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9909发布日期:2020-06-26 23:3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及数字化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



背景技术:

自德国工业4.0概念推出以来,全球制造业逐渐步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成为最重要的三大主题。因此在检测行业,为满足客户不同的产品需求,企业研发小批量定制化、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潮流。并要求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快速、高效以及精准化。目前,检测领域对检测过程控制多是采用多工位人工检测,且测量检具在各工位之间移动起来比较麻烦。这样的模式效率低下、精度误差大,且人工成本大。在智能化制造时代,这无疑会降低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能将自动化智能检测装备、手工检测装备、产品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电子看板系统、数字化移动工位完美集成于一体,实现以智能生产为前提的人机互交式数字化自动检测。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精度。以解决以往检测工位不集中、工位移动不方便、检测精度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精度。以解决以往检测工位不集中、工位移动不方便、检测精度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包括移动式机架、智能检测装备、接口模块、扫码仪、数字化看板、报警模块、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中控机;其中,所述移动式机架用于安装固定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其它模块;所述照明系统安装在支架顶部,通过线缆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在光线不佳环境下为检测过程提供照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供电面板和网络接口,集成在操作台正前方,安装在支架上,供电面板用于给外接设备供电;网络接口用于连接中控机与智能检测装备;所述报警模块安装在支架上方,由警示灯和蜂鸣器组成,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用于检测到设备系统故障时报警;所述数字化看板通过数据线与中控机相连,安装在支架上,位于操作台正前方,用于代替传统纸质生产任务书、共享生产信息和进度,也用于及时将生产计划发布到各工作站,实时掌握各生产线的产量数据,统计及分析生产效率,实现数据的互换和共享;所述中控机由pc机组成,用于采集、分析和存储数据,pc机主体安装在机架底部的电气箱内,键鼠显示器安装在机架左侧的悬臂支架上;所述扫码仪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用于扫描工件条码识别待测产品的编号;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在电气箱内,用于驱动和控制设备运转并提供电能;所述智能检测装备放置在操作台上,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接,用于自动检测待测产品,不同待测产品对应不同的数字化检测装备。

进一步的,上述移动式机架包括电气箱、操作台、移动装置和支架;所述电气箱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用于安装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操作台安装在电气箱上面,用于放置数字化检测装备、手动检具、外观待检的若干零件以及需要用于测量的各类工量具;所述移动装置由4个万向轮组成,安装在电气箱的底部,用于方便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移动;所述支架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用于安装取电/数字接口、扫码设备、数字化看板、报警系统、照明系统。

进一步的,上述智能检测装备,不同待测产品对应不同的智能检测装备。

进一步的,上述待测工件的检测流程如下:接通电源,启动系统;根据电子看板的生产数据确定生产量;将待测工件放置在数字化检测装备上;利用中控机控制智能检测装备完成对待测工件的自动检测,完成工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取下工件,检测下一各待测工件,直至所有待测工件检测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移动式智能检测设备,将产品检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电子看板、数字化移动工位集成于一体,解决了传统检测工艺分散、工位移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精度误差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仅以一种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设计原理进行详细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包括移动式机架、智能检测装备、接口模块、扫码仪、数字化看板、报警模块、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中控机组成。其中,

移动式机架由电气箱、操作台、移动装置和支架组成,电气箱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用于安装电气控制系统;操作台安装在电气箱上面,用于放置数字化检测装备、手动检具、外观待检的若干零件以及需要用于测量的各类工量具;移动装置由4个万向轮组成,安装在电气箱的底部,用于方便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移动;支架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用于安装取电/数字接口、扫码设备、数字化看板、报警系统、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安装在支架顶部,通过线缆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在光线不佳环境下为检测过程提供照明。

接口模块包括供电面板和网线接口,集成在操作台正前方,安装在支架上,供电面板用于给外接设备供电;网线接口用于连接中控机与自动化检具。

报警模块安装在支架上方,由警示灯和蜂鸣器组成,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用于检测到设备系统故障时报警。

数字化看板通过数据线与中控机相连,安装在支架上,位于操作台正前方,用于代替传统纸质生产任务书、共享生产信息和进度,也用于及时将生产计划发布到各工作站,实时掌握各生产线的产量数据,统计及分析生产效率,实现数据的互换和共享。

中控机由pc机组成,用于采集、分析和存储数据,pc机主体安装在机架底部的电气箱内,键鼠显示器安装在机架左侧的悬臂支架上。

扫码仪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用于扫描工件条码识别待测产品的编号。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在电气箱内,用于驱动和控制设备运转并提供电能。

智能检测装备放置在操作台上,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接,用于自动检测待测产品,不同待测产品对应不同的数字化检测装备。

基于本发明的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检测流程如下:接通电源,启动系统;根据电子看板的生产数据确定生产量;将待测工件放置在数字化检测装备上;利用中控机控制智能检测装备完成对待测工件的自动检测,完成工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时通过软件界面显示判定是否合格。并将数据自动存储在中控机里,用于按需生成各类型的报表;取下工件,检测下一各待测工件,直至所有待测工件检测结束。

待检工件的检测过程可全部集中在一台数字化检测工作站上完成,检测过程数字化、智能化。除此之外,本工作站同时还可满足手工检测需求,利用无线测量工具,实现工件检测数据的自动录入。工作站移动灵活、结构紧凑可随意放置在车间任何合理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机架、智能检测装备、接口模块、扫码仪、数字化看板、报警模块、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中控机;其中,所述移动式机架用于安装固定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其它模块;所述照明系统安装在支架顶部,通过线缆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在光线不佳环境下为检测过程提供照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供电面板和网络接口,集成在操作台正前方,安装在支架上,供电面板用于给外接设备供电;网络接口用于连接中控机与智能检测装备;所述报警模块安装在支架上方,由警示灯和蜂鸣器组成,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用于检测到设备系统故障时报警;所述数字化看板通过数据线与中控机相连,安装在支架上,位于操作台正前方,用于代替传统纸质生产任务书、共享生产信息和进度,也用于及时将生产计划发布到各工作站,实时掌握各生产线的产量数据,统计及分析生产效率,实现数据的互换和共享;所述中控机由pc机组成,用于采集、分析和存储数据,pc机主体安装在机架底部的电气箱内,键鼠、显示器安装在机架左侧的悬臂支架上;所述扫码仪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用于扫描工件条码识别待测产品的编号;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在电气箱内,用于驱动和控制设备运转并提供电能;所述智能检测装备放置在操作台上,通过线缆与中控机相连接,用于自动检测待测产品,不同待测产品对应不同的数字化检测装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机架包括电气箱、操作台、移动装置和支架;所述电气箱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用于安装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操作台安装在电气箱上面,用于放置数字化检测装备、手动检具、外观待检的若干零件以及需要用于测量的各类工量具;所述移动装置由4个万向轮组成,安装在电气箱的底部,用于方便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的移动;所述支架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用于安装取电/数字接口、扫码设备、数字化看板、报警系统、照明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不同待测产品对应不同的智能检测装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工件的检测流程如下:接通电源,启动系统,根据电子看板的生产数据确定生产量;将待测工件放置在数字化检测装备上;利用中控机控制智能检测装备完成对待测工件的自动检测,完成工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取下工件,检测下一各待测工件,直至所有待测工件检测结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智能装备及数字化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数字化检测工作站;包括移动式机架、智能检测装备、接口模块、扫码仪、数字化看板、报警模块、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中控机;本发明将产品检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数字化移动工位集成于一体,解决了传统检测工艺分散、工位移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精度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孔啸;张飞霞;孔飞;周雨;张伟建;张伟;李云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宜润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3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