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片的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28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片的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尤指一种与光盘片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有关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储存装置,除了早期的磁盘片,慢慢由光盘片所取代,由于光盘片的容量大,保存期间较磁盘片为佳,因此已成为最为普遍的储存工具。
虽然现今的环境下,随身碟的快速崛起,成为炙手可热的电子产品,但随身碟大部分仅用来进行短暂的储存与读取,而并非一绝佳的储存装置,因此光盘片仍是目前最能令人依靠的储存装置。
但光盘片的制作程序相当复杂,尤其必须经过数道处理过程方可完成,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反复移动光盘片,进行多重加工;同时,当光盘片在移动的过程中,必须准确的放置在固定的加工位置上,才可以提升加工时的效率。
但,往往在加工过程中,因为光盘片位置的偏差,造成不良率的提高,进而影响光盘片的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可微幅上下调整,以达到光盘片位置的修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它至少包含一可带动一手臂进行适当角度摆动的旋转装置,其设置于一承载面上;一升降装置,其设置于承载面上相对于旋转装置一侧,并设有一用以带动手臂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以及一吸附定位装置,其穿设于手臂的前端,设置有一定位头、一定位延伸柱、复数吸盘及一第二气缸,该手臂带动定位头及复数吸盘,进而定位并吸附光盘片。
该旋转装置至少包含一驱动马达、一转盘、复数根导轨、复数线性轴承、一轴承、一定位转盘以及一顶盘;该驱动马达设置于承载面下方,转盘设于承载面上方,驱动马达与转盘间利用一座体分别固定于承载面的上、下两侧,而导轨分别设于转盘上端,手臂则分别穿过各导轨,并利用线性轴承套设于各导轨上端,而所述轴承设于导轨的顶端,并连接定位转盘,最后再利用顶盘加以覆盖于定位转盘的上端。
该升降装置进一步至少包含一加高座、一轴承挟持座以及一轴承挟持座板;该第一气缸设于加高座的上方,而轴承挟持座与轴承挟持座板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上端,同时该轴承挟持座与轴承挟持座板各一侧分别固定于轴承的上、下两端,进而当第一气缸于加高座上进行上、下活塞运动时,可以透过轴承挟持座与轴承挟持座板带动轴承以及手臂在导轨的轴向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
该吸附定位装置进一步至少包含一气缸支撑座及一套筒;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气缸支撑座固设于手臂的前端上方,同时第二气缸所带动的杆体穿过手臂,并于手臂下端的套筒连结,同时定位头、定位延伸柱以及复数吸盘分别设置于套筒下端。
该升降装置的第一气缸侧壁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微调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盘片定位机构,其至少包含一旋转装置、一升降装置以及一吸附定位装置,因此当将该整体定位机构应用于光盘片的制程上时,该旋转装置用以控制一手臂转动的角度,升降装置用以控制手臂上下的高度,而吸附定位装置设于手臂前端,用以对光盘片进行定位修正及吸附的效果,从而令光盘片可以通过定位机构的微幅运动,达到定位点的修正,进而达到加工时所需的定位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组件代表符号说明10 旋转装置11 驱动马达12 转盘13 导轨14 手臂15 线性轴承16 轴承17 定位转盘18 顶盘20 升降装置21 加高座 22 第一气缸23 轴承挟持座 24 轴承挟持座板25 微调开关30 吸附定位装置31 第二气缸32 气缸支撑座33 套筒34 定位头 35 定位延伸柱36 吸盘40 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光盘片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组成,如图1及图2所示,该定位机构至少包含有一旋转装置10、一升降装置20以及一吸附定位装置30。
该旋转装置10包含一驱动马达11、一转盘12、复数根导轨13、一手臂14、复数线性轴承15、一轴承16、一定位转盘17以及一顶盘18;该驱动马达11设置于一承载面40下方,转盘12设于承载面40上方,驱动马达11与转盘12间利用一座体分别固定于承载面40的上、下两侧,而导轨13分别设于转盘12上端,且令手臂14分别穿过各导轨13,并利用线性轴承15套设于各导轨13上端,以防止手臂14在导轨13轴向上、下运动,而该轴承16设于导轨13的顶端,并连接定位转盘17,最后再利用顶盘18加以覆盖于定位转盘17的上端,以透过驱动马达11带动转盘12,进而带动手臂14进行适当角度的摆动。
