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85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活动扳手,特别是一种可快速调整活动颚靠拢或分离于固定颚的活动扳手。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工件的组装操作,通常都需藉由扳手进行螺丝、螺栓或螺帽等锁固组件的旋转操作。并由于这些锁固组件通常具有不同的尺寸大小,因此在扳手工具的使用上,使用者会选择以活动扳手进行操作。其原因在于,活动扳手具有一固定颚及一活动颚,使用者可藉由调整固定颚及活动颚之间的距离,以对应于不同尺寸大小的锁固组件使用,使锁固组件在固定颚及活动颚之间受到夹制作用而被扳动转动。因此,活动扳手具有适用于各种尺寸大小的锁固组件的特性,对于使用者而言在使用上相当方便。一般在活动扳手的结构设置上,大致上包括有一握柄、一蜗杆及一活动颚,握柄的一端具有一固定颚,并且于握柄相邻于固定颚的位置,设置有相连通的一滑槽及一容置槽。 蜗杆的表面螺旋设置有一齿纹,蜗杆设置于容置槽内,并可于容置槽内相对握柄转动。活动颚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握柄的滑槽内,另一端则对应于固定颚。并且于活动颚设置于滑槽的一端具有多个齿条,蜗杆的齿纹于容置槽内嵌合于活动颚的齿条。因此,当蜗杆于容置槽内转动时,可藉由齿纹推动齿条而带动活动颚朝向固定颚或远离于固定颚的方向移动,进而调整活动颚及固定颚之间的距离。然而,上述的活动扳手的设置方式在使用上存在有不少缺点,例如藉由转动蜗杆带动活动颚移动的方式,由于蜗杆的齿纹与活动颚的齿条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且螺旋式齿纹的设置方式容易造成旋转路径长,而造成活动颚于滑槽内的移动缓慢,导致使用者必需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在调有活动颚相对固定颚的距离。并且,由于使用者必须藉由手指与蜗杆的齿纹间的磨擦力推动蜗杆转动,容置造成使用者手指受伤的现象,而无法反复的进行活动颚的调整动作。此外,由于蜗杆的齿纹嵌合于活动颚的齿条后,齿纹与齿条间通常会留有一预定的齿间隙,用以让蜗杆可顺利的于容置槽内转动。当活动颚被调整至预定位置后,容易造成活动颚在滑槽内仍会存在有些许的移动空间,如此将导致活动扳手在夹持工件的施力上, 时常会因为活动颚的松动走位而难以稳定的将工件夹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动扳手,藉以改良现有活动扳手无法快速调整活动颚相对固定颚的距离,以及容易在操作上造成使用者手部伤害的问题。并藉以改良现有活动扳手的活动颚在调整至预定位置后,容易于活动扳手上松动走位,而造成活动扳手无法稳固夹持工件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活动扳手,包括有一本体、一活动颚及一限位单元。本体具有一固定颚,且该本体相邻于固定颚的一侧,设置有一信道及一连通于信道的容置孔。活动颚具有
4一卡止部,卡止部穿设于信道,并可于信道内往复位移,令活动颚相对固定颚靠拢或分离。 限位单元包括有一转轴、二卡扣件及一弹性件,转轴穿设于容置孔,每一卡扣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二卡扣件枢设于转轴,并可于容置孔内相互转动,令二卡扣件的第一端夹制于卡止部或分离于卡止部。弹性件相对的二端分别抵顶于二卡扣件的第二端,令二卡扣件的第一端夹制于卡止部,以限制活动颚相对固定颚靠拢或分离。本发明另揭露一种活动扳手,包括有一本体、一活动颚及至少一限位单元。本体具有一固定颚,且本体相邻于固定颚的一侧,设置有一信道及一连通于信道的容置孔。活动颚具有一卡止部,卡止部穿设于信道并可于信道内往复位移,令活动颚相对固定颚靠拢或分离。限位单元具有一转轴、一卡扣件及一弹性件,转轴穿设于本体相邻于容置孔的相对二侧边,卡扣件枢设于转轴,且卡扣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对应于容置孔,并可于容置孔内摆动而扣合于卡止部或与分离于卡止部。弹性件相对的二端分别抵顶于第二端及本体,令第一端常态地扣合于卡止部,以限制活动颚相对固定颚靠拢或分离。本发明并揭露一种活动扳手,包括有一本体、一固定颚、一活动颚及至少一限位单元。固定颚设置于本体,固定颚具有一滑行轨道及一夹持部,滑行轨道相对的二端分别连接本体及夹持部。活动颚具有一抵顶部及一套合部,抵顶部对应于夹持部,套合部套设于滑行轨道并可于滑行轨道上往复位移,令抵顶部相对夹持部靠拢或分离,其中套合部具有至少一通孔,且通孔连通于滑行轨道。限位单元包括有一转轴、一卡扣件及一弹性件,转轴穿设于套合部相邻于通孔的相对二侧边,卡扣件枢设于转轴。卡扣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第一端对应于通孔,并可于通孔内摆动而扣合于滑行轨道或分离于滑行轨道。弹性件相对的二端分别抵顶于第二端及套合部,令第一端常态地扣合于滑行轨道,以限制抵顶部相对夹持部靠拢或分离。本发明的功效在于,使用者仅需施加外力按压于限位单元,即可解除限位单元与活动颚或固定颚之间的扣合状态,而可快速调整活动颚相对固定颚的距离。因此可避免使用者的手指于操作过程中受到伤害,并可有效的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效率。同时,由于限位单元以枢转方式扣合于活动颚或固定颚,使限位单元的嵌块可紧密的扣合于活动颚的沟槽或固定颚的凹槽内,让活动颚可稳固的限位于预定位置上,而不会于活动扳手的操作过程中松动走位。