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75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剪切工具技术,特别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l的前
序部分的修枝剪,它包括切割头部,该切割头部有弹簧负载刀片, 该弹簧负载刀片与可绕铰接点枢转的相对刀片连接,相对刀片与该刀 片配合作用,用于切割在由相对刀片提供的夹钳中接收的工件;驱动 才几构,该驱动才几构与切割头部连接;细长手柄,该细长手柄与驱动机 构连接,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部件,它们可选择地绕轴线 彼此相对旋转,从而能够相对于细长手柄调节切割头部,因此,第一 相对部件与细长手柄连接,第二相对部件与切割头部连接;第一轮, 该第一轮绕轴线旋转;驱动线,该驱动线布置成当拉动它时使得第一 轮旋转。
背景技术
本发明修枝剪的起点修枝剪和最接近相关背景技术在美国专利 5950315和6748663中公开。因为本发明的修枝剪的很多结构特征与 在专利中涉及的修枝剪相对应,因此所述专利由本申请参引。
在从所述专利已知的修枝剪中,弹簧负载的枢转刀片(它与具有 固定位置的相对刀片一起形成切割夹钳)由驱动机构驱动,该驱动机 构通过链条向运动的切割刀片传动。在驱动机构中,链条固定在与驱 动轮相连的链轮上,该驱动轮与驱动线连接。 一些驱动线缠绕在驱动 轮上。链轮和驱动轮布置成一起绕公共轴线旋转,且当拉动驱动线时,
样,:条拉动弹;负载刀片:当拉动停止时,刀片弹^使;寻驱动线恢
复至它的初始位置。这样的驱动机构简单和可靠。
不过,上述驱动机构还有问题。在所述美国专利5950315介绍的修枝剪中,切割头部相对于修枝剪的操作手柄枢转,这样,切割头部 的角位置可以相对于手柄进行调节。由于该调节,驱动线缠绕在驱动 轮上或绕开。当驱动线进一步缠绕在驱动轮上时,它也环绕链轮,该 链轮用于通过改变切割夹钳的宽度而沿链条拉动运动刀片。为了补偿 或消除该变化,必须释放在驱动线的 一端和修枝剪的手柄之间的固定, 并放出更多驱动线,以便使切割夹钳恢复最大尺寸。尽管驱动线的长 度调节相对于绳节(驱动线通过该绳节而固定在手柄上)而很简单, 但是驱动线的长度调节总是产生一些额外工作。
美国专利6748663通过复杂的驱动机构和驱动线结构而解决了该 问题,该驱动才几构和驱动线结构能够调节切割头部相对于细长手柄的 角位置,同时在调节过程中并不改变切割夹钳的宽度。不过,这种方 案复杂、制造昂贵,且由于它的复杂性而使得使用不可靠。当由于维 护或其它修理工作而必须打开和拆卸时,用户还很难重新装配该专利 的马区动;J5/L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修枝剪,以便能够消除上述缺点。本发明的 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方案来实现,其特征在于驱动 才几构还包括
第二轮,该第二轮包括第一引导表面,并可与第一轮一起绕轴线
旋转;
第二引导表面,该第二引导表面布置成与刀片连接; 第三引导表面,该第三引导表面布置在第一相对部件处; 上部线结构,该上部线结构包括通过第二引导表面而在第一引导 表面和第三引导表面之间连接的上部线,这样,上部线布置成当第二
轮绕轴线旋转时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上以便使刀片绕铰接点转动,并 当切割头部相对于细长手柄进行调节时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上和从第 三引导表面巻开,或者从第一引导表面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修枝剪的驱动机构有两种操作状态, 一种操作状态是当修枝剪处于普通用途时使用的操作状态,另一种是当切割 头部的角度相对于手柄进行调节时使用的操作状态。两个操作情况都 需要它们自身来补偿上部线的长度,以便驱动机构能够如所需地起作 用和能够相对于手柄调节切割头部的位置,而不必调节驱动线的长度 以便保持切割夹钳的合适尺寸。换句话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 其中,当修枝剪通常地用于切割工件时,与切割刀片连接的上部线的 长度变化,而当切割头部的角度相对于手柄进行调节时,上部线的长 度不变。上部线长度的变化使得切割刀片绕铰接点转动,以便产生切 割刀片的切割运动。因此,由于切割头部相对于手柄的调节,等量的 上部线从笫一引导表面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上,或者相反,因 此,上部线的长度不变,刀片保持在它的位置。换句话说,修枝剪有 两个或更多操作状态,修枝剪或者(更具体地说)切割头部可以在这 些操作状态之间进行调节。因此,切割头部相对于手柄的角度可以在 这些操作状态之间调节,这样,当切割头部的角度相对于手柄进行调 节时,上部线的长度不变。


