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46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盒,具体涉及一种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
背景技术
工具头、六角板手等工具在使用时,系能迅速、方便的将结合件锁入或旋出,且具 有辅助工作者,让物品锁设或开启的动作能更简化等之效用,又因为一般之结合件,其样 式、尺寸均不相同,故一次工作通常都会准备多把类型、规格不一之手工具,这些手工具并 多放置在一工具盒内,俾利用工具盒来将多把手工具一次携带外出,在存放时亦较整齐。常见的工具盒大多包含有可相互折转盖合的盒体及盖体,当开启的工具盒并非置 放在如桌面或地面等平面结构,而是由使用者拿在手中,或以一夹片设于盒体并夹设于使 用者腰部时,未固定的盒体及盖体会随使用者的动作而任意枢转晃动,造成容置于工具盒 中的工具容易因摇晃震动而掉落,使用者也不易置放或拿取工具盒,对使用者而言不甚便 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它可以用于置 放例如六角扳手、精密起子等工具,同时便于携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以一工具盒配合一工具件使用,所述工具盒包括二壳体,各该壳体分别具有一操 作端及一枢设端,该操作端及该枢转端之间以二连接面相连,且该操作端、该枢转端及该二 连接面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系供以容置该工具件,该枢设端并成形有一枢 部,该二壳体透过各该枢部枢设结合;其中一壳体于该枢设端成形有一定位凸,另一壳体则 于该枢设端成形有一定位凹;令该二壳体枢转至该各枢设端相接靠合时,该定位凸与该定 位凹扣合定位。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透过二壳体相互枢设形成一工具盒并配合一工具件使用;该各壳体分 别具有一操作端及一枢设端,该二壳体系透过该各枢部枢设结合;其中一壳体于该枢设端 设有一定位凸,另一壳体于该枢设端则设有一定位凹,当该二壳体相对枢转至各该枢设端 相接靠合时,该定位凸卡扣容置于该定位凹中,达到该工具盒开启后得以扣合定位,形成一 开放且不任意晃动枢摆的工具盒。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别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图2中工具盒打开定位的俯视剖视图;[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具羞[配合精密起子之使用状态参考图;[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具羞[配合六角扳手之使用状态参考图;[0015]图6是图5工具盒的俯视示意图;[0016]图7是本实用新型六角扳手穿设工具盒之内部结构示意图;[0017]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具羞[配合双头精密起子之使用状态参考图;[0018]图9是本实用新型工具羞[另一实施态样之立体组合示意图;[0019]
图10是图9工具盒打开定位之侧视示意图;[002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工具」t另一枢设结构实施态样之立体分解示[002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工具」t另一枢设结构实施态样之立体示意图[0022]图中附图标记说明[0023]10为第一壳体,11为第一操作端,[0024]111为第一扣合部,112为止滑结构,[0025]12为第一枢设端,121为第一枢部,[0026]122为定位凸,123为枢轴,[0027]124为枢点,125为组设孔,[0028]13为连接面,131为置放孔,[0029]14为容置空间,141为内仁,[0030]15为背夹,20为第二壳体,[0031]21为第二操作端,211为第二扣合部,[0032]212为止滑结构,22为第二枢设端,[0033]221为第二枢部,222为定位凹,[0034]223为枢耳,224为端缘,[0035]225为斜导槽,226为限位孔,[0036]23为连接面,231为置放孔,[0037]24为容置空间,241为内仁,[0038]25为背夹,26为锁结件,[0039]27为螺锁件,A为精密起子,[0040]B为六角扳手,C为双头精密起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主要是以二壳体相互枢设形成一 工具盒并配合工具件使用;各该壳体分别具有一操作端及一枢设端,该操作端具有一扣合 部,该枢设端则延伸成形有一枢部,该操作端及该枢设端之间系以二连接面相连,且该操作 端、该枢设端及该二连接面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系供以容置该工具件,且该 二壳体系透过各该枢部枢设结合;首先,如
图1、图2、图3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之较佳实施例, 该二壳体分别定义为一第一壳体10及一第二壳体20,其中第一壳体10,系概呈矩形,具有一第一操作端11及一第一枢设端12,第一操作端 11具有一第一扣合部111,第一扣合部111系凸伸成形为凸块结构,该第一扣合部并于外表面设有一止滑结构,第一枢设端12则延伸成形有一第一枢部121,且第一枢部121凸设有 一定位凸12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枢部121系成形为一枢轴123,该枢轴两端各凸设有一枢 点124,枢轴123于邻近第一枢设端12端面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定位凸122,定位凸122沿枢 