将棒状工具等插入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的上述作用部件的基端部外周端面附近,借助向与作用部件位置相反方向倾倒,用棒状工具等将上述作用部件的基端部外周端面强制地压出,作用部件可以自手柄部件脱离,从而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分离。由此,可以提供一种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及成本,有效地提高分别废弃的方便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工具,是由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构成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作用部件基端部与手柄部件基端部互相嵌合,上述一方部件的基端部上设有通孔或有底孔,在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使上述另一方部件的基端部的外周端面或内侧端面露出。
2.一种手持工具,是由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构成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作用部件基端部嵌入手柄部件基端部内,上述手柄部件基端部上设置有通孔或有底孔,在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使上述作用部件的外周端面或内侧端面露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部件为合成树脂材料,与上述作用部件一起利用镶嵌成型制造。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孔或有底孔区域内,上述作用部件的基端部外周缘端面或内侧端面附近设有薄壁状分离部。
5.如权利要求1、2、3或4中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部件与手柄部件是以凹凸的关系相嵌合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作用部件及手柄部件,不增加制造工序、零部件数量,具有以简单的方法即可将上述两部件分离的结构的手持工具。在由作用部件2与手柄部件3构成的手持工具1中,手柄部件基端部30上设置有贯穿手柄部件3的厚度方向的通孔11,在上述通孔11中的通孔区域11A内,使作用部件2上的作用部件基端部20的基端部外周端面12露出。具备这种结构的手持工具1是利用镶嵌成型制造而成的。
文档编号B25G1/10GK1478635SQ02155368
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筱原胜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