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68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该刀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的刀片滑动件,该刀片滑动件通过致动装置在安全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能够往复运动;返回元件,该返回元件用于沿安全位置的方向向刀片滑动件施加返回力;以及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的刀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刀壳体,该刀壳体包括刀片滑动件,该刀片滑动件安装在壳体中并且通过致动装置在安全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能够往复运动;以及返回元件,该返回元件用于沿安全位置的方向向刀片滑动件施加返回力。
背景技术
在上文中提出的类型的刀在很多情况下用于切割例如纸、纸板、胶片、纺织品等之类的材料。通常形式为具有直的刀刃的钢带可互换的刀片的刀片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刀片滑动件能够通过滑动件构件或把手以下述方式移位到壳体外部刀片在前部移动出壳体并因此可以用于切割。通常,滑动件构件具有如下构型滑动件构件可以被使用者用拇指或食指致动。然后,在滑动构件被释放之后,刀片通过作用在滑动件构件或刀片滑动件上的返回元件而被再次自动地拉回到壳体中。较早期的这种类型的刀例如从DE3622342A1已知。在这种刀中,滑动件构件以如下方式连接至刀片滑动件使用者必须释放致动装置使得刀片再次自动地移回到壳体中。除了刀片滑动件刚性地连接到滑动件构件的这些刀之外,具有可触发的机构的这种刀也是已知,其中通过切割反作用力而被触发的该可触发的机构使刀片滑动件与滑动件构件脱离联接,使得刀片滑动件在切割反作用力停止之后自动地移回到壳体中。切割反作用力的停止可以例如通过使刀从要被切割的材料滑落来实现。这种类型的刀因此也被称为安全刀。从DE19723279C1已知这种类型的安全刀。在这种安全刀中,刀架可以通过柔性板以下述方式联接至形式为滑动件构件的致动装置刀架和滑动件构件在被延伸时联接。在切割操作中,切割反作用力作用在刚性地连接至刀片滑动件的刀片上,并且该切割反作用力引起了刀片和刀片滑动件沿延伸方向相对于滑动件构件的附加相对运动。由于刀片滑动件的该相对运动,刀片滑动件与滑动件构件脱离联接,使得刀片滑动件连同刀片在切割操作结束之后,通过返回元件而自动地移回到壳体中,甚至在滑动件构件未被使用者释放的情况下亦是如此。从EP1864766B1已知这种类型的另一种刀。在这种刀中,刀片滑动件以下述方式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中在延伸位置,刀片滑动件由于切割反作用力而转动,由此刀片滑动件的、与刀片相反的后部脱离与致动装置的、形式为滑动件构件的部件的接合,并在切割操作结束之后自动地移回到壳体中。此外,在刀片滑动件的、与刀片相反的端部上布置有锁紧弹簧部,该锁紧弹簧部在刀片滑动件转动时越过壳体上的肋部,使得刀片滑动件通过该肋部被保持在转动位置中,并且刀片滑动件在切割反作用力停止被施加时不能够再次与致动装置接合,以便安全地滑回到壳体中。
在这两种已知的安全刀中,刀片滑动件与致动装置的脱离联接需要相对较大量的力或切割反作用力进而切割力。在从DE19723279C1已知的刀的情况中,它是在刀片和要被切割材料之间获得的摩擦力,而在EP1864766B1中公开的到的情况中,它是刀压在材料上的力。在未确定的情形下,由于使刀片滑动件与致动装置脱离联接的可触发机构由于不充分的切割反作用力而不被触发,因此,对于这两种刀而言,当切割薄的材料时,安全性可以被提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刀,该刀相对于已知的刀进行了改进。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刀其能够提供加强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切割易于切割的材料以及在以小的切割力进行切割时。在本说明书的开始部分中提出的类型的刀中,实现了该目的,因为刀片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刀片滑动件。
因此,根据本发明,刀片是可转动的,而刀片滑动件相对于壳体是不可转动的。以此方式,由于必须转动的不是整个刀片滑动件,因此充分减小了进行脱离联接所需的力。此夕卜,刀片在刀片滑动件上的转动运动和刀片滑动件沿着在切割位置和安全位置之间的运动路径的运动彼此脱离,由此刀片滑动件可以在运动路径上被显著更精确地引导。为此,壳体优选地具有用于引导刀片滑动件的引导件。在刀片和刀片滑动件的运动彼此独立的情况下,不仅改进了操纵,还加强了根据本发明的刀片的安全性。由于只有刀片在刀片滑动件上转动,因此,在切割位置,在引导件中,对于刀片滑动件,基本上不必具有游隙或只有微小游隙。这提高了刀的安全性。所述刀优选地具有用于优选地依靠切割反作用力而使刀片滑动件与致动装置脱离的可触发机构,使得刀片滑动件和刀片一起通过返回元件往回移动。这种可触发机构也可以称为脱离联接装置。刀片滑动件在安全位置和切割位置之间的运动路径可以是线性的或者也可以是弯曲的。弯曲的运动路径产生了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改进了的刀,这种刀更好地置于手中。壳体优选地具有这样的构型刀片滑动件基本上被壳体包封,使得刀片滑动件可以移动到被保护的状态。于是,致动装置被布置成使得能够通过在壳体外部的部分而由使用者手动地触及,并且由此而能够将刀片滑动件和刀片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优选地,在切割位置只有刀片从壳体伸出,而刀片滑动件留在壳体内。优选地,设置用于限制刀片滑动件和刀片的延伸方向的抵接件等。刀片优选地为可互换钢带刀片的形式并且具有直的或略微弯曲的刀刃。