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99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订书钉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订书钉盒,且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包括装填容器(refill)和 盒本体的订书钉盒,该装填容器能以卷绕方式容纳通过联接多个平直订书钉而形成的订书 钉片,该盒本体用于将订书钉片导向至成形板和驱动板的操作位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订书钉盒由用于容纳通过联接多个平直订书钉而形成的订书钉片 的装填容器以及装填容器可附接至其上的盒本体构成。可将订书钉盒装入电动订书机。在 订书钉盒被装入电动订书机的状态下驱动电动订书机时,装填容器中的订书钉片通过盒本 体中形成的供给通道被导向至成形位置。如此导向至供给通道的成形位置的订书钉通过成 形板被成形为U形,并且在订书钉的脚部被导向至纸束的状态下该订书钉通过驱动板朝向 纸束驱动。在纸束被脚部穿透之后,脚部通过设置在工作台中的紧钳机构或者通过被导向 至形成于工作台的凹形板(紧钳)的凹槽部分而向内弯曲,从而通过订书钉完成纸束的装 订处理。在装填容器中没有订书钉的情况下,将装填容器与盒本体分离,并将新的装填容 器附接至盒本体,从而容易地补充或者替换订书钉。但是,装填容器在装填容器中还有订书钉片的状态下与盒本体分离时,存在于盒 本体的供给通道内的订书钉片将保持被分开的状态。结果,可能会出现供给通道因剩余 的订书钉片而被堵塞的情况。因此,提出了一种在订书钉片留在装填容器中的状态下,用 于防止出现装填容器与盒本体轻易分离的现象的结构(例如,参见JP-A-8-71951以及 JP-A-2005-74565)。根据JP-A-8-71951中公开的订书钉盒,在堆叠(层叠)订书钉片存在于装填容器 的容纳部分中的情况下,用于使得装填容器与盒本体接合的接合部分由锁扣(lock link) 锁定。容纳部分中不存在订书钉片时,由于锁扣解锁,借此解除接合部分的锁定状态,从而, 装填容器能与盒本体分离。JP-A-2005-74565中公开的订书钉盒设置有一种连杆机构部分(致动器),该连杆 机构部分具有可相对于盒本体的下表面摆动的锁定构件。在卷绕且容纳的订书钉片从装填 容器被导向至供给通道的状态下,当设置于锁定构件一端的邻接部分抵靠订书钉片时,设 置于锁定构件另一端的接合突起与活动板接合,从而,用于使得装填容器与盒本体接合的 接合构件(接合板)被锁定。在供给通道内不存在订书钉片的状态下,邻接部分进入供给 通道,从而,锁定构件摆动以解除接合构件的锁定状态。当接合构件的锁定状态被解除时, 使得装填容器与盒本体分离是可能的。然而,在JP-A-8-71951中,由于能在用于容纳堆叠(层叠)订书钉片的装填容器中实现构造,因此,不容易采用用于卷绕和容纳订书钉片的装填容器。另一方面,在JP-A-2005-74565中,尽管可将某种方法应用于用来卷绕和容纳订 书钉片的装填容器,但由于必须将连杆机构(致动器)安装到盒本体的下表面上,因此,结 构变得复杂,并且还可能增加订书钉盒的成本。可考虑采用一种方法,该方法中,不用连杆机构直接推动存在于供给通道中的订 书钉片,从而利用响应于推动的反应使得装填容器与盒本体接合。然而,根据直接推动订书 钉的此类方法,订书钉可能会由于推力而变形,因此,不能顺利地执行装订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实现某种机构的订书钉盒,该机构中,装填容 器在订书钉片存在于供给通道中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与盒本体分离,而且能以简单构造使得 装填容器与盒本体附接和分离,而不会在装填容器附接至盒本体的状态下使订书钉变形。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订书钉盒设置有装填容器,该装填容器以卷绕方式 容纳通过联接多个平直订书钉而形成的订书钉片,并包括用于输出订书钉片的导向通道; 以及盒本体,该盒本体包括供给通道,该供给通道用于将从装填容器经由导向通道输出的 订书钉片导向到由驱动器实现的打出位置。当装填容器附接至盒本体时,导向通道与供给 通道连通,且装填容器从与导向通道和供给通道连通所顺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附接至盒本 体以及与盒本体分离。根据以下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图IA和图IB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订书机和订书钉盒的透视图,其 中,图IA示出了将订书钉盒装入电动订书机之前的状态,而图IB示出了将订书钉盒装入电 动订书机的状态;图2是分开地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和盒本体的第一透视图;图3是分开地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和盒本体的第二透视图;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附接至盒本体的状态的图, 其中,图4A是其透视图,图4B是沿图4A的A-A截取的剖面图,图4C是图4B的B部分的放 大剖面图,而图4D是图4B的C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的展开透视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相对于盒本体摆动的状态的 