轴123成形而概呈长条状结构;透过相对二连接面13分别连接第一操作端11及第一枢设 端12两侧,第一操作端11、第一枢设端12及二连接面13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4,且容 置空间14具有一内仁141,该二连接面13各开设有复数个置放孔131,供以工具件由置放 孔131置入并固定于内仁141;第二壳体20,系概呈矩形,具有一第二操作端21及一第二枢设端22,第二操作端 21具有一第二扣合部211,第二扣合部211系凹设成形为凹槽结构,第二枢设端22则延伸 成形有一第二枢部221,且第二枢部221设有一定位凹22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枢部221系 成形为二枢耳223,该二枢耳223于相对端面各开设有一限位孔226及一斜导槽225,二枢 耳223之间并凸伸成形有定位凹222 ;透过相对二端面2313分别连接第二操作端21及第 二枢设端22两侧,第二操作端21、第二枢设端22及该二连接面23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 24,且容置空间24具有一内仁241,该二连接面23各开设有复数个置放孔231,供以该工具 件由置放孔231置入并固定于内仁241 ;第二壳体20外侧表面更设有一背夹25,供以使用 者透过背夹25夹设于腰部,方便随身携带使用该工具盒;第一壳体10系透过枢轴123两端与第二壳体20的二枢耳223枢设结合,使第一 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得以折转枢摆,当该工具盒闭阖时,第一扣合部111的凸块结构容置 于第二扣合部211的凹槽结构中,而当该工具盒于开启至第一枢设端12及第二枢设端22 相接靠合时,定位凸122即推抵越过第二枢设端22端缘224而卡扣容置于定位凹222中, 达到令该工具盒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合定位,并形成一开放且不任意晃动枢摆 的工具盒。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构件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 施例的操作方式及其功效,如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定位功能之工具盒,主要系供以置放如精密起子A、六角扳手 B、双头精密起子C等型态相当而具不同尺寸之工具件,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工具盒与各式 工具件之配合使用如图4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之较佳实施态样配合精密起子A之使用状态。 精密起子A系由置放孔231、131置入,并透过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的内仁141、241 使精密起子A —端卡设定位于工具盒内部,另端则显露于外。如图5、图6、图7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配合六角扳手B之使用状态及实施 态样。六角扳手B系由置放孔231、131置入并穿设该工具盒内部的容置空间14、24,且透过 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的内仁141、241使六角扳手B中段卡设定位于工具盒内部,两 端则显露于外。此外,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的各该连接面13、23端缘系呈倾斜状,第 一壳体10由第一枢设端12朝第一操作端11延伸,该二连接面13系呈由窄而宽,且置放孔 131由小至大排列;而第二壳体20由第二枢设端22朝第二操作端21延伸,该二连接面23 系呈由宽而窄,且置放孔231由大至小排列,藉此,该工具盒得以置放不同尺寸之六角扳手 B,而达到有效利用工具盒内的空间。如图8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之较佳实施态样配合双头精密起子C之使用状态。双头精密起子C系由置放孔131、231置入并穿设该工具盒内部的容置空间14、24, 且透过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的内仁141、241使六角扳手B中段卡设定位于工具盒内 部,两端则显露于外。如
图11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之枢设结构另一实施态样。第一壳体10的 枢轴123两端各开设有一组设孔125,第二壳体20的该各枢耳223则分别开设有一限位孔 226,令该二枢耳223的限位孔226分别对应于枢轴123两端的组设孔125,以二螺锁件27 分别穿设各该枢耳223的限位孔226并螺锁于枢轴123的各该组设孔125内,而达到第一 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枢设结合。如
图12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之枢设结构再一实施态样。以一组设孔(图 未示)贯设第一壳体10的枢轴123两端,第二壳体20的该各枢耳223则分别开设有一限 位孔226,令该二枢耳223的限位孔226分别对应于该组设孔两端,以一锁结件26穿设其中 一枢耳223的限位孔226并贯穿设于该组设孔内部后与另一枢耳223锁设结合,而达到第 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枢设结合。透过本实用新型工具盒之第一壳体10的定位凸122及第二壳体20的定位凹222 扣合定位,令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之工具盒夹设于腰间使用时,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 得以定位结合,而不任意晃动枢转,避免使用过程中该工具盒不易拿取或置放等问题。如图9、
