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具套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32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工具套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尤指一种使用范围广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组合式手工具套合结构。
背景技术
套筒等手工具元件在一般传统机械产业中是一种常被用来旋紧或旋松螺栓的辅助工具,其中以套筒为例,由于螺栓的大小尺寸规格不一,因此需要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套筒元件才能适应工作上的需要。而目前坊间所见一般的套筒造型多为圆柱型,其容易滚动而导致收藏不易,因此收藏套筒时,其必须通过整理盒或是吊挂架的辅助才方便使用者存放套筒元件,由于现有套筒整理盒不涉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故不予赘述。
另外,现有套筒架的套筒结合体大部分皆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因此,每一种尺寸规格的套筒结合体皆需要准备一副模具,无形之中大幅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套筒架套合结构的缺点以及使用上的诸多不便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且使用范围广的组合式手工具套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主要包括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上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具有一组装固定于该结合部的卡制块,该卡制块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于结合套筒时抵掣于套筒结合孔的内壁面。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卡制块及套合部的组合式设计,能达到使用范围广且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效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套筒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套筒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套筒后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结合套筒组装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00......结合部 11......结合孔 20......套合部21......挡墙211......缺口 212......锯齿结构22......卡制块 221......弹性臂222......凸部30......吊杆40......套筒 41......结合孔411......凹孔 50......吊挂牌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某些零件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组合式手工具套合结构,由于手工具种类繁多,本实用新型仅以套筒为例加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一结合部10以及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10上的套合部20。
于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10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因此,该结合部10可滑设于一吊杆30上,可方便使用者同时收整更多手工具。此外,于该结合部10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11,该结合孔11的数量视套合部20的数量而定。
该套合部20具有一连设于该结合部10且能供结合套筒的挡墙21,而且该挡墙21环绕于该结合孔11设置,并具有一ㄩ型断面而形成有一缺口211;一插设于该结合孔11的卡制块22,其中该卡制块22相对于该挡墙21的缺口211的一面设有一弹性臂221,该弹性臂221可于结合套筒40时贴抵于套筒结合孔41的内壁,藉以提高套合部20与套筒40间的结合强度,而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臂221设为く型,且其于弯折处设有一凸部222,当套筒40结合至定位时,该凸部222对应容置于套筒40的结合孔41内壁上所形成的凹孔411,而提供卡制定位的效果。继而于该挡墙21外壁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概呈锯齿状结构212,以提高该挡墙21与套筒40间的摩擦力与结合强度,如图5所示。
请再配合参阅图3与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结合套筒时,其中该套筒40的结合孔41内壁面则会侧向滑移压迫该弹性臂221的凸部222,而将该弹性臂221向内推挤并压迫该弹性臂221内缩以产生顶掣弹力。继而当该套筒40继续下压至定位时,而该弹性臂221的凸部222可嵌合于套筒结合孔41内壁面上的凹孔411,而能达到结合套筒定位的目的。
由上述不难得知,套筒40因其大小规格不同,导致其结合孔41大小也有差异,现有的套合结构因是一体成型,因此必须不断更换模具,以应付市场的需求。然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设计,所以该卡制块22可以单一规格并大量生产以降低成本,而其所需变更的仅为该套合部20的对应挡墙21规格,即该单一规格卡制块22底部的嵌接扣224能插设嵌扣组装于数种不同规格的套合部20的对应结合孔11内,虽然本实用新型也须为不同规格的套合部20的挡墙21构造而更换模具,然而本实用新型使用单一规格的卡制块22则确已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并增进快速组装套合结构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除可用以收整套筒类的手工具外,也可用于卖场中展示各类手工具,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部100连设于一吊挂牌50的下方,即可将所套合的手工具利用吊挂牌50悬挂于卖场中,方便消费者参观选购。
由于手工具种类繁多,且其可供套合的结构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套合部20的挡墙21也可设计成如图7所示的圆弧状形态,且于该圆弧状挡墙21内对应嵌接扣合该单一规格的卡制块22,而使本实用新型也可套合组装其它具有不同圆孔套合结构的手工具,并藉以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畴。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挡墙21与卡制块22除上数的较佳实施例外,尚有其它许多不同的实施形态,现分述如下。
请参阅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当挡墙21的形态被设计为两平行的板体时,该卡制块22上可朝异于挡墙21相反的方向分别伸设一弹性臂221,通过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套合部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
请参阅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当挡墙21的形态被设计为L型的板体时,该卡制块22上可朝异于挡墙21相反的方向分别伸设一弹性臂221,通过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套合部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
请参阅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其于该卡制块22的四周侧分别伸设一弹性臂221,通过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其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而于本实施例则使该挡墙21成为非必要的构件。如此也可降低模具的开发难度与制造的成本。请再参阅图10、11所示,当该挡墙21成为非必要的构件后,该卡制块22可以依手工具的结合结构形态而朝不同的方向设置弹性臂221,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套筒40的结合孔41为方形结构,因此该卡制块20分别朝四个不同的方向来提高套合部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
当然,该卡制块22与结合部10的结合方式也不限定为榫孔配合,也可以利用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关系,以将该卡制块22侧向滑设嵌扣组装于该结合部1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上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具有一组装固定于该结合部的卡制块,该卡制块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于结合套筒时抵掣于套筒结合孔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合部具有一连设于该结合部且供结合套筒的挡墙,其中该挡墙环绕于该结合孔设置,并形成有一缺口的凵型构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合部具有一连设于该结合部且供结合套筒的挡墙,该挡墙连设为圆弧型构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概呈ㄑ型构造,且其弯折处设有一凸部,当套筒结合至定位时,该凸部容置于套筒结合孔内壁上所形成的凹孔而卡制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该结合部滑设于一吊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连设于一吊挂牌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概呈ㄑ型构造,且其弯折处设有一凸部,当套筒结合至定位时,该凸部容置于套筒结合孔内壁上所形成的凹孔而卡制定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该结合部滑设于一吊杆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连设于一吊挂牌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概呈ㄑ型构造,且其弯折处设有一凸部,当套筒结合至定位时,该凸部容置于套筒结合孔内壁上所形成的凹孔而卡制定位。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该结合部滑设于一吊杆上。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结合部连设于一吊挂牌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该结合部滑设一吊杆上。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连设于一吊挂牌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上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具有一连设于结合部且能供结合套筒的挡墙,该挡墙环绕结合孔设置并形成有一缺口;一插设嵌固于该结合孔的卡制块,其中该卡制块相对于该挡墙缺口的一面设有一弹生臂,该弹性臂于结合套筒时抵掣于套筒结合孔的内壁,而通过该卡制块及套合部的组合式设计,达到使用范围广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B25H3/00GK2794771SQ20052001091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5日
发明者端木宪忠, 蔡宪明 申请人:利益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