图,其中,图6A示出其侧视图,而图6B示出了从其侧向看的剖面图;图7A至图7D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附接至盒本体的状态的图, 其中,图7A示出其侧视图,图7B示出了从其侧向看的的剖面图,图7C示出了图7B的D部 分的放大剖面图,而图7D示出了图7B的E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以及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和盒本体的另一构造示例的 图,其中,图8A是分开地示出了装填容器和盒本体的透视图,而图8B是示出了装填容器附 接至盒本体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图IA和图IB是示出了订书钉盒以及装有该订书钉盒的电动订书机的透视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订书机2组合在复印机或者多功能打印机(MFP)等等 中,以便自动装订一摞复印或打印纸。电动订书机2包括匣仓3、驱动单元4、工作台5以及马达(未示出)。匣仓3设置于电动订书机2的中心部分,并用以保持订书钉盒1。用于对从后侧插 入匣仓3的订书钉盒1进行导向的开口部分3a形成在电动订书机2的后面。通过将订书 钉盒1的前侧(以下所述的盒引入部分侧)插入开口部分3a,将订书钉盒1装入匣仓3。驱动单元4布置在匣仓3的上方并得以保持,从而通过未示出的齿轮来保持与匣 仓3的给定距离。驱动单元4设置有成形板(未示出)和驱动器(未示出),该成形板用于 使得布置在订书钉片前端的平直订书钉以U形截面弯曲,而上述驱动器用于朝工作台5驱 动通过成形板如此弯曲的订书钉。工作台5设置在订书机前侧上的下部。凹形板(紧钳)5a形成在与工作台5的顶 面上的驱动器相对的位置处,该凹形板用于使得通过驱动单元4朝向工作台5驱动的订书 钉的脚部弯曲。凹形板5a具有凹槽部分,该凹槽部分用于在订书钉由驱动器驱动的情况 下,利用驱动器的仅施加在驱动器下方的推力使得脚部朝内部变形。马达布置在电动订书机2内,并在复印机或者多功能打印机的控制部分的控制下 得以驱动。未示出的连杆机构设置于马达的输出轴处。驱动单元4和匣仓3中的每一个通 过根据马达而得以驱动的连杆机构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当马达在一摞纸放置在工作台5上的状态下被驱动时,匣仓3随着马达的驱动朝 工作台5向下移动,借此,将纸束夹在匣仓3与工作台5之间。随后,当驱动单元4得以驱 动而使成形板降低时,布置于成形位置的订书钉随着驱动器的降低而弯曲成U形,并被推 向纸束,使得订书钉的如此弯曲的脚部穿过纸束。然后,当订书钉进一步由驱动器推动时,脚部的端部从纸束突出,同时订书钉的冠 顶被压向纸束,从而,如此突出的脚部的端部在凹形板5a处朝向内部变形。在脚部穿过纸 束且其变形通过驱动器的推动操作而完成,并且纸束装订完成时,驱动单元4向上移动,并 且匣仓3朝着与工作台5分离的方向移动(亦即,向上移动),从而结束纸束装订处理。接下来,将说明订书钉盒1的构造。如图2至图7D所示,订书钉盒1由装填容器 10和盒本体30构成。装填容器10能以卷绕状态将通过联接多个平直订书钉而形成的订书钉片16 (参 见图7B)容纳在其内。装填容器10包括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和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该 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向上和向下扩展而形成大致圆形截面,而上述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 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延伸至侧向。如4B和图6B所示,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下内面 由形成平滑曲面的导向下面14形成,该导向下面14从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末端位置延 伸至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下内面13。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上内面通过由平滑曲面形 成的导向上面15形成,该导向上面15从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末端位置延伸至装填容器 容纳部分11,从而在相对于导向下面14确保通道(以下称之为导向通道18)的状态下与导 向下面14的弯曲状态相对应,上述通道用于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将订书钉片16导向至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末端。此外,能让订书钉片16从其经过的开口部分26形成在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末 端部分。因此,在将订书钉片16导向至由导向上面15和导向下面14形成的导向通道,且 订书钉片16的端部从开口部分26输出时,可连续而顺畅地将容纳在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 中的订书钉片16输送至盒本体30。另外,用于实现与盒本体30接合的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可分离构件)21b设 置在装填容器10的后端部分(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外周的后端部分)。