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84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具机上以支撑 操作人员手部的辅助垫结构。
背景技术
工具机由于体积小、价钱较低,并且可连接不同的应用工具而形成多种变化型态, 如研磨盘、砂轮机、钻孔机、电动板手等多种型态,可协助作业人员快速执行某些工作程序 而广受欢迎,除了具有以电力驱动的电动工具之外,还具有以压力器体驱动的气动工具。目前业界常见的工具机,如研磨机,可参见中国台湾第M261316号专利案,上述专 利案所揭露的工具机主要具有一本体,本体延伸出一握把部,该握把部上设有一驱动钮,并 枢设有一接触该驱动钮的控制杆,而该本体于内部设有一马达及一连接该马达的工具轴, 使用者在操作时按下该控制杆,让该控制杆推动该驱动钮,而驱动该马达与该工具轴运转, 由此带动连接该工具轴的操作件旋转而对工件进行加工。然而,上述工具机的操作方式主要都是以手掌的前半部按压该控制杆的一端,并 以手指握住工具机的本体,而手掌的后半部则呈悬空状态;在这种操作姿势下,使用者的手 部因长时间在悬空状态施力,容易造成使用者手部的疲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造成肌肉或 关节方面的病痛。为了改善此问题,已有相关业者研发出可支撑使用者手部的工具机,如美国第US 2010/0180714号专利公开案所示,该专利案所揭露的工具机与传统的工具机结构大致上相 同,均具有枢接于工具机上的控制杆(lever),特别的地方在于,控制杆在枢接位置的两端 分别形成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操作时,使用者可以手掌的前半部按压该控制杆的前端部, 而手掌的后半部可抵靠在该控制杆的后端部,由此提供支撑手部的功能。但是其操作方式有如翘翘板一般,参照图1与图2所示,当手掌的后半部抵靠在该 控制杆101的后端部103时,该控制杆101的前端部102将因杠杆原理升起,造成工具机 100无法正常运作(如图1所示);而当手掌的前半部按压该控制杆101的前端部102时, 该控制杆101的后端部103也因杠杆原理升起,导致使用者手部被该后端部103撑高,无法 获得适当的支撑(如图2所示)。因此,上述专利公开案无法在按压该控制杆101使该工具 机100运作的状态下,同时达到支撑使用者手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点,使得使用者在操作工具机时,无论 工具机为运转状态或非运转状态,手部均可获得稳定的支撑。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包括一工具机以及 一设置于该工具机的辅助垫,其中,该工具机具有一握把部以及一设置于该握把部上的驱 动开关,且该握把部上还枢设有一控制杆,使该控制杆具有一枢转行程,且于枢转行程中按 压该驱动开关,而该辅助垫设置于该握把部上,并与该控制杆之间形成一间隙,该辅助垫具
3有一支撑面,且该支撑面由靠近该控制杆的一端朝另一端向上倾斜。进一步地,所述握把部上设有一散热座,且所述散热座设有一装设所述辅助垫的 承载部。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辅助垫分别设有相接设的一第一固定部与一第二固定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相互卡扣的卡勾。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上设有止滑纹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为一弧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为一斜面。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垫为一挠性体。经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由于该辅助垫与该控制杆之间形成有间隙,使该控制杆 与该辅助垫并不会相互连动或干涉,因此在按下或释放该控制杆时,该辅助垫均可维持固 定的倾斜角度,以提供稳定的支撑。

图1为传统工具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为传统工具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参照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工具 机10以及一设置于该工具机10的辅助垫30 ;该工具机10可为一研磨机,该工具机10于 本体上延伸设置有一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部11,且该握把部11上设有一驱动开关14以及 一枢纽部12,并以一枢轴13穿设一控制杆15与该枢纽部12,使该控制杆15枢接于该握把 部11,并可以该枢轴13为轴心而产生一枢转行程,且该控制杆15于该枢转行程中按压该驱 动开关14,以驱动该工具机10内部的马达(图中未示)运转。参照图5所示,该工具机10于该握把部11上设有一散热座20,该散热座20为导 热材质所制,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1,可将该握把部11内的热量向外传导出来,由此达到 散热效果。此外,该散热座20设有一承载部22以装设该辅助垫30,其中,该承载部22与该 辅助垫30分别设有相接设的一第一固定部23与一第二固定部31,如图中所示,该第一固定 部23与该第二固定部31可为相互卡扣的卡勾;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辅助垫30不限于图中 所示的设置于该散热座20上,也可直接设置于该握把部11上,且该辅助垫30与该控制杆 15分隔设置,使该辅助垫30与该控制杆15之间形成有一间隙d,且该辅助垫30设有一支 撑面32,该支撑面32由靠近该控制杆15的一端朝另一端向上倾斜,使得使用者在操作时手 部可倚靠在该支撑面32上,且该支撑面32采人体工程学设计,形成一向内凹陷的弧面,以符合使用者手部的轮廓,该支撑面32也可为不具弧度的斜面;该支撑面32还设有止滑纹路 33,以增加支撑的稳定性,防止操作时因振动导致手部滑动而脱离该支撑面32,且该辅助垫 30可为一挠性体,如橡胶,可用于吸收工具机10运作时的振动,提供手部适当的缓冲。参照 图6所示,通过在该辅助垫30与该控制杆15之间形成有一间隙d,使用者按压该控制杆15 时,控制杆15与辅助垫30不会相互干涉,而可持续支撑使用者的手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于工具机10的枢设有控制杆15的握把部11上额外设 置一辅助垫30,且该辅助垫30具有一支撑面32,用以支撑使用者的手部,值得注意的是,该 辅助垫30与该控制杆15之间形成一间隙d,且该支撑面32由靠近该控制杆15的一端朝另 一端向上倾斜,如此一来,使用者在操作时,无论是否按压该控制杆15,该辅助垫30均可维 持固定的倾斜角度,不会受控制杆15影响,让手部均可稳定地抵靠在该辅助垫30的支撑面 32上,由此舒缓、减轻手部的疲劳。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即凡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
权利要求1.一种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具机(10),具有一握把部(11)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握把部(11)上的驱动开关 (14),且所述握把部(11)上枢设有一控制杆(15);一辅助垫(30),设置于所述握把部(11)上,并与所述控制杆(15)之间形成一间隙 (d),所述辅助垫(30)具有一支撑面(32),且所述支撑面(3 由靠近所述控制杆(1 的一 端朝另一端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部(11)上设有 一散热座(20),且所述散热座00)设有一装设所述辅助垫(30)的承载部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02)与所述 辅助垫(30)分别设有相接设的一第一固定部与一第二固定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03)与 所述第二固定部(31)为相互卡扣的卡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32)上设有 止滑纹路(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32)为一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32)为一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垫(30)为一挠 性体。
专利摘要一种工具机的辅助垫结构,该工具机主要具有一握把部以及一设置于该握把部上的驱动开关,且该握把部上枢接有一控制杆,使该控制杆可相对于该握把部产生一枢转行程,并于枢转行程中按压该驱动开关而驱动该工具机运作,其中,该工具机于该握把部上另设置有一辅助垫,该辅助垫与该控制杆之间形成一间隙,并且该辅助垫具有一支撑面,且该支撑面由靠近该控制杆的一端朝另一端向上倾斜,使得使用者按压该控制杆进行作业或释放该控制杆而处于待机时,手部能倚靠于该辅助垫的支撑面上,以舒缓、减轻手部的疲劳。
文档编号B25F5/02GK201816047SQ2010205347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陈邦和 申请人:鼎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