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6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锥,特别是一种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
背景技术
螺丝在锁设的过程中,会因施工者施力不平均、锁设工具与螺丝之间的接触角度不良、锁设工具的锁设头部缺角、破损等因素,使螺丝受损,而已受损螺丝无法继续进行锁设作业,此情况势必降低该锁设作业的效率,为此,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也就因应而生。例如美国专利第6,595,730号,即图1、图2所示,该钻锥10一端呈一六角状而可装设在电钻夹头中,而另端具有两个纵向凹槽11,该凹槽11受一刮削面12及一边界面13所围成,其中该刮削面12顶缘具有一刮削缘121,而该边界面13顶缘具有一边界缘131,且该边界缘131与刮削缘121之间形成一圆锥离隙面14,据此,如图3所示,将该钻锥10之刮削缘121接合于已受损螺丝20的锁设槽21内,使该刮削缘121具有良好的抓持力及杠杆力量作用在该螺丝20上,而以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即可将已受损之螺丝20退出带离,但是,在实际使用情形,其中仍具有须立即改善之必要其一,由于该刮削缘121与边界缘131之间所形成的离隙面14呈一圆锥状,换言之,即为一扇状离隙面14,且越靠近离隙面14外缘处,该刮削缘121与边界缘131之间的距离越大,因此,该钻锥10接合于已受损螺丝20锁设槽21的深度因离隙面14而受限,使该刮削缘121与螺丝20的抓持力不佳,以及杠杆力量无法最佳的作用在螺丝20上,因此,常用钻锥10实用性实显不足。
其二,由于螺丝20锁设槽21的损坏程度大致上可分为全面破坏以及上层破坏,当该螺丝20为全面破坏时,其锁设槽21概呈一圆锥凹状,常用钻锥10进行拆除时,仍具有受其离隙面14阻挡而无法拆除之虞,另外,当该螺丝20为上层破坏时,其锁设槽21上层概呈一圆锥凹状,而其下层仍保有锁设槽21原来之型态,例如十字槽状,此时,该钻锥10更无法进行拆除作业,因此,常用钻锥10适用性实显不佳。
其三,由于该刮削缘121与边界缘131之间形成一圆锥状的离隙面14,因此,常用钻锥10于拆除作业时,该螺丝20锁设槽21的损坏程度须相当的大,而对呈一字状锁设槽21的螺丝20而言,势必无法进行拆除作业,更显常用钻锥10适用性不佳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其主要使该钻锥得以更深入接合于已受损螺丝,使其抓持力及杠杆力量作用于螺丝上更佳,以更容易带离已受损螺丝;同时其主要使该钻锥得以适用于呈一字状锁设槽的螺丝,以提高其适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的顶端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凹槽,各凹槽由一面对着反时针的刮削面,以及一面对着顺时针的边界面所围成,且该边界面与刮削面之间的角度为90度,该刮削面顶缘具有一刮削缘,该刮削缘至该钻锥之轴角度在35度至80度之间,而该边界面顶缘具有一边界缘,且各边界缘与各刮削缘概呈十字型态,另于钻锥顶端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间隔面,该间隔面与该边界面呈有角度的相接,且该间隔顶缘具有一间隔缘,该间隔缘、边界缘、刮削缘与钻锥周侧围成有一离隙面,且该离隙面概呈一矩形面,而该间隔缘及边界缘与该钻锥轴角度小于该刮削缘至该钻锥之轴角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该钻锥得以更深入接合于已受损之螺丝,让其抓持力及杠杆力量更好地作用于螺丝上,以更容易带离已受损螺丝。同时该钻锥得以适用于呈一字状锁设槽的螺丝,提高了适用性。


图1是常用钻锥的立体图;图2是常用钻锥的俯视图;图3是常用钻锥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一字状锁设槽螺丝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该钻锥30具有一轴31及一具有顶点的顶端32。于钻锥30顶端32周侧321布设有二个纵向凹槽40,各凹槽40由一面对着反时针的刮削面41,以及一面对着顺时针的边界面42所围成,且该边界面42与刮削面41之间的角度a为90度(如图7所示)。该刮削面41顶缘具有一刮削缘411,且该刮削缘411为一直线并从该钻锥30的周侧321延伸至轴31,另该刮削缘411至该钻锥30的轴31角度b在35度至80度之间(如图5所示)。而该边界面42顶缘具有一边界缘421,该边界缘421为一直线并从该边界面42侧边延伸至轴31,且各边界缘421与各刮削缘411概呈十字型态(如图7所示)。另于钻锥30的顶端32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间隔面50,该间隔面50与该边界面42呈有角度的相接,且该间隔面50顶缘具有一间隔缘51,该间隔缘51、边界缘421、刮削缘411与钻锥30周侧321围成有一离隙面60,且该离隙面60概呈一矩形面,而该间隔缘51及边界缘421与该钻锥30之轴31角度小于该刮削缘411至该钻锥30之轴31角度。