优选地,壳体可以被容易地打开,使得刀片在变钝的情况下能够被迅速地更换。返回元件优选地具有这样构造和布置,使得用于使刀片滑动件返回到安全位置的返回力一直被施加。这种返回元件例如可以是如下形式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橡胶带、线圈弹簧、磁体等。任何用于施加返回力的元件可以被使用,并且是符合本发明的。特别优选地,刀片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刀片滑动件,使得刀片能够在刀片滑动件上枢转,即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地往复运动或转动。刀片的转动或枢转运动的轴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切割平面垂直地布置。根据第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刀具有联接元件,该联接元件连接至刀片滑动件和/或致动装置,使得在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运动向切割位置时,刀片滑动件和致动装置联接在一起,并且刀片滑动件和致动装置通过刀片相对于刀片滑动件的转动运动而在切割位置脱离联接,使得刀片滑动件通过返回元件而回复至安全位置。这种联接元件例如可以是布置在致动装置上的突出部的形式,或者这种联接元件可以具有下述突出部该突出部与刀片滑动件协作以将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或者该突出部也可以直接作用在刀片上。可替代地,联接元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刀片滑动件或致动元件,并且联接元件能够通过刀片的转动运动,在用于将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的接合位置与脱离接合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刀片滑动件可以通过返回元件移回到安全位置。特别优选地,刀片可转动地安装到刀片滑动件,使得在切割操作期间由切割反作用力引起转动运动。优选地,联接元件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刀片滑动件并且与 刀片接合,使得联接元件能够通过刀片的转动运动而枢转。特别优选地,联接元件可枢转地安装到刀片滑动件,使得通过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导致刀片滑动件与致动装置脱离接合。由于联接元件容易地连接到刀片滑动件并且可以容易地与致动装置接合或脱离接合,由此结构大为简化。以此方式,刀片也没有固定地连接到联接元件,从而能够容易地替换刀片。根据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联接元件具有大致杆形的构型并且是杠杆的形式,其中,在联接元件的远离刀片的端部处布置有用于联接到致动装置的联接部。优选地,联接元件利用朝向刀片的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在该实施方式中,致动装置优选地也具有联接部,致动装置可以利用该联接部联接至联接元件的联接部。致动装置的该联接部例如可以是突出部或接合表面的形式,该突出部或接合表面可以压在杆形联接元件的联接部上,使得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杆形联接元件优选地基本上沿着刀片滑动件的运动路径定向,也就是说基本上沿着刀的纵向轴线定向。联接元件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地枢转,其中,联接元件在第一位置布置成使其可以与致动装置的联接部接合,以将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然后,联接元件在切割位置借助于刀片相对于刀片滑动件的转动运动而枢转到第二位置,并且因此联接元件的联接部与致动装置的联接部彼此脱离联接并且刀片滑动件通过返回元件而移动回到安全位置。优选地,刀片在一部分中与联接元件接合,该部分布置在联接元件的接合部与可枢转安装件之间。优选地,所述部分布置成与距离联接部相比距离可枢转安装件更近。因此,联接元件特别适合用作杠杆,并且刀片的仅仅轻微转动运动就能导致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即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相对于刀片的转动运动是相对较大的,使得联接元件与致动装置的联接部可靠地脱离联接。可替代地,刀片在端部连接至杆形联接元件并且联接元件的转动安装件位于所述一部分与联接部之间。以此方式,联接元件也有效地用作杠杆,但其是沿相反的方向枢转的。优选地,联接部、特别是用于联接目的的接触表面较小,使得甚至联接元件的轻微偏斜也能导致可靠的脱离联接。这进一步改进了根据本发明的刀的安全性。在刀的优选发展形式中,返回元件是一端连接至联接元件而另一端连接至壳体的拉伸弹簧的形式。因此,刀片滑动件通过连接至弹簧的联接元件而返回到安全位置。该弹簧可以布置成使得由刀片的转动运动触发的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进一步由弹簧辅助。因此,即使用较小的力也能够使联接元件与致动元件脱离联接,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这种刀的安全性。可替代地,弹簧可以布置成使得其抵抗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并因此抵抗脱离联接。这在刀要被用于切割需要大切割力的坚硬物件的情况下会是优选的。优选地,弹簧还布置成使得联接元件在刀片滑动件返回到安全位置之后枢转,使得联接元件能够再次与致动元件联接。这进一步提高了刀的简单可靠的操作并且在刀片滑动件的返回运动之后,所述刀能够被立即再次致动。