此外,用于实现 与盒本体30接合的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设置于装填容器10的前侧上的两侧面部分 (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外侧面部分)。稍后将说明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和前部装 填容器接合部分21a。如图5所示,盒本体30包括用于容纳装填容器10的主体部分31、设置于主体部分 31的末端部分的订书钉导向件32、订书钉导向件挤压部分33、推动器34、推动器弹簧35以 及面板36。主体部分31具有容纳构造并完全由合成树脂模制而成,该容纳构造具有用于实 现装填容器10的附接/分离的开口上面。具体而言,主体部分31包括用于通过开口的上开 口部分31a来容纳装填容器10的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盒容纳部分38以及用于容纳装 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盒引入部分39。盒容纳部分38设置有由曲面形成的凹陷部分,该曲 面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下外侧的扩展构造相对应,并且从凹陷部分到盒引入部分39 形成的盒容纳部分38的内面设置有与装填容器10的下部形状相对应的平滑曲面。盒容纳 部分38通过这些连续曲面延伸至盒引入部分39。推动器34、推动器弹簧35、订书钉导向件32以及订书钉导向件挤压部分33以上 下方向层叠方式被布置为在装填容器10附接至盒本体30的状态下位于盒引入部分39的 前部,亦即,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前侧位置处。用于对订书钉片16进行导向的供给通道42形成在以层叠方式布置的订书钉导向 件32与订书钉导向件挤压部分33之间。通道18和供给通道42在装填容器10容纳于盒 本体30内的状态下通过形成于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末端表面的开口部分26相连。中心部分32a以其侧部被切去的方式突出形成在订书钉导向件32的末端部分。成 形板布置在订书钉导向件32的末端部分上方。在成形板被驱动而向下移动时,位于订书钉 导向件32的凹口部分处的订书钉两侧部分分别通过成形板向下弯曲而形成脚部,与此同 时,订书钉的位于中心部分32a的区域保持水平状态而形成冠顶,由此订书钉变形成U形截布置在订书钉导向件32的下侧的推动器34被设置为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保 持始终由位于推动器34后侧上的推动器弹簧35实现的在向前方向上偏置的状态。具有U形截面的订书钉处于如此弯曲的脚部位于推动器34前面侧上的状态,其 中,脚部由成形板以上述方式形成。因此,布置在推动器34前面侧上的订书钉通过推动器 34基于推动器弹簧35的偏置力得以在向前方向上推动。覆盖盒本体30的主体部分31的前面的面板36设置于推动器34的前面。面板36 在确保相对于盒引入部分39的前部的小间隙的状态下附接至主体部分31。由主体部分31 和面板36形成的间隙被用作用来对驱动器进行导向的打出通道44。在通过驱动器来执行
6打出操作(向下移动)的情况下,驱动器穿过供给通道42并进入打出通道44。通过成形板以U形弯曲的订书钉因推动器34在向前方向上的推动操作而移动至 位于供给通道42的前端并面向打出通道44的位置。被如此推到推出通道44的订书钉通 过驱动器的驱动操作被推出(打出)到工作台5上,由此弯曲至下侧的脚部因驱动操作而 穿过纸束,借此执行装订处理。如图2至图7D所示,盒本体30设置有后部盒接合部分(可分离构件)46b和前部 盒接合部分46a,该后部盒接合部分46b与装填容器10的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接合, 该前部盒接合部分46a分别与装填容器10的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接合。接下来,将 说明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以及后 部盒接合部分46b。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均是半球形突起,该半球形突起被设置成 相对于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外侧面朝侧向突出。另一方面,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中的每 一个均是设置于盒引入部分39的内侧面处的凹陷部分,并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装填容器 10容纳在盒本体30中时将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配合到对应前部盒接合 部分46a中。由于盒本体30的主体部分31由合成树脂模制而成,因此,当装填容器10容纳在 盒本体30中时,盒引入部分39的侧面通过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的半球形突起略微 弯曲,从而能将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导向至对应的前部盒接合部分46a。