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8578发布日期:2024-02-09 12:4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


背景技术:

1、汽车侧滑门属于汽车的重要零部件,现有结构中导轨与铰链支撑侧门开合运动,对车门的约束主要有两种,a:靠后主锁及阴阳制动块,或者b:主锁及阴阳制动块再加一个前锁。但是,上述两种约束都存在缺陷:结构a中,滑门的前侧约束主要依靠阴阳制动块,当是由于是硬匹配,阴制动块与阳制动块件必须保留安全间隙。因此,对滑门约束必然不牢固,在车辆颠簸时,滑门会出现密封不严,噪声增加。结构b在改方案中增加以个前锁体,虽然约束提升,当时增加了滑门锁系统的复杂程度,并且成本相对结构a大幅度增加。由于开启结构需要拉线控制,不能在滑门上进行多点布置。

2、鉴于此,需要设计一款能够满足目前需要的侧滑门自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其解决了滑门的约束不足问题,随之提升滑门系统动态密封性能,降低动态下车内噪音,提升车内舒适度;同时降低约束系统成本。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包括:

4、第一连接件,其通过车体侧固定螺栓固定在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柱销;

5、第二连接件,其通过滑门侧固定螺栓固定在滑门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所述柱销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基座,两个所述基座通过轴销相连接,所述轴销上可旋转地设置有锁止舍,所述锁止舍与复位簧相连接,所述复位簧用于对旋转后的锁止舍进行复位,所述柱销的前端穿过通孔并与所述锁止舍相连接以形成锁死结构。

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柱销的上下两侧,用于供所述车体侧固定螺栓穿过并安装固定。

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上下两侧,用于供所述滑门侧固定螺栓穿过并安装固定。

8、优选地,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垂直设置,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圆孔,所述轴销通过上下两个圆孔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9、优选地,所述锁止舍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外边缘设置有卡板,所述柱销的前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卡板相抵接或卡接以形成锁死结构。

10、优选地,所述锁止舍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形成v型结构。

11、优选地,所述复位簧设置于所述轴销上,且其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基座上,另一端与锁止舍相接触以控制其复位。

12、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申请解决了下滑门的约束不足问题,随之提升滑门系统动态密封性能,降低动态下车内噪音,提升车内舒适度;

14、(2)本申请降低约束系统成本,解除复杂的拉线控制结构。同时由于是自锁结构,能在滑门上进行多点布置。



技术特征:

1.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柱销(7)的上下两侧,用于供所述车体侧固定螺栓(6)穿过并安装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上下两侧,用于供所述滑门侧固定螺栓(5)穿过并安装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垂直设置,所述基座(4)上开设有圆孔,所述轴销(3)通过上下两个圆孔固定在所述基座(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舍(2)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外边缘设置有卡板,所述柱销(7)的前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卡板相抵接或卡接以形成锁死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舍(2)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形成v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门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簧(1)设置于所述轴销(3)上,且其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基座(4)上,另一端与锁止舍(2)相接触以控制其复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滑门自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其通过车体侧固定螺栓固定在车体上,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柱销;第二连接件,其通过滑门侧固定螺栓固定在滑门上,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柱销穿过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基座,两个基座通过轴销相连接,轴销上可旋转地设置有锁止舍,锁止舍与复位簧相连接,复位簧用于对旋转后的锁止舍进行复位,柱销的前端穿过通孔并与锁止舍相连接以形成锁死结构。本申请解决了下滑门的约束不足问题,随之提升滑门系统动态密封性能,降低动态下车内噪音,提升车内舒适度;本申请降低约束系统成本,解除复杂的拉线控制结构。同时由于是自锁结构,能在滑门上进行多点布置。

技术研发人员:梅阳春,刘建,李中民,班正逸,吴晶晶,王胜鹏,田亮,马佳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