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头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56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头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扳手,尤指一种摆头扳手。
背景技术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手工具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螺丝发明以来,扳手在手工具领域就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且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家具,或工、商业中所使用的机械、作业工具,几乎都会利用到螺栓与螺帽或螺孔的配合,藉以达到固定或锁接的目的,是以,用来锁紧或松释螺栓、螺帽的扳手,便成为现场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手工具,尤其是DIY的观念盛行后,许多消费者家中,更是针对不同形式、大小的螺栓与螺帽,自备有不同使用特性的工具组。
参照图1及图2,一种习知摆头扳手,其头部1的一端设有一可供螺件容置的棘轮环及双向棘动机构(图中未示)。头部1的枢设段2的外缘中央间隔凹设有五个圆弧孔3,该圆弧孔3是供设于握把4内的钢珠5容置卡固,使头部1可与握把4形成一定位的角度。由于圆弧孔3与钢珠5间的卡固关系为圆弧面的凹凸配合,若将圆弧孔3设的较浅,钢珠5容易脱出于圆弧孔3。故为求获得较佳的卡固力,需将圆弧孔3设的较深,相对于枢设段2的外缘占据了较大的面积,造成仅可于枢设段2的外缘设置约五个圆弧孔3。因此,头部1枢摆所产生的二相邻位置间的角度为36度。使头部1无法与握把4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关系,使得该习知的摆头扳手并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从而大幅降低了扳手的操作性能,操作使用上具有较多的限制。
为使扳手的头部与握柄间可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关系,便衍生出另一种扳手,如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380468号专利案,参照图3及图4,该扳手的头部10与握把20间的卡固关系为齿与齿的凹凸配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枢设段13外缘的整个圆弧面皆设有啮合齿15,而为全齿设置。使得枢设段13的壁厚因啮合齿15的设置而相对的减少,啮合齿15的齿根与销孔14间的壁厚为L。参照图5,显示摆头扳手于顺时钟方向扳动时,头部10枢设段13的受力状态,该头部10的受力段14a、14b会直接承受扳动力。然受力段14b的壁厚L因啮合齿15的设置而减少,故当施加于摆头扳手的扳动力过大时,该受力段14b的壁有产生裂痕16或破坏的可能,严重的影响到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参照图6,显示摆头扳手于逆时钟方向扳动时,头部10枢设段13的受力状态,该头部10的受力段14c、14d会直接承受扳动力。同样的,受力段14d的壁厚L因啮合齿15的设置而减少,故当施加于摆头扳手的扳动力过大时,该受力段14b的壁有产生裂痕16或破坏的可能,严重的影响到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为求定位结构的设置而牺牲了扳手最重要的扭力值,明显为一本末倒置的设计,该习知摆头扳手所衍生的种种缺失,实有加以研发改良的必要。
因此,本发明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艺所遭遇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习知摆头扳手头部无法与握把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关系,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操作,且其设于枢设段的齿,因全齿设置使齿的齿根面与销孔间的壁厚相对减少,当施加于摆头扳手的扳动力过大时,头部受力段的肉壁极易产生裂痕或破坏,严重的影响到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摆头扳手,其受力段的厚实壁厚可承受较大的力量,不易产生裂痕或破坏,可有效提升摆头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且其驱动头可与握柄间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使摆头扳手可通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大幅提高了扳手的操作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摆头扳手,包括一驱动头及一枢设于该驱动头的握柄,该驱动头具有用以驱动螺件的一端,驱动头的另端设有呈凸形的枢部,而握柄相对于驱动头枢部的一端设有呈凹形的卡部,并以一销穿过该驱动头的枢部和该握柄的卡部,该握柄内设有一卡掣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头的枢部外缘包括有二第一区段及一设于二第一区段间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设有齿,该二第一区段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齿的齿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摆头扳手的驱动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可用以驱动螺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端设有一枢部,该枢部包括有二第一区段及一设于二第一区段间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设有齿,该第一区段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齿的齿根。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的第一端设有一供螺件容置的棘轮环及双向棘动机构。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的中段横向设有一销孔,该二颚横向设有一穿孔,以一销穿设于该穿孔及销孔,使驱动头的第二端枢设于握柄的第一端。