此外,由于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半球形形状,因此,在被 配合到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中的每一个的过程中以及在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分离的过程 中,能顺畅地将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配合到前部盒接合部分中和使前部装填容器接 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分离,而不会导致半球形形状的突起部分被盒引入部分39的 侧面等等卡住的现象。另一方面,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为设置于装填容器10的后端部分处而向 后突出的突起部分。该突起部分的上面由接合平面23a形成,该接合平面被形成为在装填 容器10容纳于盒本体30内的状态下与供给通道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亦即,保持水平状 态)。突起部分的侧面由形成斜面的锥面23b形成。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由突起部分形成,该突起部分能与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 21b的突起部分接合。该突起部分的下面由接合平面48a形成,该接合平面48a抵靠后部装 填容器接合部分21b的接合平面23a,从而在装填容器10容纳于盒本体30内的状态下限制 装填容器10的向上移动。突起部分的侧面由锥面48b形成,该锥面48b与后部装填容器接 合部分21b的锥面23b滑动接触。锥面48b将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的突起部分导向 到下部方向,从而使得该突起部分在将装填容器10容纳在盒本体30中的情况下比后部盒 接合部分46b更低。以此方式,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和后部盒接合部分46b分别包括锥面23b、 48b,并且还分别包括接合平面23a、48a,这些锥面23b、48b用于在将装填容器10容纳在盒 本体30中时将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导向至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的下面,上述接合平 面23a、48a在装填容器10容纳于盒本体30内的状态下彼此邻接并接合,借此防止装填容 器10与盒本体30脱离并向上移动。因而,在将装填容器10附接至盒本体30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装填容器10装入盒本体30,并且能够防止附接的装填容器10不经意地从盒本 体30脱离。在将装填容器10附接至盒本体30的情况下,由于盒本体30的主体部分31由合 成树脂模制,因此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的锥面48b与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的锥面23b 滑动接触,因此使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略微弯曲。由于这样的弯曲,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 21b在锥面48b上移动,并被导向至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的下部方向。在将以此方式形成的装填容器10附接至盒本体30的情况下,装填容器10移动至 盒本体的开口方向(面向用于容纳装填容器10的上开口部分31a的方向),亦即,上下方向 (附接/分离方向),并被装入盒本体30中。由此,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与后部盒接 合部分46b接合,且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中的每 一个相接合,从而,装入盒本体30的装填容器10被固定,借此完成附接工序。在将装填容器10附接至盒本体30的情况下,不必同时执行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 分21b与后部盒接合部分46b之间的接合和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 46a之间的接合。用于容纳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盒容纳部分38设置有由曲面形成的凹 陷部分,该曲面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下外侧的扩展构造相对应,且从凹陷部分到盒引 入部分39形成的盒容纳部分38的内面由与装填容器10的下部形状相对应的平滑曲面构 成。因此,在将装填容器10附接至盒本体30的情况下,首先,当将装填容器10的装填 容器容纳部分11容纳在盒本体30的盒容纳部分38中时,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根据盒容 纳部分38的曲面而摆动。因此,首先如图6A和图6B所示,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被 导向至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的下侧从而处于如下状态中,即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的 接合平面23a和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的接合平面48a能根据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摆动 状态相互邻接的状态。