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4616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揭露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该脉冲式气动工具包含有一风驱机构、一泄气机构及一油室机构。该油室机构包括一油室筒体、一储油筒体、一前、后端盖、一油路管件、一塞座、一盖子、一第一、二闭锁组所组成。储油筒体系容置于油室筒体。该前、后端盖分别设置储油筒体两端,该后端盖具有一阶级轴孔及一第一、二油路。该油路管件系容置于储油筒体,具有一第三油路及一注油孔。该第一闭锁组配合塞座容设置于阶级轴孔。该第二闭锁组则设置于第二、三油路间。藉由上述构件组成,使脉冲式气动工具达一预设扭力时,油室机构反馈泄气机构,达成精准卸载风驱机构之动力者。
【专利说明】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气动工具之【技术领域】,特别是可及时且快速卸载动力之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习知气动工具乃利用高压气源进行旋转运动,已广泛的被运用于如钻孔、锁紧或释放如螺栓或螺帽等场合,习知的气动工具结构系于气动工具主体,设有手握持部、气压入口与扣压机构。扣压机构控制高压气体进入气动工具,作为风驱机构之动力,并同轴连动设于前端之油室机构旋转,其中,油室机构内部得以套设一动力轴机构,而动力轴机构前端则提供使用者接设各式工具头,藉此结构组合,配合扣压机构作进气之控制,使高压气体得以进入风驱机构驱动,而同轴连动前端连结之油室机构,并带动动力轴机构旋转,达成锁设工件之目的。
[0003]前述习知气动工具所面临的问题是在于,藉由扣压机构作进气之控制,高压气体得以被送入至风驱机构,连动油室机构及动力轴机构,惟当动力轴机构在锁紧工件至扭力设定值时,因无适当的缓冲或停机机制,造成压力续存与持续之空转问题,长期使用下可能造成零组件的损坏,不仅增加维修成本,也缩短气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0004]有鉴于此,本 申请人:曾提出《气动工具自动停止之传动装置改良》,案编专利第M328928号作为解决方案,有效的解决上述习知气动工具无法于达到扭力设定值时,适时停止之缺失。
[0005]然而,习知前案(M328928)自油室机构溢油至油路中,而触发泄气机构作动的方案。虽可达成气动工具自动停止之目的,但于实施时,仍存有未臻完善之处,例如自油室机构溢油至油路而触发泄气机构作动,其油路中必需蓄积一定的压力才能推动泄气机构,而此一蓄积就会造成时间的累积而无法及时,且触发后油路中的液压油逐渐回到油室机构,如此反复,每次停止都会有一段空窗等待期。再者,如油路残留有液压油时,更会破坏此一空窗等待期的规律,造成有时可能要等三秒,有时要等一秒,这对使用者或对精密的工件组装而言,明显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之问题与缺失,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藉以提供及时且快速的于预设扭力时,即自动的卸载动力,解决习知技艺会有空窗期或等待时间不一等缺失。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该脉冲式气动工具包含有一风驱机构、一泄气机构、一动力轴机构及一油室机构。该油室机构包括有,一油室筒体、一储油筒体、一前端盖、一后端盖、一油路管件、一塞座、一盖子、一第一闭锁组及一第二闭锁组。储油筒体,系容置于油室筒体。该前、后端盖,分别设置储油筒体两端,该后端盖,具有彼此连通之一阶级轴孔及一第一、二油路。该油路管件,系容置于储油筒体,具有与第二油路位置相对应以及连通注油孔之第三油路。该塞座配合该盖子容置第一闭锁组而设置于阶级轴孔。该第二闭锁组则设置于第二、三油路。藉由上述构件组成之油室机构,提供气动工具达到一预设扭力时,可及时且快速的反馈气动工具卸载动力,俾以达成精准卸载动力之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通过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易于清楚,在附图中:
[0009]第I图系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0010]第2图系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分解示意图一。
[0011]第3图系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一。
[0012]第4图系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分解示意图二。
[0013]第5图系本实用新型脉 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二。
[0014]第6图系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三。
[0015]第7图系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四。
[0016]附图标记:
[0017]1:气动工具
[0018]11:压扣结构
[0019]10:主体
[0020]2:风驱机构
[0021]21:顶掣杆
[0022]22:扇叶轴杆
[0023]23:弹性组件
