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螺丝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7997发布日期:2023-04-20 04:4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螺丝批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螺丝批,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螺丝批。


背景技术:

1、电动螺丝批主要针对如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维修等涉及螺钉装卸的场合使用,本产品是使用电动的方式拧紧或拆卸螺钉,当该设备的动力输出不足以拧紧或拆卸螺钉时,使用户需要进行手工作业。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自一体的电动螺丝批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动螺丝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螺丝批,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输出轴、定位套、拨叉以及圆柱销;所述输出轴嵌套定位套内并可相对于定位套转动,拨叉的主体嵌入定位套内并且拨叉顶部内壁与输出轴顶部上表面接触,所述输出轴的外侧面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弧形面一和v型面一,拨叉包括叉脚和凸块,叉脚位于定位套内壁与弧形面一之间的缝隙内,凸块位于v型面一位于定位套内壁与v型面一之间的缝隙内,所述凸块的侧面与输出轴的v型面一刚性接触以带动输出轴转动,圆柱销位于输出轴的v型面一与定位套内侧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位置处,圆柱销被拨叉的叉脚侧面推动,并以拨叉的轴心为旋转轴进行圆周运动。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凸块的侧面与v型面一抵接的部分由两个斜面和位于斜面之间的弧面构成,其中斜面自弧面向凸块与叉脚连接处倾斜设置,凸块的斜面与位于同侧的v型面一刚性接触以带动输出轴转动。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螺丝批的改进,包括外壳、控制机构和由左机壳和右机壳构成的内壳以及与外壳螺纹连接的电池盖,控制机构包括电路板、负极弹簧、正极弹簧、浮动导电片以及正极导电片,其中,所述电路板内置在内壳中,负极弹簧与电路板负极点连接,浮动导电片一端与正极导电片浮动式触碰连接,浮动导电片另一端与正极弹簧的一端浮动连接,正级弹簧另一端通过一条导线连接在电路板正极点,电池盖的内壁顶部与正极导电片固定连接,当旋转电池盖时,正极导电片与浮动导电片接触并且推动浮动导电片挤压正极弹簧。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正极弹簧为扭弹簧,其有两个悬臂和套接口,正极弹簧通过套接口套在位于左机壳的圆柱上,正极弹簧两个悬臂沿着圆柱旋转,正极弹簧一条悬臂与所述正极导电片浮动连接,另一条悬臂与电路板连接,在左机壳和右机壳上均设有两个斜面,正极弹簧与电路板连接的一个悬臂位于两个斜面之间,另一悬臂进入正极导电片侧面用于卡接该悬臂的v型槽中。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控制机构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位于电路板上方,开关按钮的边缘处设置有两对卡扣,卡扣安装在内壳中,内壳在开关按钮与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用于托起开关按钮并且开关按钮以支撑块为中心进行自由运动,支撑块位于电路板的两个按钮之间,所述外壳开有用于安装开关按钮的回形槽,开关按钮在垂直回形槽侧面的方向上在回形槽内自由运动,当开关按钮转动时,处于向上翘起的开关按钮一端的卡扣与内壳的内壁接触以限制开关按钮脱离内壳,开关按钮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开关按钮通过被挤压形变以控制电路板的按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尾部分别设置一个半圆形的中空的锥台,该半圆形的锥台之间可拆卸式形成圆形锥台,锥台底部的中间与对应的左机壳或右机壳的尾部一体成型,锥台底部的两端部分与对应的左机壳或右机壳的尾部形成有缝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外壳前端为机芯仓,后端为电池仓,机芯置于机芯仓内;在电池仓与机芯仓交界处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对应置于锥台的两端与与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尾部之间的缝隙中,该限位凸台限制机芯沿外壳轴向上的移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在电动模式下,拨叉的凸块的斜面配合弧面刚性接触输出轴的v型面一以驱动输出轴转动;并且圆柱销在叉脚的推动下以叉脚的轴心为中心转动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相比现有产品,该种驱动圆柱销的方式也对定位套和输出轴加工精度降低了要求;在手动模式下,驱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圆柱销移动,圆柱销挤压定位套内壁和输出轴的v型面一以使输出轴不能与定位套发生转动,从而完成输出轴的锁死,手动操作螺丝批;因此,通过独特的离合机构设计实现手自一体功能;