下面将通过实例参考附图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相同结构部件具有相同参考标号。附图中 图l表示了本发明的修枝剪的实施例;
图2A和2B表示了图1的修枝剪怎样相对于手柄调节的原理图3表示了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的原理图4表示了本发明的修枝剪的轴测分解图;以及
图5表示了图4的修枝剪的另一轴测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涉及切割工具,例如修枝剪。不过,尽管本发明在这里通 常称为修枝剪,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这里所述的机构和操 作原理通常可以用于各种其它切割工具。
7参考图1,图中表示了修枝剪的实施例,该修枝剪总体以参考标
号10表示。修枝剪10包括用于剪枝、修剪和修枝的切割头部12、细 长手柄(只表示了该细长手柄的一部分)以及设置在切割头部12和手 柄14之间的驱动才几构16。切割头部12包括刀片18,该刀片18可绕 铰接点19旋转和与相对刀片20配合,从而形成夹钳22,该夹钳22 将接收要由刀片18切割的工件。弹簧26 (原理图)将刀片18拉伸成 相对于相对刀片20的打开位置。
因为本发明的特殊目的是驱动机构16,因此下面将更仔细地介绍 驱动机构的操作,而与切割头部和它的操作或者细长手柄和它上面的
并不介绍。这些部件可以有与现有技术中所述类似的结构和操作。
才艮据本发明,驱动4几构16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部件32和34,它 们可以绕轴线36而彼此相对旋转,如图2A和2B中所示。第一相对 部件32与细长手柄14连接,第二相对部件34与切割头部12连接。 轴线36可以由螺栓或类似固定装置而形成,相对部件32和34可以通 过该螺栓或类似固定装置而相互固定。相对部件32和34还布置成这 样,即它们限制相对部件32和34在特定极限位置之间彼此相对旋转。 这可以通过例如使相对部件32和34具有滑动表面和止动器来实现, 该滑动表面和止动器一起确定了切割头部12和手柄部分14相对彼此 的极限位置。在图2A中,修枝剪IO表示为处于平直位置,其中,切 割头部12延伸为手柄14的平直延伸部分。在图2B中,修枝剪10布 置成这样,即切割头部12相对手柄14以一定角度延伸。换句话说, 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14的位置可通过使得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 14绕轴线36转动而进4亍调节。在图2A中,相对部件32和34的相应 相对表面37和35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表面33和31相互接合, 而在图2B中,相对部件32和35的相应相对表面33和31彼此间隔 一定距离,且相对表面37和35相互4氐靠。换句话说,相对部件32 和34的相对表面33和31以及37和35确定绕轴线36的、在切割头 部12和手柄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极端位置。还应当知道,在切割头部和手柄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极端位置也可以通过使用限制切割头部和手柄
绕轴线36绕轴线36的相对旋转的限制装置或形状而由其它已知方式限制。
图3表示了本发明的驱动机构16的原理图。根据图3,驱动机构16包括第一轮50,该第一轮50可以相对于手柄部件14和布置在手柄部件14处的第一相对部件32而绕轴线36旋转。第一轮50在它的外周上包括引导表面,在这里,该引导表面称为第四引导表面52。驱动线60与第一轮50连接,这样,驱动线的一圈或多圏62缠绕在第四引导表面52上。第一轮50还设有第一固定点,驱动线在笫四引导表面52上的多圏之后固定在该第一固定点上。当拉动驱动线60时,笫一轮50绕轴线36旋转。在修枝剪中,第一轮50抵抗着在切割头部12处的弹簧26的弹簧负载而旋转,因此,当不再拉动驱动线60时,弹簧负载使得笫一轮50沿与拉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刀片18恢复至它的初始位置,夹钳22在该初始位置打开。当拉动驱动线60时, 一些驱动线62因此从第一轮50的引导表面52巻开,因此,当弹簧负载使得第一轮50沿相反方向转动时, 一些驱动线62绕回至第一轮50的引导表面52上。
根据图3,还设有与第一轮50连接的第二轮54,该第二轮54布置成与第一轮50—起绕轴线36旋转。第二轮54可以是第一轮50的固定或整体部件,或者也可选择,它可以是固定、锁定或在功能上以某些其它方式与第一轮50连接的单独轮。重要的是第二轮54以这样的方式与第一轮50连接,即它与第一轮50—起旋转。第二轮54在它的外周上包括引导表面,这里,该引导表面称为第一引导表面56。第二轮54的直径小于第一轮50的直径,优选是明显小于第一轮50的直径。也可选择,第一引导表面54的圆周小于第四引导表面52的圓周。
