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微压氧舱,具体为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当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液输氧能力相应会下降,高强度工作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体耗氧量增加,而当输氧能力不足,超过生理极限后,日积月累身体长期相对性缺氧,亚健康症状也会随之出现,微压氧舱是进行微压氧疗法的专用设备,吸氧或者适当气压的微压氧舱,可以快速改善因缺氧而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2、但是现有技术中,氧舱舱门大多是用螺纹固定的形式实现锁紧结构的,这种方式需要不断的对锁紧机构进行回转,使锁紧螺母松动后,才能打开氧舱舱门,整个开闭合的过程中,较为浪费时间,不够便捷,降低了使用时的便捷性,故而提出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具备使用便捷等优点,解决了使用不够便捷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舱体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有舱门,所述舱体的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舱门的下端部铰接有一端与舱体的内侧铰接的支撑杆,所述舱体的下端部铰接有一端与舱体的内侧铰接的气弹簧;
3、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端与舱体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转动块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握杆,所述舱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舱体靠近舱门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有一端贯穿舱体且与气囊连通的气管。
4、进一步,所述支撑块远离舱体的一端为u字形,所述支撑块的内侧通过转轴与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外侧与支撑块u字端的内侧之间设置有扭簧。
5、进一步,所述转动块为l字形,所述转动块远离支撑块的一端为倾斜状,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部为倾斜状。
6、进一步,所述舱门上端部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规格与限位块的规格相适配。
7、进一步,所述舱门靠近舱体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槽与连接槽均为u字形。
8、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与气弹簧的数量为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与气弹簧前后对称分布在舱体与舱门的内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舱体舱门连接结构,通过限位块与握杆的配合,使舱门关闭时,可对转动块上的限位块挤压至舱门的固定槽内,来对舱门进行限位闭合,而启动的气泵通过气管向气囊充气,可对舱门与舱体的贴合处进行贴合密封,增加舱门与舱门闭合时的密封性,而通过握杆推动限位块与舱门分离,即可通过气弹簧支撑起舱门,增加舱门启闭时的便捷性,以及闭合时的密封性。
11、2、该舱体舱门连接结构,通过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杆以及气弹簧可对舱门进行有效支撑,提高舱门启闭时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舱体和舱门之间连接可能存在的机械伤害隐患,并减少了对固定连接部位所需承力,降低了机械疲劳风险。
1.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包括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2),所述舱体(1)的一端通过合页(2)铰接有舱门(3),所述舱体(1)的上设置有限位组件(6),所述舱门(3)的下端部铰接有一端与舱体(1)的内侧铰接的支撑杆(5),所述舱体(1)的下端部铰接有一端与舱体(1)的内侧铰接的气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61)远离舱体(1)的一端为u字形,所述支撑块(61)的内侧通过转轴与转动块(6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62)的外侧与支撑块(61)u字端的内侧之间设置有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62)为l字形,所述转动块(62)远离支撑块(61)的一端为倾斜状,所述限位块(63)的下端部为倾斜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3)上端部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规格与限位块(63)的规格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3)靠近舱体(1)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槽与连接槽(67)均为u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体舱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与气弹簧(4)的数量为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5)与气弹簧(4)前后对称分布在舱体(1)与舱门(3)的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