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式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38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式电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动式电钻,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钻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本转动式电钻包括机壳及力矩套,机壳后端设有由左手柄壳和右手柄壳扣合而成的手柄壳,机壳通过连接组件与手柄壳铰接连接且机壳后端夹持在左手柄壳和右手柄壳之间,连接组件包括转轴弹簧、装饰扣、旋转轴以及旋转按钮,机壳内部安装有电机组件及变速箱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护套以及电机,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外壳、传动机构以及自锁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圈、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行星架,自锁机构包括自锁芯、自锁圈以及自锁中心架。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转动式电钻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动式电钻。

【背景技术】
[0002]电钻是利用电做动力的钻孔机具,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主要用于建筑、装修、家用、医疗等领域,用于刮削物体表面或洞穿物体。此外,国际上还研制有相应的海洋钻探设备,用于海洋地质与矿产的勘查。
[0003]电钻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旋转式或电磁往复式小容量电动机的电机转子做磁场切割做功运转,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作业装置,带动齿轮加大钻头的动力,更好的洞穿物体。电钻可分为手电钻、冲击钻、锤钻,手电钻在实际生活中用途比较多,使用较广泛,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用途对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造。
[0004]现有技术中的电钻大都为整体式结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位置空间的限制,普通电钻不能进行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操作者难以完成相关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影响了工作进度。
[0005]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电钻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的转动式电钻。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的转动式电钻。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动式电钻,包括由左机壳和右机壳扣合而成的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前端的力矩套,所述机壳后端设有由左手柄壳和右手柄壳扣合而成的手柄壳,所述机壳通过连接组件与手柄壳铰接连接且机壳后端夹持在左手柄壳和右手柄壳之间,所述左机壳后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右机壳后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左手柄壳、右手柄壳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的边沿均向内延伸形成有内齿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弹簧、装饰扣、旋转轴以及旋转按钮,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四通孔并通过螺钉与旋转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同时与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两者的内齿圈啮合,所述旋转按钮同时与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两者的内齿圈啮合,所述转轴弹簧套设在旋转轴上,所述装饰扣安装在旋转按钮的外侧面上,所述机壳内部安装有电机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由左护套和右护套固连形成的电机护套以及安装在电机护套内并带有电机输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电机齿轮,所述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外壳以及安装在变速箱外壳内部的传动机构、自锁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圈、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行星架,所述一级行星轮外周面、二级行星轮外周面分别与齿圈内周面啮合,所述一级行星轮插设在行星架后端,所述行星架前端设有与二级行星轮内周面啮合连接的行星架齿轮,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自锁芯、套设在自锁芯上的自锁圈以及与自锁芯固连的自锁中心架,所述二级行星轮插设在自锁中心架上,所述变速箱组件还包括变速箱输出轴,所述变速箱输出轴穿入变速箱外壳并与自锁芯固连,且变速箱输出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一级行星轮、行星架、二级行星轮、齿圈、自锁中心架、自锁芯、自锁圈以及变速箱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力矩套内安装有力矩套内圈,所述变速箱外壳前端与力矩套内圈螺纹连接。