如果致动元件具有下述联接部则是更优选的该联接部为突出部的形式并且与联接元件的联接部协作以将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其中,联接元件的联接部为联接元件的端部区域中的抵接表面的形式。这是设计致动装置与联接元件之间的接合的特别简单的结构可能性。致动装置例如可以是滑动构件等的形式。可替代地,致动装置例如是所谓的钳形夹的形式,其中该钳形夹通过倾斜平面驱动致动元件,使得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刀具有安全元件,该安全元件用于至少在刀片滑动件的在切割位置和安全位置之间的运动路径的一部分上将联接元件保持于枢转位置中。优选地,当从切割位置移动到安全位置时,联接元件特别唯一地由安全元件保持。这里,术 语“枢转位置”指的是联接元件与致动装置脱离联接所处的位置。这通过刀片的转动运动防止了脱离联接之后的再联接。这基本上加强了刀的安全性。因此,刀片滑动件首先通过致动装置从安全位置延伸到切割位置,其中,联接元件和致动元件联接。当执行切割操作时,根据本发明的刀片于是借助于切割反作用力而相对于刀片滑动件转动,由此联接元件枢转并与致动装置脱离联接。即使使用者现在进一步致动了致动装置,刀片滑动件通过返回元件而往回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元件使得联接元件不能够再次往回枢转,并且因此当不再施加切割反作用力时,安全元件联接到致动装置。切割反作用力的停止例如可以通过从要被切割的材料的滑移而产生。在该刀的优选发展形式中,安全元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特别地,安全元件优选地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由于联接元件也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安全元件因此相对于联接元件总是处于正确的位置,并且可以在枢转运动之后将其稳固地保持在该枢转位置。即使使用者没有使刀片或刀片滑动件完全延伸以对刀进行使用,刀片仍可以转动并且联接元件可以枢转。甚至在这种情形下,安全元件相对于联接元件仍处于正确位置并可以将其保持在枢转位置。这进一步改进了根据本发明的刀的安全性。在优选的发展形式中,安全元件安装至刀片滑动件,使得当联接元件与致动装置脱离联接时,安全元件移动到联接元件的运动路径中从而使得至少在刀片滑动件的在切割位置和安全位置之间的运动路径的一部分上联接元件的枢转位置被维持。以此方式,联接元件特别容易地保持在枢轴位置中,并且有效地防止了再联接。在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刀具有用于预张紧安全元件的张紧元件,其中,安全元件通过联接元件与致动装置的脱离联接而被释放并通过张紧元件移动到联接元件的运动路径中。该张紧元件可以例如是如下形式拉伸弹簧、压缩弹簧、弹性体、磁体等。例如,联接元件具有将安全元件保持在预张紧状态的突出部。该突出部通过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也被枢转,使得安全元件通过张紧元件而被移动并且在该突出部的前面移动,使得联接元件不能够再次往回枢转。可替代地,安全元件也可以接合到联接元件上的凹部中,该凹部通过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而清空。在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刀片具有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二贯通开口,其中刀片滑动件上的突出部穿过第一贯通开口,而联接元件上的突出部穿过第二贯通开口。在该实施方式中,刀片通过第一贯通开口以可转动的、特别是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刀片滑动件中。刀片通过第二贯通开口与联接元件接合,使得刀片滑动件能够通过刀片的转动运动而枢转。刀片因此可以被容易地替换并且贯通开口容易地用于一方面将刀片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到刀片滑动件而另一方面提供与联接元件的接合。优选地,两个突出部都是大致圆柱形的。如果刀片滑动件具有用于限制刀片相对于刀片滑动件的转动运动的刀片转动限制装置,则是进一步优选的。优选地,刀片转动限制装置构造成使得其允许刀片的转动运动,其中该刀片转动限制装置是尽可能的小的。优选地,刀片按需尽可能少地转动,但达到以致联接元件以与致动装置脱离联接的方式枢转的程度。切割操作被刀片的转动运动所影响,即使该转动运动是轻微的,但结果亦是如此,为此,对于刀片而言,优选地是尽可能少的转动。这种刀的使用者不应当被过大的刀片转动而变得不确定且混乱并且不应当从切割操作偏离。通过保持刀片转动尽可能小,进一步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刀的安全性。这种刀片转动限制装置例如可以是突出部的形式,其中刀片支承于该突出部,或者这种刀片转动限制装置例如也可以是用于联接元件的抵接件的形式,其中该抵接件与刀片接合。刀片可以是可转动的,例如可以转动3°。在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联接元件布置在刀片滑动件的、与刀片相反的一侧上。因此,刀片滑动件布置在刀片和联接元件之间。优选地,刀片滑动件具有突出部,刀片滑动件利用该突出部与刀片中的第一贯通开口协作一其作为用于刀片的转动安装件。另外,刀片滑动件具有贯通开口,联接元件上的突出部经由该贯通开口穿过刀片滑动件突入刀片中的贯通开口,使得刀片与联接元件接合。由于这种布置,可以进一步更容易地替换刀片。这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的刀的使用。在另外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刀具有下述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刀片滑动件处于安全位置时使安全元件移动出联接元件的运动路径,使得联接元件可以联接到致动装置。