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3773发布日期:2021-06-01 23:2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陪护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而儿童陪护机器人是用于对儿童进行教育、监护、交互等的机器人。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儿童陪护机器人使用时,机器人容易被儿童撞到,而现目前绝大部分儿童陪护机器人不具备较好的防护结构,所以机器人被撞到后容易发生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儿童陪护机器人不具备较好的防护结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包括底座、防护罩、机器人本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底座的内部镶嵌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焊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位于收纳槽内,所述丝杠的外周套接有预紧弹簧,所述防护罩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防护罩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所述凹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防撞凸块,所述防撞凸块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机器人本体位于防护罩的内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端嵌入收纳槽,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的正中央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面为半球面,并且底座的重心位于配重块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丝杠上端插入螺纹盲孔,并与螺纹盲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紧弹簧位于机器人本体与配重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凸块的顶部呈半球形,并且防撞凸块的顶部延伸出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端与收纳槽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通过底座与配重块的配合设置,将底座设置成半球形,同时利用配重块的重心设置在下端,以此可以使得底座可成为一个不倒翁结构,这样在机器人本体使用时,机器人本体不易发生摔倒;

通过底座与机器人本体的配合设置,机器人本体还可以从底座上拆卸下来,方便机器人本体使用;

通过防护罩,可在机器人本体不使用时,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防护,起到防水防尘效果,同时利用防护罩上的防撞凸块,在防护罩受到碰撞时,防撞凸块与减震弹簧配合,可以对撞击起到缓冲效果,能够对防护罩内部的机器人本体进行撞击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底座,101-收纳槽,2-配重块,3-防护罩,301-凹槽,4-机器人本体,401-螺纹盲孔,5-万向轮,6-丝杠,7-预紧弹簧,8-防撞凸块,9-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包括底座1、防护罩3、机器人本体4,下面对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01,底座1的内部镶嵌有配重块2,配重块2的上表面焊接有丝杠6,丝杠6位于收纳槽101内,丝杠6的外周套接有预紧弹簧7;

具体的,收纳槽101可将机器人本体4收纳在底座1上,而通过底座1与配重块2的配合,将底座1设置成半球形,同时将配重块2的重心设置在下端,以此可以使得底座1可成为一个不倒翁结构,这样在机器人本体4使用时,机器人本体4不易发生摔倒;

防护罩3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防护罩3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凹槽301,若干个凹槽30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防撞凸块8,防撞凸块8的底部与凹槽30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9;

具体的,防护罩3可从底座1上拆卸下来,并且防护罩3可在机器人本体4不使用时,对机器人本体4进行防护,起到防水防尘效果,同时利用防护罩3上的防撞凸块8,在防护罩3受到碰撞时,防撞凸块8与减震弹簧9配合,可以对撞击起到缓冲效果,能够对防护罩3内部的机器人本体4进行撞击保护;

根据以上所述,机器人本体4位于防护罩3的内部,机器人本体4的下端嵌入收纳槽101,机器人本体4底部的正中央开设有螺纹盲孔401,机器人本体4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5;

具体的,在机器人本体4进行收纳时,将螺纹盲孔401与丝杠6插接,并扭动机器人本体4进行旋转,这时机器人本体4的下端便会慢慢伸入凹槽收纳槽101的内部,而在机器人本体4下移过程中,预紧弹簧7受到挤压产生向外扩展的弹力,这个弹力使得机器人本体4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以此可以防止丝杠6与螺纹盲孔401之间发生滑丝、松动,而如需将机器人本体4拆卸下来使用时,只需拧动机器人本体4进行反转,便可从收纳槽101内取出,而万向轮5可以方便机器人本体4进行移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包括底座(1)、防护罩(3)、机器人本体(4),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01),所述底座(1)的内部镶嵌有配重块(2),所述配重块(2)的上表面焊接有丝杠(6),所述丝杠(6)位于收纳槽(101)内,所述丝杠(6)的外周套接有预紧弹簧(7);

所述防护罩(3)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防护罩(3)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凹槽(301),若干个所述凹槽(30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防撞凸块(8),所述防撞凸块(8)的底部与凹槽(30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9);

所述机器人本体(4)位于防护罩(3)的内部,所述机器人本体(4)的下端嵌入收纳槽(101),所述机器人本体(4)底部的正中央开设有螺纹盲孔(401),所述机器人本体(4)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面为半球面,并且底座(1)的重心位于配重块(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6)上端插入螺纹盲孔(401),并与螺纹盲孔(40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弹簧(7)位于机器人本体(4)与配重块(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凸块(8)的顶部呈半球形,并且防撞凸块(8)的顶部延伸出凹槽(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4)的下端与收纳槽(101)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陪护机器人结构,包括底座、防护罩、机器人本体,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底座的内部镶嵌有配重块,配重块的上表面焊接有丝杠,丝杠位于收纳槽内,丝杠的外周套接有预紧弹簧,防护罩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的顶部,防护罩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凹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防撞凸块,防撞凸块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机器人本体位于防护罩的内部,机器人本体的下端嵌入收纳槽,机器人本体底部的正中央开设有螺纹盲孔,机器人本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通过底座与配重块的配合可以使得底座可成为一个不倒翁结构,在机器人本体使用时,机器人本体不易发生摔倒。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媛媛
技术研发日:2020.05.23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