[0008]在上述的一种转动式电钻中,所述手柄壳内安装有开关、电池组,所述开关、电池组、电机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手柄壳内还安装有插座以及充电指示灯,所述插座、电池组、充电指示灯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
[0009]在上述的一种转动式电钻中,所述机壳顶部安装有照明灯组件,所述照明灯组件包括灯开关、灯按钮以及发光管,所述灯开关、灯按钮、发光管、电池组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转动机壳,达到适宜的角度,进行相关作业;机壳与手柄壳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更加有利于维修人员对电钻内部结构进行相关的检查与维修工作;两级传动的设计使得变速效果好,且占用空间小,结构更加紧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手柄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1、左机壳;111、第一通孔;12、右机壳;121、第二通孔;20、力矩套;21、力矩套内圈;31、左手柄壳;311、第三通孔;32、右手柄壳;321、第四通孔;41、旋转轴;42、转轴弹簧;43、旋转按钮;44、螺钉;45、装饰扣;511、左护套;512、右护套;52、电机;521、电机输出轴;522、电机齿轮;61、变速箱外壳;621、齿圈;622、一级行星轮;623、行星架;624、二级行星轮;631、自锁芯;632、自锁圈;633、自锁中心架;64、变速箱输出轴;641、轴套;71、开关;72、电池组;73、插座;74、充电指示灯;81、灯开关;82、灯按钮;83、发光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转动式电钻包括由左机壳11和右机壳12扣合而成的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前端的力矩套20,机壳后端设有由左手柄壳31和右手柄壳32扣合而成的手柄壳,机壳通过连接组件与手柄壳铰接连接且机壳后端夹持在左手柄壳31和右手柄壳32之间,左机壳11后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右机壳12后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21,左手柄壳31、右手柄壳32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相对应的第三通孔311、第四通孔321,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311以及第四通孔321的边沿均向内延伸形成有内齿圈,连接组件包括转轴弹簧42、装饰扣45、旋转轴41以及旋转按钮43,旋转轴41依次穿过第三通孔311、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以及第四通孔321并通过螺钉44与旋转按钮43固定连接,旋转轴41同时与第三通孔311、第一通孔111两者的内齿圈啮合,旋转按钮43同时与第二通孔121、第四通孔321两者的内齿圈啮合,转轴弹簧42套设在旋转轴41上,装饰扣45安装在旋转按钮43的外侧面上,机壳内部安装有电机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由左护套511和右护套512固连形成的电机护套以及安装在电机护套内并带有电机输出轴521的电机52,电机输出轴521上套设有电机齿轮522,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外壳61以及安装在变速箱外壳61内部的传动机构、自锁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圈
621、一级行星轮622、二级行星轮624以及行星架623,一级行星轮622外周面、二级行星轮624外周面分别与齿圈621内周面啮合,一级行星轮622插设在行星架623后端,行星架623前端设有与二级行星轮624内周面啮合连接的行星架齿轮,自锁机构包括自锁芯631、套设在自锁芯631上的自锁圈632以及与自锁芯631固连的自锁中心架633,二级行星轮624插设在自锁中心架633上,变速箱组件还包括变速箱输出轴64,变速箱输出轴64穿入变速箱外壳61并与自锁芯631固连,且变速箱输出轴64上套设有轴套641,一级行星轮622、行星架623、二级行星轮624、齿圈621、自锁中心架633、自锁芯631、自锁圈632以及变速箱输出轴64同轴设置,力矩套20内安装有力矩套内圈21,变速箱外壳61前端与力矩套内圈21螺纹连接。
[0017]本转动式电钻的外壳由机壳和手柄壳共同组成,机壳能绕手柄壳做一定角度的转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位置空间的限制,普通电钻不能进行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此时可以使用本转动式电钻,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选择需要的角度,然后就可以进行相关作业。
[0018]机壳和手柄壳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连接组件中的旋转轴41依次穿过第三通孔311、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以及第四通孔321然后通过螺钉44与旋转按钮43固连,保证机壳与手柄壳连接牢固,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两者发生松动,电钻打滑,直接影响电钻工作的准确度,此外,如果机壳与手柄壳之间发生松动,可能也会影响机壳与手柄壳内部零件的有效连接,导致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作业效果。旋转按钮43上装饰扣45的安装一方面增加了电钻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外界杂质进入机壳内部。这样的结构设计还方便维修人员拆卸、组装电钻,便于对电钻内部结构进行相关的检查与维修工作。
[0019]本转动式电钻中电机护套由左护套511和右护套512固连而成,左护套511和右护套512可采用插销连接,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这样的设计便于组装、拆卸电机护套,电机护套的设置隔离了电机52与其他机构,对电机52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电机52由于工作而产生的噪音。
[0020]本实施例中变速箱的变速功能由传动机构中一级行星轮622、二级行星轮624、行星架623所构成的两级传动来实现的,两级传动使得变速比更大,变速效果更加好,而且体积小,占用空间少,结构更加紧凑。