驱动机构16还包括第二引导表面74,该第二引导表面74离第二轮54—定距离,如图3中所示。在图3的方案中,第二引导表面74布置在轮80的外表面上,这里,该轮80称为滑车组(tackle pulley)80。滑车组80布置成绕轴线82旋转。不过,应当知道,可以由固定引导表面代替滑车组80。
根据图3,布置或固定在手柄14上的第一相对部件32设有第三引导表面76。在图3中,该第三引导表面76在笫三轮78的外周上。第三轮78布置在第一相对部件32处,并相对于第一相对部件32和手柄14固定。在根据图3的方案中,第三轮78或第三引导表面76在与第一轮50和第二轮54相同的轴线36上,但是它并不相对于手柄14和第一相对部件32旋转。不过,第三引导表面76或第三轮78也可以布置在第一相对部件32或手柄14的某些其它部分处。
根据图3,第二轮54、滑车组80和第三轮78通过线相互连接,这里,该线称为上部线,它的不同部分在图3、 4和5中以参考标号64、 66、 68、 70和72来表示。上部线与第二轮54连接,并布置成当第二轮54绕轴线36旋转时沿至少一部分圏(优选是上部线的一圏或多圈64)而缠绕在第二轮54的第一引导表面56上和从该第一引导表面巻开。上部线相对于第二轮54和/或第一引导表面56而在第二固定点固定,这样,它不能相对于第二轮54和第一引导表面56滑动。第二固定点可以布置在第一轮50上或第二轮54上。上部线66从第一引导表面56环绕第二引导表面74,且上部线68从该第二引导表面74进一步通向第三引导表面76,并沿至少一部分圏而环绕第三引导表面76。根据图3,在上部线的、布置于第三引导表面76上的圈70之后,上部线的端部72在称为第三固定点94的固定点处固定在第一相对部件32或手柄14上。
上述驱动机构16这样操作,当拉动驱动线60时,第一轮50开始绕轴线36旋转,这又使得与它连接的第二轮也绕轴线36旋转。当拉动驱动线60时,驱动线的多圏62从第一轮的引导表面52巻开。上部线64与第二轮54连接,这样,当第二轮54由于拉动驱动线60而旋转时,上部线64、 66开始缠绕在第二轮54的第一引导表面56上。当上部线的第二端72固定在第三固定点94上时,力施加在第二引导表面74和滑车组80上,从而将滑车组80拉向第二轮54和轴线36。因此,当上部线66、 68在引导表面74上面运动时,在第二轮54和第三
10轮78之间的上部线66、 68的长度变得更短,滑车组80朝着轴线36运动,因此,滑车组80绕轴线82旋转。在修枝剪中,滑车组80逆着由弹簧26施加在刀片18上的弹簧负载而朝着轴线36运动,因此,刀片18绕铰接点19转动,并进行切割运动和关闭间隙22。当驱动线60不再拉动时,弹簧26的弹簧负载将第二引导表面74往回拉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轮54沿相反方向旋转,上部线66从第一引导表面56巻开,因此,第一轮也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使驱动线60绕回至第一轮50的第四引导表面52上。弹簧26的弹簧负栽将刀片18拉回,并打开夹钳22。
根据图3,上部线64、 66、 68、 70、 72沿相反方向缠绕在第二轮54的第一引导表面56和第三轮78的第三引导表面76上。这能够在第二引导表面74或滑车组80绕轴线36旋转时(这是当修枝剪的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14调节时的情况),上部线64、 66、 68、 70、 72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和从第三引导表面76巻开,或者因此从第一引导表面56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76上。因此,当第二引导表面74绕轴线36运动时, 一些上部线64从第一引导表面54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76上,或者相反。当第二轮54和第三轮78处于相同轴线36上,且它们的引导表面有基本类似的比例和形状时,等量的上部线64从第一引导表面54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76上,或者相反,因此,当绕第二引导表面74的轴线36的旋转进行特定距离时,在第二引导表面74或滑车组80和轴线36之间的距离并不变化,在第一引导表面56和第三引导表面76之间的上部线64、 66、 68、 70长度保持相同。当在第二引导表面76或滑车组80和轴线36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时,第二轮54和第一轮50并不与滑车组80—起旋转,这意味着刀片18并不被拉动,这将使得刀片18绕铰接点19运动和至少部分关闭夹钳22。换句话说,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14的调节对刀片18的位置没有影响。优选是,第二轮54和第三轮78有相等直径。
