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机构及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0920发布日期:2022-12-24 05:0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机构及铰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机构及铰链。


背景技术:

2.门或窗扇在安装时,一般通过铰链与门框或窗框连接,从而达到门或窗扇打开、关闭的效果。
3.公开号为cn2158039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窗扇下垂的铰链,底板分别通过短杆和长杆与托臂铰接,将底板安装在窗框的底部,将窗扇安装在托臂上。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将底板安装固定在窗框的底部之后,容易存在以下问题: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距离太大导致关窗之后存在缝隙,或者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不能关窗或关窗卡壳,因此需要松动底板,重新安装,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机构及铰链,通过调整调节件,从而调节滑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调节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机构,包括底板和滑板,所述滑板通过调节件活动置于底板上方。
6.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滑板开设有通孔;
7.所述调节件包括从上到下的调节部、偏心轮部和定位轴部,所述偏心轮部置于所述通孔内,且偏心轮部与通孔活动配合,所述定位轴部穿过所述定位孔。
8.优选的,所述通孔为腰型孔,且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滑板的长度方向。
9.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轮部的端面呈圆形。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偏心轮部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偏心轮部和定位轴部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的端面呈圆形,且调节部的端面中部开设有内六角沉头孔或十字沉头孔。
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导向凸台,所述滑板的底面上设有配合所述导向凸台的导向槽。
14.还公开了一种铰链,包括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托臂,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滑板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托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滑板铰接,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托臂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调节件,从而调节滑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调节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调节件的立体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调节件的俯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爆炸图。
22.图中,1-底板,11-定位孔,12-导向凸台,2-滑板,21-通孔,22-导向槽,3-调节件,31-调节部,32-偏心轮部,33-定位轴部,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托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横向”为滑板2或底板1的长度方向,本文中所述“纵向”为滑板2或底板1的宽度方向。
25.实施例1
26.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包括底板1和滑板2,底板1用于安装固定在窗框上,底板1上开设有定位孔11,滑板2通过调节件3活动置于底板1上方,且滑板2开设有通孔21,调节件3包括从上到下的调节部31、偏心轮部32和定位轴部33,偏心轮部32置于通孔21内,且偏心轮部32与通孔21活动配合,定位轴部33穿过定位孔11,具体的,调节部31和偏心轮部3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偏心轮部32和定位轴部33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调整调节部31从而带动调节件3转动,定位孔11限制定位轴部33的径向移动,使得调节部31和偏心轮部32以定位轴部33为轴线转动,偏心轮部32与通孔21活动配合,并传递作用力,从而带动滑板2水平移动,调整滑板2与底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
2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附图2所示,通孔21为腰型孔,且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滑板2的长度方向,这样偏心轮部32与腰型孔的长轴方向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不会使滑板2沿着纵向摆动,而滑板2只会沿着横向移动,从而不影响窗扇与窗框在纵向方向上的密封。
28.优选的,如附图3~4所示,偏心轮部32的端面呈圆形,这样偏心轮部32在与通孔21活动配合的过程中,作用力传递更稳定,滑板2和窗扇沿着底板1滑动更稳定。
29.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调节部31位于通孔21外,调节部31的端面呈圆形,且调节部31的端面中部开设有内六角沉头孔或十字沉头孔,方便采用六角或十字螺丝刀拧动调节部31,从而带动调节件3转动。
3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如附图3所示,调节部31的直径大于通孔21的直径,使得调节部31可以遮挡住通孔21,更加美观。
31.如附图6所示,底板1的顶面设有导向凸台12,滑板2的底面上设有配合导向凸台12的导向槽22,导向凸台12与导向槽22配合,从而使得滑板2与底板1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定,这样能更加稳定和精确地调节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
32.实施例2
33.另外,如附图5~6所示,还提供了一种铰链,包括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和托臂6,通过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使得滑板2与托臂6之间能够折叠或打开,托臂6用于托住并固定窗扇。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滑板2铰接,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与托臂6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滑板2铰接,且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与托臂6靠近第一连杆4的一端铰接。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与滑板2铰接处的铰接轴均穿过底板1,且底板1上开设有配合铰接轴的条形孔,从而使滑板2可稳定地沿着底板1水平移动。
3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滑板(2),所述滑板(2)通过调节件(3)活动置于底板(1)上方;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定位孔(11),所述滑板(2)开设有通孔(21);所述调节件(3)包括从上到下的调节部(31)、偏心轮部(32)和定位轴部(33),所述偏心轮部(32)置于所述通孔(21)内,且偏心轮部(32)与通孔(21)活动配合,所述定位轴部(33)穿过所述定位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为腰型孔,且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滑板(2)的长度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部(32)的端面呈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1)和所述偏心轮部(3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偏心轮部(32)和定位轴部(33)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1)的端面呈圆形,且调节部(31)的端面中部开设有内六角沉头孔或十字沉头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1)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21)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设有导向凸台(12),所述滑板(2)的底面上设有配合所述导向凸台(12)的导向槽(22)。8.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和托臂(6),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滑板(2)铰接,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与托臂(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滑板(2)铰接,且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与托臂(6)靠近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铰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机构,包括底板和滑板,所述滑板通过调节件活动置于底板上方。通过调整调节件,从而调节滑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调节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步调节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步调节窗扇与窗框的侧部之间的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刘迪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迪阳
技术研发日:2022.07.30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