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电子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3138发布日期:2020-05-06 22:2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室内电子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电子指纹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电子指纹锁主要包括指纹识别模块、电磁铁模块以及离合结构,通过电磁铁模块实现离合结构的分离和结合,传统采用电磁铁模块的耗电极大,为了保证电磁铁的吸力,产品需要制作得很大,这样产品的生产成本就自然而然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电子指纹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室内电子指纹锁,包括外壳、指纹模块、电池、电路板模块、方杆、离合头,方杆与离合头联动配合,且方杆和离合头均可相对于外壳转动,在外壳内设有离合装置以及驱动离合装置工作的电机,电机驱动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做直线运动,还包括一活动连接在外壳内的杠杆件,杠杆件一端延伸至离合头位置,杠杆件的另一端延伸至离合装置输出端的活动范围内,杠杆件与离合头具有分离状态和联动状态,分离状态下外壳与方杆可相对转动,联动状态下外壳与方杆联动配合,当离合装置输出端顶压杠杆件时杠杆件与离合头处于联动状态。

所述的离合装置固定在一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外壳内,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支架设置并做直线运动。

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器壳体、弹簧、伸缩杆,电机的输出端与离合器壳体联动,弹簧卡接于离合器壳体内部并随离合器壳体转动,伸缩杆设于弹簧内,且伸缩杆的径向设有延伸至弹簧螺旋间隙内的延伸部,离合器壳体转动时弹簧推动伸缩杆做直线运动。

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板部和伸缩杆定位部,伸缩杆定位部上设置供伸缩杆插入并在内做直线运动的孔槽,伸缩杆定位部上设有向离合器壳体一侧延伸的挡接部,挡接部配合外壳以及固定板部形成防止离合器壳体脱离支架的包围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离合装置实现杠杆件与离合头联动,相比传统的电磁式驱动结构,用电量大大减小,同时相比电磁铁结构同等大小规格电磁铁力量不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离合装置力量不需要太大,因此可以将产品尺寸做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离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杠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包括外壳1、指纹模块2、电池3、电路板模块4、方杆5、离合头6,离合头6设于外壳1内,并可在外壳1内转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门把手,电池3与电路板模块4电性连接,指纹模块2与电路板模块4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外壳上设置有给电池充电的充电口,电路板模块4内设置有充电电路,指纹模块2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做过多阐述了,本实施例中指纹模块2安装在外壳面板7上,外壳面板7与外壳1固定配合,方杆5与离合头6联动配合,且方杆5和离合头6均可相对于外壳1转动,在外壳1内设有离合装置以及驱动离合装置工作的电机8,电机8驱动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做直线运动,还包括一活动连接在外壳1内的杠杆件9,本实施例中杠杆件9侧面设置向外延伸的转动部91,转动部91为圆柱形的轴,杠杆件9通过该轴与外壳1活动连接,杠杆件9可一该轴为中心转动,同时外壳1内设有供杠杆件9活动的活动空间,杠杆件9一端延伸至离合头6位置,杠杆件9的另一端延伸至离合装置输出端的活动范围内,杠杆件9与离合头6具有分离状态和联动状态,分离状态下外壳与方杆5可相对转动,联动状态下外壳1与方杆5联动配合,当离合装置输出端顶压杠杆件9时杠杆件9与离合头6处于联动状态。本实施例中方杆5与外壳1连接处截面为圆形(方杆其它部分截面均为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杠杆件9活动方向与方杆5转动方向为交错设置,杠杆件9与离合头6不联动时,外壳1可相对方杆5转动,转动外壳把手的时候把手处于空转状态,方杆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不能驱动门锁开启;当杠杆件9与离合头6联动时转动外壳1把手方杆5转动驱动门锁开启。在杠杆件9与外壳1之间设有将杠杆件9位于离合装置的一端向离合装置一侧顶推的弹性件10。所述的弹性件10为顶簧,在杠杆件9上设有定位顶簧的定位槽92。本实施例中定位槽92中心设有凸起部93,用于防止顶簧错位,本实施例中定位为一端直径小另一端直径大的宝塔弹簧。