随后,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摆动并朝盒本 体30的盒引入部分39移动时,很可能使得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 46a彼此接合。另一方面,在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末端抵靠设置于盒引入部分39的订书钉导 向件32和订书钉导向件挤压部分33从而使得装填容器10的末端定位的状态下,装填容器 10的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能朝向盒本体30的盒容纳部分38降低并容纳在盒容纳部分38 内。以此方式,在定位装填容器10的末端部分之后将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容纳在盒容纳部 分38中时,能防止在对装填容器10进行附接时装填容器10的摇晃。此外,在装填容器容 纳部分11朝着盒容纳部分38向下移动时,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和前部 盒接合部分46a中的每一个彼此接合,然后,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在后部盒接合部分 46b上移动,并被导向至后部盒接合部分46b的下部方向,由此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 和后部盒接合部分46b能彼此接合。以此方式,在其中装填容器10被附接至盒本体30的订书钉盒1被装入电动订书 机2,且电动订书机2的装订处理开始时,容纳在装填容器10的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中的 订书钉片通过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开口部分26被输送至形成在订书钉导向件32与订 书钉导向件挤压部分33之间的供给通道42。接下来,将说明将装填容器10从盒本体30拆卸下来的情况。在通过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开口部分26从导向通道18到供给通道42的通道内没有订书钉片16的状态 下,例如,在容纳于装填容器10中的所有订书钉片16都被使用且因此没有剩订书钉片的状 态下,如果将装填容器10从盒本体30拆卸下来,则能通过夹紧并略向上拉动装填容器容纳 部分11的上侧面Ila来解除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之间的接合 O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来实现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 之间的接合,即将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在侧向上突出的半球形突起配合到设置于盒引 入部分39的内侧面的凹陷部分中。由此,与通过接合平面23a、48a彼此邻接的构造来实现 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与后部盒接合部分46b之间的接合相比,能更容易地解除前部 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之间的接合。因此,由于与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之间的接合相比, 不太可能解除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与后部部盒接合部分46b之间的接合,因此在夹 紧并略向上拉动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上侧面Ila时,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 盒接合部分46a之间的接合首先开始解除。在以此方式解除装填容器10的前侧上的接合 时,装填容器10(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能以升高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方式相对于盒本 体30摆动。在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以此方式摆动时,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与此摆 动操作相应地相对于后部盒接合部分46b向下移动,从而解除接合平面23a与48a之间的 相互邻接。因此,装填容器10能与盒本体30顺利地分离。另一方面,在订书钉片16(在填充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分26在从装填容器容纳 部分11的导向通道18到供给通道42的通道出来的状态下,即便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的 上侧面Ila被夹紧并向上拉动,但由于处于导向通道18和供给通道42内的订书钉片16的 原因,几乎不能解除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与前部盒接合部分46a之间的接合。因此, 难以将装填容器10与盒本体30分离。