以此方式,刀再次为操作做好准备并且刀片滑动件可以通过致动装置再次从安全位置延伸到切割位置。这种装置可以例如是抵接件的形式,该抵接件再次使安全元件移位,使得联接元件可以往回枢转。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实现了关于在本说明书的开头部分提出的类型的刀壳体的目的,其中,该刀壳体具有刀片滑动件,该刀片滑动件安装到壳体并通过致动装置在安全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能够往复运动;返回元件,该返回元件用于沿安全位置的方向向刀片滑动件施加返回力;以及联接元件,联接元件连接至刀片滑动件和/或致动装置,使得在刀片滑动件从安全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时,刀片滑动件和致动装置联接在一起,并使得刀片滑动件和致动装置通过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而在切割位置中脱离联接,因此刀片滑动件通过返回元件回复至安全位置,其中,刀片滑动件适于以下述方式容纳刀片刀片以可转动的方式布置在刀片滑动件上,并且联接元件能够通过刀片的转动运动而枢转。优选地,联接元件被构造和布置成使得其与要布置在那的刀片接合。优选地,刀片滑动件适于容纳钢带可互换刀片。因此,为了触发用于将刀片滑动件返回到安全位置的机构即脱离联接装置,利用这种刀壳体,不需要转动整个刀片滑动件,而是通过可容纳的刀片的转动运动而触发脱离联接装置。这大大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刀壳体的安全性,特别是使用者在其中布置了刀片的刀壳体。、
特别优选地,刀壳体设计成适用于根据刀的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一个的刀。对于刀壳体的优势而言,可参考根据本发明的刀的上述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 通过作为示例的两个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在所述附图中图I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刀;图Ib示出了图Ia的刀,其中刀片伸出;图2a示出了图Ia的刀,其中壳体被打开;图2b示出了图2a的刀,其中刀片伸出;图2c示出了图2b的刀,其中刀片被转动并且联接元件被枢转;图2d示出了图2c的刀,其中安全元件被移位;图2e示出了图2d的刀,其中刀片滑动件返回;图2f示出了图2e的刀,其中安全元件被推入;图3a示出了具有刀片的刀滑动件的第一视图;图3b示出了图3a的刀片滑动件的第二视图;图4a示出了图3a的刀片滑动件,其中刀片被转动并且联接元件被枢转;图4b示出了图4a的刀片滑动件,其中安全元件被移位;图5a不出了不具有刀片的刀片滑动件;图5b示出了图5a的刀片滑动件,其中联接元件被枢转;图6不出了具有刀片的刀片滑动件的另一视图;图7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刀的第一视图;图7b示出了图7a的刀,其中刀片伸出;图8a不出了图7a和图7b的刀,其中壳体被打开;图8b示出了图8a的刀,其中刀片伸出;图8c示出了图8b的刀,其中刀片被转动并且联接元件被枢转;图8d示出了图8c的刀,其中安全元件被移位;图8e示出了图8d的刀,其中,刀片滑动件返回;图8f示出了图8e的刀,其中安全元件被推入;图Sg示出了图8f的刀,其中刀片已往回转动;图9a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刀片的刀片滑动件;图9b示出了图9a的具有刀片的刀片滑动件,其中刀片被转动并且联接元件被枢转;图9c示出了图9b的具有刀片的刀片滑动件,其中安全元件被移位;图IOa示出了刀片滑动件的第一视图;图IOb示出了图IOa的刀片滑动件的第二视图;图IOc示出了图IOa的刀片滑动件,其中联接元件被枢转并且安全元件被移位;以及图IOd示出了图IOb的刀片滑动件,其中联接元件被枢转。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a和图Ib所示的刀I具有处于已组装状态的、从外部可见的、两部分的壳体2、4和致动装置6,致动装置6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滑动把手构件的形式。壳体2、4在前部处具有开口 8,刀片10可以通过致动装置6经由开口 8被手动地推出壳体2、4。如图Ia所示,刀片布置成处于缩回到壳体中的安全位置,同时致动装置6或滑动把手构件布置成处于缩回位置。与此相反,在图Ib中,手动地,刀片10布置成处于切割或延伸位置并且致动装置6因此被向前推。刀片10还具有刀尖12和刀刃14。可替代地,壳体可以由一件或多个部分制成。图2a到图2f示出了刀1,其中壳体2、4被打开。在这些图中,移除了壳体的上侧2。另外,图2a到图2f示出涉及下述方面的运动刀片10的延伸、刀片10的转动以及刀片滑动件20的返回。刀片滑动件20布置在壳体半部4上、在引导件22中(图2a)。刀片滑动件20能够通过引导件22而在安全位置(图2a、图2e、图2f)和切割位置(图2b到图2d)之间往复运动。联接元件24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刀片滑动件20。对于图2a到图2f,联接元件24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之后(这方面参见图6)。联接元件24是大致杆形的,并且在远离刀·片10的后端处具有用于联接到致动装置6的联接部40。为此,致动装置6具有联接部28,这里,联接部28的形式为具有方形截面的突出部。致动装置6致动时,也就是说滑动把手构件移位时,对于图2a,联接部28从右侧移动到左侧,并且联接部28在该运动中压在联接元件24的联接部40上并因此使刀片滑动件20从安全位置(图2a所示)移动到切割位置(图2b中)。