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7587发布日期:2019-01-16 06:1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冲击钻。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冲击钻其结构为整体式的,控制阀集于中筒体之中,然后由螺栓连接起来,受制造精度和生产制造成本的影响,不容易形成批量生产,且中筒体成本过高,加大了维修成本,直接影响着冲击钻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下筒体、连接盘、中筒体、上体、控制组件、蝶簧、上筒套、中筒套、冲击轴和钎杆,所述下筒体、连接盘、中筒体和上体通过连接轴自下而上同轴套装,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中筒体的侧面中间位置,所述蝶簧、上筒套和中筒套自上而下同轴套装在缸体的内腔,在上筒套和中筒套的内腔中设置有冲击轴,在冲击轴的同轴下方,且位于下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钎杆。

在此基础上,所述上筒套和中筒套的内外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槽。

在此基础上,所述下筒体的侧面设置有梯形的耳座,耳座上设置有连接孔。

在此基础上,所述冲击轴为中间直径较上下两端直径大的圆柱体,且上下两端直径相同。

在此基础上,所述在下筒体和钎杆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上导套和下导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分体式冲击钻的控制组件放置于中筒体之外,是一个单独的部件,方便于生产和装配调试,特别是在维修中更为方便,当阀体或阀芯实效后,只要更换阀体组件或单个零件就可以了;上筒套、中筒套和冲击轴一起组装后,再装入中筒体中,他们都是轴类和套筒类零件,方便于生产制造,产品质量容易保证,当某个零件实效后,可以直接更换,不需要更换中筒体,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同时布局合理,使得油路最短、结构更紧凑;上筒套和中筒套的内外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槽,在环形密封槽内安装相应的密封圈后能够起到封油和封气的作用,保证了冲击轴长时间地正常工作;冲击轴为中间直径较上下两端直径大的圆柱体,且上下两端直径相同,这样能够保证冲击力最大程度得到利用,减小能量损失;在下筒体和钎杆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上导套和下导套,这样使得钎杆能够垂直上下运动,所述下筒体的侧面设置有梯形的耳座,耳座上设置有连接孔,保证本发明与主体连接的位置准确可靠,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其技术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轴,2、长螺母,3、上体,4、充气阀组件,5、上筒套,6、控制组件,7、中筒体,8、中筒套,9、冲击轴,10、连接盘,11、上导套,12、下筒体,13、钎杆,14、下导套,15、耳座,16、钎杆锁,17、连接孔,18、环形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分体式冲击钻。

本发明披露一种分体式冲击钻,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轴1、下筒体12、连接盘10、中筒体7、上体3、控制组件6、蝶簧19、上筒套5、中筒套8、冲击轴9和钎杆13,连接轴1自下而上同轴套装有下筒体12、连接盘10、中筒体7和上体3,连接轴1的下端连接在下筒体12的外壁内,连接轴1的上端通过长螺母2固定,在中筒体7的侧面中间位置固定有控制组件6,中筒体7的内腔中自上而下同轴套装有蝶簧19、上筒套5和中筒套8,在上筒套5和中筒套8的内腔中设置有冲击轴9,在冲击轴9的同轴下方,且位于下筒体12的内腔中设置有钎杆13,上筒套5和中筒套8的内外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槽18;下筒体12的侧面设置有梯形的耳座15,耳座15上设置有连接孔17,其中,冲击轴9为中间直径较上下两端直径大的圆柱体,且上下两端直径相同,在下筒体12和钎杆13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上导套11和下导套14;其中,上体3装有一个充气阀组件4、其内空腔充有氮气,上平面的四角有四孔,用于安装四条连接轴1,控制组件6外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用来安装胶管接头和胶管,在与中筒体7相接触的平面有八个孔,用八条螺栓将控制组件6紧固于中筒体7之上,其内部结构与现有控制阀相同,中筒体7为内腔为通圆孔的长方形六面体,内装上筒套5、中筒套7和冲击轴9,中筒体7的上表面上有八个螺丝孔,用于紧固控制组件6,中筒体7的四角有用于穿四条连接轴1的通孔,上筒套5为圆柱桶形,外圆和中筒体内孔为间隙配合,上筒套5内外开有大小不同的环形密封槽18,在环形密封槽18内安装密封圈后可封油和封气,上筒套5的内孔和冲击轴外圆配合安装,中筒套8为圆柱桶形,外圆和中筒体为间隙配合,中筒套8内外开有大小不同的环形密封槽18,在环形密封槽18内安装密封圈后可封油,内孔和冲击轴外圆配合安装,冲击轴9为中间直径较上下两端直径大的圆柱体,且上下两端直径相同,其上端与上筒套5间隙配合,下端和中间部分与中筒套8间隙配合,下筒体12是在一个六面体上增加了两个梯形的耳座15,并在梯形耳座上制作了两个连接孔17,用来和主体进行连接的,作为本发明的定位装置。在上下两端面设置了了两个孔,用来与上导套11和下导套14过盈配合,下导套14并用圆柱销锁紧,并在下筒体12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螺孔,用于安装四条连接轴1,在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孔用于安装钎杆锁销16,钎杆置于上导套11和下导套14内,上导套11控制钎杆13上升的轴向位置,也就是冲击轴9的打击点,钎杆锁销16控制钎杆13的下行的最大位置,连接盘10是在一个六面体的两端面增加了两个圆柱体,且中间有孔,一个圆柱面与下筒体12连接,另一个圆柱面与中筒体7连接。

本发明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上导套11和下导套14装入下筒体12中,将四条连接轴1装装入下筒体12,将连接盘10装到下筒体12的上面,再将中筒体7装到连接盘10上,把中筒套8、冲击轴9和上筒套5装入中筒体7内,再装入上体3,用垫圈和长螺母2将连接轴1按规定扭拒扭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冲击钻,包括连接轴、下筒体、连接盘、中筒体、上体、控制组件、蝶簧、上筒套、中筒套、冲击轴和钎杆;本发明将控制组件放置于中筒体之外,方便于生产和装配调试,上筒套、中筒套和冲击轴都是轴类和套筒类零件,方便于生产制造,产品质量容易保证,当某个零件实效后,可以直接更换,不需要更换中筒体,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在下筒体和钎杆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上导套和下导套,这样使得钎杆能够垂直上下运动,所述下筒体的侧面设置有梯形的耳座,耳座上设置有连接孔,保证本发明与主体连接的位置准确可靠,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性能稳定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7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