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22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手工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双向棘轮扳手。
弹簧85以及柱体86是用以提供掣爪83一弹性力,借以使棘轮扳手8可在不带动趋转件82转动的状态下反转。另外,弹簧85以及柱体86更具有驱动掣爪83移动至第一容室812的左方或是右方,借以使棘轮扳手8可反复地旋紧或旋松一螺帽或螺栓。


图10是显示另一种常用的双向棘轮扳手9,与前述的棘轮扳手8间的差异在于以一长型片体96取代前述的手弹型柱体86,借以顶底一掣爪93。
操作中,当前述的棘轮扳手8或9反转时,趋转件82多少会有被带动而转动的状态,而此一状态应被要求愈小愈好,否则棘轮扳手8或9将无法转动一已呈松弛的螺帽或螺栓。
影响前述状态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弹簧85弹力的大小。但是弹簧85的弹力是有限制的,并不能无限制地减小,否则掣爪83或93将无法有效地与趋转件82啮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当棘轮扳手反转时,其趋转件被带动而旋转的力量较小。
为达成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棘轮扳手,由扳手握柄、驱转件、掣爪、拨动件、容室和弹性元件组成,其包含有一扳手握柄,其一端具有一头部,头部具有一穿孔、一第一容室以及一第二容室,其中第一容室位于穿孔与第二容室之间,并分别与穿孔与第二容室连通,穿孔在头部厚度的二端平面呈开放状,第二容室在头部厚度的一端呈开放状;一驱转件,其中央具有一多角形孔;外环面上设有一齿部;驱转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装设于头部的穿孔中;一掣爪,其一侧具有一齿部,另一侧具有一抵部;掣爪以可移动的方式容设于头部的第一容室中,使掣爪的齿部与驱转件的齿部相互啮合;一拨动件,具有一身部以及一拨转部;身部具有一轴向以及一径向,拨转部设于身部沿其轴向的一端;拨动件的身部以可沿其轴向转动的方式容设于头部的第二容室中,且拨转部位于扳手握柄的外侧;一顶掣件,其是一线体弯折所形成,具有二延伸段以及一接触段,其中二延伸段概成平行并列,其内端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拨动件的身部结合,接触段的二端分别与二延伸段的外端连接,并位于第一容室中,以及一弹性元件,用以驱使顶掣件的接触段抵靠掣爪。
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中弹性元件是为一螺旋弹簧,套设于顶掣件的一延伸段上,且其一端抵靠于拨动件的身部,另一端抵靠于接触段。
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拨动件的身部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平面,其上具有二孔,可供顶掣件的二延伸段的内端分别插设于其中。
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拨动件的身部在平面的二侧各具有一斜面。
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掣爪的一侧具有一抵部,以与顶掣件的接触段接触,其中抵部的二侧各具有一凹部。
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掣爪的一侧具有一抵部,以与顶掣件的接触段接触,其中抵部的二侧各具有一肩部,其为相较于抵部的其余部分较为凸起的部份。
驱转件20的中央具有一六角或十二角的多角形孔21,用以结合一螺帽或螺栓(图中未表示),其外侧环壁上具有一齿部22以及一环槽23位于齿部22的一侧。驱转件20容设于扳手握柄10的穿孔12中,并借由一扣环24装设于二环槽121,23中,使驱转件20装设于穿孔12中,并可自由旋转。
掣爪30的一侧具有一齿部32,另一侧具有一抵部34,而抵部34的二侧各具有一靠部36。本实施例中抵部34是为一凹弧,其二侧分别具有一肩部341以及一凹部342,而中央具有一凸部343。掣爪30容设于扳手握柄10的第一容室13中,使其齿部32以可分离的方式与驱转件20的齿部22相互啮合,并可受外力而移动至第一容室的左侧(如图5示)与右侧(如图7所示)。
拨动件40具有一身部41以及一拨转部42。本实施例中,身部41是为一柱体,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平面411,而平面的二侧各具有一斜面412。身部41的平面411上设有二沿径向延伸的孔43。拨动件40以身部41由握柄10的开口15插入第二容室14中,使平面411面对掣爪30,而拨转部42则位于扳手握柄10的外侧。使用者可借由施力于拨转部42而使沿身部41其轴向转动。
顶掣件50具有二延伸段51以及一接触段52,其中接触段52的二端分别与二延伸段51的外端连接,而二延伸段51的内端则插入拨动件40身部41的孔43中,使接触段52可于一预定距离内朝向远离或接近身部41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顶掣件50是一单一线体弯折所形成,其可以金属线、弹簧线、或塑胶所制成。顶掣件50原则上应为一固体(rigidbody),但亦可使接触段52具有些许的可挠性。此外,在图示中显示接触段52是成直线状,实务上可为凸弧状或是凹弧状或是对应于掣爪30抵部34的形状。
弹性元件60在本实施例中是为一弹簧,套设于顶掣件50的一延伸段51上,使其一端抵靠在拨动件40身部41的平面411上,另一端则抵靠于接触段52上,借以提供一弹力,使接触端42抵靠于掣爪30的抵部34。
请参阅图5,当施力将拨动件40的接触段42转动至右侧,令弹性顶掣件50的弹性臂52向左移动,而落入掣爪30抵部34左方的凹部342中,此时,掣爪30会被移动至第一容室13的左方,并令掣爪30左侧的靠部36抵靠于第一容室13的左侧壁。
此时,逆时针转动扳手握柄10,掣爪30的齿部32会与驱转件20的齿部22紧密啮合,使驱转件20会随着扳手握柄10一并旋转,借旋松螺帽或螺栓。
