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推钢窗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推钢窗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五金产品,特别是用于平推钢窗的定位器。
通常使用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尽管种类不少,但其主要机构都是裸露在窗口的,不够美观,而且其定位器都是安装在窗扇的下部,受力处是一个点,因此定位不够可靠,对于大型平推钢窗更是如此。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基本构件不外露,工作可靠、操作简单的平推钢窗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定位器由装在窗框里面的定位板和装在窗扇室外一面的定位轮,以及固定在定位板上的手柄和对定位板的限位机构所组成。通过推拉手柄,使定位板脱开限位机构的制约,伸出窗框外与定位轮啮合或者脱开定位轮,结束定位。
本实用新型主要机构隐蔽在墙壁内,外部只露出手柄和限位机构的外壳部分,不影响钢窗外观的整洁,同时本定位器是装在钢窗的两个合页之间的位置,而且定位板与定位轮可以制成不同厚度,使定位时受力情况改善,定位可靠,使用操作只需推、拉手柄即可,窗扇在任何位置均可定位,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本实用新型在钢窗上安装后的横断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凹形板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1定位板及手柄示意图。
图5实施例1的定位轮示意图。
图6实施例2的定位板示意图。
图7实施例2的定位轮示意图。
图8图7的E-E剖面。
图9实施例3的定位板示意图。
图10图9的A-A剖视。
图11图9的B-B剖视。
图12实施例3的定位轮示意图。
图13图12的C-C剖视。
图14图12的D-D剖视。
根据图1~5,原钢窗的窗框成工字形,在工字形的中梁部分11以外是埋在墙壁里的,在工字形的外壁10上开一个槽,将定位板8放在中梁11的里面,定位板8上的半圈定位齿露在窗框外壁10的外面,用固定在中梁11上的凹形板7限制定位板8的活动路线、定位板8的里端有凹槽,装弹簧6顶住定位板8,定位板8的侧面上有锥形槽和长方槽。中梁11上用螺纹连接一个限位机构14,它由外套15和内装弹簧17的顶针16组成,顶针16的尖部在平时恰好顶在定位板8的锥形槽内。中梁11上还有使固定手柄3的螺钉12通过和活动的长孔13,手柄3的头部4从窗框的内壁5穿出。定位齿轮9通过铆钉2固定在窗扇1上,位置与定位板8对应,有半圈牙齿,齿形与定位板相同。
使用时,把定位器安装在钢窗两个合页的中间部分,如果想把窗扇1定于某一位置时,先将定位板8手柄3拉回,让顶针16顶入定位板8锥形孔中,使定位板8受顶针16的制约,不与定位齿轮9接触,然后把窗扇1开到所需要的位置后,再把定位板8的手柄3按进去,使顶针16从定位板8的锥孔中脱离,定位板8凹槽中的弹簧6便将定位板8顶向前面与有半圈定位齿的定位齿轮9接触,当定位板8与定位齿轮9的齿啮合后,就将窗扇1定位,即使开窗时定位板8与定位齿轮9虽然接触,但咬合并不好也不要紧,只要窗扇1在人力或风力作用稍有转动,两者就会啮合而定位。
结合附图6~8,实施例2,其定位板18有两个方形突出部分,可以插在定位轮19的两层方形槽中,这个结构加工比较容易,定位也很可靠。
结合附图9~14,实施例3,对于大型平推钢窗可选用图9、12所示的双层齿的定位板与定位轮。定位板20和定位轮21有上、下两层牙齿,且齿的倾斜方向相反,它们啮合后,在任何方向的风力下都能较好地定位,极少晃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安装在钢窗窗框内的定位板和装在窗扇外的定位轮、顶住定位板的弹簧及手柄、限位机构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位板和定位轮是有半圈能相互啮合的定位齿的定位板8和定位轮9。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位板和定位轮是具有两层定位齿,且两层齿的倾向相反的定位板20和定位轮21。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位板和定位轮是一个具有两层方形突起的插板式定位板18和具有两层方形槽的定位轮19。
5.根据权利要求
1至4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限位机构,是由外套15和内装弹簧17的顶针16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
1至4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柄3是用螺钉12固定在定位板上的。
7.根据权利要求
1至4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位器是由固定在窗框上的凹形板7限定活动路线的。
8.根据权利要求
1至4所述的平推钢窗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位板的侧面有一个锥形槽和长方槽。
专利摘要
一种平推钢窗定位器,它由定位板、定位轮、限位机构、手柄和凹形板组成,它的主要构件隐蔽在窗框内部,定位板和定位轮可安装在窗扇两个合页之间,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钢窗。
文档编号E05C17/00GK87203332SQ87203332
公开日1988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6月1日
发明者张玉千 申请人:张玉千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