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499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业用机器人。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但是传统机构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会导致手臂重量大、刚性差、惯量大、关节误差累积、机构动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由于机械手臂负荷量较轻,很难安装体积、重量较大的工作装置,高精确度也难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业用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工业用机器人,包括杆一、杆二、杆三、杆四、杆五、杆六、杆七、杆八、杆九、杆十、第一圆柱销、第二圆柱销、第三圆柱销、环轨板、滑块、施力杆、执行器、转轴、轴承、动臂、斗杆、限位件、球体、圆柱螺旋线凹槽和机架;

杆一一端通过转动副一连接在机架上,杆一另一端通过轴向移动副与杆二一端连接,杆二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与杆三一端连接,杆三另一端固定在环轨板上,

杆四一端通过转动副三连接在机架上,杆四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与杆五一端连接,杆五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与杆六一端连接,杆六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连接在机架上;

杆七一端通过转动副七连接在机架上,杆七另一端通过轴向移动副与杆八一端连接,杆八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八与杆九一端连接,杆九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连接在杆一上,

杆十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十连接在动臂上,杆十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连接在杆三中部,

所述转轴外壁面上设有沿轴向的圆柱螺旋线凹槽,转轴一端与轴承内圈固定安装,轴承外圈固定在动臂上,转轴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一连接在执行器上;

动臂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连接在机架上,动臂另一端通过轴向移动副与斗杆一端连接形成伸缩杆,斗杆另一端连接在球体上,球体嵌装在圆柱螺旋线凹槽中,

限位件固定在轴承外圈上,施力杆穿过限位件的环形通孔,施力杆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二连接在执行器上,施力杆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滑块嵌装在环轨板的轨槽中;

所述杆六上设有轴向滑槽,第一圆柱销一端嵌装在杆六的轴向滑槽中,第一圆柱销另一端固定在杆八上,

所述动臂上设有轴向滑槽,第二圆柱销一端嵌装在动臂的轴向滑槽中,第二圆柱销另一端固定在杆二上,

所述杆四上设有轴向滑槽,第三圆柱销一端嵌装在杆四的轴向滑槽中,第三圆柱销另一端固定在斗杆上。

进一步的,动臂、斗杆和转轴的轴线平行或共线。

进一步的,环轨板的轨槽截面为t字形,轨槽内腔宽度大于轨槽出口宽度,滑块安装在轨槽内腔中。

进一步的,转动副六由伺服电机一驱动,和/或转动副七由伺服电机二驱动。

进一步的,第一圆柱销、第二圆柱销和第三圆柱销的柱面与槽壁形成高副。

进一步的,第一圆柱销与杆八垂直、第二圆柱销与杆二垂直、第三圆柱销与斗杆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

机构刚度大,工作空间大,尽可能将驱动电机安装在机座位置,降低了杆件的承载负荷,降低了整机的转动惯量,质量轻,累计误差小,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工业用机器人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工业用机器人的限位件的滑块、环轨板和施力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杆三、环轨板和动臂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杆七、杆八、杆六和第一圆柱销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工业用机器人,包括杆一1、杆二2、杆三3、杆四4、杆五5、杆六6、杆七7、杆八8、杆九9、杆十10、第一圆柱销51、第二圆柱销52、第三圆柱销53、环轨板89、滑块86、施力杆95、执行器98、转轴90、轴承93、动臂91、斗杆92、限位件94、球体96、圆柱螺旋线凹槽97和机架99;

杆一1一端通过转动副一101连接在机架99上,杆一1另一端通过轴向移动副与杆二2一端连接,杆二2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102与杆三3一端连接,杆三3另一端固定在环轨板89上,

杆四4一端通过转动副三103连接在机架99上,杆四4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104与杆五5一端连接,杆五5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105与杆六6一端连接,杆六6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106连接在机架99上;

杆七7一端通过转动副七107连接在机架99上,杆七7另一端通过轴向移动副与杆八8一端连接,杆八8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八108与杆九9一端连接,杆九9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109连接在杆一1上,

杆十10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十110连接在动臂91上,杆十10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111连接在杆三3中部,

所述转轴90外壁面上设有沿轴向的圆柱螺旋线凹槽97,转轴90一端与轴承93内圈固定安装,轴承93外圈固定在动臂91上,转轴90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一121连接在执行器98上;

动臂91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120连接在机架99上,动臂91另一端通过轴向移动副与斗杆92一端连接形成伸缩杆,斗杆92另一端连接在球体96上,球体96嵌装在圆柱螺旋线凹槽97中,

限位件94固定在轴承93外圈上,施力杆95穿过限位件94的环形通孔,施力杆95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二122连接在执行器98上,施力杆95另一端连接在滑块86上,滑块86嵌装在环轨板89的轨槽中;

所述杆六6上设有轴向滑槽,第一圆柱销51一端嵌装在杆六6的轴向滑槽中,第一圆柱销51另一端固定在杆八8上,

所述动臂91上设有轴向滑槽,第二圆柱销52一端嵌装在动臂91的轴向滑槽中,第二圆柱销52另一端固定在杆二2上,

所述杆四4上设有轴向滑槽,第三圆柱销53一端嵌装在杆四4的轴向滑槽中,第三圆柱销53另一端固定在斗杆92上。

进一步的,动臂91、斗杆92和转轴90的轴线平行或共线。

进一步的,环轨板89的轨槽截面为t字形,轨槽内腔宽度大于轨槽出口宽度,滑块86安装在轨槽内腔中。

进一步的,转动副六106由伺服电机一驱动,和/或转动副七107由伺服电机二驱动。

进一步的,第一圆柱销51、第二圆柱销52和第三圆柱销53的柱面与槽壁形成高副。

进一步的,第一圆柱销51与杆八8垂直、第二圆柱销52与杆二2垂直、第三圆柱销53与斗杆92垂直。

机架通过转动副安装在小车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工业用机器人,杆一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杆二一端连接,杆二另一端与杆三一端连接,杆三另一端固定在环轨板上,杆四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杆五一端连接,杆五另一端与杆六一端连接,杆六另一端连接在机架上;杆七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杆八一端连接,杆八另一端与杆九一端连接,杆九另一端连接在杆一上,杆十的一端连接在动臂上另一端一连接在杆三中部,转轴一端与轴承内圈固定安装,轴承外圈固定在动臂上,转轴另一端十一连接在执行器上;动臂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斗杆一端连接,斗杆另一端连接在球体上,球体嵌装在圆柱螺旋线凹槽中,施力杆一端连接在执行器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滑块嵌装在环轨板的轨槽中。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南宁栩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4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