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69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镊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镊子,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镊子。
背景技术
镊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现有的镊子通常包括两狭长的夹臂,该两夹臂的 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间隔形成夹取部,所述夹取部用以夹取物体。每一夹取部一体 形成于一夹臂上,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夹取部损坏,则整个镊子就无法继续使用而被丢弃, 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取部可被替换而重复利用的镊子。一种镊子,包括两弹性臂及两镊子头,该两弹性臂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 间隔形成自由端,该镊子还包括将该两镊子头分别安装在该两弹性臂的自由端上的两固定 帽,每一固定帽的中部贯穿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每一弹性臂的自由端朝 向镊子头延伸设置一第一固定杆,该第一固定杆具有一螺杆段及一螺纹段,每一镊子头于 靠近弹性臂的一端朝向弹性臂延伸设置一第二固定杆,该第二固定杆也具有一螺杆段及一 螺纹段,该第一固定杆与该第二固定杆相互靠紧且共同收容于固定帽的通孔中,该第一固 定杆的螺纹段与该第二固定杆的螺纹段合围成一螺纹柱体,该第一固定杆的螺杆段与该第 二固定杆的螺杆段合围成一螺杆柱体,该固定帽从该螺杆柱体旋至螺纹柱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镊子的镊子头可拆卸地安装于其弹性臂上,当镊子头在使用 过程中损坏时,只需更换镊子头即可使该镊子重复多次利用,极大地节约了资源。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镊子的立体组装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镊子的立体分解图。图3所示为图2中镊子头的放大图。图4所示为图1中的镊子的预组装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镊子,该镊子包括两弹性臂10、两镊子头20 及将该两镊子头20分别固定于该两弹性臂10上的两固定帽30。请参照图2,该两弹性臂10均呈长条状且具有弹性,该两弹性臂10的一端固定在 一起,另一端相互间隔形成自由端100,从而使该两弹性臂10呈“V”形排布。每一弹性臂 10包括一半圆弧形的外侧面11及与该外侧面11相对的一平面状的内侧面12,该两弹性臂 10的内侧面12相互面对设置。
每一弹性臂10的外侧面11于其自由端100的末端向外逐渐膨胀,从而于每一弹 性臂10的自由端100处形成一半圆台状的第一安装部110,该第一安装部110的底面形成 为一第一安装面111,该第一安装面111与该弹性臂10的内侧面12垂直,该第一安装面111 的面积大于该弹性臂10的截面面积。该第一安装面111的中间沿该弹性臂10的长度方向 朝向镊子头20延伸形成一第一固定杆112,该第一固定杆112整体上呈半圆柱状且垂直该 第一安装面111,该第一固定杆112的内侧具有一轴向的平面状的结合面113,该结合面113 平行于该弹性臂10的内侧面12且位于该两弹性臂10的内侧。该第一固定杆112自中间 向两端分为两部分,即靠近该第一安装部110的一螺杆段1121及远离该第一安装部110的 一螺纹段1122,该螺杆段1121与螺纹段1122的截面均呈半圆形,且该螺杆段1121的外径 小于该螺纹段1122的外径,该第一固定杆112的螺纹段1122与该结合面113相背对的呈 半圆弧形的外侧面上设有周向的螺纹1123。请同时参照3,该两镊子头20的结构相同,每一镊子头20包括一半圆锥状的夹取 部22,该夹取部22具有位于外侧的一半圆锥面220及位于内侧呈平面状的一夹取面221, 该夹取面221呈平面三角形状,该两镊子头20的夹取面221相互面对设置,该夹取部22的 半圆锥面220的顶端向外逐渐膨胀而形成一半圆台状的第二安装部210,该第二安装部210 的顶面形成为一第二安装面211,该第二安装面211与该镊子头20的夹取面221垂直,该第 二安装面211的面积大于该镊子头20的夹取部22的顶端的截面面积。该第二安装面211 的中间沿该镊子头20的长度方向朝向弹性臂10延伸形成一第二固定杆212,该第二固定 杆212的形状与该第一固定杆112的形状相同,该第二固定杆212整体上呈半圆柱状,该第 二固定杆212的外侧具有一轴向的平面状的结合面213,该结合面213平行于该镊子头20 的夹取面221且与该夹取面221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该第二固定杆212自中间向两端分 为两部分,即靠近该第二安装部210的一螺纹段2122及远离该第二安装部210的一螺杆段 2121,该螺杆段2121与螺纹段2122的截面均呈半圆形,且该螺杆段2121的外径小于该螺 纹段2122的外径,该第二固定杆212的螺纹段2122与该结合面213相背对的呈半圆弧形 的侧面上设有周向的螺纹2123。该两固定帽30的结构相同,每一固定帽30呈圆柱筒状,其中间设有一轴向的圆形 的通孔31,该通孔31的内壁上设有周向的螺纹310。组装该镊子时,将每一固定帽30自一弹性臂10的第一固定杆112的螺纹段1122 旋入,直至该固定帽30旋过该螺纹段1122上的螺纹1123而松弛套在该第一固定杆112的 螺杆段1121上;将一镊子头20的第二固定杆212的螺杆段2121自该固定帽30的通孔31 穿入,直至该第二固定杆212的螺杆段2121抵住该弹性臂10的第一安装部110的第一安 装面111,以及该第一固定杆112的螺纹段1122抵住该镊子头20的第二安装部210的第 二安装面211上,此时该第一、第二固定杆112、212的结合面113、213相互靠紧,该第一、第 二固定杆112、212的螺纹段1122、2122合围成一外表具有螺纹的圆形的螺纹柱体40(请参 照图4),该第一、第二固定杆112、212的螺杆段1121、2121合围成一外表光滑的圆形的螺 杆柱体50 (请参照图1),该螺纹柱体40的半径大于该螺杆柱体50的半径且等于该固定帽 30的通孔31的内径。此时,该固定帽30套在螺杆柱体50上,接着,旋转该固定帽30使之 从螺杆柱体50旋至螺纹柱体40上,再沿螺纹柱体40旋至抵于该镊子头20的第二安装部 210的第二安装面211上,即实现将镊子头20安装至弹性臂10上。
