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安全型拔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皮带轮拔出工具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安全型拔轮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日常抽油井管理中,调参及更换电机的工作越来越频繁。由于电机与皮带轮间隙小,常规拔轮器的爪放不进去。电机长期处于室外运行,存在严重的锈蚀问题,再加上电机轴与皮带轮长时间运转中的逆向紧固,致使电机皮带轮拆卸十分费时费力(平轴尤难拆卸),现有的扒轮器经常把皮带轮轮缘扒坏,使皮带容易损坏,还容易胀开,存在安全隐患。不仅造成材料费用增加,而且影响原油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安全型拔轮器。本实用新型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杆、负荷梁、拉力板、防护杆、螺母、拉链、卡板。其安全型拔轮器为长方形桁架结构,中心杆顶端设有六方,杆体设有外螺纹,下端设有顶尖,负荷梁为长方体形,中间加厚设有内螺纹孔与中心杆配合,防护杆中心设有护套,护套内装有压力轴承,两端设有螺杆,旋有螺母,中心杆从防护杆中心护套穿过,拉力板呈长方体形,为对称结构,上、中、下在同一平面上各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孔,负荷梁、防护杆、卡板的两端分别从拉力板的上、中、下三个通孔穿过,防护杆穿过后,由螺母锁紧。拉力板的下端设有拉链,中间设有挂钩,挂钩挂在电机的吊环上。上述安全型拔轮器中的卡板为两半圆结构,设有中心孔,两边设有长方体耳柄。卡板卡住皮带轮,增大了皮带轮与拔轮器之间的接触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适应各种大小平轴、锥度皮带轮,防止皮带损坏,节约材料费用,省时省力,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原油产量。
图I-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图I中卡板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中心杆,2.负荷梁,3.拉力板,4 .防护杆,5.螺母,6.拉链,7.卡板;D.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做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由中心杆I、负荷梁2、拉力板3、防护杆4、螺母5、拉链6、卡板7组成。其安全型拔轮器为长方形桁架结构,中心杆I顶端设有六方,杆体设有外螺纹,下端设有顶尖,长方体形负荷梁2中间加厚设有内螺纹孔与中心杆I配合,防护杆4中心护套内装有压力轴承,两端螺杆旋有螺母5,中心杆I从防护杆4中心护套穿过,长方体形拉力板3为对 称结构,上、中、下在同一平面上各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孔,负荷梁2、防护杆4、卡板7的两端分别从拉力板3的上、中、下三个通孔穿过,拉力板3的下端拉链6中间设有挂钩。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型拔轮器,包括中心杆(I)、负荷梁(2)、拉力板(3)、防护杆(4)、螺母(5)、拉链(6)、卡板(7);其特征是所述的安全型拔轮器为长方形桁架结构,中心杆(I)顶端设有六方,杆体设有外螺纹,下端设有顶尖,负荷梁(2)为长方体形,中间加厚设有内螺纹孔与中心杆(I)配合,防护杆(4)中心设有护套,护套内装有压力轴承,两端设有螺杆,旋有螺母(5),中心杆(I)从防护杆(4)中心护套穿过,拉力板(3)呈长方体形,为对称结构,上、中、下在同一平面上各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孔,负荷梁(2)、防护杆(4)、卡板(7)的两端分别从拉力板(3)的上、中、下三个通孔穿过;拉力板(3)的下端设有拉链(6),中间设有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型拔轮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卡板(7)为两半圆结构,设有中心孔(D),两边设有长方体耳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皮带轮拔出工具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安全型拔轮器,包括中心杆、负荷梁、拉力板、防护杆、螺母、拉链、卡板。其安全型拔轮器为长方形桁架结构,中心杆顶端设有六方,杆体设有外螺纹,下端设有顶尖,负荷梁为长方体形,中间加厚设有内螺纹孔与中心杆配合,防护杆中心设有护套,护套内装有压力轴承,两端设有螺杆,旋有螺母,中心杆从防护杆中心护套穿过,拉力板呈长方体形,为对称结构,上、中、下在同一平面上各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孔,负荷梁、防护杆、卡板的两端分别从拉力板的上、中、下三个通孔穿过,防护杆穿过后,由螺母锁紧。拉力板的下端设有拉链,中间设有挂钩,挂钩挂在电机的吊环上;上述安全型拔轮器中的卡板为两半圆结构,设有中心孔,两边设有长方体耳柄。卡板卡住皮带轮,增大了皮带轮与拔轮器之间的接触面。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2780989SQ2012203472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徐彩霞, 戚志成, 赵波, 董辉, 杨红卫, 朱德全, 蒋书波, 王兴生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