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0079发布日期:2023-05-27 21:0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


背景技术:

1、如图1-2,现有技术中的扶手箱铰链机构通常采用下板1和上板2,通过中间轴4安装,然后使用弹簧3链接下板1和上板2,通过弹簧的弹力和自身限位作用,固定下板1,铰链可实现0-90°的旋转,从而带动扶手箱开闭。上述扶手箱铰链机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2、1.随着时间的推移,弹簧弹力不足,导致打开效果不佳;

3、2.无阻尼手感,且开关闭力值不同,体验感差;

4、3.扶手箱前端需要设计卡接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

2、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包括铰链上板和铰链下板,所述铰链上板包括铰链上板本体和位于所述铰链本体下方两侧的悬臂,而且所述两侧的悬臂上设置有第一阻尼安装孔,所述铰链下板包括铰链下板本体和位于所述铰链下板本体上方两侧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第二阻尼安装孔,所述第一阻尼安装孔内过盈安装有第一阻尼元件,所述第二阻尼安装孔内过盈安装有第二阻尼元件;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同轴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的轴承将所述悬臂与所述旋转臂连接。

3、其中,所述两侧的悬臂对称设置。

4、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安装孔为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

5、其中,所述两侧的旋转臂对称设置。

6、其中,所述第二阻尼安装孔为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

7、其中,所述悬臂上具有直臂段,所述两侧的旋转臂具有向内设置且在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直臂段干涉的限位翻边。

8、其中,所述轴承的两端通过夹紧片固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取消扶手箱前端卡锁结构,使扶手箱结构简单;

11、2.扶手箱打开和闭合的力度一致,增加了阻尼感,可在任意角度悬停。



技术特征:

1.一种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上板和铰链下板,所述铰链上板包括铰链上板本体和位于所述铰链上板本体下方两侧的悬臂,而且所述两侧的悬臂上设置有第一阻尼安装孔,所述铰链下板包括铰链下板本体和位于所述铰链下板本体上方两侧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第二阻尼安装孔,所述第一阻尼安装孔内过盈安装有第一阻尼元件,所述第二阻尼安装孔内过盈安装有第二阻尼元件;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同轴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的轴承将所述悬臂与所述旋转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悬臂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安装孔为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旋转臂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安装孔为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上具有直臂段,所述两侧的旋转臂具有向内设置且在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直臂段干涉的限位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两端通过夹紧片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技术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包括铰链上板和铰链下板;所述铰链上板包括铰链上板本体和悬臂,悬臂上设置有第一阻尼安装孔,铰链下板包括铰链下板本体和旋转臂,旋转臂上设置有第二阻尼安装孔,第一阻尼安装孔内过盈安装有第一阻尼元件,第二阻尼安装孔内过盈安装有第二阻尼元件;第一和第二阻尼元件同轴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尼元件的轴承将悬臂与旋转臂连接。本技术的扶手箱铰链悬停机构中,扶手箱打开和闭合的力度一致,增加了阻尼感,可在任意角度悬停。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