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7764发布日期:2023-11-17 22:4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机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更具体涉及一种机身结构。


背景技术:

1、现代机器人发展非常迅速。机器人(比如:机械臂或人形机器人)通常具有机身,机身通常有多块护板围合成具有容置腔的结构,机身的容置腔内可以放置元件(比如:电机或电路)。维修机身的时候经常需要分离相互连接的护板,相邻护板之间通常做成一体件或者是通过螺钉相互固定,拆卸相邻护板时需要断开一体化的相邻护板或者拆卸掉所有螺钉来分离相邻护板,导致相邻护板之间拆卸起来非常麻烦。

2、现有技术中,一体化机身可以参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6465079u;主题名称:一种轻质高负重率机器人机身框架;公开日:2017.09.05)中的左前支板、前支板,以及右前支板组合成一体成型的结构。拆卸一体化左前支板、前支板,以及右前支板时,只能断开相邻支板的连接处;导致一体成型的左前支板、前支板,以及右前支板拆卸起来非常麻烦。

3、现有技术中,机身的护板通过螺钉安装拆卸可以参阅:(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7054588a;主题名称:一种水下爬游式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公开日:2017.08.18),机器人机身包括机身底盘和机身上盖组成,机身上盖置于机身底盘之上,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拆卸机身上盖置和机身底盘时需要拆掉所有螺栓,使得通过螺栓固定的机身上盖置和机身底盘拆卸起来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身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成机身的相邻护板拆卸非常麻烦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身结构,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以及位于所述前侧板后方的连接杆;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前侧板的左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一销体,所述前侧板的右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内的第二销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板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板上。

3、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板;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插孔,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四插孔;所述顶板的左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三插孔内的第三销体,所述顶板的右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四插孔内的第四销体。

4、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分别为平板。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三插孔,以及所述第四插孔分别为方形孔。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呈圆柱状。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供螺钉穿过以固定到所述左侧板上的第一螺纹孔,和/或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供螺钉穿过以固定到所述右侧板上的第二螺纹孔。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连接杆分别相互平行设置。

9、进一步地,在与所述连接杆垂直的投影面内,三根所述连接杆呈三角形排布。

10、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边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通孔边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身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身结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间隔设置,使得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可以放置元件;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通过前侧板连接,前侧板上左端具有第一销体,第一销体插设在左侧板上的第一插孔内;前侧板上右端具有第二销体,第二销体插设在右侧板上的第二插孔内;分离左侧板和前侧板时,只需要将前侧板上的第一销体抽离左侧板上的第一插孔,分离左侧板和前侧板非常方便;多个第一销体与多个第一插孔配合,提升左侧板和前侧板的连接强度,也减少左侧板相对前侧板绕第一销体转动;分离右侧板和前侧板时,只需要将前侧板上的第二销体抽离右侧板上的第二插孔,分离右侧板和前侧板非常方便;多个第二销体与多个第二插孔配合,提升右侧板和前侧板的连接强度,也减少右侧板相对前侧板绕第二销体转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板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板上,左侧板通过连接杆与右侧板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和拆卸连接杆非常方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支撑,便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保持相对位置的稳定,增强左侧板和右侧板的连接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12)、前侧板(13),以及位于所述前侧板(13)后方的连接杆(2);所述左侧板(11)和所述右侧板(12)间隔设置;所述左侧板(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111),所述右侧板(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插孔(121);所述前侧板(13)的左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111)内的第一销体(131),所述前侧板(13)的右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121)内的第二销体(132);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板(11)上,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板(1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14);所述左侧板(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插孔(112),所述右侧板(12)上开设有多个第四插孔(122);所述顶板(14)的左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三插孔(112)内的第三销体(141),所述顶板(14)的右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四插孔(122)内的第四销体(1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1)、所述右侧板(12),以及所述顶板(14)分别为平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111)、所述第二插孔(121)、所述第三插孔(112),以及所述第四插孔(122)分别为方形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呈圆柱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开设有供螺钉穿过以固定到所述左侧板(11)上的第一螺纹孔,和/或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开设有供螺钉穿过以固定到所述右侧板(12)上的第二螺纹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连接杆(2)分别相互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连接杆(2)垂直的投影面内,三根所述连接杆(2)呈三角形排布。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3),所述右侧板(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3)边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通孔(123)边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身结构,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以及位于所述前侧板后方的连接杆;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前侧板的左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一销体,所述前侧板的右端具有多个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内的第二销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板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板上。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晖,黄耀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灵动方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