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6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车门门锁结构由锁芯和旋转体相接构成。锁芯的外露部表面设有外螺纹且外露部设有第一孔,旋转体面向锁芯的对接部设有内螺纹,且对接部设有第二孔,旋转体与锁芯螺接装配至第一孔和第二孔重合,并且两孔中插接设有销杆轴向定位锁芯及旋转体。新设计的车门门锁结构能够优化车门的门锁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低成本实现锁芯与旋转体的轴向固定,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
【专利说明】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车门的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车门门锁结构通过锁芯和旋转体上的十字花型来进行平面定位,并通过环和橡胶垫来轴向固定。但此设计在生产过程中装配时难度较大,而产品耐用性得不到保证,不能低成本实现轴向固定。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解决门锁结构装配复杂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由锁芯和旋转体相接构成,其中所述锁芯的外露部表面设有外螺纹且外露部设有第一孔,所述旋转体面向锁芯的对接部设有内螺纹,且对接部设有第二孔,所述旋转体与锁芯螺接装配至第一孔和第二孔重合,并且两孔中插接设有销杆轴向定位锁芯及旋转体。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为径向贯通的孔型结构,销杆穿接于两孔中且销杆两端限位于对接部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为具一定径向深度的封闭孔型结构,所述第二孔为径向贯通的孔型结构,销杆穿接于两孔中且销杆一端触及第一孔底部、另一端限位于对接部表面。
[000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应用实施后的显著效果为:锁芯和旋转体通过螺纹装配,然后再用销钉固定,可低成本实现锁芯与旋转体轴向固定,简化装配工艺。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门门锁新结构的装配前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门门锁新结构的装配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0011]通常情况下,车门的门锁结构,由锁芯I和旋转体2相接构成。而两者的组装结构,需要满足轴向稳固定位的条件下易于装配且成本较低。
[0012]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其中锁芯上外露部11的表面设有外螺纹111,且外露部11设有径向贯通的第一孔112,旋转体2面向锁芯的对接部21设有内螺纹211,且对接部设有第二孔212。基于本设计结构,当锁芯与旋转体装配时,令锁芯同旋转体螺纹旋接到一起,且当锁芯与旋转体螺接到外露部上的第一孔与对接部上的第二孔重合时停止旋接,然后再用销杆3固定。需要说明的是,销杆3穿接于两孔中时,销杆的两端应保持不能外露,否则容易造成开锁过程中受干涉影响旋转体正常开、闭锁动作,装配完成的门锁如图2所示。
[0013]实施例2,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创作还具有诸多可选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外露部所设第一孔为具有一定径向深度的封闭孔型结构,对接部所设第二孔为径向贯通的孔型结构,在两者装配过程中,当锁芯与旋转体螺接到外露部上的第一孔与对接部上的第二孔重合时,将销杆穿接于两孔中,销杆的一端触及第一孔的底部,另一端限位于锁芯对接部的表面,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可使销杆位于第一孔与第二孔的螺接处,既能很好地对第一孔与第二孔的螺接处进行轴向固定,又能使销杆的装配更简单。
[0014]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门锁结构,能够优化车门的门锁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低成本实现锁芯与旋转体的轴向固定,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
[0015]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门的门锁结构,由锁芯和旋转体相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的外露部表面设有外螺纹且外露部设有第一孔,所述旋转体面向锁芯的对接部设有内螺纹,且对接部设有第二孔,所述旋转体与锁芯螺接装配至第一孔和第二孔重合,并且两孔中插接设有销杆轴向定位锁芯及旋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门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为径向贯通的孔型结构,销杆穿接于两孔中且销杆两端限位于对接部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门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为具一定径向深度的封闭孔型结构,所述第二孔为径向贯通的孔型结构,销杆穿接于两孔中且销杆一端触及第一孔底部、另一端限位于对接部表面。
【文档编号】E05B79-10GK204299328SQ201420624624
【发明者】吴丽娟 [申请人]苏州旲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