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煤薄层加煤切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6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煤薄层加煤切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实现成型煤薄层加煤而设计的一种切煤装置。
在此之前,家庭使用的型煤都具有固定的厚度。传统的成型煤添加方式为整体加煤法,即每次需要加煤时,均将整个型煤一次加入炉灶内,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不能按用火量的多少合理加煤,以致一次加煤过多而造成不能完全燃烧,成为浪费,并且产生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的气体,这些气体浓度大,污染环境卫生比较严重。其次,由于被加型煤太厚,故上火速度慢,所以使用时极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经所说装置处理后的型煤,加入炉灶后,能克服现行的整体加煤方式的缺点,上火速度快,燃烧更充分,能有效地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能节约型煤的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是将传统使用的成型煤用一种专门的切煤器切薄,每次加煤时,根据需要添加切薄了的型煤。
按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切薄的煤,可以是原成型煤高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按照切好的煤顺次依需要添加到炉灶中去。
方案中涉及的切煤装置,至少具有一个切割型煤的刃具,每个刃具的一端与一夹臂相联,两个夹臂在适当部位用结合物联结,握住夹臂上不连有刃具的一端,施加力量就可以改变刃具的张合程度,从而达到切割型煤的要求。
下面结合图示说明更详细的实施例。
图1为切煤器的总图;图2为图1中Ⅱ-Ⅱ的剖视图;图3-图5为夹臂上与切煤圈相联结部分的详细结构;图6为切煤圈;图7为图6中A向视图;图1所示的切煤器由切煤圈(1),切煤夹(2)组成。切煤夹(2)由两个相同结构的夹臂(3)相对铆合而成,如图2所示。短臂与长臂的比为15,本实施例是以直径为φ105毫米,高为70毫米的型煤为实施对象,所以切煤夹外型长度约为260毫米。切煤圈由直径为1-1.2毫米的碳素钢丝制成的环形圈,如图6所示,即为方案中所说的刃具。钢丝的端部各固接一个短圆柱体(7),如图7所示,便于与切煤夹(2)的短臂相联。本实施例中切煤圈(1)与夹臂(3)短的一端连接优先采用的结构是在夹臂(3)端部设有一个与短圆柱体(7)配合的孔(4),如图4。沿着孔的轴向一半处开一个槽,如图4中(5)所示,将所说的孔(4)分成两部分,在上半部分切一开口(6),宽度能容许金属丝自由通过。使用时将钢丝上的短圆柱体(7)插入孔(4),钢丝通过开口(6)进入槽后转一个角度,短圆柱连同切煤圈就被连接在切煤夹上,能活动而不致脱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切煤时,用手握住夹臂,将被切型煤置于切煤圈内,对准切取位置,用力握紧夹臂,切煤圈收缩挤压被切型煤表层,直到表层沿切口裂变至型煤中心,型煤即被径向切开。
一般切煤位置可以取在型煤高度的二分之一处,也可按黄金分割法取在型煤高度的0.618处,将型煤切开,再将0.618个型煤对分切割。经薄切后的型煤要按切口先后依次放好,并用白色粉笔作上记号,加煤时依次添加,并按切前位置放齐,以消除因切割断面不规则而引起的间隙。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切薄的型煤,加入到炉灶以后,可以使型煤燃烧充分,上火速度快。以通常的直径为105毫米,高为70毫米的型煤为例,整体加煤上火需15分钟,而加薄型煤上火仅需3分钟,耗煤量大大减少。经过试验,作出了使用本实用新型耗煤结果的对照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切煤器,用于民用炉灶,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切割刃具,所说的刃具均与相应的施力构件联结。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刃具是用金属丝制成,两端各有一个短圆柱(7)。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施力构件由两个夹臂(3)构成,两个夹臂用结合物联结。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夹臂(3)短的一端设置一个孔(4),有一条槽(5)将所说的孔(4)分成两部分,上端的孔有一开口(6)。
专利摘要
为实现蜂窝煤薄层加煤的切煤器,用于民用炉灶,包括作为刃具的金属圈(1),及施加压力的夹臂(2)。
文档编号B26B27/00GK87205165SQ87205165
公开日1988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9日
发明者谢仁勇 申请人:谢仁勇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