订书钉片16以多个平直订书钉成排对齐且相邻平直订书钉的侧面相连的方式得 以构造。如此相连的相邻平直订书钉通过电动订书机中的驱动器的驱动操作来分开。在通 过人手臂的力量分开(切开)订书钉片16的情况下,需要以扭转订书钉片16的方式将力 量局部地施加给平直订书钉的连接部分。但是,例如即使在上下方向上将相反的压力施加 给订书钉片16的整个表面,或在相反方向上将相反的压力施加给订书钉片16中没有施加 局部力(如旋转力)的区域,与施加局部力(如旋转力)的情况相比,不能容易地分开订书 钉片。特别地,在订书钉片16通过开口部分26从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1的导向通道18 到供给通道42的通道出来的状态下,订书钉片16的位于导向通道18内的部分受到装填容 器引入部分12的导向上面15和导向下面14的导向,而订书钉片16的位于供给通道42内 的部分受到盒本体30的订书钉导向件32和订书钉导向件挤压部分33的导向。因此,难以 在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开口部分26处将订书钉片16分开,从而仅使装填容器10的末 端部分向上移动。以如下方式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1,即盒本体30的供给通道42与 装填容器10的导向通道18在不同于装填容器10相对于盒本体30的附接/分离方向(示 例性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的方向上连通从而沿着这些如此连通的通道传送订书钉片16。由此,在订书钉片16存在于供给通道42和导向通道18中的情况下,由于订书钉片16而限 制装填容器10的附接/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在订书钉片16留在供给通道42等等中的状态 下出现装填容器10与盒本体30分离的情况。此外,以如下方式来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1,即用于限制装填容器 10分离的接合构件(附接/分离构件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和后部盒接合部分46b) 形成在与装填容器10和盒本体30的形成供给通道42和导向通道18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处, 更具体而言,是相对于装填容器10的形成导向通道18的末端部分而言装填容器和盒本体 的位于相对侧上的后端部分处。由此,能够确保接合不能仅利用存在于导向通道18中的订 书钉片16防止装填容器10相对于盒本体30分离的端部(后端部分),从而,能防止装填容 器10与盒本体30分离。另外,以在订书钉片16位于供给通道42和导向通道18内的状态下能防止装填容 器10与盒本体30分离的方式来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1。因此,能防止订书钉 留在供给通道42内,从而能抑制剩余的订书钉堵塞在供给通道42内。此外,在以卷绕方式容纳订书钉片的相关技术订书钉盒中,当装填容器被迫与盒 本体分离时,位于盒本体末端内的U形订书钉进入供给通道中,从而,可以为装填容器腾出 新的订书钉区域。另一方面,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1中,在订书钉片16位于供 给通道42和导向通道18内的状态下能防止装填容器10与盒本体30分离。因此,能够防 止从装填容器腾出新的订书钉区域。另外,以如下方式来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装填容器10,即分别由前部装填容 器接合部分21a和前部盒接合部分46a形成的接合构件被形成为靠近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 的形成导向通道18的末端位置。因此,即便是在供给通道42和导向通道18中的任何一者 中都不存在订书钉片16的状态下,由于前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a中的每一个与前部盒接 合部分46a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接合,能防止出现装填容器引入部分12的末端部分与盒本体 30的盒引入部分39不经意分离的现象。如上所述,尽管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订书钉盒,但订书钉盒并不限 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订书钉盒。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权利要 求的范围内,能很容易地构想出各种改变和改型,且这些改变和改型当然属于本发明的技 术范围。根据本发明的订书钉盒的特征在于,订书钉盒以如下方式构造,即盒本体的供给 通道与装填容器的导向通道在与装填容器的相对于盒本体的附接/分离方向不同的方向 上连通以沿着这些如此连通的通道输送订书钉片。由此,能在订书钉片存在于供给通道和 导向通道内的情况下防止装填容器脱离的现象出现。因此,仅需要装填容器的相对于盒本 体的附接/分离方向与订书钉片导向所经过的供给通道和导向通道的连通方向不同。因 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显示的订书钉盒1的构造,在此构造中,装填容器10相 对于被导向至供给通道42的订书钉片16在上下方向上附接至盒本体30以及与其分离。
