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4060发布日期:2023-11-17 22:0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定位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载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载具。


背景技术:

1、如图1所示的工件200,包括本体201及连接所述本体201的限位块202,所述本体201包括主板部2011、连接所述主板部2011的连接部2012以及连接所述连接部2012的卡接部2013,所述主板部201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2012的直径,而所述连接部2012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部2013的直径,在所述卡接部2013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接孔2014。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冲孔设备对工件200进行侧向冲孔。现在该工件200的冲孔是通过人工对位,这样的生产方式完成一个工件需要多次调节对位,调试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而且人工对位误差大,影响工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通过人工对位冲孔,所花费的调节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人工对位误差大,影响工件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定位载具。

2、一种定位载具,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包括底部、连接所述底部的侧围部及连接所述侧围部的围边部,所述侧围部绕设于所述底部的周向,所述围边部设于所述侧围部远离所述底部的端部,所述底部、所述侧围部及所述围边部之间形成与工件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围边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固定槽连通,所述侧围部设置有加工孔及定位孔,所述加工孔及所述定位孔均与所述固定槽连通。

3、上述定位载具,通过定位载具能与冲孔设备配合实现对工件自动化侧向冲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定位孔与冲孔设备的定位块配合能实现快速对工件定位,节省了对工件定位的调节时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减少误差,定位精准度更高,有效提高生产质量。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孔沿所述底部周向间隔设置。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围边部的周向。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本体设有方便机械手夹持工件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贯穿所述围边部延伸至所述侧围部,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固定槽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工孔两两相对设置于所述夹持槽的两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相对设置于所述夹持槽的两侧,两相邻所述加工孔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围部的内壁设置有下限位台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边部的内壁设置有上限位台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边部的周向设置有防压条。



技术特征:

1.一种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包括底部、连接所述底部的侧围部及连接所述侧围部的围边部,所述侧围部绕设于所述底部的周向,所述围边部设于所述侧围部远离所述底部的端部,所述底部、所述侧围部及所述围边部之间形成与工件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围边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固定槽连通,所述侧围部设置有加工孔及定位孔,所述加工孔及所述定位孔均与所述固定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孔沿所述底部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围边部的周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本体设有方便机械手夹持工件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贯穿所述围边部延伸至所述侧围部,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固定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工孔两两相对设置于所述夹持槽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相对设置于所述夹持槽的两侧,两相邻所述加工孔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部的内壁设置有下限位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部的内壁设置有上限位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部的周向设置有防压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载具,包括载具本体,载具本体包括底部、连接底部的侧围部及连接侧围部的围边部,侧围部绕设于底部的周向,围边部设于侧围部远离底部的端部,底部、侧围部及围边部之间形成与工件适配的固定槽,围边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限位的限位槽,限位槽与固定槽连通,侧围部设置有加工孔及定位孔,加工孔及定位孔均与固定槽连通。本技术能与冲孔设备配套使用以实现对工件自动化侧向冲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定位孔与冲孔设备的定位块配合能实现快速对工件定位,节省了对工件定位的调节时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减少误差,定位精准度更高,有效提高生产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艺和,李梓伟,封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悦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