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48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拧紧扳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装配工艺使用到各种的电动、气动拧紧扳手拧紧不同规格的螺栓、螺母来装配各种零部件,在使用气动、电动扳手装配零部件拧紧螺栓时,拧紧扳手上会产生与拧紧螺栓等大小的反力矩,作用于操作的工人手上,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抵消拧紧螺栓时产生的反力矩的方法根据所装配的零部件的不同以及扳手的安装方式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设计为不同的反力矩机构。其中,采用手持式或是悬挂式软连接的拧紧扳手,其产生的反力矩无法通过连接机构来抵消,只能通过安装在扳手前端的反力矩机构来抵消其反力矩,但由于拧紧螺栓的位置及周围零部件的形状的不同,拧·紧扳手的应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使得有些位置应用拧紧扳手拧紧螺栓时不能采用反力矩机构抵消其反力矩,从而增加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长时间操作容易产生疲劳及肩周炎、腰椎病等各种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能够根据拧紧螺栓空间环境来调节抵靠位置,应用范围广泛,操作方便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包括连接板、摆臂机构和反力矩杆;连接板螺接到拧紧扳手上;摆臂机构包括“L”形摆臂和棘轮机构,“L”形摆臂的第一端可转动的穿设在连接板上,且棘轮机构的棘轮套设在“L”形摆臂的第一端上,棘轮机构的棘齿和锁块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使“L”形摆臂只能单方向转动;反力矩杆设置在“L”形摆臂的第二端。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力矩杆活动套装在“L”形摆臂的第二端,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板又包括连接底板和扣设在连接底板上的筒状连接盖板,拧紧扳手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底板上;棘轮机构设置在筒状连接盖板的筒腔中。上述技术方案中,“L”形摆臂的第二端的端面还设置有反力矩杆止挡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结构合理简单,能够根据拧紧螺栓空间环境,通过转动摆臂的角度和滑动改变反力矩杆在横杆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反力矩杆抵靠位置,使得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应用范围广泛,操作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主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图I的B-B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连接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连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摆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摆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摆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棘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棘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棘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棘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棘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反力矩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反力矩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反力矩杆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的反力矩杆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包括连接板、摆臂机构和反力矩杆。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板又包括连接底板11和扣设在该连接底板11上的连接盖板12。连接底板11为矩形板,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孔13,用于与拧紧扳手(图中未示出)的固定连接;中部开设有第一摆臂孔14,第一摆臂孔14的外沿设计有轴向凸起的加固轴套;第一摆臂孔14和右连接孔13之间开设有第一棘齿轴孔15。连接盖板12为长方体筒状,倒扣在该连接底板11上;中部开设有与第一摆臂孔14对应的第二摆臂孔16,该第二摆臂孔16的外沿也设计有轴向凸起的加固轴套;右端开设有与第一棘齿轴孔15对应的第二棘齿轴孔17。摆臂机构又包括摆臂21和棘轮机构。如图7至图9所示,摆臂21为“L”形,其中“L”形摆臂21的短臂为阶梯轴状,由下到上的穿设在第一摆臂孔14和第二摆臂孔16内,上端并通过锁紧螺母23锁紧;“L”形摆臂21的长臂为截面方形的杆状,右端螺接有止挡螺栓24。棘轮机构包括棘轮25、棘齿26和锁块27。如图10和图11所示,棘轮25通过半圆键套设在“L”形摆臂21的短臂上,且位于连接盖板12和连接底板11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内。如图12至图14所示,棘齿26的旋转轴穿设在第一棘齿轴孔15和第二棘齿轴孔17内,棘齿26的右侧通过弹簧销28设置有“V”形弹簧29,“V”形弹簧29的左端作用在棘齿26上,右端作用于连接盖板12的内壁,在弹簧力作用下棘齿26紧贴在棘轮25的齿上,棘轮25在棘齿26的作用下只能顺时针单方向转动。锁块27通过穿设在连接盖板12和连接底板11上的锁块手柄30固定(如图3所示),以通过棘齿26来锁紧棘轮25。如图15至图18所示,反力矩杆包括导向套31和固定在该导向套31右端的反力矩柄32。导向套31具有与“L”形摆臂21的长臂适配的矩形导孔33,使得反力矩杆能够可滑动的套装在“L”形摆臂21的长臂上;导向套31左端开设有伸入矩形导孔33的锁紧螺孔34,能够通过设置在锁紧螺孔34中的锁紧螺母35来固定在“L”形摆臂21的长臂上滑动的反力矩杆。采用拧紧板手顺时针拧紧螺栓时,扳手会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反力矩,反力矩传到连接板上,连接板上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反力矩,反力矩通过棘轮25、棘齿26单方向传给摆臂21和反力矩杆,此时,反力矩杆的反力矩柄32抵紧发动机上的缸盖等零件上,反力矩最终传到发动机上的缸盖等零件上,从而抵消了原来作用于操作工人手上的反 力矩。当拧紧螺栓的位置及周围零部件的形状发生变化,需要调整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来找到适合反力矩杆的反力矩柄32抵紧发动机上的缸盖等零件抵消拧紧板手的反力矩。即当顺时针转动锁块手柄30时,锁块27顺时针转动,棘齿26在“V”形弹簧29的作用下,紧贴在棘轮25上,此时棘轮25只能作顺时针转动,此时可以顺时针调整L”形摆臂21相对于连接板的角度位置(即和拧紧板手的相对位置)。反力矩杆在“L”形摆臂21的长臂上滑动,以调整反力矩杆与“L”形摆臂21的相对位置。这样通过转动摆臂的角度和滑动改变反力矩杆在横杆上的相对位置,使得拧紧不同位置的螺栓时反力矩杆能有效地贴在缸盖等零件的侧面来抵消不同螺栓拧紧时产生的反力臂。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结构合理简单,能够根据拧紧螺栓空间环境,通过转动摆臂的角度和滑动改变反力矩杆在横杆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反力矩杆抵靠位置,使得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应用范围广泛,操作方便。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摆臂机构和反力矩杆;所述连接板螺接到拧紧扳手上;所述摆臂机构包括“L”形摆臂和棘轮机构,所述“L”形摆臂的第一端可转动的穿设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套设在所述“L”形摆臂的第一端上,所述棘轮机构的棘齿和锁块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使所述“L”形摆臂只能单方向转动;所述反力矩杆设置在所述“L”形摆臂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矩杆活动套装在所述“L”形摆臂的第二端,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又包括连接底板和扣设在所述连接底板上的筒状连接盖板,所述拧紧扳手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底板上;所述棘轮机构设置在所述筒状连接盖板的筒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摆臂的第二端的端面还设置有反力矩杆止挡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包括连接板、摆臂机构和反力矩杆;连接板螺接到拧紧扳手上;摆臂机构包括“L”形摆臂和棘轮机构,“L”形摆臂的第一端可转动的穿设在连接板上,且棘轮机构的棘轮套设在“L”形摆臂的第一端上,棘轮机构的棘齿和锁块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使“L”形摆臂只能单方向转动;反力矩杆设置在“L”形摆臂的第二端。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结构合理简单,能够根据拧紧螺栓空间环境,通过转动摆臂的角度和滑动改变反力矩杆在横杆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反力矩杆抵靠位置,使得该拧紧扳手反力矩机构应用范围广泛,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2656118SQ2012203018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谭伟权, 黎雪清, 朱茂保, 黄锋昌, 陈杰, 苏桂庶, 农琳, 陈凤, 刘军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