该升降装置20至少包含一加高座21、一第一气缸22、一轴承挟持座23以及一轴承挟持座板24;该加高座21固定于承载面40上端并相对于旋转装置10的一侧,第一气缸22则设置于加高座21的上方,而轴承挟持座23与轴承挟持座板24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22上端,同时该轴承挟持座23与轴承挟持座板24各一侧分别固定于轴承16的上、下两端,进而当第一气缸22在加高座21上进行上、下活塞运动时,可以透过轴承挟持座23与轴承挟持座板24带动轴承16以及手臂14在导轨13的轴向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
该吸附定位装置30设置于手臂14的前端,其至少包含一第二气缸31、一气缸支撑座32、一套筒33、一定位头34、一定位延伸柱35以及复数吸盘36;该第二气缸31通过气缸支撑座32固设于手臂14的前端上方,同时第二气缸31所带动的杆体穿过手臂14,并于手臂14下端与套筒33连结,同时定位头34、定位延伸柱35以及复数吸盘36分别设置于套筒33下端。
借以,当升降装置20上的第一气缸22在加高座21上进行上、下的活塞运动时,可以带动轴承挟持座23与轴承挟持座板24同步进行上、下运动,同时借由轴承挟持座23与轴承挟持座板24同步带动旋转装置10上的轴承16以及手臂14,而令轴承16及手臂14可以沿复数根导轨13的轴向运动,同时该手臂14亦可借由驱动马达11的运作,与转盘12同步运转,使该手臂14可以同步进行轴向与纵向的运动。
同时,手臂14前端的吸附定位装置30,亦可透过第二气缸31的活塞运动而带动套筒33在手臂14下端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并使套筒33下端的定位头34、定位延伸柱35以及复数吸盘36,与套筒33同步运动。
因此,当整体定位机构应用于光盘片的制程上时,可借由旋转装置10、升降装置20以及吸附定位装置30所产生的相对运动关系,进而通过定位头34的定位及吸盘36吸附光盘片,使光盘片可以通过定位机构的微幅运动,达到定位点的修正。
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应用上,主要通过第一气缸22与第二气缸31不同步的动作,并配合驱动马达11来改变手臂14的角度,借以使整体定位机构可以进行多方向的移动定位,从而解决了传统仅能有单纯的单线运动或单方向旋转的动作,同时可利用复数导轨13令手臂14达到完全直线的上升或下降运动,进而吸附不同平面的光盘片,以修正光盘片夹取时易偏心的缺点。
再者,该升降装置20的第一气缸22侧壁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微调开关25,可借由该微调开关25对第一气缸22进行上、下活塞运动时的校正工作,进而达到微调第一气缸22动作的高低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含一可带动一手臂进行适当角度摆动的旋转装置,其设置于一承载面上;一升降装置,其设置于承载面上相对于旋转装置一侧,并设有一用以带动手臂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以及一吸附定位装置,其穿设于手臂的前端,设置有一定位头、一定位延伸柱、复数吸盘及一第二气缸,该手臂带动定位头及复数吸盘,进而定位并吸附光盘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装置至少包含一驱动马达、一转盘、复数根导轨、复数线性轴承、一轴承、一定位转盘以及一顶盘;该驱动马达设置于承载面下方,转盘设于承载面上方,驱动马达与转盘间利用一座体分别固定于承载面的上、下两侧,而导轨分别设于转盘上端,手臂则分别穿过各导轨,并利用线性轴承套设于各导轨上端,而所述轴承设于导轨的顶端,并连接定位转盘,最后再利用顶盘加以覆盖于定位转盘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进一步至少包含一加高座、一轴承挟持座以及一轴承挟持座板;该第一气缸设于加高座的上方,而轴承挟持座与轴承挟持座板分别固定于第一气缸上端,同时该轴承挟持座与轴承挟持座板各一侧分别固定于轴承的上、下两端,进而当第一气缸于加高座上进行上、下活塞运动时,可以透过轴承挟持座与轴承挟持座板带动轴承以及手臂在导轨的轴向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定位装置进一步至少包含一气缸支撑座及一套筒;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气缸支撑座固设于手臂的前端上方,同时第二气缸所带动的杆体穿过手臂,并于手臂下端的套筒连结,同时定位头、定位延伸柱以及复数吸盘分别设置于套筒下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的第一气缸侧壁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微调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盘片的定位机构,其为一种与光盘片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有关的设计;该定位机构至少包含一旋转装置、一升降装置以及一吸附定位装置,该旋转装置用以控制一手臂转动的角度,升降装置用以控制手臂上下的高度,而吸附定位装置设于手臂前端,用以对光盘片进行定位修正及吸附的效果,从而令光盘片可以达到加工时所需的定位点。
文档编号B25B11/00GK2836165SQ20052011789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7日
发明者郑昭让, 罗志杰, 翁晖闳 申请人:兆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