刀片滑动件20从安全位置到切割位置的运动使得张紧了返回元件30,这里,返回元件30为弹簧的形式。弹簧30的一端连接至联接元件24的钩部26而另一端连接至壳体4的部件32。刀片滑动件20因此沿安全位置的方向被预张紧。另外,安全元件38以可移位的方式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上的凹部42中。安全元件38通过压缩弹簧44以下述方式而被预张紧安全元件38能够通过弹簧44而移位出凹部42并离开刀片10。如果联接元件24不枢转,也就是说其处于联接位置(如图2a和图2b所示),则安全元件38通过联接元件24被保持在凹部42中并且不能够通过弹簧44而移动出凹部42。在该实施方式中,刀片10具有两个圆形的贯通开口 46、50。刀片10通过突出部52、借助于布置成更靠近刀尖12的第一贯通开口 50以可转动的方式、特别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刀片滑动件20。为此,突出部52是圆柱形的并从刀片滑动件突出。借助于相对于刀尖12间隔开的第二贯通开口 46,刀片10与同样具有穿过贯通开口 46的突出部48的联接元件24接合。当现在将例如形式为切割反作用力的力F(参见图2c)施加到刀片10时,刀片10绕圆柱形突出部52沿X-方向转动,由此联接元件24被枢转。在这方面,对于图2c,联接部40向下枢转。以此方式,联接元件24与致动装置6的联接部28脱离联接(特别地,参见图2c到图2f)。由于现在刀片滑动件20不再借助于联接元件24和联接部48、通过致动装置6保持在切割位置,因此刀片滑动件20通过张紧的弹簧30而移回到安全位置(参见图2e)。同时,安全元件38通过联接元件24的枢转运动以下述方式被释放安全元件38通过预张紧的压缩弹簧44移动出凹部42,并且安全元件38移位到可枢转的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中使得联接元件24被保持在枢转位置(这方面参见图2c和图2d)。弹簧30还将联接元件24加载到非枢转位置。移动到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中的安全元件38以下述方式将联接元件24保持在枢转位置联接元件24的联接部40不能够再次联接到致动装置6的联接部28。因此,刀片滑动件20可靠地并且安全地移回到安全位置(参见图2e和图2f)。形式为突出部的抵接件34布置在壳体4上。安全元件38还具有突出部36,突出部36具有对应于抵接件34的构型。当刀片滑动件20从切割位置(图2b到图2d)移回到安全位置(图2e和图2f)时,安全元件38的突出部36以下述方式支承于抵接件34 :安全元件38再次被推入刀片滑动件20的凹部42中(这方面参见图2e和图2f)。在这种情况下,弹簧44再次被压缩并且安全元件38因此被再次预张紧。为此,优选地,弹簧30的张力大于弹簧44的压缩力,使得安全元件38再次被稳妥地推挤入凹部42中。当安全元件38再次布置在凹部42中时(参见图2f),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再次畅通并且联接元件24可以往回枢转。通过弹簧30产生了联接元件24的返回枢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刀片10同样以与X-方向(参见图2c)相反的关系再次往回转动。由于现在联接元件24的联接部40再次联接到致动装置6的联接部28(参见图2a),因此刀再次为使用做好准备并且可以 被再度致动。参照图3a和图3b,独立于刀I的壳体2和壳体4,示出了刀片滑动件20连同刀片10和联接元件24。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刀片10、联接元件24、安全元件38和压缩弹簧44之外,刀片盖21也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上。刀片盖21用来进一步更好地预防刀片10横向地滑移,从而使得刀片10始终被可靠地布置成使得)其两个贯通开口 46、50处在两个突出部48,52上。图3a和图3b示出了处于非转动状态的刀片10,因此联接元件24处于非枢转状态。联接元件24因此以下述方式布置安全元件36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上的凹部42中并且压缩弹簧44被压缩。此外,在刀片滑动件20设置有用作刀片转动限制装置的两个抵接件9、11。刀片绕突出部52能够仅在两个抵接件9、11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往复运动。这防止了刀片的过度的转动运动。从图3a到图6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刀片10与刀片滑动件20和联接元件24的协作。在图3a和图3b中刀片10没有转动并且因此联接元件24也没有枢转,而在图4a和图4b中刀片10被示出为处于转动状态并且联接元件24也因此被枢转。参见图4a,例如由于切割反作用力,力F作用在刀片10上,由此刀片10绕突出部52沿X-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形下,先前(见图3b)基本上与抵接件9接触的刀片现在转动直到达到抵接件11为止。同时,对于图4a,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刀片滑动件20处并借助于突出部48与刀片10接合的联接元件24向下枢转。在这种情况下,联接元件24以下述方式释放安全元件38 :安全元件38通过弹簧44被推到联接元件24的枢转运动的路径中。为此,安全元件38基本上平行于刀I的纵向轴线地、以能够线性地移位的方式安装在刀片滑动件20的凹部42中。然后安全元件38可以通过突出部36被再次推到凹部42中,使得联接元件24可以再次往回枢转。大致具有杆形构型的联接元件24(特别地,参加图6)通过枢转安装件25、利用朝向刀片10的端部连接至刀片滑动件20。联接元件24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的、与刀片10相反的一侧上。