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5555发布日期:2023-09-27 18:4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平开门窗的门/窗扇与门/窗框的外框型材之间,一般采用了锁闭装置来开启或锁闭门/窗扇,使用时通过门/窗扇把手的旋转动作,来达到开启或锁闭的功能。

2、参照公开号cn202249284u的中国专利和公开号cn206233696u的中国专利,在现有技术中,锁闭装置的锁柄机构连接有外置的把手,用户通过转动把手来控制锁闭装置实现开启或锁闭门/窗扇的工作,这种结构虽然方便了用户操作锁闭装置开启或锁闭门/窗扇,但是在锁闭装置安装在门/窗扇上后,外置的把手在锁闭装置的锁柄机构上呈外突设置,当折叠平开门窗的门/窗扇之间折叠靠拢时,外置的把手容易碰撞到其它门/窗扇,造成门/窗扇和把手的表面被刮花,影响门窗的外观质量;当把手与门/窗扇发生多次碰撞后,把手与门/窗扇也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影响了把手和门/窗扇的使用寿命。 另外,参照公开号cn206233696u的中国专利,现有锁闭装置的锁头机构的壳体,通常采用安装螺钉安装在门/窗扇的立柱上,这些安装螺钉一般是采用顶丝,通过安装螺钉顶紧在门/窗扇的立柱上,从而实现锁头机构的壳体在门/窗扇的立柱上的固定,然而这种固定结构在锁头机构的弹舌多次与门/窗框的外框型材碰撞后,安装螺钉会出现松动,容易导致锁头机构向上或向下移位,从而造成门/窗扇出现关闭不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包括锁柄机构和两个锁头机构,所述锁柄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外壳;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滑动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一个所述锁头机构的弹舌;其特征在于:

4、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把手,所述外壳上设有把手进出口;

5、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有第一齿条和联动齿条,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通过转向齿轮传动连接;

6、所述把手的一端上设有用于联动第一传动件移动的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与联动齿条相啮合。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移动后复位的复位弹簧。

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有弹簧槽,所述外壳上设有穿插于弹簧槽内的传动限位件,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弹簧槽中,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在弹簧槽的槽壁上,另一端抵在传动限位件上。

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在把手复位时进行缓冲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胶垫。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上均设有配合连接件,所述配合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穿插孔,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从第一穿插孔穿过后采用固定套固定。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头机构包括壳体、弹舌、驱动弹簧、固定块,所述壳体的内部为伸缩导槽,所述弹舌滑动设于伸缩导槽内,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壳体上;所述驱动弹簧的一端与弹舌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所述柔性传动件的另一端与弹舌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舌上设有第二穿插孔,所述柔性传动件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穿插孔中;所述弹舌的侧面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设有用于顶紧在柔性传动件上的锁紧件。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舌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驱动弹簧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中。

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中设有伸缩限位件,所述弹舌上设有伸缩行程槽,所述伸缩行程槽的长度方向沿着弹舌的伸缩方向延伸,所述伸缩限位件穿插于伸缩行程槽中。

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扣装部,所述扣装部用于卡扣配合在门/窗扇立柱的配合槽中;所述锁头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在门/窗扇横杆的安装插件,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安装插件插装配合的安装插口。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将把手安装在锁柄机构的外壳内,用户需要打开门/窗扇时,从把手进出口位置拨动把手翻转,使把手带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同时带动两个锁头机构的锁舌动作进行解锁,解锁后把手可以翻转藏在锁柄机构的外壳内,使把手在锁柄机构外没有外突,解决了把手在门/窗扇折叠靠拢时出现碰撞其它门/窗扇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把手和门/窗扇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18、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壳内设有复位弹簧,用户放开把手后,复位弹簧可以自动带动第一传动件复位,同时在第一传动件复位过程中,第一传动件同步联动把手和第二传动件复位,从而实现把手自动翻转藏在外壳内的目的,提高了用户的操作自动锁闭装置的便携性;

19、3、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内设有缓冲胶垫,在把手翻转复位时,把手抵在缓冲胶垫上进行缓冲,从而防止把手剧烈碰撞外壳,降低把手和外壳损坏的几率;

20、4、锁头机构的壳体上设置扣装部,锁头机构的壳体可以先卡扣配合在门/窗扇的立柱上后,再利用安装在门/窗扇横杆上的安装插件约束固定壳体的位置,从而使锁头机构完全固定在门/窗扇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水平设置的安装插件限制了锁头机构的壳体上移或下移,保证了锁头机构的安装稳定性,从而减少出现门/窗扇关闭不严的几率;

21、5、柔性传动件采用多个锁紧件锁紧在弹舌的第二穿插孔中,柔性传动件和弹舌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好,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柔性传动件和弹舌分离脱落的现象,有效保障了自动锁闭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包括锁柄机构(1)和两个锁头机构(2),所述锁柄机构(1)包括第一传动件(11)、第二传动件(12)和外壳(13);所述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均滑动安装在外壳(13)内,所述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分别通过柔性传动件(3)连接一个所述锁头机构(2)的弹舌(2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11)移动后复位的复位弹簧(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1)上设有弹簧槽(113),所述外壳(13)上设有穿插于弹簧槽(113)内的传动限位件(18),所述复位弹簧(17)设于弹簧槽(113)中,所述复位弹簧(17)的一端抵在弹簧槽(113)的槽壁上,另一端抵在传动限位件(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内设有用于在把手(15)复位时进行缓冲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胶垫(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上均设有配合连接件(4),所述配合连接件(4)上设有第一穿插孔(41),所述柔性传动件(3)的一端从第一穿插孔(41)穿过后采用固定套(7)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机构(2)包括壳体(21)、弹舌(22)、驱动弹簧(23)、固定块(24),所述壳体(21)的内部为伸缩导槽,所述弹舌(22)滑动设于伸缩导槽内,所述固定块(24)固定在壳体(21)上;所述驱动弹簧(23)的一端与弹舌(2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24)连接;所述柔性传动件(3)的另一端与弹舌(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舌(22)上设有第二穿插孔(221),所述柔性传动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穿插孔(221)中;所述弹舌(22)的侧面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设有用于顶紧在柔性传动件(3)上的锁紧件(2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舌(22)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222);所述固定块(24)上设有第二定位凹槽(242),所述驱动弹簧(23)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定位凹槽(222)和第二定位凹槽(242)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中设有伸缩限位件(26),所述弹舌(22)上设有伸缩行程槽(223),所述伸缩行程槽(223)的长度方向沿着弹舌(22)的伸缩方向延伸,所述伸缩限位件(26)穿插于伸缩行程槽(22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上设有扣装部(213),所述扣装部(213)用于卡扣配合在门/窗扇立柱(500)的配合槽中;所述锁头机构(2)还包括用于安装在门/窗扇横杆(600)的安装插件(27),所述壳体(21)上设有供安装插件(27)插装配合的安装插口(211)。


技术总结
一种应用于门窗上的自动锁闭装置,包括锁柄机构和两个锁头机构,所述锁柄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外壳;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滑动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一个所述锁头机构的弹舌;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把手,所述外壳上设有把手进出口。用户需要打开门/窗扇时,从把手进出口位置拨动把手翻转,使把手带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同时带动两个锁头机构的锁舌动作进行解锁,解锁后把手可以翻转藏在锁柄机构的外壳内,使把手在锁柄机构外没有外突,解决了把手在门/窗扇折叠靠拢时出现碰撞其它门/窗扇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把手和门/窗扇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善豪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