所述的摆头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第二区段的齿为内凹齿。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第二区段的齿为半内凹齿。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第二区段的齿为弧形齿。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机构包括有一按钮及一卡块,该按钮设于握柄的孔内,该卡块设于握柄的卡孔,该卡块的第一端设有齿,卡块的第二端凸露于卡孔。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按钮相对于卡孔处凹设一第一面及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具有高度的落差而可选择性的供卡块的第二端抵靠。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供按钮设置的孔是设于第一端的侧缘。
所述的摆头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握柄供按钮设置的孔是设于第一端的顶面。
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于该按钮与孔间设一弹性体,于自然状态下按钮的一端凸露于孔外可供按压。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图1为习知摆头扳手的驱动头的前视图。
图2为习知摆头扳手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3为另一习知摆头扳手的驱动头的前视图。
图4为另一习知摆头扳手的驱动头的右侧视图,表示齿的齿根与销孔间的壁厚为L。
图5为另一习知摆头扳手扳动状态的部份剖视图,表示顺时钟方向扳动扳手。
图6为另一习知摆头扳手扳动状态的部份剖视图,表示逆时钟方向扳动扳手。
图7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的驱动头的前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驱动头的左侧视图,表第一区段的圆弧面与销孔间的壁厚为L1。
图11为本发明的部份侧剖视图,表驱动头与握柄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
图12为本发明扳动状态的部份正剖视图,表顺时钟方向扳动扳手。
图13为本发明扳动状态的部份正剖视图,表逆时钟方向扳动扳手。
图14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7、8,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摆头扳手30,包括一驱动头40、一握柄50及一卡掣机构60。驱动头40的一端枢设于握柄50。卡掣机构60设于握柄50内,并可选择性的限制驱动头40与握柄50间的相对枢摆关系。
驱动头4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第一端设有一可供螺件容置的棘轮环41及双向棘动机构(图中未示)。其第二端设有一概呈凸形的枢部43,该枢部43的中段并横向设有一销孔44。同时参照图9,该枢部43包括有二第一区段431及一设于二第一区段431间的第二区段432。该第二区段432设有齿,于第一个实施例中齿实施为弧形齿。参照图10,该第一区段431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432齿的齿根,而为最大壁厚,第一区段431的圆弧面与销孔44间的壁厚为L1(L1>L)。
握柄5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第一端设有一概呈凹形的卡部51,该卡部51包括有二颚52,该二颚52的适处横向设有一穿孔53,二颚52间形成有一可供驱动头40第二端容置的开口54。并藉一销57穿设于穿孔53及驱动头40的销孔44,该销57中段的压花纹571是迫紧于销孔44,使驱动头40的第二端枢设于握柄50的第一端。该第一端并轴向设一卡孔55,该卡孔55由开口54的端缘开放。该第一端的侧缘设一孔56,孔56连通于卡孔55。其第二端可供使用者握持。
卡掣机构60包括有一按钮61及一卡块62。该按钮61设于握柄50的孔56内,并可与握柄50产生相对的位移。按钮61相对于卡孔55的适处凹设一第一面611及第二面612。第一面611与第二面612具有高度的落差。并于按钮61与孔56间设一弹性体63,于自然状态下按钮61的一端凸露于孔56外可供按压。该卡块62设于握柄50的卡孔55。卡块62的第一端设对应于第二区段432齿的齿621,卡块62的第二端凸露于卡孔55,并可选择性的抵靠于按钮61的第一面611或第二面612。
参照图11,显示卡掣机构60的卡块62的第二端抵靠于按钮61的第一面611,使卡块62第一端的齿621啮合于驱动头40第二区段432的齿。卡掣机构60的卡块62限制了驱动头40与握柄50间的相对位移。且因枢部43的第二区段432上设有约三十齿,故驱动头40枢摆所产生的二相邻位置间的角度为6度,使驱动头40可与握柄50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