枢转安装件25大体上以与圆柱形突出部52相反的关系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的后侧上。在此布置中,圆柱形突出部52—体地形成在刀片滑动件20上。此外,刀片滑动件20在中央区域中具有相对于突出部52间隔开的大致椭圆形的槽49。联接元件24的圆柱形突出部48从刀片滑动件20的后侧延伸穿过该槽49,使得刀片10可以通过贯通开口46与联接元件24接合(参见图3b和图4a)。在这种情况下,槽49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联接元件24可以不受阻碍地来回枢转。因此联接元件24通过刀片10沿与刀片10转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枢转。可替代地,两个突出部48、52也可以适当地横向互换,使得联接元件24以与刀片1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关系枢转。图7a到图IOd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刀I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刀I的一些部分。相同和相似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方面,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前述描述上并对其进行参考。由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刀I (图7a到图IOd)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刀(图Ia到图6)具有大量共同点,因此在下文中主要描述不同之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刀I (图7a到图IOd)具有两部分的壳体2、4、致动装置6和布置在壳体2、4的前部上的开口 8。与第一实施方式(图Ia到图6)相反,该实施方式(图 7a到图IOd)中的致动装置6的形式为所谓的钳形夹。因此,致动装置具有通过枢转安装件62、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2、4的把手夹60。在把手夹60的、远离枢转安装件62的端部处,设有伸入壳体2、4的鳍状件64。通过把手夹60的致动,例如通过用手指压在把手夹60上,刀片10从安全位置(图7a中)移动到切割位置(图7b中)。如特别地可以从图8a和图Sb所看到的,这种钳形夹使用倾斜平面的操作模式作为其驱动装置。在这些图(图8a和图Sb)中,在壳体2、4打开的情况下示出了刀1,也就是说,一个壳体半部2被移除。刀片滑动件20以可移位的方式安装在壳体4上。在该实施方式(图7a到图IOd)中,由于刀I整体上是弯曲的,因此刀片滑动件20能够在弯曲的运动路径上移动。这种弯曲的刀I具有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形状并因此更好地置于使用者的手中。这也加强了安全性。刀片10以能够绕突出部52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刀片滑动件20上。联接元件24也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刀片滑动件20上。联接元件24布置在刀片滑动件的、与刀片10相反的一侧上(这方面参见图IOb和图IOd)。联接元件24与致动装置6协作并与其联接以使刀片滑动件20从安全位置(图8a)移动到切割位置(图Sb)。为此,致动装置6具有致动元件70,致动元件70也以可移位的方式布置在壳体4上,更具体地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的、远离刀片10的一侧上。致动元件70在后端处具有接合部72,接合部72上设置有倾斜平面74。倾斜平面74与布置在把手夹60上的鳍状件64的倾斜平面66协作。通过压在把手夹60上,鳍状件64移动到壳体2、4中,由此致动元件70的倾斜平面74抵着鳍状件64的倾斜平面66滑动,并且因此与联接元件24联接、使刀片滑动件20从安全位置(图8a)移动到切割位置(图8b)。安全元件38也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上。在该实施方式(图7a到图IOd)中,安全元件38具有马镫状构型并且通过在该实施方式中形式为拉伸弹簧的弹簧44而被预张紧。弹簧44在安全元件38的钩部43和刀片滑动件20的部件45之间被张紧。形成返回元件30的另外的弹簧30在联接元件24和壳体上的钩部32之间被张紧,以使刀片滑动件回复至安全位置。另外,弹簧80在致动元件70的钩部78和壳体4上的钩部82之间被张紧,以将致动元件70拉到安全位置并使鳍状件64移动出壳体2、4,并且因此使把手夹60枢转回到非枢转位置(弹簧30、44和80仅在图8a中示出)。
图8a到图Sg也示出了涉及下述方面的运动序列致动装置6由于刀片滑动件20从安全位置到切割位置的致动、刀片10的转动、联接元件24的枢转运动以及刀片滑动件20的返回运动。在图8a中,刀I处于为操作做好准备的状态。把手夹60不枢转,并且因此,鳍状件64不被推入壳体2、4中。刀片滑动件20连同刀片10 —起处于安全位置。致动元件70也处于安全位置。刀片10不转动并且基本上支承于抵接件9。因此,联接元件24也处于非枢转状态。如特别地可以从图IOb所看到的,联接元件24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的、与刀片10相反的一侧上。在非枢转状态(图8a、图8b、图8g、图9a、图IOa和图IOb所示),联接元件24通过联接部40 (图IOb)联接到致动装置6,其中联接部40联接到致动元件70的联接部28。联接元件24的联接部40和致动元件70的联接部28都是接触表面的形式。