例如,如图8A和图8B所示,可以以装填容器IOa从垂直于构成订书钉片的平直订 书钉的侧部截面的方向容纳在盒本体30a中的方式来构造订书钉盒。即使是在以此方式构 造装填容器IOa和盒本体30a的情况下,如果订书钉片存在于供给通道和导向通道中,则装 填容器IOa相对于盒本体30a至附接/分离方向的移动同样受到订书钉片的限制。由此,能在订书钉片留在供给通道内的状态下防止装填容器IOa与盒本体30a分离的现象出现。此外,作为附接/分离构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订书钉盒1被说明为这样一种构 造,即,后部装填容器接合部分21b相对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11而布置,且后部盒接合部分 46b相对于盒容纳部分38而布置。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订书钉盒不限于其中附接/分离构 件设置用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和盒容纳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如下方式 来构造根据本发明的订书钉盒,即附接/分离构件设置用于装填容器容纳部分和盒容纳部 分中的至少一个,从而能防止装填容器容纳部分不经意相对于盒容纳部分脱离。尽管已参照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构思进行了显示和说明,但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 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一种订书钉盒,包括装填容器,所述装填容器以卷绕的方式容纳通过联接多个平直订书钉而形成的订书钉片,并且所述装填容器包括用于输出所述订书钉片的导向通道;以及盒本体,所述盒本体包括供给通道,所述供给通道用于将从所述装填容器经由所述导向通道输出的所述订书钉片导向到由驱动器实现的打出位置,其中在所述装填容器附接至所述盒本体时,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供给通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装填容器从与所述导向通道和所述供给通道连通所顺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附接至所述盒本体以及与所述盒本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书钉盒, 其中所述装填容器还包括装填容器容纳部分,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以卷绕的方式容纳所述订书钉片,并具有 向下扩展的形状;以及装填容器引入部分,所述装填容器引入部分从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朝侧向延伸而在 所述装填容器引入部分的末端处形成所述导向通道, 其中所述盒本体还包括盒容纳部分,所述盒容纳部分具有被形成为与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的扩展形状相对 应的凹陷部分,在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经由形成在所述盒本体的上面侧上的上开口部分 容纳在所述凹陷部分中时,所述盒容纳部分允许所述装填容器在所述凹陷部分内摆动;以 及盒引入部分,在所述装填容器引入部分经由所述上开口部分容纳在所述盒引入部分内 时,所述盒引入部分将所述导向通道和所述供给通道保持在彼此连通的状态,并抑制所述 装填容器容纳部分在所述盒容纳部分内摆动,其中所述盒容纳部分和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附接/分离构件, 其中当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在所述盒容纳部分中的摆动受到抑制时,所述附接/分 离构件防止所述装填容器与所述盒本体分离,并且其中当允许所述装填容器容纳部分在所述盒容纳部分中的摆动时,所述附接/分离构 件允许所述装填容器附接至所述盒本体以及与所述盒本体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订书钉盒,其中当所述供给通道和所述导向通道内存在所述订书钉片时,所述附接/分离构件防 止所述装填容器与所述盒本体分离,并且其中当所述供给通道和所述导向通道内不存在所述订书钉片时,所述附接/分离构件 允许所述装填容器附接至所述盒本体以及与所述盒本体分离。
全文摘要
一种订书钉盒,设置有装填容器,该装填容器以卷绕方式容纳通过联接多个平直订书钉而形成的订书钉片,并包括用于输出所述订书钉片的导向通道;以及盒本体,该盒本体包括用于将从装填容器经由导向通道输出的订书钉片导向到由所述驱动器实现的打出位置。当所述装填容器附接至盒本体时,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供给通道连通,且所述装填容器从与所述导向通道和所述供给通道连通所顺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附接至所述盒本体以及与所述盒本体分离。装填容器在订书钉片存在于供给通道中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与盒本体分离,而且能以简单构造使得装填容器与盒本体附接和分离,而不会在装填容器附接至盒本体的状态下使订书钉变形。
文档编号B25C5/16GK101898351SQ20101019428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8日
发明者龟田太志 申请人:美克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