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33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大力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力钳,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夹头安装到第一手柄上,第二夹头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手柄上,并通过第一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该大力钳还包括单个连杆、滑动机构和锁紧机构,连杆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滑动机构上,滑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单个连杆提高了连杆的支撑强度,多个锁片的设置提高了锁紧的效率,也降低了锁片的加工成本,锁紧机构和滑动机构穿设在导杆上,简化了装配工艺。
【专利说明】大力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大力钳。

【背景技术】
[0002]大力钳主要用于夹持零件便于零件加工,如夹持零件以进行铆接、焊接、磨削等加工,相对于普通的钳子,大力钳的钳口可以产生较大的夹紧力以保持零件不松脱而影响加工。此外,大力钳还可以当扳手使用。
[0003]普通的钳子一般包括钳头和手柄,作用在手柄上的力,经过杠杆原理的转换,转变成钳头上变大的作用力。但是,一旦作用在手柄上的力消失,钳口自然就松开,不能继续夹持工件。大力钳由于两次使用了杠杆的原理,因此,作用在手柄上的力通过两次杠杆原理转化,最终能在钳口处形成的几倍于施加力的夹紧力。
[0004]专利号为US6591791和US67760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大力钳,其钳口夹持不同尺寸工件时,不需要预先调节钳口大小,并可实现锁紧。该大力钳在两个手柄之间的连杆装置包括臂和凸轮,臂枢接到手柄上,凸轮枢接到臂上,锁定原件枢接到凸轮上。调节元件安装在臂上,并能与凸轮相互作用,通过对调节元件位置的调整,可以起到调节钳口夹紧力的目的。从上述专利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从手柄上的力输入点到锁紧元件实现锁紧,中间存在臂和凸轮的中间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存在导致了支撑刚性不强。另外,上述专利的描述及附图中可见,锁紧元件是一个锁块,通过与导杆角度的变化实现锁紧。但是,从锁紧的有效性考虑,单个的锁块需要很高的精度,才能与导杆形成贴合产生摩擦力从而有效锁紧。而高的生产精度,需要通过精铸的工艺生产,但是精铸的生产成本较高。在大力钳的装配过程中,除了锁块能快速穿设在导杆上,其余部件如凸轮、臂和调节元件都要分别进行安装,安装过程比较繁琐。
[0005]因此,现有的大力钳存在着连杆部分支撑刚性不强、锁紧有效性不高、生产成本高以及装配复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中的远端是指远离夹头的一端,近端是指靠近夹头的一端。
[0007]有鉴于现有技术的大力钳存在连杆部分支撑刚性不强、锁紧有效性不高、生产成本高以及装配复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部分支撑刚性加强、锁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以及装配复杂度降低的大力钳。
[0008]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夹头安装到第一手柄上,第二夹头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手柄上,并通过第一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该大力钳还包括单个连杆和滑动机构,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滑动机构上,滑动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用于锁紧大力钳的锁紧机构;以及用于调节大力钳夹紧力的调节机构。
[0009]进一步地,连杆与滑动机构连接的一端由曲线段构成,且靠近第一手柄的曲线段曲率比远离第一手柄的曲线段曲率大。
[0010]进一步地,连杆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中碳高强度碳素结构钢或高碳钢制成。
[0011]进一步地,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上通过铆钉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在第三连接点上通过销钉安装到滑动机构上。
[001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锁紧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并位于滑动机构靠近第一手柄远端侧。
[0013]进一步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和锁片,导杆穿设在锁片上,导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
[0014]进一步地,锁片为多片叠用,多片锁片互相贴合。
[0015]进一步地,导杆的横截面为圆角梯形,锁片的中间具有供导杆穿过孔,该孔被设置为具有与导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圆角梯形,导杆与锁片为间隙配合。
[0016]进一步地,该大力钳的调节机构安装在导杆上,位于滑动机构和锁紧机构之间,调节机构被配置为在导杆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发生位移。
[0017]进一步地,该调节机构被配置为,当调节机构朝向导杆的任一端达到最大位移,在大力钳进行锁紧时,连杆与滑动机构相连的一端都能与调节机构接触。
[0018]进一步地,该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和载体,载体安装在导杆上,调节螺钉安装在载体上,并能相对于载体发生沿导杆方向的位移。
[0019]进一步地,该载体的横截面与所述锁片的横截面相同,并在与锁片相同的位置具有与锁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孔,导杆穿过载体上的孔。