图10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另一实施态样,其中第一壳体10,系概呈矩形,具有一第一操作端11及一第一枢设端12,第一操作端 11具有一第一扣合部111,第一扣合部111系凹设成形为凹槽结构,第一枢设端12则具有 一第一枢部121,且第一枢部121凸设有一定位凸12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枢部121系为二 枢点124,且该二枢点124成形于第一枢设端12两侧,定位凸122则凸设于该各枢点124 — 侧;透过相对二连接面13分别连接第一操作端11及第一枢设端12两侧,第一操作端11、 第一枢设端12及二连接面13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4,供以容置工具件;且第一壳体10 外侧表面设有一背夹15 ;第二壳体20,系概呈矩形,具有一第二操作端21及一第二枢设端22,第二操作端 21具有一第二扣合部211,第二扣合部211系凸伸成形为凸块结构,第二扣合部的凸块结构 并于外表面设有一止滑结构,第二枢设端22则延伸成形有一第二枢部221,且第二枢部221 设有一定位凹22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枢部221系成形为二枢耳223,该二枢耳223各开设 有一限位孔226,定位凹222则凹设于该各枢耳223 —侧;透过相对二连接面23分别连接 第二操作端21及第二枢设端22两侧,第二操作端21、第二枢设端22及二连接面23共同界 定出一容置空间24,供以容置工具件;藉此,第一壳体10透过二枢点124与第二壳体20的二枢耳223枢设结合,使第一 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得以折转枢摆,当该工具盒闭阖时,第二扣合部211的凸块结构容置 于第一扣合部111的凹槽结构中,而当该工具盒于开启至第一枢设端22及第二枢设端22 相接靠合时,定位凸122即卡扣容置于定位凹222中,达到工具盒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 体20扣合定位,并形成一开放且不任意晃动枢摆的工具盒。
权利要求一种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以一工具盒配合一工具件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包括二壳体,各该壳体分别具有一操作端及一枢设端,该操作端及该枢转端之间以二连接面相连,且该操作端、该枢转端及该二连接面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系供以容置该工具件,该枢设端并成形有一枢部,该二壳体透过各该枢部枢设结合;其中一壳体于该枢设端成形有一定位凸,另一壳体则于该枢设端成形有一定位凹;令该二壳体枢转至该各枢设端相接靠合时,该定位凸与该定位凹扣合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系以一锁结 件穿设该二壳体的枢部,令该二壳体透过该锁结件枢设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其中一壳体 的枢部系成形为一枢轴,且该定位凸系凸设于该枢轴一侧表面,另一壳体的枢部则成形为 二枢耳,该定位凹系设于该二枢耳之间,该二壳体透过该枢轴与该二枢耳枢设结合,当该工 具盒开启至各该枢设端相接靠合时,该定位凸即卡扣容置于该定位凹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枢耳系对应设于 该枢轴两端,以二螺锁件分别穿设各该枢耳并锁设于该枢轴两端,令该二壳体透过该二螺 锁件枢设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其中一壳体 的枢部系成形有二枢点,且该定位凸系分别凸设于该二枢点一侧,另一壳体的枢部则成形 为二枢耳,该定位凹系分别设于该二枢耳一侧,该二壳体透过该二枢点与该二枢耳枢设结 合,当该工具盒开启至各该枢设端相接靠合时,该定位凸即容置卡扣于该定位凹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壳体的二连接面 端缘系呈倾斜状,其中一壳体连接面的端缘自该枢设端朝该操作端延伸并呈由窄而宽,且 该置放孔由小至大排列,另一壳体连接面的端缘自该枢设端朝该操作端延伸则呈由宽至 窄,该置放孔则由大至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其中一壳体 的操作端成形有一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为凹槽结构,另一壳体的操作端则延伸成形 有一第二扣合部,该第二扣合部为凸块结构,该工具盒闭阖时该凸块结构系容置于该凹槽 结构中,且该第二扣合部的凸块结构并于外表面设有一止滑结构,供以推抵该止滑结构而 开启该工具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的其中一壳体设有一背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定位功能的工具盒,主要是以二壳体相互枢设形成一工具盒并配合一工具件使用;该各壳体分别具有一操作端及一枢设端,该二壳体系透过各该枢部枢设结合;其中一壳体于该枢设端设有一定位凸,另一壳体于该枢设端则设有一定位凹,当该二壳体相对枢转至各该枢设端相接靠合时,该定位凸即卡扣容置于该定位凹中,达到该工具盒开启后得以扣合定位,形成一开放且不任意晃动枢摆的工具盒。
文档编号B25H3/02GK201720838SQ20102017094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张祈雄 申请人:陆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