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式消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41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子母式消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属于消防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由油罐、液化石油气罐、石化装置发生火灾时,固定灭火系统一般已失效或被损坏;常规的消防车辆由于射程的限制和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而难以靠近火源实施有效准确的近距离灭火作战,但潜在的爆炸坍塌等危险却时时威胁着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可是目前能够替代消防人员作战的就是无线遥控灭火机器人。然而该灭火装置缺乏从后方基地运至火灾现场的有效工具或手段;对灭火机器人来说,如何为前方的机器人提供灭火所需的水源,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到达灾害现场的消防机器人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子系统和一个运载母车部分,所述运载母车上设有供消防机器人停靠的车厢,车厢尾部设有可供消防机器人上下的活动滑板,消防机器人的后方控制操作台也设置在运载母车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防机器人与后方控制操作台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讯,由运载母车上的控制台来遥控消防机器人执行任务。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消防机器人可以是灭火机器人,在运载母车上装有可为灭火机器人供水的车载泵和连接水带,灭火机器人不工作时,连接水带放置在运载母车的水带箱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消防机器人也可以是侦察机器人,用于侦察灾害现场的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消防机器人还可以是救援机器人,用于深入灾害现场,执行救援任务。
本实用新型将使我国灭火机器人具有可靠的火场使用性能,同时解决了装置运输的手段和后方持续供水的问题。此系统对提高消防部队在危险场所的灭火作战能力,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消防灭火装备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子母式消防机器人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一种子母式灭火机器人的战斗状态系统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式消防机器人,由运载母车1和消防机器人7子系统组成。运载母车上设有供消防机器人7停靠的车厢,车厢尾部设有可供消防机器人上下的活动滑板6,运载母车上还设有消防机器人的后方控制台3和回定装置4,对于车轮式消防机器人来说,该固定装置可以车轮固定块。消防机器人7出运载母车1运至灾害现场,固定装置4可防止消防机器人7在运输过程中在车厢中发生移动或撞击。到达灾害现场后,放下活动滑板6,消防机器人7沿活动滑板6移动到地面,由后方控制台3控制进入现场执行消防任务。后方控制台与消防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传输可以采用有线方式,也可以采用无线信号收发装置进行遥控。执行完任务后,消防机器人7又可沿活动滑板6回到母车上,并用固定装置4加以固定。
对于灭火机器人来说,运载母车上还可以带有供水装置-车载泵2和水带,水带存放在水带箱5内。当灭火机器人执行灭火任务时,用水带连接车载泵和消防机器人的消防炮,由车载泵为灭火机器人供水。
运载母车也可以与其它类型的消防机器人组合,以执行不同的消防任务。比如还可以搭载侦察机器人或者是救援机器人,分别执行侦察和救援任务。
消防机器人7进入现场后,也可以将探测到的现场数据传输到后方控制台3,后方控制台3根据前方的信号,为现场抢险行动提供有效的决策。
权利要求1.一种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7)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运载母车(1)部分,所述运载母车(1)上设有供消防机器人(7)停靠的车厢,车厢尾部设有可供消防机器人上下的活动滑板(6),运载母车(1)上设有消防机器人的后方控制台(3)和固定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母车与消防机器人上都装有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消防机器人与后方控制台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机器人(7)为灭火机器人,所述运载母车(1)上装有可为灭火机器人供水的车载泵(2)和水带箱(5),所述水带箱(5)内存放用于连接车载泵(2)和灭火机器人的水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机器人(7)为侦察机器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机器人(7)为救援机器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子母式消防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子系统和一个运载母车部分,所述运载母车上设有供消防机器人停靠的车厢,车厢尾部设有可供消防机器人上下的活动滑板,消防机器人的后方控制操作台也设置在运载母车上。上述可以是灭火机器人,在运载母车上装有可为灭火机器人供水的车载泵和连接水带,灭火机器人不工作时,连接水带放置在运载母车的水带箱内。本实用新型将使我国灭火机器人具有可靠的火场使用性能,同时解决了装置运输的手段和后方持续供水的问题。此系统对提高消防部队在危险场所的灭火作战能力,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消防灭火装备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档编号B25J5/00GK2753415SQ20042011050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丁哲勇, 胡传平, 陈引初, 李建中, 胡斌, 徐琰 申请人: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