[0020]进一步地,该大力钳还包括第三手柄,第三手柄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手柄上,并被配置为:当第三手柄远离枢转点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手柄时,第三手柄靠近枢转点的一端能作用于所述连杆。
[0021]进一步地,连杆与第三手柄相作用的部位具有圆弧型凸起。
[0022]可选择地,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夹头安装到第一手柄上,第二夹头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手柄上,并通过第一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该大力钳还包括连杆机构和滑动机构,连杆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滑动机构上,滑动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
[0023]进一步地,该连杆机构为单个的连杆。
[0024]进一步地,连杆与滑动机构连接的一端为曲线,且靠近第一手柄部分的曲率较比远离第一手柄部分的曲率大。
[002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还包括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并位于滑动机构靠近第一手柄远端侧。
[0026]进一步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和锁片,导杆穿设在锁片上,导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
[0027]进一步地,该大力钳还包括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安装在导杆上,位于滑动机构和锁紧机构之间,调节机构被配置为在导杆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发生位移。
[0028]进一步地,该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和载体,载体安装在导杆上,调节螺钉安装在载体上,并能相对于载体发生沿导杆方向的位移。
[0029]进一步地,该大力钳还包括第三手柄,第三手柄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手柄上,并被配置为:当第三手柄远离枢转点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手柄时,第三手柄靠近枢转点的一端能作用于所述连杆。
[0030]进一步地,连杆与第三手柄相作用的部位具有圆弧型凸起。
[0031]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不论待夹紧的工件的尺寸,只要不大于大力钳两个夹头之间的最大距离,都可以进行夹持,并且不需要预先调节夹头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大小。对不同大小工件的适应,主要依靠滑块在导杆上的运动距离实现。
[0032]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连杆为单个连杆,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滑动机构,且连杆由高强度的材料制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连杆的支撑刚性。
[0033]调节机构与连杆之间的配合可以调节夹头之间的夹紧力。当调节机构与连杆的作用时间提早时,即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朝向夹头方向发生位移后,第二手柄和连杆之间在开始进行锁紧时的初始夹角变大,由此,在夹头处产生的夹紧力也会增大。当调节机构与连杆的作用时间变晚时,即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向背离夹头的方向发生位移后,第二手柄和连杆之间之间在开始进行锁紧时的初始夹角变小,由此,在夹头处产生的夹紧力也会减小。
[0034]此外,锁紧机构由多片锁片构成,多片锁片在发生倾斜及对导杆产生摩擦作用进行锁紧时,可以有先后的顺序,并且多片锁片在其中一部分能对导杆产生摩擦力时可进行锁紧,当锁片与导杆的有效摩擦力高时,能产生更有效的锁紧。在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的靠近第一手柄侧时,产生的锁紧效果可以在撤销施加力的情况下继续维持。
[0035]多锁片的的设置降低了对锁片冲裁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滑动机构、调节机构和锁紧机构都具有供导杆穿过的孔,在装配时,上述三机构可以简单快速的穿设到导杆上,因此装配工艺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夹持工件的锁紧状态剖面图。
[003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导杆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导杆的侧视图。
[003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锁片的示意图。
[004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004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的载体的示意图。
[004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的载体的侧视图。
[004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示意图。
[004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滑块的俯视图。
[004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杆的示意图。
[004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片的示意图。
