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7225发布日期:2024-04-08 11:3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提供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属于车辆维修工艺。


背景技术:

1、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车或动车车顶上。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均由滑板、上框架、下臂杆(双臂弓用下框架)、底架、升弓弹簧、传动气缸、支持绝缘子等部件组成。菱形受电弓,也称钻石受电弓。

2、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在动车组维修时多采用木棍支撑,支撑不安全且不可以调节固定。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固定组件使动车组在维修时刻调节固定,相比木棍支撑更加安全。

2、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包括支撑架一,所述支撑架一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结构相同且分别包括支撑架二、旋转筒、穿设在旋转筒上下两端螺纹柱一、螺纹柱二、所述支撑架一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且螺纹柱一置于固定杆一上端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二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二且螺纹柱二置于固定杆二下端并与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一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螺纹柱。

3、所述旋转筒下、上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凹槽一、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内壁设置有螺纹柱一螺纹所适配的螺纹,所述凹槽二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柱二所适配的螺纹。

4、所述螺纹柱一与螺纹柱二外壁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筒的下端与螺纹柱一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筒的上端与螺纹柱二螺纹连接。

5、所述固定板置于支撑架一内侧且支撑架一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壁上设置有与螺纹柱所适配的螺纹,所述螺纹柱穿设在贯穿孔内并与其内壁螺纹连接。

6、所述支撑架一下方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呈环形结构,所述旋转板置于螺纹柱下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7、所述支撑架一、支撑架二为u型结构,且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架二内侧设置有胶皮垫。

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支撑架二做横向支撑,支撑架二内侧贴有胶皮垫,防止对横杆造成磨损,支撑架一支撑在受电弓支架上,利用固定组件调节防止晃动和脱落,利用支撑组件结构调节支撑架一与支撑架二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

1.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包括支撑架一(1),所述支撑架一(1)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结构相同且分别包括支撑架二(2)、旋转筒(201)、穿设在旋转筒(201)上下两端螺纹柱一(202)、螺纹柱二(204)、所述支撑架一(1)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101)且螺纹柱一(202)置于固定杆一(101)上端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二(2)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二(203)且螺纹柱二(204)置于固定杆二(203)下端并与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一(1)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3)、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的螺纹柱(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201)下、上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凹槽一、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内壁设置有螺纹柱一(202)螺纹所适配的螺纹,所述凹槽二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柱二(204)所适配的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一(202)与螺纹柱二(204)外壁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筒(201)的下端与螺纹柱一(202)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筒(201)的上端与螺纹柱二(20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置于支撑架一(1)内侧且支撑架一(1)上设置有贯穿孔(4),所述贯穿孔(4)内壁上设置有与螺纹柱(301)所适配的螺纹,所述螺纹柱(301)穿设在贯穿孔(4)内并与其内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一(1)下方设置有旋转板(302)且旋转板(302)呈环形结构,所述旋转板(302)置于螺纹柱(301)下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一(1)、支撑架二(2)为u型结构,且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架二(2)内侧设置有胶皮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受电弓调整装置,属于车辆维修工艺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一,所述支撑架一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结构相同且分别包括支撑架二、旋转筒、穿设在旋转筒上下两端螺纹柱一、螺纹柱二、所述支撑架一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且螺纹柱一置于固定杆一上端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二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二且螺纹柱二置于固定杆二下端并与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一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螺纹柱。本技术通过支撑组件、固定组件使动车组在维修时刻调节固定,相比木棍支撑更加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亮,段美俊,王少华,刘柯君,卢超,冯典春,白蕾,朱志军,李永芬,何雄,张桢,张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健亮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