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A至图5F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活动颚的仰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嵌块以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形态对应嵌入于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嵌块以直角三角形的结构形态对应嵌入于沟槽的结构示意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10和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活动扳手仅设置单一限位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2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主要附图标记为
10本体220抵顶部
110握持端221顶持面
120操作端230套合部
121端面231套接孔
122通道232通孔
123容置孔233凸块
124凸块234限位柱
125盲孔30限位单元
126结合部310卡扣件
127限位柱311第一端
130固定颚3111嵌块
131夹持面312第二端
132夹持部3121凸柱
133滑行轨道313枢接部
134凹槽3131轴孔
20活动颚320转轴
210卡止部330弹性件
211沟槽40套合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活动扳手,其包括一本体 10、一活动颚20及一限位单元30。本体10具有一握持端110及一操作端120,操作端120 具有一固定颚130,固定颚130设置于操作端120相对握持端110的另一端面121。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颚130自操作端120延伸形成,并凸出于操作端120的端面121。固定颚130 具有一夹持面131,且夹持面131的一侧边邻接于端面121的边缘。操作端120并具有一通道122及一容置孔123,通道122沿垂直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的方向设置,且通道122露出于操作端120的端面121,并连通至固定颚130。容置孔123设置于操作端120相邻于端面121的一侧面,且容置孔123贯穿于操作端120并连通于通道122。活动颚20具有一卡止部210及一抵顶部220,卡止部210活动设置于通道122内, 抵顶部220则凸出于操作端120的端面121。卡止部210的二相对表面对应于容置孔123, 并部分露出于容置孔123相邻于通道122的一侧。并且,在此二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沟槽211,多个沟槽211间隔排列于二表面,且每一沟槽211沿卡止部210的径向方向设置。 其中,卡止部210的结构形态匹配于信道122的结构形态,如「图5A」至「图5F」所示,当通道(图中未示)的结构形态为四方形、梯形、圆形或多角形时,卡止部210的二表面及沟槽 211则对应设置为直线形、斜边形、圆弧形及尖锥形等形态。上述的结构形态用以做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抵顶部220具有一顶持面221,且顶持面221对应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可于通道122内往复位移(即朝向固定颚130的方向移动或朝远离于固定颚130的方向移动),使活动颚20靠拢于固定颚130或与固定颚130相分离。当活动颚20靠拢于固定颚130,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贴近(或抵靠)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当活动颚20分离于固定颚130,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 则远离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并且于顶持面221及夹持面131之间形成一套合口 40。限位单元30包括有二卡扣件310、一转轴320及一弹性件330。二卡扣件310活动设置于操作端120的容置孔123内。每一卡扣件310具有一第一端311及一第二端312, 第一端311具有至少一嵌块3111,嵌块3111对应于卡止部210的沟槽211,并用以嵌入于沟槽211内,以限制卡止部210于通道122内移动。因此,嵌块3111的设置数量,可为单一嵌块3111的设置方式,使嵌块3111嵌入于多个沟槽211的其中之一,而于第一端311与卡止部210之间形成扣合状态;或是以多个嵌块3111的设置方式,以增加第一端311及卡止部210相互扣合时的结合强度。于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端311设置有多个嵌块3111做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具有一凸柱3121,且多个嵌块3111及凸柱3121设置于卡扣件310的同一侧面。其中,嵌块3111的结构形态对应于卡止部210的沟槽211形态, 举例而言,嵌块3111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等边三角形(如「图6」所示)或直角三角形(「图 7」所示)等对应于沟槽211的结构形态,使嵌块3111可对应嵌入于沟槽211内,以形成具有限位作用的扣合状态。