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0959发布日期:2020-08-21 15:5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给水管具有质轻、耐腐蚀性优良、流体阻力小、机械强度大、施工简易、造价低廉、不影响水质等特点,因此应用场合十分广泛。但是塑料给水管在制造或运输过程中,过长的管体给生产或运输或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塑料给水管一般都是几米一段切割后使用。目前,塑料给水管在切割过程中没有适应性很强的夹持机构,一般一种管径就需要一种夹持机构,对塑料给水管的切割夹持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强的多连杆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供管体穿过的内圆孔,且所述内圆孔的圆心为内圆心;

圆环型连杆部,所述圆环型连杆部设置在固定座上,圆环型连杆部由多根连杆首尾相连组成,相邻两个连杆的端部交叠在一起形成连接点,所述连接点处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点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间呈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均在第一圆上,所述第一圆是以内圆心为第一圆心,以第一圆心至任一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点均在第二圆上,所述第二圆是以内圆心为第二圆心,以第二圆心至任一第二连接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所述第一圆直径大于第二圆直径;

滑块,所述滑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滑块导向座内,所述滑块导向座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所述第一连接点上的销轴和第二连接点上的销轴均对应设置在滑块上;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连杆部上部,且所述驱动部连接滑块一端,所述滑块在驱动部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沿滑块导向座移动;

夹头,所述夹头连接第二连接点,所述夹头也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且所述夹头的顶端朝向内圆心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均匀分布在圆环型连杆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气缸一端下部处竖直连接滑块连接头一端,滑块连接头另一端连接滑块一端,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座为与内圆孔同心的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圆环型连杆部由16根连杆首尾相连组成,所述气缸为四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夹头外表面设有防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部实现多根连杆的同步动作,通过连杆带动夹头可实现一定范围的夹持,便于实现对不同管径的夹持,提高本夹持机构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h-h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3、圆环型连杆部、滑块5、驱动部和夹头8;其中,

固定座3上设有供管体穿过的内圆孔301,固定座3为与内圆孔301同心的圆形,且内圆孔301的圆心为内圆心302,同圆心的固定座的设置便于固定座上其他部件的安装,即便于实现固定座上的圆环型连杆部均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实现圆环型连杆部对管体的稳定精确夹紧;

圆环型连杆部设置在固定座3上,圆环型连杆部由多根连杆1首尾相连组成,相邻两个连杆1的端部交叠在一起形成连接点,所述连接点处通过销轴1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点包括第一连接点101和第二连接点102,所述第一连接点101和第二连接点102间呈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点101均在第一圆103上,所述第一圆101是以内圆心为第一圆心,以第一圆心至任一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点102均在第二圆104上,所述第二圆104是以内圆心为第二圆心,以第二圆心至任一第二连接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所述第一圆直径大于第二圆直径;

滑块5,所述滑块5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5分别对应设置在固定座3上的滑块导向座7内,所述滑块导向座7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所述第一连接点101上的销轴和第二连接点102上的销轴均对应设置在滑块5上;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连杆部上部,且所述驱动部连接滑块5一端,所述滑块5在驱动部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点101和第二连接102点沿滑块导向座移动;

本技术:
中的驱动部包括多个气缸2,多个所述气缸2通过气缸支架4均匀分布在圆环型连杆部上;

夹头8,所述夹头8连接第二连接点102,所述夹头8也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且所述夹头8的顶端朝向内圆心方向。

圆环型连杆部呈两种状态,分别为:一、气缸2通气给进,通过气缸带动滑块沿滑块导向座向内圆心方向移动,滑块带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向内圆心移动,即实现夹头向内圆心方向移动,多个夹头均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即多个夹头也组成一个夹持的圆形,便于夹持圆形的管体,通过多根连杆1的控制作用实现夹头8的各点距离、压力保持一致,实现管体的稳定夹紧;同时可根据管体直径大小,适当调节气缸给气量的大小,实现夹头向内圆心移动距离和压力的控制,便于适用多种尺寸的管体,提高本夹持机构的适用性和兼容性,提高本夹持机构的经济价值;二、当管体切割结束或不需要夹持管体,气缸带动滑块沿滑块固定座向远离内圆心一侧移动,滑块带动第一连接点101和第二连接点102向与内圆心相反的方向移动,实现夹头向与内圆心相反方向运动,实现夹持机构的松开。

本申请中,气缸2一端下部处竖直连接滑块连接头一端,所述滑块连接头另一端连接滑块一端,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点,滑块底端通过滑块底座9设置在固定座3上,通过气缸驱动滑落连接头,通过滑块连接头6带动滑块5及夹头8实现夹紧、松开。

本申请中,圆环型连杆部由16根连杆首尾相连组成,气缸为四个,则16根首尾相连组成的第一连接点101和第二连接点102则各有8个,则与第二连接点102连接的夹头有8个,通过气缸2和连杆1的1:4分布排列,便于通过连杆1的控制作用实现夹头8的各点距离、压力保持一致。

为了提高夹头8对管体的夹持效果,夹头外表面设有防滑装置,可提高夹头对管体夹持的稳定性,避免夹头在夹持过程中发生位移。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供管体穿过的内圆孔,且所述内圆孔的圆心为内圆心;

圆环型连杆部,所述圆环型连杆部设置在固定座上,圆环型连杆部由多根连杆首尾相连组成,相邻两个连杆的端部交叠在一起形成连接点,所述连接点处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点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间呈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均在第一圆上,所述第一圆是以内圆心为第一圆心,以第一圆心至任一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点均在第二圆上,所述第二圆是以内圆心为第二圆心,以第二圆心至任一第二连接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所述第一圆直径大于第二圆直径;

滑块,所述滑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滑块导向座内,所述滑块导向座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所述第一连接点上的销轴和第二连接点上的销轴均对应设置在滑块上;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圆环型连杆部上部,且所述驱动部连接滑块一端,所述滑块在驱动部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沿滑块导向座移动;

夹头,所述夹头连接第二连接点,所述夹头也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且所述夹头的顶端朝向内圆心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连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均匀分布在圆环型连杆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连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一端下部处竖直连接滑块连接头一端,所述滑块连接头另一端连接滑块一端,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连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与内圆孔同心的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连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型连杆部由16根连杆首尾相连组成,所述气缸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连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外表面设有防滑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连杆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圆环型连杆部、滑块、驱动部和夹头,固定座上设有供管体穿过的内圆孔,且所述内圆孔的圆心为内圆心;圆环型连杆部设置在固定座上,滑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滑块导向座内,滑块导向座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所述第一连接点上的销轴和第二连接点上的销轴均对应设置在滑块上;驱动部设置在圆环型连杆部上部,夹头连接第二连接点,夹头也设置在经过内圆心的弦上,且夹头的顶端朝向内圆心方向。通过驱动部实现多根连杆的同步动作,通过连杆带动夹头可实现一定范围的夹持,便于实现对不同管径的夹持,提高本夹持机构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安民;王艳良;唐永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一水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2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