还应当知道,在上述方案中,驱动线60、 62和上部线64、 66、68、 70和72可以是一个相同线。驱动线60、 62通过固定点从第一轮50通向第二轮54。公共固定点可以代替上述第一和第二固定点。公共固定点可以布置在第一轮50或第二轮54上。还应当知道,第三引导表面76也可以布置在相对部件32的、不同于轴线36的某些其它部分处,或者它可以位于手柄14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引导表面76的比例和尺寸必须与第一引导表面56不同,从而当滑车组80绕轴线36旋转特定距离时,等量的上部线64、 66、 68、 70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和从第三引导表面76巻开。滑车组80还可以筒单地由固定引导表面代替,上部线可以在该固定引导表面上滑动。优选是,第二轮54的直径小于第一轮50的直径,或者也可选择,第一引导表面56的周长小于第四引导表面52的周长,因此,施加在刀片18上的驱动线拉动的传递可以变化,以便改进切割运动。显然,引导表面52、56、 74和76并不必须为圆形,而是它们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具有一些其它合适形状。此外,引导表面74、 76可以有特定尺寸,或者它们可以为拱形、圆拱形或其它类似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上部线66、 68、70可以置于这些引导表面上面。在本文中,术语线是指带子、绳、纱线、金属丝、链条、皮带或其它类似的纵向拉动装置。
图4和5表示了本发明的修枝剪10实施例从相对侧看的透视图,该修枝剪10包括图3的驱动机构16。这些修枝剪基本对应于根据图1和2的^f务枝剪10。因此,手柄14i殳有笫一相对部件32,该第一相对部件32与第二相对部件34连接,该第二相对部件34布置在切割头部12处。相对部件32和34部分地位于彼此之中,并通过轴线36相互连接,这样,它们可相对彼此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切割头部12和手柄14可相对彼此旋转。在驱动机构16的内部,在外周上包括第四引导表面52的第一轮50安装在轴线36上。第一轮50还同轴地设有第二轮54,该第二轮54的直径小于第一轮50的直径,且该第二轮54包括第一引导表面56。第一和第二轮50和54布置成一起绕轴线36旋转。
根据图4,切割头部12设有滑车组80,该滑车组80在功能上与刀片18连接,并布置成绕轴线82旋转。滑车组80通过杆84而在铰
12接点85处与刀片18连接,这样,滑车组80的线性运动使得刀片18相对于相对刀片20绕铰接点19转动,刀片18在该铰接点19处与相对刀片20连接。图5还表示了第一相对部件32设有第三轮78,该第三轮78在与第一和第二轮50和54相同的轴线36上。第三轮78包括在它的外周上的第三引导表面76。第三轮78和第二轮54优选是具有相同的外周直径。所有引导表面52、 56、 74、 76可以包括槽,该槽也可以有螺紋,以便接收一圏或多圏驱动线和/或上部线。
才艮据图4和5,驱动才几构16还包括驱动线60、 62和上部线64、66、 68、 70、 72,它们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由一才艮线构成。驱动线60插入第一相对部件32中,并进一步缠绕在第一轮50的引导表面52上。驱动线从该第四引导表面52通过连接点(例如槽)而通向第二轮54的引导表面56。这时称为上部线64、 66的线从该引导表面56环绕滑车组80的引导表面74,并进一步到达第三轮78的第三引导表面上。从该第三引导表面,上部线的端部72通向固定点94,它固定在该固定点94上。
如上所述,当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拉动驱动线60时,驱动线62开始从第一轮50上巻开,从而使第一轮绕轴线36旋转。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轮54也与第一轮50—起旋转,且一些上部线64缠绕在第二轮54的第一引导表面56上。上部线64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将向滑车组80施加拉力,从而在上部线64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时将滑车组80拉向第二轮64。同时,上部线66、 68滑过滑车组80的引导表面74,且滑车组80绕轴线82旋转。这样,滑车组80朝着第二轮54线性运动,使得刀片18逆着弹簧26的弹簧负载相对于相对刀片20绕铰接点19转动(图1)。这样,由刀片18和相对刀片20形成的夹钳22关闭,刀片18进行切割运动。当驱动线60释放时,弹簧26的弹簧负载将刀片18拉向它的初始位置,且上部线64、 66、 68和驱动线也返回它们的初始位置。