上述实施例中,该镊子的镊子头20可拆卸的安装于其弹性臂10上,当镊子头20 在使用过程中损坏时,只需更换镊子头20即可使该镊子重复多次利用,极大的节约了资 源;另外,由于该镊子的镊子头20可拆卸的固定于其弹性臂10上,该镊子还可以根据不同 的需要更换不同的镊子头20,从而增强了该镊子的通用性。其次,该镊子的镊子头20组装 于弹性臂10上时,不需借助其它的工具,只需将弹性臂10与镊子头20的固定杆112、212 相互对准并旋转该固定帽30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镊子,包括两弹性臂及两镊子头,该两弹性臂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间 隔形成自由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该两镊子头分别安装在该两弹性臂的自由端上的两 固定帽,每一固定帽的中部贯穿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每一弹性臂的自由 端朝向镊子头延伸设置一第一固定杆,该第一固定杆具有一螺杆段及一螺纹段,每一镊子 头于靠近弹性臂的一端朝向弹性臂延伸设置一第二固定杆,该第二固定杆也具有一螺杆段 及一螺纹段,该第一固定杆与该第二固定杆相互靠紧且共同收容于固定帽的通孔中,该第 一固定杆的螺纹段与该第二固定杆的螺纹段合围成一螺纹柱体,该第一固定杆的螺杆段与 该第二固定杆的螺杆段合围成一螺杆柱体,该固定帽从该螺杆柱体旋至螺纹柱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杆的螺杆段靠近弹性臂的自由 端,该第一固定杆的螺纹段远离弹性臂的自由端,该第二固定杆的螺纹段靠近镊子头,该第 二固定杆的螺杆段远离镊子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整体上均呈半 圆柱状,该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均具有一平面状的结合面,该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 杆的结合面相互靠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弹性臂包括一弧形的外侧面及一平面 状的内侧面,该两个弹性臂的内侧面相互面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每一镊子头包括一半圆锥状的夹取部,该夹 取部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半圆锥面及位于内侧呈平面状的一夹取面,该两个镊子头的夹取面 相互面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弹性臂的自由端的端部 向外膨胀形成一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固定杆自该第一安装部朝向镊子头延伸,每一镊子头 于设置第二固定杆的端部向外膨胀形成一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固定杆自该第二安装部朝向 弹性臂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安装部的底面形成一第一安装面,该 第一固定杆自该第一安装面朝向镊子头延伸,该第二安装部的顶面形成一第二安装面,该 第二固定杆自该第二安装面朝向弹性臂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杆的自由端部抵靠在镊子头的 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安装面上,该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部抵靠在弹性臂的第一安装部的第一 安装面上。
全文摘要
一种镊子,包括两弹性臂及两镊子头,该两弹性臂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间隔形成自由端,该镊子还包括将该两镊子头分别安装在该两弹性臂的自由端上的两固定帽,每一固定帽的中部贯穿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每一弹性臂及镊子头均设有向外延伸的一固定杆,该固定杆具有一螺杆段及一螺纹段,每一弹性臂及对应一镊子头的固定杆相互靠紧且收容于一固定帽的通孔中,每一弹性臂与对应镊子头的固定杆的螺纹段合围成一螺纹柱体,螺杆段合围成一螺杆柱体,该固定帽从该螺杆柱体旋至螺纹柱体。该镊子头可拆卸地安装于弹性臂上,当镊子头损坏时,只需更换镊子头即可使该镊子重复多次利用,从而节约了资源。
文档编号B25B9/02GK102001061SQ2009103064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陈正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