[0024]3:泄气机构
[0025]31:钢珠
[0026]32:空气流道
[0027]33:排气孔
[0028]34:弹性组件
[0029]4:动力轴机构
[0030]41:动力轴
[0031]42:轴座
[0032]43:拨油叶片
[0033]5:油室机构[0034]51:油室筒体
[0035]511:容置空间
[0036]52:储油筒体
[0037]521:椭圆容室
[0038]522:容置孔
[0039]523:注油孔
[0040]53:前端盖
[0041]54:后端盖
[0042]541:阶级轴孔
[0043]542:第一油路
[0044]544:第二油路
[0045]545:调节孔
[0046]546:调节件
[0047]5411:第一阶级部
[0048]5412:第二阶级部
[0049]5413:第三阶级部
[0050]55:油路管件
[0051]551:第三油路
[0052]552:进油孔
[0053]56:塞座
[0054]561:塞座孔
[0055]562:限位凸肋
[0056]563:环翼
[0057]57:盖子
[0058]571:凹室
[0059]572:穿孔
[0060]58:第一闭锁组
[0061]58’:第二闭锁组
[0062]581、581,:钢珠
[0063]582、582’:弹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请参照相关图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以下相同组件系采相同符号标示说明。
[0065]请参阅第I至5图所示,有关脉冲式气动工具I之组成机构,大致包含于一主体10内设有一风驱机构2、一泄气机构3、一动力轴机构4及一油室机构5。风驱机构2受设于主体10之压扣结构11自进气道12导入之高压气体所推动,并于风驱机构2两端分别连接泄气机构3与油室机构5,其中,油室机构5前端连接动力轴机构4,透过动力轴机构4旋动以旋锁工件(图中未示),而泄气机构3可于动力轴机构4达到扭力设定值时,被油室机构5触发而泄气,俾使风驱机构2停止驱动油室机构5。
[0066]而有关本实用新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系设置于上述油室机构
5,包含有一油室筒体51、一储油筒体52、一前、后端盖53、54、一油路管件55、一塞座56、一盖子57及一第一、二闭锁组58、58’所组成。
[0067]上述油室筒体51,具有一轴向贯穿呈开放之容置空间511,
[0068]上述储油筒体52,系容置于油室筒体51容置空间511,包含有一椭圆容室521,容置孔522、一注油孔523。椭圆容室521及容置孔522轴向贯穿形成于储油筒体52,并于两端呈开放,其中椭圆容室521提供液压油及动力轴机构4之轴座42及拨油叶片43容置。而注油孔523则径向连接椭圆容室521及容置孔522。
[0069]上述前、后端盖53、54分别设置于油室筒体51之容置空间511两端,以封闭容间空间511及储油筒体52之椭圆容室521两端之截面。前端盖53提供动力轴机构4之动力轴41穿伸。而后端盖,54具有一阶级轴孔541、一第一油路542、一第二油路543、一调节孔545。阶级轴孔541轴向贯穿形成于后端盖54,并于内壁面形成渐次缩小之一第一阶级部5411、一第二阶级部5412及一第三阶级部5413。且阶级轴孔541 —端提供风驱机构2之顶掣杆21 —端容置。而第一油路542径向形成于后端盖54 —端,与阶级轴孔541之第三阶级部5413连通,又第二油路543为一阶级盲孔,轴向形成于后端盖54,并与第一油路542连通,另外调节孔545系径向形成于后端盖54,一端连通第一油路542,另端提供一调节件546 (习知构件)锁设,而可选择性的调节第一油路542之截面。
[0070]上述油路管件55,系容置于储油筒体52之容置孔522,—端与前端盖53锁固,另端包含有一第三油路551、一进油孔552。第三油路551轴向形成于油路管件55之一端,且为一阶级盲孔,并与后端盖54之第二油路543位置相对应,而进油孔552则径向形成于油路管件55,一端与第三油路551连通,另端与储油筒体52之注油孔523连通。
[0071]上述塞座56,系容置于阶级轴孔541,包含一塞座孔561、一限位凸肋562、一环翼563。塞座孔561轴向轴贯穿形成于塞座56,并于两端形成开放,而限位凸肋562则沿塞座孔561内径面形成于塞座孔561之一端。另外,环翼563凸出形成于塞座56之外表面,使塞座56 —端套衔于阶级轴孔541之第三级部5413,并藉由环翼563贴抵阶级轴孔541第二阶级部5412之阶级面。
[0072]上述盖子57,具有一凹室571及数个穿孔572,且各穿孔572贯穿盖子57并连通凹室571。使盖子57藉由凹室571套设于塞座56 —端,限缩塞座孔561该端之截面。
[0073]上述第一、二闭锁组58、58’,分别容置于塞座孔561及第二、三油路543、551,包含一钢珠581、581’及一弹性组件582、582’。使钢珠581、581’可受弹性组件582、582’之推顶,而选择性的封闭塞座孔561及第三油路551。
[0074]是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各部构件及组装方式之介绍,兹再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作动特点介绍如下:首先,请参阅第6、7图所示,油室机构5以后端盖54与风驱机构2同轴连接。当风驱机构2受设于主体10之压扣结构11导入之高压气体所推动时,同轴连动油室机构5旋转,俾使椭圆容室521内之液压油推动动力轴机构4之拨油叶片43,使动力轴机构4之动力轴41旋转,提供使用者藉其动力轴41锁设工件。