诚如上述,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拆除已损坏螺丝20时,由于该间隔缘51、边界缘421、刮削缘411与钻锥30周侧321所围成的离隙面60概呈一矩形面,而使二离隙面60恰呈一字状,因此,以同尺寸的钻锥30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离隙面60较常用钻锥之离隙面小,尤其是越接近该钻锥的周侧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将该钻锥30的刮削缘411接合于已受损螺丝20的锁设槽21内时,该钻锥30得以更深入接合于已受损之螺丝20锁设槽21,使其抓持力及杠杆力量作用于螺丝20上更佳,以更容易带离已受损的螺丝20。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由于该刮削缘411至该钻锥30的轴31角度在35度至80度之间,而该间隔缘50及边界缘421与该钻锥30轴31角度小于该刮削缘411至该钻锥30之轴31角度,因此,将该刮削缘411至该钻锥30之轴31角度制作的越小但不小于35度,相对的该间隔缘50及边界缘421与该钻锥30之轴31角度随之缩小,使该两刮削缘411之间的夹角越小,换言之,该钻锥30的顶端32更为尖锐,相对的更容易深入接合于已受损的螺丝20锁设槽21内部,使带离效果更佳。
再者,由于该钻锥30的边界面42与刮削面41之间的角度为90度,且各边界缘421与各刮削缘411概呈十字的型态,因此,当已受损螺丝20之锁设槽21为上层破坏,而其下层保有锁设槽21原来型态时,例如十字槽状,此时,由于该钻锥30可更容易深入接合于已受损螺丝20锁设槽21内部,且其顶端32概呈十字型态,因此,得以更吻合的接合于已破坏之锁设槽21内,使带离效果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7、图9所示,由于该间隔缘51、边界缘421、刮削缘411与钻锥30的周侧321所围成的离隙面60概呈一矩形面,而使二离隙面60恰呈一字状,因此,本实用新型钻锥30得以适用于呈一字状锁设槽71的螺丝70,而提高钻锥30的适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其特征在于该钻锥的顶端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凹槽,各凹槽由一面对着反时针的刮削面,以及一面对着顺时针的边界面所围成,且该边界面与刮削面之间的角度为90度,该刮削面顶缘具有一刮削缘,该刮削缘至该钻锥之轴角度在35度至80度之间,而该边界面顶缘具有一边界缘,且各边界缘与各刮削缘概呈十字型态,另于钻锥顶端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间隔面,该间隔面与该边界面呈有角度的相接,且该间隔顶缘具有一间隔缘,该间隔缘、边界缘、刮削缘与钻锥周侧围成有一离隙面,且该离隙面概呈一矩形面,而该间隔缘及边界缘与该钻锥的轴角度小于该刮削缘至该钻锥的轴角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其特征在于该刮削缘为一直线并从该钻锥的周侧延伸至轴。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其特征在于该边界缘为一直线并从该边界面侧边延伸至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卸除受损螺丝的钻锥,其主要针对常用钻锥无法深入地接合于已受损螺丝锁设槽内,而造成带离不易所进行的改进,该钻锥的顶端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凹槽,各凹槽由一面对着反时针的刮削面,以及一面对着顺时针的边界面所围成,该刮削面顶缘具有一刮削缘,而该边界面顶缘具有一边界缘,且各边界缘与各刮削缘概呈十字型态,另于钻锥顶端周侧布设有二个纵向间隔面,该间隔面与该边界面呈有角度的相接,且该间隔顶缘具有一间隔缘,该间隔缘、边界缘、刮削缘与钻锥周侧围成有一离隙面,且该离隙面概呈一矩形面。该钻锥能更深入接合于已受损螺丝,让其抓持力及杠杆力量更好地作用于螺丝上,以更容易带离已受损螺丝。
文档编号B25B27/14GK2758026SQ20042012250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5日
发明者陈柏伸 申请人:陈柏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