参照图12,显示摆头扳手于顺时钟方向扳动时,驱动头40枢部44的受力状态,该驱动头40的受力段44a、44b会直接承受扳动力。然受力段44b的壁厚为最大壁厚L1(L1>L),且第一区段431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432齿的齿根。当施加扳动力于摆头扳手30时,该受力段44b的厚实壁厚可承受较大的力量,不易产生裂痕或破坏,有效的提升了摆头扳手30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参照图13,显示摆头扳手于逆时钟方向扳动时,驱动头40枢部44的受力状态,该驱动头40的受力段44c、44d会直接承受扳动力。然受力段44d的壁厚为最大壁厚L1(L1>L),且第一区段431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432齿的齿根。当施加扳动力于摆头扳手30时,该受力段44d的厚实壁厚可承受较大的力量,不易产生裂痕或破坏,有效的提升了摆头扳手30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图14及图15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驱动头40第二区段432的齿实施为内凹齿。该第一区段431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432齿的齿根,而为最大壁厚,当施加扳动力于摆头扳手30时,该受力段的厚实壁厚同样可承受较大的力量,不易产生裂痕或破坏,有效的提升了摆头扳手30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图16及图17显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卡掣机构60的按钮61设于握柄50第一端的顶面,驱动头40第二区段432的齿实施为半内凹齿。该握柄50的第一端纵向设一孔58,该孔58是供卡掣机构60的按钮61容置,并连通于卡孔55。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的摆头扳手,其枢部的第二区段是设于二第一区段间,该第二区段设有齿,该二第一区段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齿的齿根,第一区段的圆弧面与销孔间的壁厚为L1(L1>L),当顺、逆时钟施加扳动力于摆头扳手时,其受力段的厚实壁厚皆可承受较大的力量,不易产生裂痕或破坏,有效的提升了摆头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2.本发明的摆头扳手,其枢部第二区段的齿可实施为弧形齿、内凹齿或半内凹齿,且可与卡掣机构的卡块配合,使驱动头可与握柄间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摆头扳手可更通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大幅提高了扳手的操作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摆头扳手,包括一驱动头及一枢设于该驱动头的握柄,该驱动头具有用以驱动螺件的一端,驱动头的另端设有呈凸形的枢部,而握柄相对于驱动头枢部的一端设有呈凹形的卡部,并以一销穿过该驱动头的枢部和该握柄的卡部,该握柄内设有一卡掣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头的枢部外缘包括有二第一区段及一设于二第一区段间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设有齿,该二第一区段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齿的齿根。
2.一种摆头扳手的驱动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可用以驱动螺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端设有一枢部,该枢部包括有二第一区段及一设于二第一区段间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设有齿,该第一区段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齿的齿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的第一端设有一供螺件容置的棘轮环及双向棘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的中段横向设有一销孔,该二颚横向设有一穿孔,以一销穿设于该穿孔及销孔,使驱动头的第二端枢设于握柄的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头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第二区段的齿为内凹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第二区段的齿为半内凹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第二区段的齿为弧形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机构包括有一按钮及一卡块,该按钮设于握柄的孔内,该卡块设于握柄的卡孔,该卡块的第一端设有齿,卡块的第二端凸露于卡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按钮相对于卡孔处凹设一第一面及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具有高度的落差而可选择性的供卡块的第二端抵靠。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供按钮设置的孔是设于第一端的侧缘。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头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握柄供按钮设置的孔是设于第一端的顶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于该按钮与孔间设一弹性体,于自然状态下按钮的一端凸露于孔外可供按压。
全文摘要
一种摆头扳手,包括一驱动头及一枢设于该驱动头的握柄,该驱动头具有用以驱动螺件的一端,驱动头的另端设有呈凸形的枢部,而握柄相对于驱动头枢部的一端设有呈凹形的卡部,并以一销穿过该驱动头的枢部和该握柄的卡部,该握柄内设有一卡掣机构,上述驱动头的枢部外缘包括有二第一区段及一设于二第一区段间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设有齿,该二第一区段的圆弧面高于第二区段齿的齿根。本发明的摆头扳手可有效提升摆头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且其驱动头可与握柄间产生小角度的相对枢摆,使摆头扳手可通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
文档编号B25B13/00GK1524661SQ0310644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7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