[004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撑片的示意图。
[0048]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撑片的示意图。
[0049]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三手柄的示意图。
[0050]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0051]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夹持工件的锁紧状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力钳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大力钳包括第一夹头
1、第二夹头2、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4。第一夹头I固定安装在第一手柄3上,第二夹头2大致为L型,第二夹头2通过位于L型转折点处的第一连接点21安装到第二手柄4上,第二夹头2的L型的一个臂还通过第四连接点22安装到第一手柄3上。第二夹头2在第一连接点21处通过铆钉安装到第二手柄4上,在第四连接点22处通过铆钉安装到第一手柄3上。第二夹头2可以绕第一连接点21相对第二手柄4发生相对枢转,也可以绕第四连接点22相对于第一手柄3发生相对枢转。
[0053]第二夹头2的第一连接点21和第四连接点22之间设有一孔23,第一弹簧5的一端连接到该孔23中,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与第一手柄3的背部相连。具体地,第一手柄3的背部具有一内陷区段31,第一弹簧5通过该内陷区段31与第一手柄3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一弹簧5与第一手柄3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上述内陷区段31靠近第一夹头I的位置与第一手柄3相连,在远离第一夹头I的位置内陷入第一手柄3内。该内陷区段31在所述第一夹头3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二夹头2相对于第一夹头3的位置,更靠近第一手柄3的远端。第一弹簧5为拉力弹簧,当大力钳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弹簧5受其回弹力的影响,将第二夹头2向远离第一夹头I的方向拉,产生第一夹头I和第二夹头2的最大打开位置。
[0054]如图2和图3所示,导杆6的横截面为圆角梯形,即导杆6的主体形状为等腰梯形,上底面61的长度小于下底面62的长度,该等腰梯形的四个角设置有圆角过渡。在导杆6的一端64,圆角梯形的上底面61具有切口 63。导杆6在靠近第一手柄3远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的近端(即靠近夹头的一侧)的导杆6上穿设有锁紧机构8。进一步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8由3片锁片81组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锁片81的数量可变,当锁片81数量增加时,产生的锁紧效果更好。如图4所示,锁片81的上部82具有与导杆6横截面相同形状的圆角梯形孔83。锁片81通过圆角梯形孔83实现与导杆6的间隙配合。3片锁片81依次安装在导杆6上。
[0055]锁紧机构8靠近夹头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机构9。进一步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9由载体91和调节螺钉92组成(如图5所示)。如图6和图7所示,载体91的两面分别为平面911和台阶面912。平面911沿台阶面912上升的方面向上倾斜,平面911具有与锁片81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并能与锁片81贴合。载体91的台阶面912朝向大力钳的夹头一侧。载体91的台阶面912高起部分915具有通孔913,载体91通过位于通孔913安装在导杆6上。通孔913的横截面形状与导杆6的横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通孔孔913靠近台阶面912的部分呈喇叭状扩大。在进行锁紧的过程中,该喇叭状扩大的部分使载体91能相对于导杆6向手柄远端进行摆动,从而对锁片81施加作用力,使锁片81与导杆6之间产生摩擦力。。载体91台阶面912的下台阶部分916具有通孔914,调节螺钉92安装在通孔914中,并且能在沿着通孔发生位移。调节螺钉92的头部朝向夹头一侧。
[0056]调节机构9靠近夹头的一侧安装有滑动机构10。进一步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滑动机构10为滑块101。如图8和图9所示,滑块101为U形结构,U形的连接处具有圆角梯形孔102,滑块101的圆角梯形孔102与锁片81上的圆角梯形孔83大小相同,滑块101通过位于其上的圆角梯形孔102穿设在导杆6上。滑块101的U形结构的两臂103上,设置有通孔104。
[0057]如图1和图10所示,连杆11的一个端部111通过铆钉安装在第二手柄4上,另一个端部112通过销钉安装在滑块101的两臂103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连杆11与第二手柄4和滑块101还可以有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杆11的端部112为多段曲线,端部112靠近连杆背部113的曲线段的曲率大,远离背部113的曲线段的曲率小。连杆11的端部112被配置为在夹紧工件时,能与调节机构9的调节螺钉92相接触。在进行夹持的过程中,由于连杆11存在曲率小的曲线段,所以允许连杆推动滑块101朝向手柄远端运动。当连杆11绕第二连接点16转动一定角度后,曲率大的曲线段开始接触调节螺钉92,并对调节螺钉92施加作用力,调节螺钉92将作用力传递给载体91,进一步再传递给锁片81,最终可实现锁紧。因此,连杆11的端部112上不同曲率的曲线段的设置,允许大力钳在夹持不同大小的工件时,不需要事先调节两个夹头之间大小,通过曲率小的曲线段完成连杆11对滑动块101的推动,通过曲率大的曲线段完成连杆11对调节螺钉92的作用,使大力钳开始锁紧,并保证开始锁紧时连杆11与第二手柄形成的角度一致,实现了夹头的自调功能。连杆11还具有圆弧形的凸起114,位于连杆背部113相对的一侧。
