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2080发布日期:2018-12-01 02:1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手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



背景技术:

现如今有很多手臂截肢的残疾人,他们的手臂通常被截肢的部位是肘关节以下,也因此生活上会有诸多不便。为了帮助手臂缺失的残疾人,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机械手,能够模拟人体手部的动作,帮助残疾人抓握东西,但是缺少能够模拟人体腕部三个自由度转动的机械手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其能模拟三个自由度的转动,给残疾人士带来便利,代替他们缺失的部位。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分布于所述底板周向的四个牵引装置、安装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穿戴装置、用于安装机械手的上腕关节杆以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下腕关节杆,所述上腕关节杆通过虎克铰与所述下腕关节杆连接,所述上腕关节杆中部连接有运动平台,四个所述牵引装置分别通过牵引绳与所述运动平台四角连接,所述上腕关节杆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所述机械手转动的转动电机。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与主动带轮连接,所述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从动带轮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滚筒连接,所述牵引绳缠绕于所述滚筒上;

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换向轮,所述下腕关节杆中间还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滑轮,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换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运动平台连接;

所述运动平台的四角上分别安装有螺栓预紧机构,所述牵引绳分别与所述螺栓预紧机构连接。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通过牵引绳的拉扯使上腕关节杆通过虎克铰进行转动,模拟手腕的前后、左右摆动,通过转动电机带动机械手的转动,从而对腕关节三个自由度进行模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牵引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其包括底板3、分布于底板3周向的四个牵引装置1、安装于底板3底部的穿戴装置4、用于安装机械手5的上腕关节杆6以及与底板3连接的下腕关节杆7,上腕关节杆6通过虎克铰8与下腕关节杆7连接,上腕关节杆6中部连接有运动平台9,四个牵引装置1分别通过牵引绳2与运动平台9四角连接,上腕关节杆6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械手5转动的转动电机14。

使用时,通过牵引绳2的拉扯使上腕关节杆6通过虎克铰8进行转动,模拟手腕的前后、左右摆动,通过转动电机带动机械手5的转动,从而对腕关节三个自由度进行模拟。由于虎克铰8为一种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转动电机14固定在上腕关节杆6顶部,机械手5再与转动电机14连接,通过转动电机14带动机械手5三百六十度转动,从而增加便利性例如可以在拧螺钉时手部不需要回转;而穿戴装置4可以是绑带,通过绑带将拟人臂绑在手臂上,也可以是套筒,套装在手臂上;而机械手5可以采用市场上常见的机械手5安装至上腕关节杆6上即可。

牵引装置1包括牵引电机1-1,牵引电机1-1采用伺服电机,牵引电机1-1与主动带轮1-2连接,主动带轮1-2通过同步带与从动带轮1-3连接,从动带轮1-3与滚筒1-4连接,牵引绳2缠绕于滚筒1-4上。

底板3上还安装有换向轮10,下腕关节杆7中间还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安装有滑轮12,牵引绳2通过换向轮10、滑轮12与运动平台9连接,滑轮12起到了一个连接固定的作用,保证滑轮12和其下面的牵引绳2位置不变。

根据张紧力在绳索传动时的要求,要有一种类似于驱动张紧轮的张紧装置,必须在绳索传动机构的拉紧要求的基础上使用。一方面,它需要稳定预紧力,另一方面,它应该能够根据负载调整绳子的拉力。为此,运动平台9的四角上分别安装有螺栓预紧机构13,牵引绳2分别与螺栓预紧机构13连接,螺栓预紧机构13具体包括螺栓、固定块,螺栓通过螺纹安装于固定块中,螺栓中间开有通孔,绳穿过螺栓中间通孔后末端打结并使结大小大于通孔的大小,通过旋出螺栓来对张紧力进行调节。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其能模拟三个自由度的转动,给残疾人士带来便利,代替他们缺失的部位。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绳驱动的拟人臂,其包括底板、分布于底板周向的四个牵引装置、安装于底板底部的穿戴装置、用于安装机械手的上腕关节杆以及与底板连接的下腕关节杆,上腕关节杆通过虎克铰与下腕关节杆连接,上腕关节杆中部连接有运动平台,四个牵引装置分别通过牵引绳与运动平台四角连接,上腕关节杆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械手转动的转动电机。

技术研发人员:曹毅;王见;翟明浩;周辉;王兆东;冯剑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7.17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