此外,于卡扣件310的第一端311及第二端312之间具有一枢接部313,且枢接部 313具有一轴孔3131。当二卡扣件310活动设置于容置孔123,其中一卡扣件310的第一端 311及第二端312分别对应于另一卡扣件310的第一端311及第二端312。且二卡扣件310 的枢接部313以错位的方式设置于容置孔123内,使二枢接部313的轴孔3131相对应。因此,当转轴320沿活动颚20朝固定颚130的方向穿设过容置孔123并固定于本体10时,转轴320于容置孔123内依序穿设过二枢接部313的轴孔3131,使二卡扣件310 枢设于转轴320上,并可藉由转轴320于容置孔123内相互转动,令二卡扣件310的第一端 311夹制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或与卡止部210相分离。同时,当第一端311夹制于卡止部210时,第一端311以多个嵌块3111对应嵌入于卡止部210的多个沟槽211中,以限制卡止部210于通道122内位移,使卡止部210无法于通道122内朝固定颚130的方向或朝远离于固定颚130的方向移动。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弹性件33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弹簧或弹片等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组件,于本实施例中以弹性件330为压缩弹簧做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弹性件330设置于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之间,且弹性件330相对的二端分别套设于第二端312的凸柱3121并抵顶于第二端312,使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常态的相互分离,并使二卡扣件310的第一端311常态的夹制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 (如「图2」和「图 3 J所示)。请同时参阅「图」至「图4」,因此在活动扳手的使用上,使用者可施加一外力按压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让二卡扣件310可以转轴320为支点而于操作端120的容置孔123内转动,进而使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相互靠拢,并使第一端311分离于活动颚 20的卡止部210,以解除第一端311的嵌块3111与卡止部210的沟槽211的扣合状态(如 「图4」所示)。此时,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可于操作端120的通道122内自由移动,让使用者可推动卡止部210朝固定颚130的方向或远离于固定颚130的方向位移,令抵顶部220 的顶持面221快速的靠拢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或与夹持面131相分离,以调整套合口 40的尺寸大小,而可对应于不同规格的锁固组件(图中未示)的拆卸或锁附操作。之后,当使用者施加于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的外力的解除后,二卡扣件310 的第二端312受到弹性件33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而分离,并推动第一端311的嵌块3111 再次的嵌入于卡止部210的沟槽211内,使卡止部210无法于通道122内自由移动,而让调整后的套合口 40的尺寸大小获得固定。因此,使用者即可藉由套合口 40套设于锁固组件, 并以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及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夹制于锁固组件的二相对侧面,以推抵锁固组件转动,进而完成锁固组件的拆卸或锁附操作。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让使用者可透过按压或释放二卡扣件,使二卡扣件分离于活动颚或夹制于活动颚,而可快速的调整活动颚与固定颚之间的距离,以实时的对应于不同尺寸规格的锁固组件使用。并且,由于二卡扣件是以枢转的方式扣合于活动颚,因此在二卡扣件的嵌块扣合于活动颚的沟槽时,于嵌块与沟槽之间不需留有预定的间隙,进而让嵌块可紧密的扣合于沟槽内,使活动颚被稳固的限位于活动扳手上,以维持套合口的尺寸大小而让使用者便于进行拆卸或锁附锁固组件的操作。如「图8」和「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活动扳手,其包括一本体 10、一活动颚20及二限位单元30。本体10具有一握持端110及一操作端120,操作端120 设置有一固定颚130,固定颚130设置于操作端120相对握持端110的另一端面121,并凸出于此端面121。固定颚130具有一夹持面131,且夹持面131的一侧边邻接于端面121的边缘。操作端120并具有一通道122及一容置孔123,通道122沿垂直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的方向设置,且通道122露出于操作端120的端面121,并连通至固定颚130。