[0058]如图1、11、12和13所示,导杆6通过第一支撑片12、第二支撑片13和第三支撑片14安装到第一手柄3上。其中,第一支撑片12具有T形外形,T形伸出的两端121能与第一手柄3上设置的凹槽过盈配合,从而安装到第一手柄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一支撑片12还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到第一手柄3上。第一支撑片12中间具有孔122,该孔122为圆角梯形,能与导杆6具有切口 63的一端过渡配合。第二支撑片13和第三支撑片14配合使用。第二支撑片13具有突出部位131,该突出部位131的直径小于第二支撑片13本体132的直径。第二支撑片13中间具有孔133,该孔133为圆角梯形,能与导杆6没有切口的一端过渡配合。第三支撑片14具有T形外形,T形具有两个沿中心线对称的凸起141,所述凸起141向第三支撑片14的一侧延伸一定距离,第三支撑片14的T形伸出的两端能与第一手柄3上设置的凹槽过盈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三支撑片14还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到第一手柄3上。第二支撑片13和第三支撑片14贴合使用,第二支撑片13上的突出部位131与第三支撑片14的两个凸起141之间限定的空间相卡合。第三支撑片14中间没有开孔,其侧面为导杆6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0059]如图1和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大力钳还具有第三手柄15,第三手柄15为圆弧状,通过铆钉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4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第三手柄15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4上。第三手柄15的一个端部151在一定情况下能与连杆11的凸起114接触,并对其施加力。第三手柄15的另一个端部152可随着第三手柄15的枢转靠近或远离第二手柄4。当端部152靠近第二手柄4时,端部151就远离第二手柄4 ;当端部152远离第二手柄4时,端部151就靠近第二手柄4。
[0060]如图15所示,当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大力钳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5的回弹力的作用,在第二夹头2上第一弹簧5与第二夹头2的接触点上施加拉力,使第二夹头2远离第一夹头I,达到最大开口。当第二夹头2打开到最大开口时,第二夹头2通过第一连接点21对第二手柄4施加作用力,使第二手柄4绕着第一连接点21进行枢转,从而使第一手柄3和第二手柄4之间的夹角最大。连杆11限定了第一手柄3和第二手柄4之间的最大夹角。
[006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大力钳夹持工件时,其状态如图16所示。进行夹紧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掌握持第一手柄3,手指拉动第二手柄4,对第二手柄4施加朝向第一手柄3的力,使第二手柄4绕着第一连接点21枢转。在第二手柄4的作用下,第二夹头2绕第四连接点22枢转,逐渐靠近第一夹头I。当第一夹头I与第二夹头2贴紧工件后,第一夹头I和第二夹头2的相对位置不再改变,且两个夹头呈大致平行的状态。第二手柄4在使用者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继续绕第一连接点21朝向第一手柄3运动。在此过程中,连杆11受到第二连接点16处传来的作用力,由于连杆11是刚性结构,因此会压迫滑块101沿导杆6向第一手柄的远端运动,在此过程中,两个夹头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滑块101与调节机构9、锁紧机构8和第二弹簧7依次连接,在滑块101的作用下,调节机构9和锁紧机构8也沿着导杆6朝向第一手柄的远端运动,锁紧机构8压迫第二弹簧7压缩。当第二弹簧7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连杆11的端部112与调节机构9上的调节螺钉92的头部921接触。参见图1,在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大力钳不夹持工件时,其锁紧状态时第二弹簧7的压缩程度小于夹持工件时的压缩程度。夹持的工件越大,第二弹簧7被压缩的程度越大。
[0062]当连杆11的端部112与调节螺钉92的头部921接触后,在第二手柄4上施加的力进一步地作用到调节螺钉92上,由于调节机构9的载体91与导杆6为间隙配合,且载体91的通孔913是喇叭状扩大通孔,因此在调节螺钉92朝向第一手柄3远端的作用力下,载体91会相对于导杆6发生倾斜。载体91的倾斜进一步作用到锁片81上,锁片81分别相对导杆6发生倾斜。当锁片81达到一定的倾斜角度后,锁片81的圆角梯形孔83的边缘与导杆6产生了摩擦力,并且第二连接点16位于第一连接点21和第三连接点17连线的靠近第一手柄侧时,产生了大力钳的锁紧,锁紧后,夹头的夹紧力不因为施加在手柄上的力消失而消失。在此过程中,多于I片的锁片81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锁片冲裁精度的要求,允许锁片81之间存在间隙,当锁片81与导杆6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后,锁片81总会对导杆6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锁紧。此时,连杆11上的凸起114抵住第三手柄15的一个端部151,使之紧贴第二手柄4,而另一个端部152则远离第二手柄4。锁紧后,大力钳能牢牢的夹紧工件。
[0063]当要卸下夹紧的工件时,首先在第三手柄15的端部152施加朝向第二手柄4的力,第三手柄15绕枢轴旋转,其端部151朝向远离第二手柄4的方向运动,并对连杆11的凸起114产生远离第二手柄4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连杆11绕第二连接点16枢转,连杆11的端部112相对于调节螺钉92发生运动,对调节螺钉92的作用力逐渐减小。之后,在第一手柄3和第二手柄4施加朝向相背离方向的力,使得连杆11的端部112与调节螺钉92脱离。在此过程中,调节机构9的载体91和锁紧机构8的锁片恢复原先的倾斜角度,对导杆6的摩擦力减小,锁紧被解除。在第二弹簧7的回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机构8、调节机构9和滑动机构10顺着导杆6朝向夹头方向运动。之后,在连杆11的推力作用以及第一弹簧5对第二夹头2的拉力作用在第一连接点21产生的力的作用下,第二手柄4远离第一手柄3枢转,直到打开到最大角度,完成了卸下工件的操作。