当现在致动装置6被致动时,也就是说把手夹60绕枢转安装件62枢转,并且鳍状件64被引入到壳体2、4中,鳍状件64的倾斜平面66压在致动元件70的倾斜平面74上,并因此使其从安全位置(图8a)移动到切割位置(图Sb)。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元件70联接到联接元件24 (图IOb),由此刀片滑动件20也从安全位置(图8a)移动到切割位置(图8b)。当通过刀I执行切割操作时,则力F(图8c和图9b)作用在刀片10上并使其绕突出部52沿X-方向转动。刀片10转动直到达到抵接件11为止(图8a、9a和9b)。在这种情况下,联接元件24通过延伸穿过刀片中的贯通开口 46(图Sc和图9a)的突出部48而接合,使得联接元件24通过刀片10的转动运动而枢转(特别地,也参见图IOa到图IOd)。为此,联接元件24通过枢转安装件25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刀片滑动件20 (图IOa到图IOd)。在该实施方式(图7a到图IOd)中,枢转安装件25布置在接合部40和突出部48之间。因此,联接元件24沿与刀片10的转动运动相反的方向枢转。联接元件24是大致杆形的(图IOa和图IOd)并因此用作杠杆。在联接元件的枢转运动中(非枢转状态图IOb ;枢转状态图IOd),联接元件通过与联接部28脱离接合的联接部40而与致动元件70脱离联接。因此,对于图8b、图8c和图9a、图%,联接元件24向上枢转。安全元件38也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刀片滑动件20上的凹部42中(图9a、图9b和图9c)。在联接元件24的非枢转状态(特别地,参见图9a和图10a),联接元件24通过压在联接元件24的一部分上的、安全元件38的部件39而阻塞了安全元件38的运动路径。如上文已经描述的,安全元件38通过弹簧44而被预张紧成下述程度弹簧44被张紧在安全元件38上的钩部43和刀片滑动件20的部件45之间。当现在联接元件24被枢转时(特别地,参见图9b),安全元件38的部件39脱开,使得安全元件38可以通过弹簧44而被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元件38的部件39以下述方式移动到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中(特别地,参见图9b和图9c):联接元件24不能够再次往回枢转。刀片滑动件20通过弹簧30 (图8a)从切割位置可靠地返回到安全位置,并且联接元件24通过安全元件38以下述方式被紧固其不能够再次与致动元件70接合。当致动装置6仍被致动,因此当把手夹60仍被枢转时,致动元件70仍处于切割位置。因此,刀片滑动件20相对于致动元件70以返回运动进行移动(图中未示出)。在刀片滑动件的返回运动中,安全元件38也被移位。安全元件38在与刀片10相反的一侧处具有突出部36,突出部36在安全元件38的移位中从凹部42移出。在返回运动中,或当达到安全位置时,突出部36与壳体4上的抵接件34接触(图8d、图8e和图8f),使得安全元件38被再次推入凹部42中,并且联接元件24可以再次往回枢转,使得刀I再次为操作做好准备。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突出部36与致动元件70的 接合部72上的抵接件34a接触并因此被再次推入凹部42中。
权利要求
1.ー种刀(1),包括 壳体(2,4), 刀片滑动件(20),所述刀片滑动件(20)安装于所述壳体(2,4)并通过致动装置(6)在安全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能够往复运动, 返回元件(30),所述返回元件(30)用于沿所述安全位置的方向向所述刀片滑动件(20)施加返回力,以及 刀片(10),所述刀片(10)布置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1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刀片滑动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刀,包括联接元件(24),所述联接元件(24)连接至所述刀片滑动件(20)和/或所述致动装置出),使得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从所述安全位置运动向所述切割位置时,所述刀片滑动件(20)和所述致动装置(6)联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刀片滑动件(20)和所述致动装置(6)通过所述刀片(10)相对于所述刀片滑动件(20)的转动运动而在所述切割位置中脱离联接,使得所述刀片滑动件(20)通过所述返回元件(30)回复至所述安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4)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刀片滑动件(20)并与所述刀片(10)接合,使得所述联接元件(24)通过所述刀片的转动运动而能够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4)具有大致杆形的构型并呈杠杆形式,其中,在所述联接元件(24)的远离所述刀片(10)的端部处布置有用于联接至所述致动元件出)的联接部(40)。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元件(30)呈拉伸弹簧形式,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联接元件(24)而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壳体(2,4)。