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紧拆卸装置及筒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6952发布日期:2023-04-26 18:3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紧拆卸装置及筒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拆卸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顶紧拆卸装置、以及具有该顶紧拆卸装置的筒形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有些装备的耐压舱腔内设有上下接管嘴,接管嘴主要由内轴、外螺纹套,接嘴管系组成;接管嘴内轴贯穿耐压舱的腔壁,十字花孔端在腔体内,螺纹头端在腔体外、且与外螺纹套相配合。在接管嘴拆装时,如只从耐压舱的外部操作拧动外螺纹套,会带动内轴产生转动,导致内部o型密封圈挤压变形,密封失效可能性增加,会增大舱体漏水、舱内电器件浸水失效的风险。因此,拆卸时需要将内轴固定住。但耐压舱内径较小,并且接管嘴安装部位在耐压舱底部,距离耐压舱端口距离较远;因而受空间限制,操作人员无法使用工具正向施力固定接管嘴内轴,只能通过设计顶紧拆卸装置辅助完成,实现对于接管嘴的拆装,且避免对于密封圈的损伤。

2、现有的顶紧拆卸装置,采用十字花杆和加力杠杆组成,十字花杆和加力杠杆成l形。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扶住压制加力杠杆,十字花杆抵靠在内轴上;加力杠杆将力传递给十字花头来固定内轴,之后从耐压舱的外部操作拧动外螺纹套,实现接管嘴的拆卸。现有的顶紧拆卸装置,经常出现十字花头脱出而划伤耐压舱内壁的情况;并且在装卸接管嘴时,至少需要两个操作人员相互配合进行操作,一个操作人员扶住顶紧拆卸装置,另一个操作人员拧动外螺纹套,使得操作成本增加。

3、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顶紧拆卸装置,有利于减少操作人员,以及提高操作的稳定性,避免划上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顶紧拆卸装置,其用于顶紧筒形设备内的可拆卸的紧固件,包括:

4、基座,其设有与所述紧固件相匹配固定头;

5、可调节杆,其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6、支撑套,其套设在所述可调节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且通过所述可调节杆的调节实现其抵靠在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上。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可调节杆,多个所述可调节杆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杆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可调节杆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螺杆部,在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螺杆部相匹配的螺纹孔。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可通过旋转来调节可调节杆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部上。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t形主体、在所述t形主体的相对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同轴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所述螺纹孔的外侧。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具有设在所述t形主体下端的固定杆,在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有所述固定头。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的轴线与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异面设置。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形主体在远离所述螺纹孔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增加。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为与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相匹配的弧形面。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套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可调节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16、基于上述的一种顶紧拆卸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顶紧拆卸装置的筒形设备,有利于减少操作人员,以及提高操作的稳定性,避免划上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

17、一种筒形设备,包括筒壁、装设在所述筒壁上的紧固件,还包括用于拆装时顶紧所述紧固件的上述的顶紧拆卸装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固定头,与所述紧固件相匹配可以实现顶紧;通过设置可调节杆,可以调节可调节杆伸出的长度,实现支撑套抵靠在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上,保证顶紧拆卸装置可以自行抵靠住紧固件。在需要拆装紧固件时,首先将顶紧拆卸装置伸入筒形设备内,将固定头抵靠在紧固件上;之后调节可调节杆的长度,使得支撑套抵靠在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上,使得顶紧拆卸装置固定在筒形设备内,实现在装卸过程中不用手扶顶紧拆卸装置;有利于顶紧拆卸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被划伤;以及有利于减少一个操作人员,有利于降低装卸成本。

19、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顶紧拆卸装置,其用于顶紧筒形设备内的可拆卸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可调节杆,多个所述可调节杆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杆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可调节杆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螺杆部,在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螺杆部相匹配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通过旋转来调节可调节杆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t形主体、在所述t形主体的相对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同轴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所述螺纹孔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具有设在所述t形主体下端的固定杆,在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有所述固定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轴线与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异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主体在远离所述螺纹孔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为与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相匹配的弧形面。

10.一种筒形设备,包括筒壁、装设在所述筒壁上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拆装时顶紧所述紧固件的权利要求1至任一项所述的顶紧拆卸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紧拆卸装置及筒形设备,所述顶紧拆卸装置包括:基座,其设有与所述紧固件相匹配固定头;可调节杆,其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支撑套,其套设在所述可调节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且通过所述可调节杆的调节实现其抵靠在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上。在需要拆装紧固件时,首先将顶紧拆卸装置伸入筒形设备内,将固定头抵靠在紧固件上;之后调节可调节杆的长度,使得支撑套抵靠在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上,使得顶紧拆卸装置固定在筒形设备内,实现在装卸过程中不用手扶顶紧拆卸装置;有利于顶紧拆卸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筒形设备的内壁被划伤;以及有利于减少一个操作人员,有利于降低装卸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琳,张仁豪,李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四三零八机械厂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