容置孔123设置于操作端120相邻于端面121的一侧面,且容置孔123贯穿于操作端120并与通道122相连通。此外,操作端120相邻于端面121的相对二侧面上皆设置有二凸块IM 及一盲孔125,二凸块IM设置于侧面上相邻于容置孔123的一侧,并介于容置孔123及盲孔125之间,且二凸块IM之间具有一间距。活动颚20具有一卡止部210及一抵顶部220,卡止部210活动设置于通道122内, 抵顶部220则凸出于操作端120的端面121。卡止部210的二相对表面对应于容置孔123,并部分露出于容置孔123相邻于通道122的一侧。并且,在此二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沟槽211,多个沟槽211间隔排列于二表面,且每一沟槽211沿卡止部210的径向方向设置。 抵顶部220具有一顶持面221,且顶持面221对应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活动颚20 的卡止部210可于通道122内往复位移(即朝向固定颚130的方向移动或朝远离于固定颚 130的方向移动),使活动颚20靠拢于固定颚130或与固定颚130相分离。当活动颚20靠拢于固定颚130,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贴近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当活动颚20分离于固定颚130,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则远离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并且于顶持面 221及夹持面131之间形成一套合口 40。二限位单元30分别设置于操作端120设置有凸块IM及盲孔125的相对二侧面, 且每一限位单元30皆包括有一卡扣件310、一转轴320及一弹性件330。卡扣件310设置于二凸块IM之间,卡扣件310具有一第一端311及一第二端312,第一端311具有多个嵌块3111,第二端312则具有一凸柱3121,且多个嵌块3111及凸柱3121设置于卡扣件310 的同一侧面。其中,嵌块3111对应于操作端120的容置孔123,而凸柱3121则对应于盲孔 125。并且,于卡扣件310的第一端311及第二端312之间具有一枢接部313,且枢接部313 具有一轴孔3131。转轴320穿设过二凸块124及枢接部313的轴孔3131,使卡扣件310枢设于转轴 320上,并可以转轴320为支点而相对于本体10摆动,而一并带动第一端311于容置孔123 内摆动。限位单元30的弹性件330为弹簧或弹片等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组件,弹性件330 的一端容置于操作端120的盲孔125内,弹性件330的另一端则套设于卡扣件310的凸柱 3121,并抵顶于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使第一端311常态的扣合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 210,以限制卡止部210于通道122内移动。其中,如「图10」所示,当第一端311于容置孔123内摆动而靠拢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时,第一端311以多个嵌块3111对应嵌入于卡止部210的多个沟槽211内,使卡止部210受到第一端311的扣合作用,而无法于通道122内自由移动。如「图11」所示, 当第一端311于容置孔123内摆动而自卡止部210分离时,第一端311的多个嵌块3111脱离于卡止部210的多个沟槽211,而解除第一端311及卡止部210之间的扣合状态,使卡止部210可于通道122内朝固定颚130的方向或远离于固定颚130的方向快速位移,进而使活动颚20可快速的靠拢于固定颚130或与固定颚130相分离。因此,在本发明的活动扳手的操作上,使用者可透过按压卡扣件的第二端,使第一端与活动颚的卡止部解除扣合状态,而可快速的调整活动颚相对于固定颚的位置。并且,相较于现有活动扳手以手指推动蜗杆转动的方式,本发明的活动扳手透过按压卡扣件的方式更可保护使用者的手指免于受到蜗杆的磨擦伤害。同时,当使用者释放卡扣件的第二端,则第一端会受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扣合于卡止部,以限制活动颚相对固定颚移动, 进而使活动颚及固定颚之间所形成的套合口的尺寸获得固定。使用者即可藉由套合口套设于锁固组件,并进行锁固组件的拆卸或锁附操作。此外,如「图12」所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亦可采用单一限位单元30的设置方式,同样可藉由弹性件330抵顶于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使第一端311扣合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而限制活动颚20相对固定颚130移动;或是藉由按压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使第一端311脱离于卡止部210,让活动颚20可于本体10上相对固定颚130快速移动,而达到快速调整套合口 40的尺寸大小的目的。请参阅「图13」和「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活动扳手,其包括一本体10、一活动颚20及二限位单元30。本体10具有一握持端110及一操作端120,操作端 120设置有一固定颚130,固定颚130设置于操作端120相对握持端110的另一侧,且固定颚130具有一夹持面131。