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6)具有联接部(28),所述联接部(28)呈突出部形式并与所述联接元件(24)的联接部(40)协作,以使所述刀片滑动件(20)从所述安全位置运动向所述切割位置,其中所述联接部(40)呈位于所述联接元件(24)的端部区域中的抵接表面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安全元件(38),所述安全元件(38)用于至少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的在所述切割位置与所述安全位置之间的运动路径的一部分上将所述联接元件(24)保持于枢转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元件(38)可运动地布置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元件(38)安装于所述刀片滑动件(20),使得在所述联接元件(24)与所述致动装置(6)脱离联接时,所述安全元件运动至所述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中,从而使得至少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的在所述切割位置与所述安全位置之间的运动路径的一部分上所述联接元件(24)的枢转位置被維持。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张紧元件(44),所述张紧元件(44)用于预张紧所述安全元件(38),其中,所述安全元件(38)通过所述联接元件(24)与所述致动装置(6)的脱离联接而被释放,并且通过所述张紧元件(44)运动至所述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中。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10)具有第一贯通开ロ(50),所述刀片滑动件(20)上的突出部(52)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开ロ(50);以及第二贯通开ロ(46),所述联接元件(24)上的突出部(48)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开ロ(46)。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滑动件(20)具有刀片转动限制装置(9,11),所述刀片转动限制装置(9,11)用于限制所述刀片(10)相对于所述刀片滑动件(20)的转动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4)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的与所述刀片(10)相対的ー侧布置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的一项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下述装置,该装置用于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处于所述安全位置时使所述安全元件(38)运动到所述联接元件(24)的运动路径以外,使得所述联接元件(24)能够联接至所述致动装置(6)。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刀,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安全元件运动的所述装置具有抵接件和/或突出部(34,36)。
16.—种刀壳体(2,4),包括 刀片滑动件(20),所述刀片滑动件(20)安装于所述壳体(2,4)并通过致动装置(6)在安全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能够往复运动, 返回元件(30),所述返回元件(30)用于沿所述安全位置的方向向所述刀片滑动件(20)施加返回力,以及 联接元件(24),所述联接元件(24)连接至所述刀片滑动件(20)和/或所述致动装置(6),使得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从所述安全位置运动向所述切割位置时,所述刀片滑动件(20)和所述致动装置(6)联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刀片滑动件(20)和所述致动装置(6)通过所述联接元件(24)的枢转运动而在所述切割位置中脱离联接,使得所述刀片滑动件(20)通过所述返回元件(30)回复至所述安全位置, 其中,所述刀片滑动件(20)适于容纳刀片(10),使得所述刀片(10)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刀片滑动件(20)上,并且所述联接元件(24)通过所述刀片(10)的转动运动而能够枢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壳体(2,4)设计成适用于根据权利要求I至15中的一项所述的刀(I)。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安全刀。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刀(1),该刀(1)包括壳体(2,4)、安装于壳体(2,4)并通过致动装置(6)在安全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能够往复运动的刀片滑动件(20)、用于沿安全位置的方向向刀片滑动件(20)施加返回力的返回元件(30)、以及布置在刀片滑动件(20)上的刀片(10)。在该布置中,刀片(10)可转动地安装于刀片滑动件(2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刀壳体(2,4)。
文档编号B26B5/00GK102729262SQ20121010737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彼得·舍卡拉 申请人:玛托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