所述的离合装置固定在一支架11上,支架11固定在外壳1内,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支架11设置并做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器壳体12、弹簧13、伸缩杆14,电机15的输出端与离合器壳体12联动,弹簧13卡接于离合器壳体12内部并随离合器壳体12转动,伸缩杆14设于弹簧13内(相当于弹簧套接在伸缩杆外),且伸缩杆14的径向设有延伸至弹簧螺旋间隙内的延伸部141,离合器壳体12转动时弹簧13推动伸缩杆14做直线运动。所述的支架11包括固定板部111和伸缩杆定位部112,伸缩杆定位部112上设置供伸缩杆14插入并在内做直线运动的孔槽1121,伸缩杆定位部112上设有向离合器壳体12一侧延伸的挡接部1122,挡接部1122配合外壳1以及固定板部111形成防止离合器壳体12脱离支架11的包围圈。当指纹模块识别的指纹正确时,电路板模块指令电机工作,电机15驱动离合器壳体12转动,带动弹簧13转动,由于伸缩杆14只能做直线运动不能转动,伸缩杆14受到弹簧13螺旋部推动只能向杠杆件9一侧运动并顶起杠杆件9,此时杠杆件9另一端与离合头6联动,转动把手即可实现开门目的;电路板模块记录此时为开锁状态,再次识别指纹(或者一定时间无操作直接)电路板模块启动闭锁指令,指令电机15反转伸缩杆14缩回,杠杆件9受顶簧的作用杠杆件9与离合头6分离,外壳把手处于闭锁状态。

所述的弹簧13两端分别延伸至离合器壳体12内壁,且离合器壳体12内壁设有供弹簧13端部卡入的卡槽121。本实施例中为了卡槽121加工方便卡槽设计为条形槽。

在离合头6外壁设有供杠杆件9端部嵌入的联动槽61,本实施例中联动槽61设于离合头6的外侧壁,当离合装置输出端顶压杠杆件9时杠杆件9端部运动至离合头6的联动槽61内,杠杆件9与离合头6处于联动状态。

为了伸缩杆14能够在支架11内做直线运动,将所述的伸缩杆14插入至伸缩杆定位部112一端截面为半圆形或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计为方形结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室内电子指纹锁,包括外壳、指纹模块、电池、电路板模块、方杆、离合头,方杆与离合头联动配合,且方杆和离合头均可相对于外壳转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设有离合装置以及驱动离合装置工作的电机,电机驱动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做直线运动,还包括一活动连接在外壳内的杠杆件,杠杆件一端延伸至离合头位置,杠杆件的另一端延伸至离合装置输出端的活动范围内,杠杆件与离合头具有分离状态和联动状态,分离状态下外壳与方杆可相对转动,联动状态下外壳与方杆联动配合,当离合装置输出端顶压杠杆件时杠杆件与离合头处于联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装置固定在一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外壳内,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支架设置并做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器壳体、弹簧、伸缩杆,电机的输出端与离合器壳体联动,弹簧卡接于离合器壳体内部并随离合器壳体转动,伸缩杆设于弹簧内,且伸缩杆的径向设有延伸至弹簧螺旋间隙内的延伸部,离合器壳体转动时弹簧推动伸缩杆做直线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板部和伸缩杆定位部,伸缩杆定位部上设置供伸缩杆插入并在内做直线运动的孔槽,伸缩杆定位部上设有向离合器壳体一侧延伸的挡接部,挡接部配合外壳以及固定板部形成防止离合器壳体脱离支架的包围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延伸至离合器壳体内壁,且离合器壳体内壁设有供弹簧端部卡入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头外壁设有供杠杆件端部嵌入的联动槽,当离合装置输出端顶压杠杆件时杠杆件端部运动至离合头的联动槽内,杠杆件与离合头处于联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在杠杆件与外壳之间设有将杠杆件位于离合装置的一端向离合装置一侧顶推的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顶簧,在杠杆件上设有定位顶簧的定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电子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插入至伸缩杆定位部一端截面为半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电子指纹锁,包括外壳、指纹模块、电池、电路板模块、方杆、离合头,在外壳内设有离合装置及电机,电机驱动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做直线运动,还包括一活动连接在外壳内的杠杆件,杠杆件一端延伸至离合头位置,杠杆件的另一端延伸至离合装置输出端的活动范围内,杠杆件与离合头具有分离状态和联动状态,分离状态下外壳与方杆可相对转动,本申请通过电机驱动离合装置实现杠杆件与离合头联动,此离合装置实现了电磁铁同样的功能,但完全避免了耗电量大,同等规格推拉电磁铁推力不足的缺陷。本申请中的离合装置是利用电机转动离合装置的外壳来实现伸缩杆推拉工作。实现内门电子指纹锁所需的体积小力量足的离合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小平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