另外,操作端120具有一通道122及一容置孔123,并且于操作端120相邻于固定颚130的一侧面上具有一结合部126,通道122及容置孔123设置于结合部126。其中,通道122沿垂直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的方向设置,而容置孔123则沿垂直于通道122的方向贯穿于结合部126,且容置孔123与通道122相连通。此外,于结合部126的二相对侧面上设置有二凸块IM及一限位柱127,二凸块IM设置于容置孔123 的二相对侧,而限位柱127则位于容置孔123的另一侧,并介于二凸块IM之间。活动颚20具有一卡止部210及一抵顶部220,卡止部210活动设置于通道122内, 抵顶部220则对应于固定颚130。卡止部210相对的二表面对应于容置孔123,并部分露出于容置孔123。并且,在此二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沟槽211,多个沟槽211间隔排列于二表面,且每一沟槽211沿卡止部210的径向方向设置。抵顶部220具有一顶持面221,顶持面221对应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其中,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可于通道122内沿本体10的操作端120朝握持端110的方向往复位移,使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贴近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 ;或使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远离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而于顶持面221及夹持面131之间形成一套合口 40。二限位单元30分别设置于操作端120设置有凸块IM及限位柱127的相对二侧面,且每一限位单元30皆包括有一卡扣件310、一转轴320及一弹性件330。卡扣件310设置于二凸块1 之间,卡扣件310具有一第一端311及一第二端312,第一端311具有多个嵌块3111,第二端312则具有一凸柱3121,且多个嵌块3111及凸柱3121设置于卡扣件310 的同一侧面。其中,嵌块3111对应于操作端120的容置孔123,而凸柱3121则对应于限位柱127。并且,于卡扣件310的第一端311及第二端312之间具有一枢接部313,且枢接部 313具有一轴孔3131。转轴320穿设过二凸块IM及枢接部313的轴孔3131,使卡扣件310 枢设于转轴320上,并可以转轴320为支点而相对于本体10摆动,进而带动第一端311于容置孔123内摆动。限位单元30的弹性件330为弹簧或弹片等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组件,弹性件330的一端套设于操作端120的限位柱127并抵顶于结合部126,弹性件330的另一端则套设于卡扣件310的凸柱3121,并抵顶于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使第一端311常态的扣合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以限制卡止部210于通道122内移动。请同时参阅「图13」至「图16」,当第一端311于容置孔123内摆动而靠拢于活动颚20的卡止部210时,第一端311以多个嵌块3111对应嵌入于卡止部210的多个沟槽211 内,使卡止部210受到第一端311的扣合作用,而无法于通道122内自由移动(如「图15」 所示)。并且,当第一端311于容置孔123内摆动而自卡止部210分离时,第一端311的多个嵌块3111脱离于卡止部210的多个沟槽211,而解除第一端311及卡止部210之间的扣合状态(如「图16」所示),使卡止部210可于通道122内沿本体10的操作端120朝握持端 110的方向自由移动,让活动颚20的顶持面221可快速的靠拢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 或与夹持面131相分离,而具有快速调整套合口 40的尺寸大小的作用。如「图17」和「图1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揭露的活动扳手,其包括一本体10、一活动颚20及二限位单元30。本体10具有一握持端110及一操作端120,操作端 120设置有一固定颚130,固定颚130沿握持端110朝操作端120的方向设置于操作端120。 固定颚130具有一夹持面131、一夹持部132及一滑行轨道133,滑行轨道133的一端连接于操作端120,滑行轨道133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夹持部132。夹持部132沿滑行轨道133的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而凸出于滑行轨道133,夹持面131设置于夹持部132相对于本体10的一侧。其中,滑行轨道133的二相对侧面设置有多个凹槽134,且每一凹槽134沿滑行轨道 133的径向方向设置,即夹持部132凸出于滑行轨道133的方向。活动颚20具有一抵顶部220及一套合部230,抵顶部220连接于套合部230,且抵顶部220具有一顶持面221。套合部230具有相连通的一套接孔231及一通孔232,套接孔231及通孔232分别贯穿套合部230,且套接孔231于套合部230的设置方向垂直于通孔232。