当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14进行调节时,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14绕轴线36转动。因此,根据切割头部12相对于细长手柄14转动的方向,上部线64、 66、 68、 70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和从第 三引导表面76巻开,或者从第一引导表面56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 表面76上。这样,等量的上部线64、 66、 68、 70从第一引导表面56 巻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76上,或者相反,因此,不会拉动滑车组 80,刀片18保持在它相对于相对刀片20的位置,且夹钳22保持打开。 这样,由修枝剪10进行的切割以及使切割头部12相对于手柄14进行 的调节将由于完全独立的操作而简单地进行。
上述结构的优点在于驱动机构具有力平衡,因此,可相对于手柄 14进行调节的切割头部12并不需要相对于手柄14锁定。这是因为由 于驱动线拉动,切割头部将并不返回平直位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并 不向切割头部12施加转动力。这是可能的,因为上部线沿相反方向缠 绕在引导表面54和76上或轮54和78上。由于滑车组80或引导表面 74,上部线的部分66和68具有相等力,它们沿相反方向绕过具有相 同直径的轮54和78或引导表面54和76,因此,当拉动驱动线时, 它们的力矩彼此^/消,切割头部12将并不转动。驱动机构的该特征非 常有利,因为它简化了驱动机构,且不需要单独的切割头部12的锁定 装置。
应当知道,上述说明通过实例介绍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本 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确切形式。例如,即使参考装置(该装置成修枝 剪的形式)来解释本发明,它也可以用于其它产品。驱动轮和链轮可 以有不同结构,它们仍然保持它们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如上所述。 不过,应当知道,可以对这里所述的元件的形状和顺序进行这些和其 它代替、变化和改变,而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修枝剪,其包括切割头部(12),该切割头部具有弹簧负载刀片(18),该弹簧负载刀片与可绕铰接点(19)枢转的相对刀片(20)连接,相对刀片(20)与该刀片(18)配合作用,用于切割接收在由相对刀片(20)提供的夹钳(22)中的工件;驱动机构(16),该驱动机构与切割头部(12)连接;细长手柄(14),该细长手柄与驱动机构(16)连接,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部件(32、34),它们可选择地绕轴线(36)相对于彼此旋转,允许相对于细长手柄(14)调节切割头部(12),因此,第一相对部件(32)与细长手柄(14)连接,第二相对部件(34)与切割头部(12)连接;第一轮(50),该第一轮绕轴线(36)旋转;驱动线(60、62),该驱动线布置成当拉动所述驱动线时使得第一轮(50)旋转;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16)还包括第二轮(54),该第二轮包括第一引导表面(56),并可与第一轮(50)一起绕轴线(36)旋转;第二引导表面(74),该第二引导表面与刀片(18)在功能上相关联;第三引导表面(76),该第三引导表面布置在第一相对部件(32)或手柄部件(14)处;上部线结构,该上部线结构包括通过第二引导表面(74)而连接在第一引导表面(56)和第三引导表面(76)之间的上部线(64、66、68、70、72),从而上部线(64、66、68、70、72)布置成当第二轮(54)绕轴线(36)旋转时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36)上,以便使刀片(18)绕铰接点(19)转动,当切割头部(12)相对于细长手柄(14)进行调节时,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和从第三引导表面(76)卷开,或者从第一引导表面(56)卷开和缠绕在第三引导表面(76)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第一轮(50)包 括第四引导表面(52),该第四引导表面具有槽,该槽布置成接收环绕 第四引导表面(52)的驱动线的一圈或多圈(6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第四引导表面包 括螺紋槽,用于接收驱动线的一圏或多圏(62)。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 于第一轮(50)包括用于将驱动线(60、 62)固定在第一轮(50) 上的第一固定点。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 于第二轮(54)固定在第一轮(50)上,使得第一和第二轮(50、 54) —起旋转,或者第二轮(54)是第一轮的整体部分。