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863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逻辑执行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逻辑执行机构需要负载隐藏的空间较大,会大大增加整个装置的尺寸,不便于结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噪音低、运行稳定、结构空间小的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包括有水平安装的长方形的导轨,导轨其中一侧侧壁上设有凹形导槽,凹形导槽由第一水平槽和第二水平槽构成,第一水平槽位于导轨长度方向一端下部,第二水平槽位于导轨长度方向另一端上部,第一水平槽、第二水平槽相邻端之间通过连接槽连接形成一体,第一水平槽上方以及第二水平槽下方的导轨上均设有导轨固定孔,第一水平槽一端的第二水平槽顶部设有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凹形导槽一侧的导轨上活动安装有长条形的联动板,联动板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联动板中部设有握手凹槽,握手凹槽为两个,分别位于联动板顶部及底部,第二水平槽内活动安装有限位弹片,限位弹片一端通过销轴与联动板铰接,另一端端部向上折弯形成卡位;第一水平槽内活动安装有下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上方设有上握手支架,所述的上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一端均设有上下握手杆,上下握手杆分别位于联动板上方及下方,下握手支架上的上下握手杆一端设有下握手逻辑滚轮,下握手逻辑滚轮活动装配在第一水平槽内;上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另一端通过上下同步齿轮组啮合连接,下握手支架与上下同步齿轮组的连接处设有楔形控制连杆,楔形控制连杆一端与下握手支架连接,另一端设有楔形限位块,楔形限位块与限位弹片相配合,上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之间设有张力弹簧。

所述的张力弹簧呈v形,其尖端位于上下同步齿轮组一端,两叉臂端端部分别与上下握手杆一端的上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连接。

所述的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由导轨顶部向下贯穿于第二水平槽。

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带动负载实现先出后入功能,实现被执行结构无缝伸展。本方案解决了单一驱动负载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内部结构过大问题,使得被执行结构可以分区块进行逻辑驱动执行,并达到无缝对接和伸展。且噪音低、运行稳定、结构空间小、节省驱动马达数量,同时楔形控制连杆可通过同步皮带、滑轨、丝杆、钢丝绳等进行驱动,驱动方式多变。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图8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所述的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包括有水平安装的长方形的导轨,导轨其中一侧侧壁上设有凹形导槽11,凹形导槽11由第一水平槽和第二水平槽构成,第一水平槽位于导轨长度方向一端下部,第二水平槽位于导轨长度方向另一端上部,第一水平槽、第二水平槽相邻端之间通过连接槽连接形成一体,第一水平槽上方以及第二水平槽下方的导轨上均设有导轨固定孔13,第一水平槽一端的第二水平槽顶部设有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12,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12由导轨顶部向下贯穿于第二水平槽,凹形导槽11一侧的导轨上活动安装有长条形的联动板,联动板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联动板中部设有握手凹槽10,握手凹槽10为两个,分别位于联动板顶部及底部,第二水平槽内活动安装有限位弹片9,限位弹片9一端通过销轴与联动板铰接,另一端端部向上折弯形成卡位;第一水平槽内活动安装有下握手支架7,下握手支架7上方设有上握手支架3,所述的上握手支架3、下握手支架7一端均设有上下握手杆8,上下握手杆8分别位于联动板上方及下方,下握手支架7上的上下握手杆8一端设有下握手逻辑滚轮5,下握手逻辑滚轮5活动装配在第一水平槽内;上握手支架3、下握手支架7另一端通过上下同步齿轮组2啮合连接,下握手支架7与上下同步齿轮组2的连接处设有楔形控制连杆6,楔形控制连杆6一端与下握手支架7连接,另一端设有楔形限位块4,楔形限位块4与限位弹片9相配合,上握手支架3、下握手支架7之间设有张力弹簧1,张力弹簧1呈v形,其尖端位于上下同步齿轮组2一端,两叉臂端端部分别与上下握手杆8一端的上握手支架3、下握手支架7连接。

导轨通过导轨固定孔固定安装,楔形控制连杆为握手驱动结构,上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以及部位为第一负载,导轨及其部件为第二负载联动结构;

当正向运动方式驱动马达拖动握手驱动结构与第一负载时,运动到逻辑点后,握手驱动结构中的上握手支架和下握手支架进行握手运行,带动上下握手杆连动,上下握手杆正好卡入第二负载联动结构中的握手凹槽,对第二负载联动结构形成夹取方式,同时,握手驱动结构中的楔形限位控制结构支开第二负载联动结构中的限位弹片,使其脱离导轨的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从而使得第二负载跟随第一负载联动,直至第一负载到达限位后,第一、第二负载同时停止运动;

当反向运动时,驱动马达拖动握手驱动结构与第一负载反向运动,同时拖动第二负载联动结构和第二负载反向运动,到达逻辑点后,握手驱动结构中的上握手支架和下握手支架进行放手运行,带动上下握手杆连动,第二负载联动结构失去动力,同时,握手驱动结构中的楔形限位控制结构脱离第二负载联动结构中的限位弹片,通过自身弹力使其嵌入到导轨中的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对第二负载限位运行,握手驱动结构与第一负载继续反方向运行,直至反向限位停止。

图6所示握手驱动结构连带第一负载、第二负载联动结构,二者处于原始位置。

图7所示握手驱动结构连带第一负载前行到逻辑位置,第二负载联动结构在原始位置。

图8所示握手驱动结构连带第一负载,第二负载联动结构被握手结构加持前行,导轨与二者配合。

以上运行反之,在导轨逻辑点,握手驱动结构连带第一负载释放第二负载联动结构,同时,第二负载联动结构与导轨进行自锁动作。

采用上述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是一种先出后入,或先入后出运行执行机构,对于内部空间狭小,节约内部横向空间起到成倍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带动负载实现先出后入功能,实现被执行结构无缝伸展。本方案解决了单一驱动负载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内部结构过大问题,使得被执行结构可以分区块进行逻辑驱动执行,并达到无缝对接和伸展。且噪音低、运行稳定、结构空间小、节省驱动马达数量,同时楔形控制连杆可通过同步皮带、滑轨、丝杆、钢丝绳等进行驱动,驱动方式多变。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握手式逻辑执行机构,包括有水平安装的长方形的导轨,导轨其中一侧侧壁上设有凹形导槽,凹形导槽由第一水平槽和第二水平槽构成,第一水平槽位于导轨下部,第二水平槽位于导轨上部,第一水平槽、第二水平槽相邻端之间通过连接槽连接形成一体,第一水平槽一端的第二水平槽顶部设有第二负载结构限位槽,凹形导槽一侧的导轨上活动安装有长条形的联动板,联动板中部设有握手凹槽,第二水平槽内活动安装有限位弹片,第一水平槽内活动安装有下握手支架,下握手支架上方设有上握手支架。采用本方案后的噪音低、运行稳定、结构空间小、节省驱动马达数量。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明道灯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