此外,于套合部230的二相对侧面上设置有二凸块233及一限位柱234,二凸块233 设置于通孔232的二相对侧,而限位柱234则位于通孔232的另一侧,并介于二凸块233之间。其中,套合部230以套接孔231套设于固定颚130的滑行轨道133,使通孔232对应于滑行轨道133的多个凹槽134,并使抵顶部220对应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部132。套合部230可于滑行轨道133上沿本体10的握持端110朝操作端120的方向往复位移,使抵顶部220靠拢于夹持部132或与夹持部132相分离。当抵顶部220靠拢于夹持部132,抵顶部220以顶持面221贴近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 ;当抵顶部220分离于夹持部132,顶持面221及夹持面131之间形成一套合口 40。二限位单元30分别设置于活动颚20的套合部230上,并位于套合部230设置有凸块233及限位柱234的相对二侧面。每一限位单元30包括有一卡扣件310、一转轴320及一弹性件330,卡扣件310设置于二凸块233之间,卡扣件310具有一第一端311及一第二端312,第一端311具有多个嵌块3111,第二端312则具有一凸柱3121,且多个嵌块3111及凸柱3121设置于卡扣件310的同一侧面。其中,嵌块3111对应于套合部230的通孔232, 而凸柱3121则对应于限位柱234。并且,于卡扣件310的第一端311及第二端312之间具有一枢接部313。枢接部313具有一轴孔3131,转轴320穿设过二凸块233及枢接部313 的轴孔3131,使卡扣件310枢设于转轴320上,并可以转轴320为支点而相对于套合部230 摆动,进而带动第一端311于通孔232内摆动。限位单元30的弹性件330为弹簧或弹片等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组件,弹性件330的一端套设于套合部230的限位柱234并抵顶于套合部230,弹性件330的另一端则套设于卡扣件310的凸柱3121,并抵顶于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使第一端311的嵌块3111常态的扣合于滑行轨道133的凹槽134内,以限制套合部230相对滑行轨道133移动。请同时参阅「图17」至「图20」,在活动扳手的使用上,使用者可施加一外力按压于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让二卡扣件310可以转轴320为支点,使第一端311于套合部230的通孔232内摆动,而分离于固定颚130的滑行轨道133,进而解除第一端311的嵌块3111与滑行轨道133的凹槽134间的扣合状态(如「图20」所示)。此时,活动颚20的套合部230可于固定颚130的滑行轨道133上自由移动,让使用者可推动活动颚20朝固定颚130的方向或远离于固定颚130的方向位移,令抵顶部220的顶持面221快速的靠拢于固定颚130的夹持面131或与夹持面131相分离,而调整套合口 40的尺寸大小,以对应于
11不同规格的锁固组件(图中未示)的拆卸或锁附操作。之后,当使用者解除施加于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的外力,二卡扣件310的第二端312受到弹性件33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而分离,并推动第一端311的嵌块3111再次的嵌入于滑行轨道133的凹槽134内,使套合部230无法于滑行轨道133上自由移动,而让调整后的套合口 40的尺寸大小获得固定。需注意的是,虽然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是以活动扳手上设置有二限位单元做不举例说明,然而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亦可采用单一限位单元的设置方式,同样可达到藉由限位单元限制活动颚相对固定颚移动,并让使用者可透过按压限位单元,使限位单元分离于活动颚,进而让活动颚可快速靠拢或分离于固定颚的作用。此仅为限位单元的设置数量的不同,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功效在于,使用者可通过按压限位单元,使限位单元于活动扳手上枢转并解除限位单元与活动颚或固定颚之间的扣合状态,让使用者可快速的调整活动颚相对固定颚之间的距离。并且,由于限位单元是以枢转方式扣合于活动颚或固定颚,因此在限位单元的嵌块与活动颚的沟槽或固定颚的凹槽之间不须预留间隙,即可让限位单元顺利的扣合于活动颚或固定颚,或是与活动颚或固定颚分离。因此当限位单元扣合于活动颚或固定颚时,可确实的限制活动颚相对固定颚移动,而避免活动颚于活动扳手上产生松动走位的情形发生。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具有一固定颚,且该本体相邻于该固定颚的一侧,设置有一通道及一连通于该通道的容置孔;一活动颚,具有一卡止部,该卡止部穿设于该通道,并可于该通道内往复位移,令该活动颚相对该固定颚靠拢或分离;以及一限位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转轴,穿设于该容置孔;二卡扣件,每一该卡扣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二卡扣件枢设于该转轴,并可于该容置孔内相互转动,令二该第一端夹制于该卡止部或分离于该卡止部;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相对的二端分别抵顶于二该第二端,令二该第一端夹制于该卡止部,以限制该活动颚相对该固定颚靠拢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止部相对的二侧面分别具有多个沟槽,且二该第一端分别具有至少一嵌块,二该第一端以该嵌块嵌入于该多个沟槽的其中之一,而夹制于该卡止部相对的二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卡扣件还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介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该转轴分别穿设过该二卡扣件的该枢接部,而令该二卡扣件活动设置于该容置孔内。
