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5492发布日期:2023-07-05 22:2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束防错装置,具体为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


背景技术:

1、汽车线束在装配时,由于其线路错综复杂,导致在对其线路进行装配时,需要使用到防错装配模具对其进行防错标识,防止线路装配出错。

2、但目前大部分的防错装配模具在使用时,只是简单的具备一个对线束的固定和限位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先将防错装配模具进行安装固定,再将线束穿过模具进行固定,但由于线束杂乱且方向无序,模具在安装固定后无法调节其接线方向和接线角度,导致工作人员在将线束与固定后的模具进行对接时较为不便,往往会使得线束在对接时造成弯折或缠绕,对线束造成一的影响的同时,也会降低工作人员接线的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快速进行方向和角度调节的线束防错装配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端中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模具本体正面中部设置有用于对线束进行固定的限位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对模具本体的方向和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模具本体正面一侧设置有标记组件,所述标记组件用于对模具本体进行标记提示。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杆、限位盘、第二螺杆、对接杆、轴承和第三螺杆,所述对接杆通过轴承设置于模具本体底端中部,所述对接杆与轴承内环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轴承外环与模具本体底部连接固定。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对接杆底端,所述支撑杆顶端呈凸形结构设计,所述对接杆底端呈凹状结构设计且与支撑杆顶端的凸形结构相契合,所述支撑杆与对接杆连接后通过第三螺杆横向贯穿且通过第三螺杆配合螺母连接固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盘设置于支撑杆底端,所述第二螺杆设置于限位盘底端的中央位置,所述模具本体通过第二螺杆进行安装固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接线孔、第一螺杆和拧块,所述接线孔有若干个且开设于模具本体一侧,若干所述接线孔均贯穿模具本体,所述第一螺杆的数量与接线孔的数量相对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第一螺杆均螺纹连接于模具本体正面与接线孔对应的位置,所述拧块设置于第一螺杆远离模具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拧块的一端与接线孔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记组件包括连接块、连接杆、提示灯和开关按钮,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模具本体正面一侧,所述连接杆设置于连接块顶端,所述提示灯安装于连接杆顶端,所述开关按钮安装于连接块正面中部,所述连接块内部安装有纽扣电池,所述提示灯与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提示灯的开关。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轴承和对接以及支撑杆,配合第三螺杆,使得工作人员在将模具本体安装固定后,可以通过轴承进行三百六十度方向调节,配合对接杆与支撑杆的铰接,以及第三螺杆的固定,使得该装置在调节完方向后,可以调节倾斜角度,使得更好的与线束进行对接;

11、2、同时利用设置的第一螺杆配合拧块和接线孔,以及开关按钮,使得线束在与接线孔进行对接后可以好的进行固定,同时配合连接块和连接杆以及提示灯,使得线束在对接完成后,可以有效的进行标记,使得在众多的模具本体中更好的区分哪些接好了,使得工作人员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0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杆(03)、限位盘(031)、第二螺杆(032)、对接杆(04)、轴承(041)和第三螺杆(042),所述对接杆(04)通过轴承(041)设置于模具本体(01)底端中部,所述对接杆(04)与轴承(041)内环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轴承(041)外环与模具本体(01)底部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03)设置于对接杆(04)底端,所述支撑杆(03)顶端呈凸形结构设计,所述对接杆(04)底端呈凹状结构设计且与支撑杆(03)顶端的凸形结构相契合,所述支撑杆(03)与对接杆(04)连接后通过第三螺杆(042)横向贯穿且通过第三螺杆(042)配合螺母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031)设置于支撑杆(03)底端,所述第二螺杆(032)设置于限位盘(031)底端的中央位置,所述模具本体(01)通过第二螺杆(032)进行安装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接线孔(011)、第一螺杆(012)和拧块(013),所述接线孔(011)有若干个且开设于模具本体(01)一侧,若干所述接线孔(011)均贯穿模具本体(01),所述第一螺杆(012)的数量与接线孔(011)的数量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螺杆(012)均螺纹连接于模具本体(01)正面与接线孔(011)对应的位置,所述拧块(013)设置于第一螺杆(012)远离模具本体(01)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杆(012)远离拧块(013)的一端与接线孔(0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组件包括连接块(02)、连接杆(021)、提示灯(022)和开关按钮(023),所述连接块(02)设置于模具本体(01)正面一侧,所述连接杆(021)设置于连接块(02)顶端,所述提示灯(022)安装于连接杆(021)顶端,所述开关按钮(023)安装于连接块(02)正面中部,所述连接块(02)内部安装有纽扣电池,所述提示灯(022)与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钮(023)用于控制提示灯(022)的开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防错装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端中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模具本体正面中部设置有用于对线束进行固定的限位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对模具本体的方向和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模具本体正面一侧设置有标记组件,所述标记组件用于对模具本体进行标记提示;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轴承和对接以及支撑杆,配合第三螺杆,使得工作人员在将模具本体安装固定后,可以通过轴承进行三百六十度方向调节,配合对接杆与支撑杆的铰接,以及第三螺杆的固定,使得该装置在调节完方向后,可以调节倾斜角度,使得更好的与线束进行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杨保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巴斯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