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 于第二轮(54)的第一引导表面布置成接收上部线的一圏或多圏(64 )。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 于上部线(64、 66、 68、 70、 72)固定在布置于第一或第二轮(50、 54)处的第二固定点上。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 于第二轮(54)的直径小于第一轮(50)的直径。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 于第二引导表面(74)布置成使得当第二轮(54)绕轴线(36)旋 转时,上部线(64、 66、 68、 70、 72)布置成在所述引导表面上面运 动,上部线(64、 66、 68、 70、 72)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上。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第二引导表面由滑车组(80)提供,该滑车组布置成绕轴线(82) 旋转。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第三引导表面(76)布置在第一相对部件处,使得当切割头部 (12)相对于手柄(14)进行调节时,该第三引导表面与第一相对部件(32)和手柄(14) 一起转动。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第三引导表面(76)形成于第三轮(78)处,该第三轮布置在 第一相对部件(32)处,并布置成与该第一相对部件(32) —起转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第三轮(78) 和第二轮(54)处于相同轴线(36)上,且第三引导表面(76)的形 状和比例基本与第一引导表面(56)的形状和比例相对应。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第一相对部件(32)包括第三固定点,来自第三引导表面(76) 的上部线(64、 66、 68、 70、 72)固定在该第三固定点上。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上部线结构这样实现,即环绕第一和第三引导表面(56、 76) 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上部线(64、 66、 68、 70、 72),使得当第二轮(54) 绕轴线(36)旋转时,上部线(64、 66、 68、 70、 72)缠绕在第一引 导表面(56)上,并在第二引导表面上保持在它的位置上,因此,在 第一和第三引导表面(56、 76)之间的上部线(64、 66、 68、 70、 72) 的长度变得更短。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上部线结构这样实现,即环绕第一和第二引导表面(56、 76) 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上部线(64、 66、 68、 70、 72), 4吏得当切割头部(12) 相对于手柄(14)进行调节时, 一些上部线(64、 66、 68、 70、 72) 缠绕在第一引导表面(56)上和从第三引导表面(76)巻开,或者等 量的上部线(64、 66、 68、 70、 72)从第一引导表面(56)巻开和缠 绕在第三引导表面(76)上,因此,在第一和第三引导表面(56、 76) 之间的上部线(64、 66、 68、 70、 72)的长度保持相同。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修枝剪,其特征 在于驱动线(60、 62)和上部线(64、 66、 68、 70、 72)形成一个 均匀的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修枝剪,它包括切割头部(12),该切割头部有弹簧负载刀片(18),该弹簧负载刀片与相对刀片(20)配合作用;驱动机构(16),该驱动机构与切割头部(12)连接;以及细长手柄(14),该细长手柄与驱动机构(16)连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部件(32、34),它们选择地绕轴线(36)彼此相对旋转,从而能够相对于细长手柄(14)调节切割头部(12);上部线结构,该上部线结构使刀片(18)能够绕铰接点(19)转动,并能够以刀片(18)并不绕铰接点(19)旋转的方式调节切割头部。
文档编号B26B13/00GK101687325SQ200880021817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2日
发明者M·帕洛黑莫, O·林登 申请人:菲斯卡斯品牌芬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