[0075]此时椭圆容室521内之液压油压力,皆不及第一、二闭锁组58、58’之闭锁力,故第一闭锁组58可藉由弹性组件581保持钢珠582顶迫塞座孔561之限位凸肋562,以封闭该端之塞座孔561,而第二闭锁组58’则可藉由弹性组件581’保持钢珠582’顶迫第三油路551,并封闭该端之第三油路551
[0076]当动力轴机构4因锁设工件至一预设扭力时,油室机构5无法驱动动力轴机构4旋转,使得椭圆容室521内之液压油之压力只能朝注油孔523加压,而突破第二闭锁组58’之闭锁能力,俾使液压油之压力经注油孔523、进油孔552、第三油路551后推顶第二闭锁组58’ (钢珠581’压缩弹性组件582’ ),以连通第二、三油路543、551,并继续经第一油路542后,进入后端盖54阶级轴孔541之第三阶级部5413,压迫风驱机构2顶掣杆21沿阶级轴孔541轴向退后。
[0077]如此,顶掣杆21另端则会推顶泄气机构3之钢珠31而连通空气流道32与泄气孔33,俾使压扣结构11导入之高压气体进入风驱机构2后,即直接沿扇叶轴杆22经空气流道32由泄气孔33泄气,而不再驱使风驱机构2作动。(习知技艺)
[0078]当压扣结构11不再导入高压气体于风驱机构2时,油室机构5不再同步动旋转,故椭圆容室521内之液压油压力会随之降低。此时,泄气机构3因弹性组件34之回复而推顶钢珠31重新封闭空气流道32 (断开空气流道32与泄气孔33)。(习知技艺)
[0079]而风驱机构2之顶迫杆21受弹性组件23之推顶而回位顶迫塞座56,并封闭该端塞座孔561。且在风驱机构2顶迫杆21回位的同时,会压缩阶级轴孔541第三阶级部5413内之压液油,使压液油分别推顶第一、二闭锁组,其中第二闭锁组再次封闭第三油路551,而第一闭锁组58则受第三阶级部5413之压液油压迫而失去闭锁能力,让第三阶级部5413之压液油可自塞座孔561经盖子57穿孔572而回到椭圆容室521。
[0080]承上所述,第一、二、三油路542、543、551及第三阶级部5413中之液压油分别藉由第一、二闭锁组58、58’及顶掣杆21 —端之阻挡而维持一预设压力,故只要动力轴机构4作动至一预设扭力,油室机构5的椭圆容室521内之液压油,即会因压力往注油孔523移动,此时,如上述作动方式,即可快速且及时的连动泄气机构3形成泄气,达成精准卸载动力者,而不会有习知技艺需有不定时的储压,才能反应达成泄气之缺失。
[0081]以上所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意在明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以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改变,仍应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系设置该脉冲式气动工具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油室筒体,具有一轴向贯穿之容置空间; 一储油筒体,系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储油筒体轴向贯穿设有两端呈开放之一椭圆容室及一容置孔,且径向设有至少一连通该椭圆容室及该容置孔之注油孔; 一前端盖,系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前端,以限制该容间空间及该椭圆容室前端之截面; 一后端盖,系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后端,限制该容间空间及该椭圆容室后端之截面,且该后端盖,轴向贯穿设有一阶级轴孔,又该后端盖径向及轴向分别形设有一第一油路及一第二油路,该第一油路连通该阶级轴孔及该第二油路; 一油路管件,系容置于该容置孔,该油路管件一端轴向设有一第三油路,且该第三油路位置与该第二油路相对应,另外该油路管件径向设有至少一进油孔,且该进油孔与该第三油路及该注油孔连通; 一塞座,该塞座轴向轴贯穿设有一塞座孔,该塞座一端套衔于该阶级轴孔之第三阶级部; 一盖子,系盖合于该塞座之一端,以限制该塞座孔一端之截面,且该盖子轴向贯穿设有数个穿孔; 一第一闭锁组,系设置于该塞座孔,而选择性的封闭该塞座孔一端之截面;以及 一第二闭锁组,系设置于该第二及该第三油路之间,而选择性的封闭该第三油路之截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油路为一阶级盲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端盖进一步于径向设有一调节孔,该调节孔一端连通该第一油路,另端提供一调节件锁设,而可选择性的调节该第一油路之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该第二闭锁组,分别包含一钢珠及一弹性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塞座孔一端之内径表面,环设有一限位凸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式气动工具精准卸载动力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塞座外表面环设有一环翼,使该环翼贴抵该阶级轴孔之第二阶级部其阶级面。
【文档编号】B25F5/00GK203510154SQ20132060283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廖裕辉 申请人:炬岱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