[0064]调节螺钉92可以在载体91的通孔914中发生位移。当调节螺钉92朝向夹头方向发生一定位移时,连杆11与调节螺钉92相对于未调节前更早的发生接触。这意味着,锁片81发生倾斜以对导杆6产生摩擦力开始锁紧并到最终完成锁紧后,在两个夹头之间形成的夹紧力比未调节之前大。换言之,当调节螺钉92朝向夹头方向发生位移时,可以产生更大的夹紧力。与此相反,当调节螺钉92向远离夹头的方向发生一定位移时,连杆11与调节螺钉92相对于未调节前更晚的发生接触。这意味着,锁片81发生倾斜以对导杆6产生摩擦力开始锁紧时并最终完成锁紧后,在两个夹头之间形成的夹紧力比未调节之前小。换言之,当调节螺钉92向远离夹头方向发生位移时,能产生减弱的夹紧力。
[0065]经测试,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大力钳,其两个夹头之间夹持厚度为25mm的压力传感器时,在弟_■手柄尾端施加15kg的载荷,两个夹头之间的夹持力为350kg。当夹持20mm的圆棒时,在第二手柄上施加12.8kg的载荷,两个夹头之间的最大扭力为52N*M。当夹持对边为20mm的六角棒时,在第二手柄上时间14.5kg的载荷,两个夹头之间的最大扭力为103.5N*M。
[006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力钳,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夹头安装到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第二夹头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手柄上,并通过第一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二手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力钳还包括:单个连杆和滑动机构,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手柄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点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滑动机构上,所述滑动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用于锁紧所述大力钳的锁紧机构;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大力钳夹紧力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动机构连接的一端由曲线段构成,且靠近第一手柄的曲线段曲率比远离第一手柄的曲线段曲率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由中碳高强度碳素结构钢或高碳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上通过铆钉安装到所述第二手柄上,在所述第三连接点上通过销钉安装到所述滑动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到所述第二手柄上,并位于所述滑动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远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和锁片,所述导杆穿设在所述锁片上,所述导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为多片,所述多片锁片互相贴口 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为圆角梯形,所述锁片的中间具有供所述导杆穿过的孔,所述孔被设置为具有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圆角梯形,所述导杆与所述锁片为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导杆上,位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锁紧机构之间,所述调节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发生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被配置为,当所述调节机构朝向所述导杆的任一端达到最大位移,在所述大力钳进行锁紧时,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动机构相连的一端都能与所述调节机构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和载体,所述载体安装在所述导杆上,所述调节螺钉安装在所述载体上,并能相对于所述载体发生沿所述导杆方向的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横截面与锁片的横截面相同,并在与所述锁片相同的位置具有与所述锁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载体上的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手柄,所述第三手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上,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三手柄远离枢转点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手柄时,所述第三手柄靠近所述枢转点的一端能作用于所述连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大力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三手柄相作用的部位具有圆弧型凸起。
【文档编号】B25B7/14GK204094656SQ20142040058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王暋 申请人: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