[0021]电机52在动力源的驱动下,通过电机齿轮522将输出动力依次传递给一级行星轮
622、行星架623、二级行星轮624,再由自锁机构传递给变速箱输出轴64,自锁机构将变速箱输出轴64与传动机构紧密连接,保证电机52的输出动力能准确地传递到变速箱输出轴64。
[0022]优选地,手柄壳内安装有开关71、电池组72,开关71、电池组72、电机52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手柄壳内还安装有插座73以及充电指示灯74,插座73、电池组72、充电指示灯74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
[0023]电池组72作为电钻的动力源,为整个电钻提供工作动力,电池组72包含有多枚紧挨在一起的电池,这样设计增大了电池组72的容量,延长了续航时间,进一步提高电钻的工作能力。由于电池组72的容量有限,电钻长时间作业之后,电池组72的容量会明显减少,此时电池组72可以通过插座73与外界电源连接来给自身进行充电,保证电池组72容量能供电钻随时进行钻孔、刮削等相关工作。
[0024]在进行充电时,充电指示灯74亮起,显示出一种颜色,当充电结束时,充电指示灯74会显示出与充电时不一样的颜色,方便使用者辨认,具体灯光颜色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而定。
[0025]进一步优选地,机壳顶部安装有照明灯组件,照明灯组件包括灯开关81、灯按钮82及发光管83,灯开关81、灯按钮82、发光管83、电池组72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灯按钮82可调节发光管83的明亮程度。
[0026]照明灯组件与电池组72电连接,当按下灯开关81时,发光管83亮,此时可以通过来回滑动灯按钮82来调节发光管83的明亮程度,再次按下灯开关81时,发光管83熄灭。照明灯组件的设计可以为操作者在阴暗环境下提供光线,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光线的强弱,实用性强。
[0027]本转动式电钻结构紧凑,可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转动机壳,达到适宜的角度,进行相关作业,机壳与手柄壳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更加有利于维修人员对电钻内部结构进行相关的检查与维修工作。
[002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动式电钻,包括由左机壳和右机壳扣合而成的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前端的力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后端设有由左手柄壳和右手柄壳扣合而成的手柄壳,所述机壳通过连接组件与手柄壳铰接连接且机壳后端夹持在左手柄壳和右手柄壳之间,所述左机壳后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右机壳后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左手柄壳、右手柄壳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的边沿均向内延伸形成有内齿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弹簧、装饰扣、旋转轴以及旋转按钮,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四通孔并通过螺钉与旋转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同时与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两者的内齿圈啮合,所述旋转按钮同时与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两者的内齿圈啮合,所述转轴弹簧套设在旋转轴上,所述装饰扣安装在旋转按钮的外侧面上,所述机壳内部安装有电机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由左护套和右护套固连形成的电机护套以及安装在电机护套内并带有电机输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电机齿轮,所述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外壳以及安装在变速箱外壳内部的传动机构、自锁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圈、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行星架,所述一级行星轮外周面、二级行星轮外周面分别与齿圈内周面啮合,所述一级行星轮插设在行星架后端,所述行星架前端设有与二级行星轮内周面啮合连接的行星架齿轮,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自锁芯、套设在自锁芯上的自锁圈以及与自锁芯固连的自锁中心架,所述二级行星轮插设在自锁中心架上,所述变速箱组件还包括变速箱输出轴,所述变速箱输出轴穿入变速箱外壳并与自锁芯固连,且变速箱输出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一级行星轮、行星架、二级行星轮、齿圈、自锁中心架、自锁芯、自锁圈以及变速箱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力矩套内安装有力矩套内圈,所述变速箱外壳前端与力矩套内圈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内安装有开关、电池组,所述开关、电池组、电机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手柄壳内还安装有插座以及充电指示灯,所述插座、电池组、充电指示灯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顶部安装有照明灯组件,所述照明灯组件包括灯开关、灯按钮以及发光管,所述灯开关、灯按钮、发光管、电池组电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
【文档编号】B25F5/02GK203944872SQ201420287696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翁磊 申请人:浙江明磊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