请参阅图6,若顺时针旋转扳手握柄10,掣爪30会略为向后退,而使齿部32离开驱转件20的齿部22,顶掣件50会被推动而后退,而弹性元件60会略被压缩,以对掣爪30提供一弹力,使掣爪30随时啮合驱动件20的齿部22。顺时针旋转扳手握柄10,只是作无效的复位动作而已。
图7与图8显示当向左拨转拨动件40的拨转部42,使弹性顶掣件50的接触端52向右旋转,而落入后方的凹部342中,以带动掣爪30移动至第一容室13的右侧,令掣爪30右侧的靠部36抵靠于第一容室13的右侧壁。令扳手握柄10顺时针转动时可带动螺帽或螺栓转动,达到旋紧螺帽或螺栓的目的,而逆时针转动时则只是作无效的复位动作而已。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叙述如下为达到降低棘轮扳手反转时,趋转件会随之转动趋势的目的,跟据之前的论述,降低弹性元件的弹力是有其限制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质量较轻的顶掣件40,使得棘轮扳手反转时,假设弹性元件60所提供的弹力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的趋转件较不会随之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可转动一松弛的螺帽或螺栓。
常用的棘轮扳手是以手弹型柱体或片体的外端抵靠掣爪,其接触的位置只有一点,当接触点的位置偏离掣爪30的重心,很容易造成掣爪30歪斜,而使其齿部32无法以全面积与趋转件20的齿部22齿合,因此会降低扳手的扭力。本实用新型的顶掣件50是以接触段52抵靠掣爪30,其接触位置是为一条线。再加上提供支撑力的是位于接触段52二端的延伸段5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顶掣件50可提供掣爪30较为平衡的弹力,使掣爪30的齿部32可完全与趋转件20的齿部22齿合,而提供较大的扭力,另外亦可使掣爪30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下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顶掣件50延伸段51是位于第一容室13中,并抵靠其侧壁。因此具有避免拨动件40以身部41由握柄10的开口15脱离第二容室14。
当使用者转动拨动件40使顶掣件50的接触端52旋转以驱使掣爪30移动时,会有一微小的抵抗力,而当弹性臂52落入凹部342后,则可提供弹性臂52一定位能力,更会产生一声音回馈,令使用者可依据前述的回馈得知掣爪30被转动至定位。此结构可以取代前述的棘轮扳手8或9的定位件87。
掣爪30抵部34二侧的肩部342,是为二相较于抵部其他部位较为凸起的部份,其功能在于挡止顶掣件50的接触段52,避免使用者过度转动(over turning)拨动件40而使接触段52脱离掣爪30的抵部34。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棘轮扳手,由扳手握柄、驱转件、掣爪、拨动件、容室和弹性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扳手握柄,其一端具有一头部,头部具有一穿孔、一第一容室以及一第二容室,其中第一容室位于穿孔与第二容室之间,并分别与穿孔与第二容室连通,穿孔在头部厚度的二端平面呈开放状,第二容室在头部厚度的一端呈开放状;一驱转件,其中央具有一多角形孔;外环面上设有一齿部;驱转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装设于头部的穿孔中;一掣爪,其一侧具有一齿部,另一侧具有一抵部;掣爪以可移动的方式容设于头部的第一容室中,使掣爪的齿部与驱转件的齿部相互啮合;一拨动件,具有一身部以及一拨转部;身部具有一轴向以及一径向,拨转部设于身部沿其轴向的一端;拨动件的身部以可沿其轴向转动的方式容设于头部的第二容室中,且拨转部位于扳手握柄的外侧;一顶掣件,其是一线体弯折所形成,具有二延伸段以及一接触段,其中二延伸段概成平行并列,其内端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拨动件的身部结合,接触段的二端分别与二延伸段的外端连接,并位于第一容室中,以及一弹性元件,用以驱使顶掣件的接触段抵靠掣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弹性元件是为一螺旋弹簧,套设于顶掣件的一延伸段上,且其一端抵靠于拨动件的身部,另一端抵靠于接触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拨动件的身部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平面,其上具有二孔,可供顶掣件的二延伸段的内端分别插设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拨动件的身部在平面的二侧各具有一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掣爪的一侧具有一抵部,以与顶掣件的接触段接触,其中抵部的二侧各具有一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掣爪的一侧具有一抵部,以与顶掣件的接触段接触,其中抵部的二侧各具有一肩部,其为相较于抵部的其余部分较为凸起的部份。
专利摘要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包含一扳手握柄,一端有头部,头部有穿孔、第一容室以及第二容室。一驱转件,中央有多角形孔,外环面上设有齿部。驱转件装设于头部的穿孔中,利用扣环固定,使其可自由旋转。一掣爪,其一侧有齿部,另一侧有抵部。掣爪以可移动的方式容设于头部的第一容室中,使掣爪的齿部与驱转件的齿部相互啮合。一拨动件,有身部以及拨转部。拨动件的身部以可沿其轴向转动的方式容设于头部的第二容室中,拨转部位于扳手握柄的外侧。一顶掣件,为线状元件,有二延伸段以及一接触段,其中接触段的二端分别与二延伸段的外端连接,二延伸段的内端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拨动件的身部结合,以及一弹性元件,用以驱使顶掣件的接触段顶掣掣爪。
文档编号B25B13/46GK2595527SQ0320218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1日
发明者吴传福 申请人:吴传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