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7103发布日期:2021-06-22 15:0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稀油激振器轴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激振器是附加在某些机械和设备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是利用机械振动的重要部件。激振器在运转过程中,激振器轴套经常受力或环境影响引起变形或者磨损,需要拆卸检修,拆卸轴套时要从传动轴上取下来,由于没有专用工具,拆卸很困难,检维修拆卸需要用扁铲敲击轴套,造成轴套表面损伤,同时需要的时间长,设备停产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影响设备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旨在克服现有稀油激振器轴套在拆卸时存在的拆卸困难、易造成轴套表面损伤、费时费力等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包括与轴套尺寸相匹配的拔套,所述拔套为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拔套一端设置有一体的圆形支撑板,所述拔套内壁上设有与激振器轴套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圆形支撑板中心处嵌有一个螺母,螺母内设置有丝杆,所述圆形支撑板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螺母的内螺纹孔,在不影响丝杆通过的同时可对螺母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所述圆形通孔位于螺母的下方且与螺母的内螺纹孔连通,所述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或六方,使用时,拔套经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固定于激振器轴套上,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通过设置的四方或六方与扳手卡接,丝杆的另一端抵压在激振器轴端上,通过转动扳手将丝杆旋入将激振器轴套顶离激振器轴,完成拉拔作业。

较佳的,所述圆形支撑板的材质为钢板。

较佳的,所述圆形支撑板的厚度为8mm。

较佳的,所述螺母焊接在圆形支撑板中心。

较佳的,所述螺母为m20的六角螺母,所述丝杆为m20*120的丝杆。

较佳的,所述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所述四方侧壁中部开设有圆形螺纹通孔,所述圆形螺纹通孔内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与圆形螺纹通孔螺纹连接,使用时,可将横杆安装在圆形螺纹通孔内,便于作业人员转动丝杆拆卸轴套;使用时也可不安装横杆,直接将四方卡接在扳手的四方凹槽内,作业人员可通过扳手转动丝杆拆卸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确保轴套和主轴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利用拔套与激振器轴套的螺纹连接和丝杆配合作用将轴套拔出,不仅解决了轴套的拆卸问题,还提高了激振器轴承检查、更换的效率,降低了检修作业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拔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包括与轴套尺寸相匹配的拔套1,所述拔套1为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拔套1一端设置有一体的圆形支撑板2,所述拔套1内壁上设有与激振器轴套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3,所述圆形支撑板2中心处嵌有一个螺母4,螺母4内设置有丝杆5,所述圆形支撑板2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6,所述圆形通孔6的直径略大于螺母4的内螺纹孔,在不影响丝杆5通过的同时可对螺母4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所述圆形通孔6位于螺母4的下方且与螺母4的内螺纹孔连通,所述丝杆5上背离拔套1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使用时,拔套1经外螺纹与内螺纹3连接固定于激振器轴套上,丝杆5上背离拔套1开口方向的一端通过设置的四方或六方与扳手卡接,丝杆5的另一端抵压在激振器轴端上,通过转动扳手将丝杆5旋入将激振器轴套顶离激振器轴,完成拉拔作业。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2中,如图4所示,所述丝杆5上背离拔套1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六方。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3中,所述圆形支撑板2的材质为钢板;所述圆形支撑板2的厚度为8mm;所述螺母4焊接在圆形支撑板2中心;所述螺母4为m20的六角螺母4;所述丝杆5为m20*120的丝杆5。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4中,如图5所示,所述丝杆5上背离拔套1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所述四方侧壁中部开设有圆形螺纹通孔7,所述圆形螺纹通孔7内设置有横杆8,所述横杆8与圆形螺纹通孔7螺纹连接,使用时,可将横杆8安装在圆形螺纹通孔7内,便于作业人员转动丝杆5拆卸轴套;使用时也可不安装横杆8,直接将四方卡接在扳手的四方凹槽内,作业人员可通过扳手转动丝杆5拆卸轴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操作,能够快速将激振器轴套从激振器转轴上拆卸下来,并且在拆卸的过程中保证轴套与转轴不受损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轴套尺寸相匹配的拔套,所述拔套为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拔套一端设置有一体的圆形支撑板,所述拔套内壁上设有与激振器轴套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圆形支撑板中心处嵌有一个螺母,螺母内设置有丝杆,所述圆形支撑板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螺母的内螺纹孔,所述圆形通孔位于螺母的下方且与螺母的内螺纹孔连通,所述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或六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支撑板的材质为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支撑板的厚度为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焊接在圆形支撑板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m20的六角螺母,所述丝杆为m20*120的丝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所述四方侧壁中部开设有圆形螺纹通孔,所述圆形螺纹通孔内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与圆形螺纹通孔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稀油激振器轴套专用拉拔装置,包括与轴套尺寸相匹配的拔套,拔套为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拔套一端设置有一体的圆形支撑板,拔套内壁上设有与激振器轴套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圆形支撑板中心处嵌有一个螺母,螺母内设置有丝杆,圆形支撑板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位于螺母的下方且与螺母的内螺纹孔连通,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设置为四方或六方,使用时,拔套经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固定于激振器轴套上,丝杆上背离拔套开口方向的一端通过设置的四方或六方与扳手卡接,丝杆的另一端抵压在激振器轴端上,通过转动扳手将丝杆旋入将激振器轴套顶离激振器轴,完成拉拔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晁阔臣;王经俊;李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建邦集团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