11、2.外壳与内壳通过卡接的方式,并且在卡接过程中,内壳的锥台具有弹性,降低了外壳的凸块安装至内壳的锥台与内壳之间缝隙的难度,改进产品结构,使产品更简单,装配更容易,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12、3.由于正极弹簧可绕着内机壳旋转,并且正极弹簧一端与浮动导电片抵接,电池盖旋紧的时候如果没有旋到位,正极弹簧可驱动浮动导电片接触电池盖,始终保持整个电路的完整,因此,电动螺丝批仍能够通电使用;

13、4.开关按钮通过卡扣安装在内壳中,自主开关按钮与外壳和内壳的调节间隙且开关按钮无法自主脱离外壳。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螺丝批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输出轴、定位套、拨叉以及圆柱销;所述输出轴嵌套定位套内并可相对于定位套转动,拨叉的主体嵌入定位套内并且拨叉顶部内壁与输出轴顶部上表面接触,所述输出轴的外侧面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弧形面一和v型面一,拨叉包括叉脚和凸块,叉脚位于定位套内壁与弧形面一之间的缝隙内,凸块位于定位套内壁与v型面一之间的缝隙内,所述凸块的侧面与输出轴的v型面一刚性接触以带动输出轴转动,圆柱销位于输出轴的v型面一与定位套内侧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位置处,圆柱销被拨叉的叉脚侧面推动,并以拨叉的轴心为旋转轴进行圆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侧面与v型面一抵接的部分由两个斜面和位于斜面之间的弧面构成,其中斜面自弧面向凸块与叉脚连接处倾斜设置,凸块的斜面与位于同侧的v型面一刚性接触以带动输出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机构和由左机壳和右机壳构成的内壳以及与外壳螺纹连接的电池盖,控制机构包括电路板、负极弹簧、正极弹簧、浮动导电片以及正极导电片,其中,所述电路板内置在内壳中,负极弹簧与电路板负极点连接,浮动导电片一端与正极导电片浮动式触碰连接,浮动导电片另一端与正极弹簧的一端浮动连接,正级弹簧另一端通过一条导线连接在电路板正极点,电池盖的内壁顶部与正极导电片固定连接,当旋转电池盖时,正极导电片与浮动导电片接触并且推动浮动导电片挤压正极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弹簧为扭弹簧,其有两个悬臂和套接口,正极弹簧通过套接口套在位于左机壳的圆柱上,正极弹簧两个悬臂沿着圆柱旋转,正极弹簧一条悬臂与所述正极导电片浮动连接,另一条悬臂与电路板连接,在左机壳和右机壳上均设有两个斜面,正极弹簧与电路板连接的一个悬臂位于两个斜面之间,另一悬臂进入正极导电片侧面用于卡接该悬臂的v型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位于电路板上方,开关按钮的边缘处设置有两对卡扣,卡扣安装在内壳中,内壳在开关按钮与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用于托起开关按钮并且开关按钮以支撑块为中心进行自由运动,支撑块位于电路板的两个按钮之间,所述外壳开有用于安装开关按钮的回形槽,开关按钮在垂直回形槽侧面的方向上在回形槽内自由运动,当开关按钮转动时,处于向上翘起的开关按钮一端的卡扣与内壳的内壁接触以限制开关按钮脱离内壳,开关按钮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开关按钮通过被挤压形变以控制电路板的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尾部分别设置一个半圆形的中空的锥台,该半圆形的锥台之间可拆卸式形成圆形锥台,锥台底部的中间与对应的左机壳或右机壳的尾部一体成型,锥台底部的两端部分与对应的左机壳或右机壳的尾部形成有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端为机芯仓,后端为电池仓,机芯置于机芯仓内;在电池仓与机芯仓交界处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对应置于锥台的两端与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尾部之间的缝隙中,该限位凸台限制机芯沿外壳轴向上的移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螺丝批,其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输出轴、定位套、拨叉以及圆柱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嵌套定位套内并可相对于定位套转动,拨叉的主体嵌入定位套内并且拨叉顶部内壁与输出轴顶部上表面接触,所述输出轴的外侧面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弧形面一和V型面一,拨叉包括叉脚和凸块,叉脚位于定位套内壁与弧形面一之间的缝隙内,凸块位于V型面一位于定位套内壁与V型面一之间的缝隙内,所述凸块的侧面与输出轴的V型面一刚性接触以带动输出轴转动,圆柱销位于输出轴的V型面一与定位套内侧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位置处,圆柱销被拨叉的叉脚侧面推动,并以拨叉的轴心为旋转轴进行圆周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造物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