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16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铁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铁锤。
背景技术
目前,锤子是人们常用的工具之一,传统的锤子一般包括手柄与锤头,而锤头决定了锤子的用途以及锤子的好坏。现有技术中的锤头一般是在其底部设置一个用于打击物体的锤体,在锤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起钉子的羊角头,使锤子具有敲打物体与起钉子的功能。 但其一般为一体式结构,闲置时其占用空间较大,用途比较单一,限制了其使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锤,以拓展锤头的应用空间,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铁锤,其包括锤头,该锤头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台,圆台的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圆台的上端面与圆柱的下端面相连接,圆柱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口,该凹口内设置有内螺纹;圆柱的外周上均勻设置有多个毛细凸起,形成一锉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锤头上设置有长度为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的手柄;圆柱的高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圆台的高为四厘米至七厘米,方便了用户操作,更进一步提高了锤头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圆台与圆柱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其闲置时占用的空间,并且采用拆分式连接结构,方便了用户操作,使锤头具有了敲击物体、凿击物体、锉平物体等功能,拓展了锤头的应用空间,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拆卸灵活,成本较低,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铁锤的剖面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铁锤包括锤头1,锤头1的上部为圆柱2,下部为圆台3,圆台3的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圆台3的上端面与圆柱2的下端面相连接,圆柱2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口 4,该凹口 4内设置有内螺纹;圆柱2的外周上均勻设置有多个毛细凸起5,形成一锉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锤头1上设置有长度为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的手柄6 ;圆柱2的高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圆台3的高为四厘米至七厘米,方便了用户操作,更进一步提高了锤头的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铁锤,其包括锤头,其特征是锤头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台,圆台的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圆台的上端面与圆柱的下端面相连接,圆柱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口,该凹口内设置有内螺纹;圆柱的外周上均勻设置有多个毛细凸起,形成一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锤,其特征是上述锤头上设置有长度为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的手柄;圆柱的高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圆台的高为四厘米至七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锤,其包括锤头,该锤头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台,圆台的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圆台的上端面与圆柱的下端面相连接,圆柱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口,该凹口内设置有内螺纹;圆柱的外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毛细凸起,形成一锉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圆台与圆柱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其闲置时占用的空间,并且采用拆分式连接结构,方便了用户操作,使锤头具有了敲击物体、凿击物体、锉平物体等功能,拓展了锤头的应用空间,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拆卸灵活,成本较低,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B25D1/02GK202336858SQ2011204914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刘丽莎, 程凤, 苏海新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