4.一种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具有一固定颚,且该本体相邻于该固定颚的一侧,设置有一通道及一连通于该通道的容置孔;一活动颚,具有一卡止部,该卡止部穿设于该通道,并可于该通道内往复位移,令该活动颚相对该固定颚靠拢或分离;以及至少一限位单元,该限位单元进一步具有一转轴,穿设于该本体相邻于该容置孔的相对二侧边;一卡扣件,枢设于该转轴,该卡扣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对应于该容置孔,并可于该容置孔内摆动而扣合于该卡止部或分离于该卡止部;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相对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第二端及该本体,令该第一端常态地扣合于该卡止部,以限制该活动颚相对该固定颚靠拢或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止部具有多个沟槽,且该第一端具有至少一嵌块,该卡扣件以该第一端的该嵌块嵌入于该多个沟槽的其中之一,而扣合于该卡止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件还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介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该转轴穿设过该枢接部,令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可于该本体上交互摆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至少一盲孔,该卡扣件的该第二端具有一凸柱,该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该盲孔内,该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该凸柱。
8.一种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一固定颚,具有一滑行轨道及一夹持部,该滑行轨道相对的二端分别连接该本体及该夹持部;一活动颚,具有一抵顶部及一套合部,该抵顶部对应于该夹持部,该套合部套设于该滑行轨道并可于该滑行轨道上往复位移,令该抵顶部相对该夹持部靠拢或分离,其中该套合部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贯穿该套合部并连通于该滑行轨道;以及至少一限位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转轴,穿设于该套合部相邻于该通孔的相对二侧边;一卡扣件,枢设于该转轴,该卡扣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对应于该通孔, 并可于该通孔内摆动而扣合于该滑行轨道或分离于该滑行轨道;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相对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第二端及该套合部,令该第一端常态地扣合于该滑行轨道,以限制该抵顶部相对该夹持部靠拢或分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滑行轨道具有多个凹槽,且该第一端具有至少一嵌块,该卡扣件以该第一端的该嵌块嵌入于该多个凹槽的其中之一,而扣合于该滑行轨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件还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介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该转轴穿设过该该枢接部,令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可于该套合部上交互摆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扳手,包括一具有固定颚的本体、一活动颚及一限位单元,活动颚设置于本体上,并可于本体上朝靠拢于固定颚或远离于固定颚的方向位移,限位单元枢设于本体上并常态的扣合于活动颚,以限制活动颚相对固定颚位移,当限位单元于本体上摆动而分离于活动颚时,活动颚可相对固定颚移动,而快速的靠拢于固定颚或与固定颚相分离。
文档编号B25B13/12GK102233549SQ20101016907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陈怡安 申请人:陈怡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